电影《情书》赏析

白色温情

电影《情书》是日本新锐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代表作。整部影片就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抒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

影评的主要内容是:少女渡边博子因为思念两年前亡故的未婚夫,偶尔获得一个地址,便抑制不住思念,给他寄去了一封问候信,不料却有了回音。喜出望外的博子一打听,回信人跟她长得一模一样,是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而且跟他的未婚夫同名同姓,更巧的是,两个藤井树还是同班同学。于是这两位少女开始了频繁的联系,从而开启了另一段爱的尘封往事。

一、酸涩的回忆意外的收获

回忆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或是幸福的,或是酸涩的。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情书》以唯美的镜头和真诚的视角,含情脉脉地展现了两段单纯的感情。光阴的深处,我们依旧在那些泛黄的褪色旧照片上看到了少年人曾经执着的心意,感动着那份绵延不绝的暗恋情愫。

在这部关于回忆的电影里,导演对线索的成功把握,超越了时空界限,再现了曾经发生在两个少年人身上的故事。女藤井树在一遍遍的回忆之中,记录下了她和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这些在当时看来备显尴尬的琐碎回忆,加深了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的了解,重新审视了过去的经历,为自己曾经遗落的宝贵财富找到了心灵的居所。博子在这段回忆当中认清了自己竟然是男友初恋对象的一个替代品。在不懈的认证和伤口的愈合过程中,慢慢剥离了对男友念念不忘的眷恋,在沉痛的缅怀和刻骨的思念里,逐渐摆脱记忆里男藤井树的影子,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秋叶。当女树最后看到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有“藤井树”名字并画有自己肖像的卡片时,不禁眼泪盈眶,她敲下了描述这段情景的文字,却终究没有发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她明白,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记忆了。一个原本想占有更多的回忆,却通过记忆得到了忘却的解脱;一个似乎懵懵懂懂早已忘却,却在回忆中收获了最珍贵的记忆。

二、微凉的暗恋静谧的温情

爱情总是电影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暗恋却又属于一份最特别的情谊,一种幸福的寂寞情怀。这种微妙的感情如同冬日里洒落的雪花一样,微凉静谧,经不起碰触。

电影中,对白色的凸显使影片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影片开场的个别镜头里,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博子一身青衣的装扮踩在厚厚的积雪上面,

她单薄的身影在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之下缓慢前行,直至消失于那片巨大的白色世界里。这样的镜头处理和空间画面的设置,呈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凉气氛,为纵贯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

另外,在电影《情书》里,导演在一些细小的情节设置上来着力刻画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这种隐匿于内心的暗恋情谊:男树故意拿错女树的英语考卷,并且用自行车发电照明对考卷、男树总是出没于女树所在的图书馆,并且在图书卡片上记下女树的名字、男树在离别前送给女树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种种爱的举动,以致连当事人女树都一直未曾发觉。直到影片的结尾才使女藤井树了然于心。然而,男树对女树的爱恋,就像是一次雾里看花的追寻,年少的纯真与羞赧使他一直将这份真爱深深隐埋于心,纵然在借书卡上写遍恋人的名字,也不过换来身后一个如梦初醒的感慨。

然而,女藤井树似乎是幸运的,她不曾体验到那种寻寻觅觅求之不得的爱的痛楚,但是当她明白一切事情的真相之后,留给她的不过是一份对往昔岁月的纯真追忆和天人永隔的无尽缅怀。其他的人,如费尽心思追求博子的秋叶,如一厢情愿单恋秋叶的女助手,再如憨憨痴痴百般殷勤的邮差,无一不在暗恋的迷茫中挣扎。

三、痛楚的离逝温暖的重生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几乎都经历了残酷的离别,但又都在逝去的伤痛中迎来了温暖的重生。日本人的生死观在这部影片中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对博子而言,她失去了未婚夫藤井树,但更令她胸中酸楚的是她曾经以为拥有过的美好情感也随着谜底的揭开而消逝;但就在藤井树遇难的雪山上,忘情呼喊的她释放了心中积蓄的悲痛,继续微笑着面对新的生活。对男藤井树而言,生命已经凋零在雪山的征途中,但两个女孩的书信来往唤醒了他那段尘封的情感,尽管肉体已经消失,但他的情感却得以昭然,并将永驻在爱人的心中。对于女藤井树而言,她的体验则更为丰富。在还没有得知男树对自己的感情以前,女树内心最大的创伤来自父亲的去世,所以她宁愿一直被感冒困扰也不愿去医院就诊,那里埋藏着她的噩梦;而男树对她的暗恋则被她有意无意地埋藏。这时的她遭受的是亲人的离去与爱情的未觉,随着她回忆的加深,病情也逐渐加重,直至她也如父亲一样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在生死的边界体认过死亡的触碰后,这种相似情境的再度演绎才驱散了笼罩在她身上的父亲死去的阴霾,与此同时,那些被她疏忽、掩埋的爱的记忆才破土而出,在心底发芽。

影片的最后,大病初愈的女藤井树获得了身体的新生,破除了内心死亡的阴影,更复活

了一段至纯至真的情感记忆。

电影《情书》的影评分析范文

电影《情书》的影评分析范文 东方式的电影构思——由日本影片《情书》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电影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

