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情书中关于书信的评析
年华是无效信——评析电影《情书》的艺术特色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的确,青春、回忆和消逝的年华,似乎是当下导演最热衷于表现的。
爱是电影永恒的主题,而“暗恋”这种特殊的爱,在影片《情书》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情书》是由岩井俊二导演、编剧的日本纯爱影片,改编自其同名小说,于1995年公映。
影片中,一封原本要寄往天国的情书,却意外地收到了回信。
在两个女孩的书信往来中,一段埋藏多年的纯真恋情渐渐被挖掘出来。
影片运用特有的叙事技巧与视听语言,形成自己独有的干净、唯美、清新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一、独特叙事呈现影片风格影片中主要围绕三个人展开叙事,即渡边博子、男藤井树和女藤井树。
博子与女藤井树通过书信往来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
整个故事有着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即渡边博子对未婚夫男藤井树的怀念,暗线即女藤井树对少年时代男藤井树的回忆。
从开头的渡边博子参加完男藤井树葬礼后翻开其毕业纪念册开始,到她寄出那封看似通往天国的情书,收到回信,全片无不围绕着回忆展开。
首先,影片运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使得叙事更加清晰。
如博子为了解开心结、了解真相,不断给藤井树写信,在处理两人通信场面时,导演分别用了两组平行关系的镜头来交代两个人写信和阅读来信。
虽然动作肯定不是同时发生,但动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却得以解释清楚。
其次,导演将文字影像化,塑造出唯美动人的故事情节。
小说《情书》的创作先于电影,而使用电影媒介,可将文字影像化。
“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以含蓄优美、哀而不伤的笔调,书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
”①如影片开头博子躺在雪地里,随后起身拍打落在身上的雪,然后向着远处的山村走去。
这一场景用大全景展示,白雪一望无垠,而博子在雪地中看起来更显渺小与无助。
此时导演将人物内心活动外化,用自然景物展现出来,给予观众更多视觉美感。
最后,同一个演员对不同角色的演绎也为叙事增添了不少色彩。
影片情书中关于书信的评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片情书中关于书信的评析篇一:中外电影赏析——情书一封勾起回忆的信情书,一封信勾起一段初恋的回忆。
初恋,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海枯石烂,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只想在每本书后偷偷地画你,只是不敢告诉你我的心意。
这就是日本式的初恋情节,含蓄稳重的日本人,优雅委婉的爱恋。
岩井俊二——日本新电影的旗手,他发挥日本电影人精微的创作力和感受力,将“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学观念诠释得精准到位。
日本影片《情书》讲述了一个有着淡淡的忧伤的故事。
两个女孩,一个爱而未得,一个爱而未知。
共同发现了一段关于暗恋的故事的真相和无法得到回应的爱。
淡淡的蓝调,皑皑的白雪以及弥漫其中的忧然的惆怅,处处都散发出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感伤,对往事的无限追念。
悠扬的音乐拉开了电影的帷幕,也是一段动人爱情故事的开场。
一个极其唯美的雪地俯视镜头,博子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镜头慢慢切换,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在导演大远景镜头的设置下,她单薄的身影在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下缓慢前行,直至消失在那片巨大的白色世界里。
这样的镜头处理和空间画面的设置交待了博子所处的环境背景,呈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凉气氛,为纵穿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买下伏笔。
博子无意中发现去世男友藤井树的地址,萌生写信的念头,患重感冒的女藤井树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女藤井树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两个陌生人自此就结下了缘,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
影片中不断运用远景、近景的切换,将观众的思绪带到电影中,随主人公一起跌宕起伏,去拉开记忆的大门。
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由于患重感冒依靠在长椅上休憩,此时画面过度曝光,人脸和环境对切,将人物的主观感受带入情景,通过光影的超现实处理从现实走向幻觉。
走廊的全景,小全景与人物近景进行对切。
剪辑,曝光的效果也是影片的一大特点。
通过镜头的变焦,进行了现实与幻觉的变换。
藤井树打开医院的急诊大门,开门这个动作似乎暗示她终于打开了自己的记忆之门。
情书 影评

情书影评
《情书》是一部令人心碎却又充满温暖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在一次意外的相遇后展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浪漫恋情。
首先,我要说影片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动人。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情书中倾诉着彼此的心声,他们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尤其是当女主角在电影中的独白中,她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男主角的深深思念,让人动容。
其次,影片的叙事手法也非常独特。
通过跨越时空的情书,影片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在电影中仿佛也能感受到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最后,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出色。