情书影评

情书影评 情书影评(一) 青春的爱情是场祭奠。 男藤井念着女藤井树,博子念着男藤井树。女藤井树需要的是回忆,而对博子来说,她需要的却是忘记。因为无法忘怀,她会选择向天国投递情书;因为在意,她会嫉妒男友把自己当成另一个人的影子;因为难以忘情,她始终不能接受另一个好友的爱。 但是所有这些,即使藤井树回忆起了那美好时光中藏着的深沉感情,即使博子忘记了短暂时光中的一个影子,有一个悲伤的事实在电影开始时就存在,男主角已然遇难离去。 岩井俊二无疑是唯美的,即使他能够用《莉莉周》来撕裂青春的痴狂,但是他的《情书》始终以纯净的姿态,凝固在白色的世界。 背景的音乐除了一首松田圣子的日文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个片断一个片断的钢琴曲,修葺着如飞雪和樱花般意象的伤感。直至谢幕,眼睛和耳朵都会轻轻地生疼。然后回忆起来,只有那个午后的图书馆,男孩在窗边看书,女孩在忙碌着整理书目,外面是明朗的好天气。风将白色的窗帘吹得飘起来,在男孩年轻的面庞前飞舞。多年以后,男孩已不在人世,图书馆里依旧阳光明媚,白色的窗帘依旧在风中飞舞。 这便是似水年华,即使很多年后还是一样的风吹到脸上,但是我

们依旧能想起多前的那个午后,和那个人。 影片的结尾,一群女藤井树的学妹告诉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秘密。那幅藤井树的侧身素描,藏在最深的角落,也象藏在藤井树的心灵最深处。藤井树不说话,用手揩揩眼睛,倔强地不流泪。 此时碧空如洗,落叶缤纷。 影片《情书》是一个关于爱、记忆的优美故事,情节似乎相当单纯。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影片文本,就会发现,在青春剧偶像剧的表象之下,《情书》是一个充满痛楚的青春篇叙述。 这则似乎淡薄而迷人的爱情故事,事实上是一则没有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孤独与里丧的故事。以下的分析将显示,影片看似随意的叙述,事实上有着极为精致、细密的结构于其中。 影片中的每个情节段落,每个细节都相当准确地组织在影片韩而不露的意义结构中,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一:人与镜 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始终可以视为一个人和一面镜的故事,讲述着一个人绝望地试图获得或达到自己镜中的理想自我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个情节段落与影像构成,始终以欲望对象的缺席为前提。 影片序幕,博子独自躺在雪原之上,近景,雪花飘落,博子睁开眼睛,仰望天空,起身,再次如寻找般地仰望天空,而后离去,大远景,消失在景深处。作为影片的开端,它更像是一次假想式的微缩的死亡/殉情和再生的仪式:渴望追随死去的恋人,但终于不能舍弃生命。

情书电影360

情书——日本电影经典之作 情书 小时候也做过给兄弟塞情书的蠢事,也碰到过被女生写情书的尴尬。不过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也有很浪漫的情书,不是在大学的时候才看到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的情书其实也相当的幼稚,但是令人感动的是其中的那部分真诚。我在和一位大学的师兄交流的时候,知道了几个真实而浪漫的故事,让我印象极深。关于这位师兄,以后也许还会在别的文章中提到他,不过因为他的个人要求,所以我不会提到他的姓名,只是在文中简称他是学兄。 中川美穗在隧道里面看着地下的雪,随口说这里没有雪了。导演后来用电脑改掉了她的配音,这样更配合剧情的需要。 《情书》中的学校确实存在,而且还因为电影出名后得到赞助,新建了一部图书馆。所以在电影末尾出现了六个女孩子在打理图书室。那位记性超好的教师后来好像当了校长,传说她能记住至少十年中在学校里面读过书的任何一个学生的姓名甚至座位号,确实是让人惊叹。 影片中出现的赛跑抢道是真事,不过被抢道的男生倒是很鼓励那个受伤的学生。最后两个人都到了自己想到的终点。 比较浪漫的是两个事情。《情书》的主要剧情就是来自于它们。 有一对男女学生,彼此有些意思,但是还是在暧昧阶段。大家看出来一些端倪,就故意在选举中串通好,把他们两个送进了学校的图书室。图书室的图书基本都是从市内的图书馆仓库里面拿来的旧书,所以不是很受人欢迎,但是也有不错的,所以虽然有人来借阅,但是看的人并不多。所以在学校的借阅卡片上,就会有一些是空白。 一开始男生是用女生的名字写在卡片上,一个是想引起女生的注意,另一个则是害怕出事的话就可以承担责任,因为通常当事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男生觉得女生好像一直没发觉,于是就在卡片上写起了自己的名字。据说在他毕业以后退出图书室的时候,他印象里面一共是在卡片上写下 了自己的名字多达132次,但是至于他写下了多少那个女生的名字,他却没有印象了。就在写名字的同时,他有的时候会一时兴起,在卡片的背后画上一些小画。于是后来的管理员,也是学生们出于好奇,开始四处寻找写有它们名字的卡片,并且制作了得分表。据说写有女生姓名的卡片数目超过了男生。 有一天这个女生没有来上学,引起了他的担心,于是他去她家探望,才知道她的父亲亡故的事情。他主动参加了祭奠,还积极的参加了一些事情,引起了女生家人对他的注意。 于是后来有一天,女生找他去告白。男生就说,其实不是我太骄傲了,我早就向你告白过了,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女生就很奇怪,想了想,马上想到那本男生曾经很紧张的交给她的一本书。女生找到那本书以后就用劲的抖一抖,但是没有看到信件掉下来,于是翻一翻,也没有看到情书,就问男生,“你是不是把情书拿回去了?” 男生把书拿回到手中,抽出了那张借阅卡片,给女生看背面。那是一张他很用心的用色彩画好的肖像画。 女生感动的哭了,但是始终把卡片拿的远远的看,不想让泪水打湿它。据说这个故事在被编辑成剧本的一部分的时候,因为那个男生的绘画技巧相当的拙劣,所以就在电影里面改用素描来代替原先的彩色图画。 传说那个男生在图书室看书的时候,女生才慢慢的喜欢上他。因为男生认真专注看书的样子,把她迷住了。对于很多并不爱慕虚荣的女孩而言,男人专心于一件事物的表情,是很吸引她们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考卷的。 是另外一对男生和女生的故事。不过这两人重名,就像电影里面一样。重名的后果就是

情书电影赏析

篇一:日本电影大师岩井俊二电影《情书》课件解析 情书导演编剧:岩井俊二 演员:中山美穗藤井树/渡边博子丰川悦司秋叶茂柏原崇男藤井树酒井美纪.少女藤井树 上映日期:日本 1995年3月25日 《情书》是岩井俊二指导的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剧情长片,上映后立即在日本等各国引起轰动,至今仍然有着简单纯净的艺术内涵,成为九十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其它作品:《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烟花》、《爱的捆绑》 1.唯美含蓄的爱情故事。 影片其实是在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博子怀念死去的未婚夫藤井树,又要面对善良的老师的追求,她处于失去爱喝被爱的矛盾境地,只好借助死去的未婚夫来寄托哀思;另一个故事时讲述中学时期的暗恋。通过一场误会,逐渐揭示了三个人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将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呈现出来。这个暗恋是在影片最后才揭示出来的,也就是那封女藤井树没有勇气寄出的信。由此导演揭示出男藤井树真爱的是少年女藤井树。而他对于博子的爱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暗恋的寄托。 两段爱情中,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影片以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这两段爱情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心里。是女藤井树的回忆让博子终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渊,也是博子让藤井树了解到从未深究过的记忆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却从未相逢,似乎没有人为她们遗憾。在影片中两人已然融为了一体,成为爱与记忆的印象。 主题:爱记忆与遗忘孤独和离丧 2.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的精妙之处。 影片成功的让一个演员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而这两个角色是结束影片主题的关键。通过成年女藤井树和博子极为相似的长相,来表现中学时期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 3.对岁月的怀念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尘封的爱情和青春在主人公的回忆中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 4.对死者的悼念,对死亡的看待。 《情书》的故事情节始终是围绕着生死而展开的,但与众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刻意去表现死亡的恐怖与残酷。 例如:男性藤井树的遇难、少女藤井树父亲的去逝、成年女藤井树因患重感冒而险些丧生。影片中将死亡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 男藤井树的死亡,片子一开始便是他离世两周年的悼念会,死亡本应给片子笼上灰暗的色调,但导演却将他的死处理得十分平和。在他死后,身边所有人的生活又走上了正常温馨的轨道。连他的父母都已经从哀伤中走出,唯独博子却一直耿耿于怀无法自拔。 少女藤井树父亲的死亡,那一段回忆的镜头和而后在冬季结冰的湖面被冻死的蜻蜓,一切的一切都是对死亡沉重的怀念。 尤其是在女藤井树生病,爷爷背着她在大雪中奔跑,不放弃一分一秒抢救时间的镜头叙述,用大量镜头来表现女藤井树的病,则意在通过这种生死较量的情节衬托出生命的珍贵。 病的预示。在博子和女藤井树两人通信期间,女藤井树一直患着感冒,直到影片结尾真相大白,通信和回忆终于停止,此时春暖花开,她的感冒也痊愈了。这里的病构成了隐喻蒙太奇:对逝去之人的不断回忆如同一场病症,如果你一直深陷在其中那么面对的只有无情的病症。