配乐的选择非常贴合影片的氛围,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更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起伏。
总的来说,《情书》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它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也能够感受到时间和距离无法阻挡爱情的力量。
这部电影让人不禁思考起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以及对于人生中重要的人的思念之情。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这部电影,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深深的共鸣。
《情书》电影影评

《情书》电影影评以当下性别叙事中对于爱情的最新观念来衡量,这部影片充斥着诸多令人不适的人物互动。
然而,结尾处的借书卡设计却能让二十年后的观众重温那份感动。
显然,这种情感共鸣并非仅仅依赖于爱情。
借书卡所传递的,更像是《心灵奇旅》中那种将事物从时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恋物情绪。
在过去的时光里,藤井树(男,以下简称藤井)如朦胧的远山、庭院中的树木、半掩于飘动窗纱而洒下阳光的雕塑。
甚至在树的回忆中,他只是空荡荡飘着的窗纱,如同庭院中的树木与离世的父亲相连。
回忆中的图书馆也是她与那位被错过的恋人的纽带。
但回忆是如此流动而不确定,于是书信成为了真实的回忆载体,如同投影之于光线。
尽管是博子写信给天国的恋人以排解思念,但或许树在潜意识中更渴望一个可以承载她那些被隐藏起来的情感与回忆的容器。
书信成为了一项显性的体外技术,不再承担人与人之间即时交流的功能。
博子与树之间既没有爱与被爱的情感,也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现状的意愿。
甚至告知藤井已离世的冲动都被压抑了,博子不想亲手打断树的回忆,而树也沉浸在与现实没有明显联系的过去中。
书信成为了确认的手段,意识和记忆中那些不稳定、不清晰且在时间中流动的因素,都可以在此得到确认和重新组合。
这不仅适用于树,对于博子亦是如此。
博子写信的动机是对藤井的思念,但这却引发了她对与藤井之爱的不确定性。
当这种不确定性达到顶峰时,便是她在小樽的的士上听到司机说“你和上一个乘客长得很像”,以及在小樽的街头看到没有看到自己的树。
后一桥段的超现实性博子看到了树,而树因突然涌入的人潮未能看到博子可以被视为博子对前一桥段的想象。
于表意识内的自我确认。
博子对爱的重新确认更为隐秘,但由于信念尚存,因此细微的连接就能唤起她的回忆:在雪山的木屋里,听到藤井遇难前哼唱的歌曲,博子略微惊讶,因为平日对这首歌无感的藤井,却在关键时刻留下了它。
这可以从博子的反应中猜测,这首歌或许是曾证明她们之间爱情存在的歌曲,亦或是博子所喜爱的。
情书 影评

情书影评
《电影情书》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两个在不同国家之间相隔千里的情侣,通过写情书来维系彼此的感情。
这部电影深刻地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跨越时空的坚定。
首先,影片的剧情非常感人。
两个主人公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年代,通过情书来传递彼此的爱意,这种纯粹的感情交流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情感的真挚和深度。
《电影情书》让观众重新思考了爱情的真谛,让我们对爱情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其次,影片的表现手法也非常出色。
导演通过精致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演绎,将两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恋和思念,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这种情感共鸣让观众不仅仅是看电影,更是在经历一段真实的感情。
最后,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配乐的选择非常贴合剧情,旋律优美动人,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更加沉浸在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中。
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让整部电影更加动人心弦。
总的来说,《电影情书》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爱情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
禁会思考自己的感情生活,重新审视爱情的真谛。
这种影响力是其他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爱情电影的观众。
电影《情书》的结构和镜头赏析

电影《情书》的结构和镜头赏析摘要:《情书》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唯美含蓄的爱情故事。
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的结构和镜头分析来探讨隐含在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情书;结构;镜头一、影片内容《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周年祭日上看到了他中学时的地址,便给天国的他寄了一封情书,想不到却收到一名藤井树小姐的回信。
两个人因此展开书信往来,渐渐发觉了一段中学时期的美好爱情,唯美、含蓄、感而不伤的初恋。
而同时,博子小姐也要必须忘记过去,重新面对新的情感,需要死去的藤井树给她加油。
影片其实是在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博子怀念死去的未婚夫藤井树,又要面对善良的老师的追求,她处于失去爱和被爱的矛盾境地,只好借助死去的未婚夫来寄托哀思;另一个故事是讲述的中学时期的暗恋,通过一场书信的误会,渐渐发觉了同名男女生之间的爱情,这个暗恋是在影片最后才揭示出来的,死去的藤井树因为暗恋才爱上了博子小姐。
影片成功地让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而这两个角色是揭示影片主题的关键。
通过成年女藤井树和博子小姐长得相似,表现了中学时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
这一点女藤井树一直不知道,直到影片结束在一本书才找到了证据。
这部影片之所以在亚洲获得广泛成功,与影片中的青春、暗恋主题很有关系,会让观众对中学时代产生美好的回忆。
影片中所有的情感和事件都掩藏在暗恋的背后,显得格外美丽。
而中学的种种描写和人物青春的刻画,把这种暗恋推到了成年的爱情之中。