电影《情书》赏析

白色温情 电影《情书》是日本新锐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代表作。整部影片就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抒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 影评的主要内容是:少女渡边博子因为思念两年前亡故的未婚夫,偶尔获得一个地址,便抑制不住思念,给他寄去了一封问候信,不料却有了回音。喜出望外的博子一打听,回信人跟她长得一模一样,是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而且跟他的未婚夫同名同姓,更巧的是,两个藤井树还是同班同学。于是这两位少女开始了频繁的联系,从而开启了另一段爱的尘封往事。 一、酸涩的回忆意外的收获 回忆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或是幸福的,或是酸涩的。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情书》以唯美的镜头和真诚的视角,含情脉脉地展现了两段单纯的感情。光阴的深处,我们依旧在那些泛黄的褪色旧照片上看到了少年人曾经执着的心意,感动着那份绵延不绝的暗恋情愫。 在这部关于回忆的电影里,导演对线索的成功把握,超越了时空界限,再现了曾经发生在两个少年人身上的故事。女藤井树在一遍遍的回忆之中,记录下了她和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这些在当时看来备显尴尬的琐碎回忆,加深了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的了解,重新审视了过去的经历,为自己曾经遗落的宝贵财富找到了心灵的居所。博子在这段回忆当中认清了自己竟然是男友初恋对象的一个替代品。在不懈的认证和伤口的愈合过程中,慢慢剥离了对男友念念不忘的眷恋,在沉痛的缅怀和刻骨的思念里,逐渐摆脱记忆里男藤井树的影子,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秋叶。当女树最后看到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有“藤井树”名字并画有自己肖像的卡片时,不禁眼泪盈眶,她敲下了描述这段情景的文字,却终究没有发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她明白,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记忆了。一个原本想占有更多的回忆,却通过记忆得到了忘却的解脱;一个似乎懵懵懂懂早已忘却,却在回忆中收获了最珍贵的记忆。 二、微凉的暗恋静谧的温情 爱情总是电影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暗恋却又属于一份最特别的情谊,一种幸福的寂寞情怀。这种微妙的感情如同冬日里洒落的雪花一样,微凉静谧,经不起碰触。 电影中,对白色的凸显使影片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影片开场的个别镜头里,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博子一身青衣的装扮踩在厚厚的积雪上面,

电影《情书》的结构和镜头赏析

电影《情书》的结构和镜头赏析 摘要:《情书》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唯美含蓄的爱情故事。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的结构和镜头分析来探讨隐含在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情书;结构;镜头 一、影片内容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周年祭日上看到了他中学时的地址,便给天国的他寄了一封情书,想不到却收到一名藤井树小姐的回信。两个人因此展开书信往来,渐渐发觉了一段中学时期的美好爱情,唯美、含蓄、感而不伤的初恋。而同时,博子小姐也要必须忘记过去,重新面对新的情感,需要死去的藤井树给她加油。 影片其实是在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博子怀念死去的未婚夫藤井树,又要面对善良的老师的追求,她处于失去爱和被爱的矛盾境地,只好借助死去的未婚夫来寄托哀思;另一个故事是讲述的中学时期的暗恋,通过一场书信的误会,渐渐发觉了同名男女生之间的爱情,这个暗恋是在影片最后才揭示出来的,死去的藤井树因为暗恋才爱上了博子小姐。影片成功地让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而这

两个角色是揭示影片主题的关键。通过成年女藤井树和博子小姐长得相似,表现了中学时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这一点女藤井树一直不知道,直到影片结束在一本书才找到了证据。 这部影片之所以在亚洲获得广泛成功,与影片中的青春、暗恋主题很有关系,会让观众对中学时代产生美好的回忆。影片中所有的情感和事件都掩藏在暗恋的背后,显得格外美丽。而中学的种种描写和人物青春的刻画,把这种暗恋推到了成年的爱情之中。而优美的书信语言,更为影片里的爱情增添了几分含蓄和唯美,其中又带有几分的伤感情绪把暗恋描写的超凡动人。 二、影片结构 电影的结构是根据麦茨的大组合段分类及其关系的阐释,可以看出《情书》一片大体上采用的是时序列性交替叙事组合段。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序列,在每一系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连续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形象的交替相当于事件的同时性)。《情书》结构比较复杂,就是由两条线索来贯穿整部影片。但是《情书》比同样结构的影片高出一筹的地方在于,两条线索的交织充满着巧合,然而说“巧合”却发生得一点不突兀,反而合情合理,水到渠成。 故事的一条线索是渡边博子小姐对死去未婚夫的追忆

《情书》观后感及影评十篇

《情书》观后感及影评十篇 《情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封未曾真正送达的情书,意外开启了两段唯美刻骨的爱情,并揭开隐藏在过去时光中暗恋秘密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情书》观后感及影评十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情书》观后感及影评篇一 近期,有部经典电影即将上映,那就是5月20号上映的日本电影《情书》,《情书》它是由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的日本纯爱电影,于1995年3月25日首映,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在日本引起了轰动,甚至还获得了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好评,为何《情书》这部电影如此让人记忆深刻呢?甚至在许许多多的爱情电影当中脱颖而出。 在许许多多的爱情电影中,我们对那些男女相恋的爱情故事早已司空见惯,然而,《情书》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让我们眼前一亮,《情书》讲述了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暗恋。观看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处于青春懵懂时期的男主一直执着的深深暗恋着跟自己同名同姓的女生,尽管男主的纯真感情很强烈,但男主始终不曾表白,而是用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痕迹,而女生并没有感受到。男主转学到了另一个城市,把自己内心隐藏的暗恋情愫转移到另一个跟暗恋对象气质一样的女生博子身上,然而,这些故事的真相因一封信展开情节。 《情书》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抒情中蕴含着淡淡忧伤与遗憾,博子了解了事实的真相,知道自己只是替代品,但那段纯洁的爱恋,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却是真实的存在,或许换个角度来看,也许男主并没有把博子当成替代品,而是在真挚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呢。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唤起了人们对青春,对爱情的憧憬与回忆,同样的也让我们懂得喜欢一个人不妨大胆一点,向前一步,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情书》观后感及影评篇二