而优美的书信语言,更为影片里的爱情增添了几分含蓄和唯美,其中又带有几分的伤感情绪把暗恋描写的超凡动人。
二、影片结构电影的结构是根据麦茨的大组合段分类及其关系的阐释,可以看出《情书》一片大体上采用的是时序列性交替叙事组合段。
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序列,在每一系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连续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形象的交替相当于事件的同时性)。
《情书》结构比较复杂,就是由两条线索来贯穿整部影片。
《情书》观后感

《情书》观后感
《情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它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深情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情书的情节和表达所打动,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这部电影展现了纯真的青春爱情。
男主角通过写情书的方式表达对女主角深深的情感,这种方式几乎已被遗忘。
在当今社会,很少有人通过文字来传递爱意,大部分都是通过手机和社交媒体来表达感情。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人们更注重思考与表达,用心去传递情感。
其次,情书强调了真挚的感情和信任的重要性。
男主角在情书中倾诉自己对女主角的爱意,而女主角也打开了心扉,相信了这份真挚的感情。
这种互相信任和彼此理解的关系,为他们的感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在爱情中,真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幸福。
最后,情书展现了长久的爱情的力量。
男主角和女主角由于一些原因被迫分开,但他们通过长达数年的情书联系,维持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这种长久坚持的爱情真的令人感动,让我明白了爱情是需要耐心和坚持的。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思,只有真心相爱并坚守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观看《情书》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感悟和思考。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爱情的定义和追求,让我明白了爱情需要真诚、信任和坚持。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一种对真挚爱情的追寻和赞美。
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珍惜和努力经营自己的爱情关系。
观看《情书》有感心得体会及感悟

观看《情书》有感心得体会及感悟《情书》是一部由尹秀晶执导的韩国电影,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在高中时相识相爱,却因为一场意外被迫分离,之后通过写信继续联系并表达彼此的思念和爱意。
影片以写信为主线,通过回忆和现实的交替,向观众展示了爱情的坚持和奉献。
在观看《情书》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对爱情和人生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为了彼此能够收到对方的回信,不断竭尽全力。
女主角为了获得男主角的地址,甚至冒险将自己的一笔积蓄花在寄信上,可见她对男主角的爱意是如此之深,迫切希望能够与他保持联系。
而男主角也是如此,为了贴近女主角的生活,他学习法语、阅读她喜欢的作品,尽力与她分享相同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这种顽强的追求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爱情需要付出和奉献,而不仅仅是言语和承诺。
只有当我们真诚地为对方着想,愿意为对方付出,才能够保持感情的长久和稳定。
其次,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信件继续联系,这种韧性和坚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联系往往依赖于技术和便利,面对困难或分别,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或者转移目标。
但是,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并没有因为分离而放弃,他们用信件继续着彼此的思念和爱意,用文字传递内心的感情和想法。
这种坚持和执着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告诉我爱是需要经营和铺垫的,需要用行动和努力来呵护和维系。
最后,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彼此分居的时期,通过写信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情书并不仅仅是一封简单的文字,而是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想念、关心和思念。
这种写信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爱情中的温暖和甜蜜,文字的力量真实又迷人。
影片中女主角在信中写道:“冬天的阳光总是很短暂,但对我来说,你却是每个季节都美好的太阳。
”这句话不仅展现了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感情,更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通过写信,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意,而这种真实和坦诚又是爱情中必不可少的。
通过观看《情书》,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爱情需要的坚持和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片情书中关于书信的评析篇一:中外电影赏析——情书一封勾起回忆的信情书,一封信勾起一段初恋的回忆。
初恋,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海枯石烂,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只想在每本书后偷偷地画你,只是不敢告诉你我的心意。
这就是日本式的初恋情节,含蓄稳重的日本人,优雅委婉的爱恋。