情书电影解说文案

情书电影解说文案 看完《情书》,从电影院里走出来,气温骤降,仿佛下一秒天空将飘下淡淡的雪花。《情书》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雪景,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躺在雪地里,似乎在做梦,没多久,她从睡梦中醒来,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花,眯眼抬头,仰望天空,快步向大雪皑皑的山下走去,参加未婚夫藤井树的祭日。 死亡是许多电影里不可或缺的主题,这是终点还是起点?参加完祭日的渡边博子载着藤井树的母亲回家,在他的房间找到一本毕业纪念册,尾页有一个他家的旧址,渡边博子写了一封信寄出去。这封寄往「天国」的信,意外收到了回信。 看《情书》的整个过程,使我想起读书那些年写信交笔友的时光,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通过信件往来是件很温暖的事,写信的人通过邮筒寄出,一天天数日子,盼着收到回信。那些思考良久写下的字,真心实意,成为一种相互倾述的方式。 电影里,渡边博子收到回信,她并不清楚写信的人是谁,事后才明白,未婚夫中学时曾和一个同名异性的同学在同一个班读书,渡边博子通过「藤井树」的讲述,得知未婚夫的中学时光。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有将近一个小时在交代故事,导演岩井俊二很有耐心,慢慢地完善渡边博子为何会收到「天国」的回信。通过信件,能看见两个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家庭,因为信件与思念,联系在了一起。时隔多年,现在看来这个故事还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同名异性的人在同一个班是件极低的概率性事件。

有两封信我的印象很深,一封是渡边博子问「藤井树」,自己的未婚夫初恋是谁。一封信里她似乎在自言自语,很想知道自己是否和初恋有同样的容貌。「藤井树」也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反而讲了许多未婚夫的往事,直到电影最后,那本《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背面,出现的铅笔画,她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或许初恋的美好也在于此,含蓄的表达,毫无察觉的关注,细小的关怀……成为今后的怀念。多年后,谁也不知道谁喜欢过谁,谁也没能踏出表白这一步,直到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直到有一天走进电影院,看了一部关于初恋的电影,才知道自己曾经给喜欢的女孩写过情书。

情书电影深度解析

情书电影深度解析 《情书》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5月24日199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细腻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由非常有天赋的导演Johan Oeverman引导,《情书》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情模式。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口碑,还获得了极高的评分,以及数项电影节的荣誉。 《情书》讲述的是两个青年的故事,Myron和Jill,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价值观,因此他们的感情发展也有着不同。Myron来自经济贫困的家庭,而Jill则来自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他们都想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他们也都渴望被爱,希望能找到一家可以共同生活下去的家庭。 Myron深知Jill是一位名门女儿,而他又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机会超越自己的社会阶层,他也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但他还是勇敢的向Jill表达了他的感情,Jill也表现出了同样的勇气,虽然受到家庭的反对,但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感情。 《情书》中并不是每个情节都是一帆风顺的,Myron和Jill的感情中也出现了很多纠纷和误会,但他们最终还是通过他们的诚实和信任找到了团聚的道路。他们证明了只要有勇气和信念,任何一段感情都可以获得成功。 《情书》中,Myron和Jill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教训,如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感情投入,勇敢面对挑战,信任彼此,勇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及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等等。这些经

验教训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多帮助。 此外,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情书》的拍摄技术也非常出色,从画面到背景音乐,每一个细节都表达了电影的情感,而且拍摄角度更加多样,甚至有些特别的夹角,把故事情节推向更加紧张的大场面,也让观众有种不可言喻的紧张感。 总而言之,《情书》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爱情电影,从技术层面到交流模式,都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爱情电影,能够给予现代人千古经典的温暖和智慧。

电影情书观后心得

电影情书观后心得 题目:电影情书观后心得 《情书》是一部1998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岩井俊二执导,主演为中谷美纪和豪森·克鲁泽。这部电影以情书为主题 展开了一段跨越两地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动。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主人公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情书》的观后体验。 一、故事情节 《情书》的情节是穿越时空,具有一定的悬念性和可读性。电影讲述一个名为“福田信子”的女孩和一个叫“池田阳一”的男 孩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两人因为一封情书而相识,并因信而相爱。但是,她们的感情也因信而止,因为她发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并不是那个曾与她书信往来的阳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田信子和池田阳一都长大了,两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消失。直到某一天,信子成了一名已婚妇女,而阳一却在一场事故中去世了。信子收到了来自一位不知名的人的情书,这封情书让她重新怀疑自己的人生和爱情观,也让她对失去的阳一重新产生了思念和感触。 二、主人公形象 在《情书》中,福田信子是一个极具感性和理性的女孩。她的感性来自于她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她的理性来自于她

清晰而坚定的思维和态度。信子的作品饱含着她对生命和爱情的理解和追求,她对生命和艺术的敏感和热情让人感到她的美丽和脆弱。她的理性和态度表现在她对感情的坚持和拒绝,她清晰的认识和态度令人钦佩。 与信子相比,池田阳一是一个具有“日本男子汉”形象的男孩。阳一是一个开朗、阳光、有担当的人,他的热爱和冒险精神被信子所喜欢。虽然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但阳一所表现出来的内在魅力和外在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三、表现手法 在《情书》中,岩井俊二使用了许多梦幻般的手法和视觉美感。例如,电影中的画面呈现了模糊和美丽,让观众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和文艺气息。另外,岩井俊二也成功地运用了穿越和时空的元素,令故事更具有神奇性和悬念。 此外,电影中对信和书的描绘也极为细腻和温暖,这使得观众更容易被情感所打动。同时,电影还通过信和书的象征性,表现出对生命和世界的哲学思考。 四、感受与思考 《情书》是一部令人感动和思考的电影。电影中,故事情节跨度、主人公形象鲜明、表现手法华丽,这些都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充满命运和缘分、感性和理性的爱情故事。在看过电影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和珍贵,也思考了存在于人生中的那些或错过、或延续的选择与机遇。 总之,《情书》是一部值得一看、反复品味和深入思考的电影。它给我们带来了触动和启迪,让我们记住生命中的那些

电影《情书》中的物哀美

电影《情书》中的物哀美 电影《情书》是一部日本纯爱电影,其深刻的情感内涵与优美的视觉画面赋予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影片中,物哀美作为一种重要的主题贯穿始终,它不仅代表了女主角的情感状态,更是影片情节展开的关键。 在电影《情书》中,物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哀美是影片的情感基调。影片讲述了一封未曾寄出的情书引发的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遗憾与悲伤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物件都承载着主人公的情感,从而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物哀美。 物哀美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女主角的情感状态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思念与等待,到后来的回忆与感悟,再到最后的释怀与成长。这些情感变化与物件有着紧密的。例如,女主角在看到男主角的藤条手链时,便想起了过去的点点滴滴,这种回忆与物件的紧密让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物哀美。 物哀美在影片中呈现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镜头语言和音乐来营造物哀美的氛围。在视觉表现上,导演通过细腻的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将日本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影片的主题曲和配乐也充分体现了物哀美的特点,优美的旋律与影片的情节

相得益彰,让观众沉浸在物哀美的情感氛围之中。 总而言之,电影《情书》中的物哀美是影片情感内涵的核心。它不仅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引导观众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在物哀美的呈现上,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将物件、情感与视觉效果融为一体,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感性与美的世界。这种物哀美所传达的情感内涵让人难以忘怀,使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仍然沉浸在故事的情感氛围之中。 电影《情书》是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两个同名异性的微妙情感故事。影片巧妙地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以及独特的拍摄手法,传递出一种深深的物哀之美。本文将从电影《情书》中的情感细节、场景描写和镜头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影片中物哀之美的呈现。 物哀之美的呈现 情感细节 电影《情书》中,男女主角的相遇、相处和分离都充满了物哀之美。在他们的相遇中,观众可以看到男主角对女主角的强烈情感。当他们在校园里相遇时,男主角给女主角的纸条和女主角的回忆都营造出了

电影《情书》影评《情书》主题影评

电影《情书》影评《情书》主题影评 电影《情书》影评——人生若只如相遇,何必执手寄美玉很感动,生命总是因为分别才显示出了它的意义。当博子站在一片皑皑的群山之间,于日出之前,一遍又一遍的呼喊:“阿树,你好吗?我¨很好……”。“阿树!你¨好¨吗?我¨很¨好!……”。直到此时,与男主人公的阴阳相隔,与女藤井树的邂逅相逢,彼此间无声的交流,默默的回忆,鸿雁尺素间不尽的感叹,雪地呼喊的问候。所有的这些意象才算最终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思念,思念,好思念!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博子的爱也是一唱三叹,一个孤怨、深深爱着自己男友的女人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博子对男主人公藤井树深深的挚爱,在最后的雪地问候中,得到了升华,她的这样一份情也才算最终还完,她第一次感到了自在。现在,她可以放心地、毫无遗憾的让阿树离开了。现在,她也可以坦然的和茂开始新的生活了。作为观众,我得祝福他们的结合。这是影片新的开始,它预示着有情人终于天长地久,以另外的一种豁达的形式将人类的爱情继续进行下去。 人生中总有这样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虽然很平淡,但却在平淡中体现了它的价值。年轻的藤井树从一开始就苦苦暗恋着和他同名同姓的女生藤井树,但是他不敢开口,他从不肯轻易说出自己的爱,他把它当作自己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事物,默默珍藏,直到天荒地老,直到世界的尽头,直到再无机会,直到遇到另外一位和初恋时一般无二的女生,他才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爱!我觉得,在所有的爱昧中,暗恋也许是最神圣的,他的心中,爱人是不可亵渎的,爱人是不可说出口的,他会将这样一份珍贵的感情悄悄藏在心底,却不会表达,更不会使任何人知道,包括自己所爱的她,因为他怕伤害了她,使她不知所措,因为他不敢随意的开口说爱,于是选择了沉默。藤井树的悲哀正在于此,他可以恶作剧的在心爱的人的头上套上相同的纸套,给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他可以默默的画上千百万遍心爱的人的素描,

情书电影剧情详解

情书电影剧情详解 情书电影剧情详解一 这部日本电影《情书》,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到热泪盈眶,都会感叹怎么会有这样的奇迹存在。同名同姓的女孩男孩,封存记忆下的一段朦胧感情回忆,电影中的男主一直都是缺席的,只有藤井树和渡边博子在书信中一点点填满起来。 影片穿插了一些关于藤井树和早逝的爸爸在病危急救中的故事,给人一种十分真实而震撼场景,影片中爷爷奶奶和妈妈在外面下着大雪中,一家子争吵着是要把发着高烧的藤井树送往医院还是在家中等救护车的情景极为精彩。因为害怕送往医院的时间太长,怕藤井树熬不到医院就没了,当70岁的爷爷仔细分析一番之后,最后决定送往医院。 当人想要保住自己心爱的人,往往就是人性最正面的一面,也是最感人的一面,十分欣慰的是,同样的方法,爸爸没有没有挺过去,女儿最后平安无事了。在影片的最后,相信博子也得到了救赎,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感情对换,博子长久背负着债务,一直沉淀于以前逝去爱人的思念中无法自拔。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解开了男主角初恋的心结之后,终于解脱了,开始新的爱情之旅。 从这里给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导演还是善良温柔的,让所有的伤痛和纠结成为过去式,给他人一个全新的开始,也许就是那样,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前行跋涉,而不是一直困于过往不放的状态。 最后两位女主人公博子和阿树,最终迎来了全新的旅程,为了

忘却而追忆,为了纪念而缅怀,这都是最美的方式,男主人公年少时错过的表达,也许我们也曾有过,得到了不懂珍惜,而有些人却连得到的机会都没有,或许错失的不一定不好,得到过就不后悔,毕竟那时候的我们,都不懂如何爱一个人。 这部《情书》也许不是最完美的结局,但电影就是人生,人生如戏,不是处处都如我们所愿一样完美落幕,不完美才是人生,只能说尽力做好完美。毕竟生活中有的人不如意的到处都是,就算这样还是会努力活着,内心的煎熬却需要时间来淡化,可谓是爱之深恨之切,反之,得知自己爱的人没有抱怨自己的过错,那就冰释前嫌把!人生还很长,可是初恋只有一个 情书电影剧情详解二 随着520网络情人节即将到来,各大影院都准备上映好看且唯美的爱情类电影,好让情侣们一饱眼福,度过美好又温馨的这一天。近期一部还不错的日本纯爱题材电影《情书》在大陆重映,引来不少粉丝的继续追捧,而我也参与其中,在观看了该部电影后,内心有不少的感触及感慨! 对于这部电影《情书》,是由岩井俊二自编自导,且由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等主演,且剧情故事讲述的是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单恋的爱情故事。面对这段唯美凄清的爱情,不少影迷在观看过程中都沉浸在淡淡的忧伤中,难以走出氛围,内心的情感起伏则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波动及感触。电影故事里的主人公其爱情向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爱的表现,是一

情书视听语言分析

情书视听语言分析 情书视听语言分析篇一:《情书》影评分析范文 电影《情书》的影评分析范文 东方式的电影构思——由日本影片《情书》引发的思考 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

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电影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 者或贴近,或远离,或若即若离。在回忆时空中的叙事则采用内视角形式,情节的进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逻辑和行为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情书》结构中的现实与回忆两个层面里至少有四组不同时空的人物行动线,编导者能使它们

电影《情书》中的音乐艺术赏析

电影《情书》中的音乐艺术赏析 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情书》是一部备受喜爱的经典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开启了一段深刻感人的爱情故事。本文将着重分析电影中的音乐艺术,探讨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电影《情书》中的音乐风格以古典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为主。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钢琴、小提琴等古典乐器,同时结合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曲目数量方面,电影音乐的数量精简而恰当,每一首音乐都很好地为电影情感服务,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音效方面,电影音效设计得非常细腻,为情感氛围的营造增色不少。在电影《情书》中,有几首重要的歌曲值得。首先是主题曲《Love Letter》,这首歌曲以钢琴和小提琴的协奏形式呈现,表达了电影中主人公对已故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歌曲充满着哀伤与怀念的情绪。从音乐角度分析,《Love Letter》采用了简单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弦,使歌曲听起来悦耳动人,令人难以忘怀。 另外,电影中还插入了两首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作品——《天鹅湖》和《胡桃夹子》。这两首歌曲在电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烘托情感的作用。例如,《天鹅湖》的旋律在电影中多次出现,表达了主人公对

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在电影配乐方面,岩井俊二非常注重音乐与情节、人物情感的结合。在电影《情书》中,音乐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导演营造情感氛围,推动情节发展。例如,在电影的高潮部分,音乐《Für Elise》的运用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在情节较为轻松愉快的场景中,导演则选用了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使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泼,与主人公们的青春气息相呼应。例如,电影中主人公们在书店相遇的场景中,轻松愉快的音乐《Milestones》响起,让观众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和温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情书》中的音乐艺术在整部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价值。电影音乐不仅为电影的情感氛围营造增色不少,还进一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古典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使得电影音乐更具特色,让人难以忘怀。 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艺术将在电影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电影音乐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让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经典的电影音乐作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电影音乐的魅力。

[电影《情书》的音乐赏析] 情书电影赏析

《[电影《情书》的音乐赏析] 情书电影赏析》 从1927年的诞生到1934年奥斯卡设立最佳音乐奖再到今天所出的各种电影的原声碟和以电影音乐为主体的专门研究,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著名电影理论家钟惦裴认为:“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有机构成之一,是电影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因素,是空间艺术的时间走向,是故事情节中属于情绪演染与凝结的产物,是电影美学中的独立篇章。”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对影片起到暗示、烘托、提醒、连贯等作用,它能够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组织电影情节,将影片中的情景置于一种特定所需的氛围中,是与电影画面形象并进的抽象手段。Remedios 为《情书)所作的电影原声音乐由钢琴、提琴及合成器完成,非常符合影片那种纯洁、清冷的 基调。细看这张碟,从HIs Smile开始,以Small Happiness结束,共15首,曲子风格很近,但细听还是可以听出各中滋味,有悲伤的,如His Smi Je,有淡雅的,如WinterStory,有轻松的,如Childhood Day,也有浪漫的,如Fading….而且每首曲子都充分表达出了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感受。一、关于死亡影片一开头就是雪景,博子躺在那里,然后她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雪,这时HisSmiIe缓缓响起,这段音乐由钢琴带出,比较平缓,伴随着博子向山下走去,不久我们知道她是去参加男树的三年祭,这也是影片几段最阴沉的音乐之一,意指死亡。His Smile旋律变化不大,演奏也以钢琴为主,博子对秋叶说藤井树不愿再与她通信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很轻,伴随着她的淡淡倾诉。当博子对秋叶和守山人说起男树向她求婚的情景时,这段音乐第三次出现。所以,它应该可以说是博子和男树的专用音乐,每次出现都是在当博子沉溺于对男树的思念情绪时。电影原声音乐中还有两段音乐,基调沉郁,同样与死亡有关,即Forgive Me和Gateway to Heaven。这两段音乐旋律几乎一样,均由提琴带出,同样的沉重,高潮部分也都由提琴一声接一声拉出,似在啜泣。Forgive Me时间较短,3分钟左右,1分钟后由提琴拉出高潮部分的旋律,最后由吉他版的His Smile 收尾,这段音乐出现在女树从老师口中得知男树死讯时,接着故事插入女树参加父亲葬礼,在大雪中奔跑的情景,代表的是女树对死亡的理解。Gateway to Heaven比Forgive Me长, 要慢一些,层次感更丰富,个人认为更加凝重。它出现在博子对着男树坠崖的山头呼唤时,曲子后半部分随着调子不断升高,声音加强,最终与博子的哭泣融为一体,暗示博子终于能够从男树的死亡阴影中走出,开始迎接新的生活。二、关于青春岩井俊二与Remedios在选用音乐时,是十分讲究的。比如Childhood Days,Eccentric Love Parade 以及Sweet Rumors的后面部分,三段音乐旋律一样,都属于轻快的圆舞曲风格,多伴随着

电影作品分析:岩井俊二《情书》 拉片

《情书》影视分析 《情书》是日本式的优雅与委婉,给人一种震慑的美,“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世界电影中一个经典的主题,《情书》的特别之处在于,是将“悲哀即美”表现的完美。《情书》色调淡雅,表现淡淡的哀伤和淡淡的喜悦,以白色等冷色为色彩主调,因为女主角博子小姐带着淡淡的忧伤回忆着去世的爱人,因为是忧伤所以选用冷色,因为只是淡淡的,所以选用白色而不是黑色。 影片一开始以优美的构图唯美而静谧的画面开始,女主人公渡边博子

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她试图通过这种亲近死亡的方式缓解她心里强大的孤独感,想走出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企盼。她如同沉默的雪,绵延浩瀚。在她的神情中,表现的不仅仅是她无措的命运感,更有她希望能够互通情感的对话世界。 穿着黑色的大衣,感觉笼罩着巨大的悲伤。“坚强”的站起来,仰望天穹,大雪漫天而下,房屋错落,白色的山间,整个画面的白茫茫的雪,这是难以言表的沉浸,也是一种难以说清的感伤。博子从雪上爬起来,走下雪山的一段,博子身着黑色大衣走在无边的雪地里,对比非常鲜明,在片头产生独特的视觉冲击力,非常抓人眼球,并渲染出一种至真至纯,悠扬远静的氛围。她从白茫茫的雪地走向房屋错落的地方,而且是向左走,表示她在走向回忆,寻找回忆。走向未知。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失去自我。

之后知道了这是渡边博子在参加男朋友藤井树的周年祭。 这是日本特有的东西,也是雪白的像是新娘子,表现出渡边博子此时内心的悲伤 这是男藤井树母亲对渡边博子说的一段话,整个说话过程是从镜子里看见的她的面部,镜子里的物体都是虚的不真实的,在这也表现出她

所说的话的不现实与不真实,一切都是虚的。 渡边博子进了男藤井树曾经生活过的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明亮的窗户,外面仍然是皑皑白雪,然后是几幅山的风景画,,让人能够更加了解到男主人公藤井树的性格以及爱好。相当于间接地介绍了男主人公藤井树这个人物。 她在他家中看到了男友藤井树的毕业纪念册,看到了她最爱的人滕井树的名字,怀念的她偷偷的把名字记了下来,她先要将地址写在手掌上,继而改变主意写在手臂内侧,构成可一种写在自己的身体上,写在自己的隐秘中的视觉呈现。如此微妙的细节却有一番寻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