岩井俊二——日本新电影的旗手,他发挥日本电影人精微的创作力和感受力,将“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美学观念诠释得精准到位。
日本影片《情书》讲述了一个有着淡淡的忧伤的故事。
两个女孩,一个爱而未得,一个爱而未知。
共同发现了一段关于暗恋的故事的真相和无法得到回应的爱。
淡淡的蓝调,皑皑的白雪以及弥漫其中的忧然的惆怅,处处都散发出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感伤,对往事的无限追念。
悠扬的音乐拉开了电影的帷幕,也是一段动人爱情故事的开场。
一个极其唯美的雪地俯视镜头,博子静静地躺在浩瀚的雪地中凝住呼吸,镜头慢慢切换,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在导演大远景镜头的设置下,她单薄的身影在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下缓慢前行,直至消失在那片巨大的白色世界里。
这样的镜头处理和空间画面的设置交待了博子所处的环境背景,呈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凉气氛,为纵穿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买下伏笔。
博子无意中发现去世男友藤井树的地址,萌生写信的念头,患重感冒的女藤井树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女藤井树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两个陌生人自此就结下了缘,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
影片中不断运用远景、近景的切换,将观众的思绪带到电影中,随主人公一起跌宕起伏,去拉开记忆的大门。
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由于患重感冒依靠在长椅上休憩,此时画面过度曝光,人脸和环境对切,将人物的主观感受带入情景,通过光影的超现实处理从现实走向幻觉。
走廊的全景,小全景与人物近景进行对切。
剪辑,曝光的效果也是影片的一大特点。
通过镜头的变焦,进行了现实与幻觉的变换。
藤井树打开医院的急诊大门,开门这个动作似乎暗示她终于打开了自己的记忆之门。
记忆中,那些关于两个藤井树之间的故事慢慢的浮现出来。
女藤井树在回忆中,把开学、选举、值日、男藤井树在书卡上写名字、用自行车发电对考卷、运动会上为男藤井树拍照等等点点滴滴的往事串联起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树对她纯真的爱恋,她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将是她弥足珍贵的财富,并使她从对父亲死亡的恐惧中挣脱出来。
而博子则从回忆中真正地清醒过来:自己竟是男藤井树初恋对象的替代品。
于是,她从痛苦的缅怀和思考中挣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了秋叶的爱。
影片的末段与开头的雪景相互呼应,连接紧密。
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两个女孩共同呼唤着男藤井树,也深切地呼唤着自我。
至此,她们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感情蜕变和升华,由“过去”的我过渡到“现在”的我,并预示着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恒”。
之所以较具体地复述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细节,意在说明岩井俊二如此这般地表现人物心灵的敏锐和情感的细腻,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影片的最后,爷爷告诉女藤井树她的名字的由来。
在她出生的时候,爷爷为她种了一棵树,和她一起成长。
此时,镜头中颜色慢慢鲜明起来,轻快地音乐响起,女藤井树跟着奔跑起来去寻找和自己同名的那棵树。
寓意着女藤井树发现了男藤井树对自己的爱恋,并且正视这份感情,对于两人的爱恋充满了感动与喜悦。
藤井树就像那颗爷爷亲手栽种的树一样对女藤井树的默默守护和关爱,也隐喻那棵树将会和藤井树共同承担以后的幸福!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
然而爱,却偏偏相差不起一毫厘。
曾经因羞涩而错失,那一段段淡淡的回忆,充满淡淡的哀伤,值得珍惜,值得怀恋。
那样的初恋,那样的纯真的感情似乎永远不会再回来!但,爱,生命中永恒的正能量。
不在乎自己的爱是否能有回报,不在乎无望的爱将能带来什么。
真是这样无私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充满人性的闪光点!篇二:电影《情书》赏析白色温情电影《情书》是日本新锐导演岩井俊二的经典代表作。
整部影片就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抒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
影评的主要内容是:少女渡边博子因为思念两年前亡故的未婚夫,偶尔获得一个地址,便抑制不住思念,给他寄去了一封问候信,不料却有了回音。
喜出望外的博子一打听,回信人跟她长得一模一样,是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而且跟他的未婚夫同名同姓,更巧的是,两个藤井树还是同班同学。
于是这两位少女开始了频繁的联系,从而开启了另一段爱的尘封往事。
一、酸涩的回忆意外的收获回忆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或是幸福的,或是酸涩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记忆。
《情书》以唯美的镜头和真诚的视角,含情脉脉地展现了两段单纯的感情。
光阴的深处,我们依旧在那些泛黄的褪色旧照片上看到了少年人曾经执着的心意,感动着那份绵延不绝的暗恋情愫。
在这部关于回忆的电影里,导演对线索的成功把握,超越了时空界限,再现了曾经发生在两个少年人身上的故事。
女藤井树在一遍遍的回忆之中,记录下了她和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这些在当时看来备显尴尬的琐碎回忆,加深了女藤井树对男藤井树的了解,重新审视了过去的经历,为自己曾经遗落的宝贵财富找到了心灵的居所。
博子在这段回忆当中认清了自己竟然是男友初恋对象的一个替代品。
在不懈的认证和伤口的愈合过程中,慢慢剥离了对男友念念不忘的眷恋,在沉痛的缅怀和刻骨的思念里,逐渐摆脱记忆里男藤井树的影子,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秋叶。
当女树最后看到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有“藤井树”名字并画有自己肖像的卡片时,不禁眼泪盈眶,她敲下了描述这段情景的文字,却终究没有发出去,因为这个时候她明白,这是完完全全属于她的记忆了。
一个原本想占有更多的回忆,却通过记忆得到了忘却的解脱;一个似乎懵懵懂懂早已忘却,却在回忆中收获了最珍贵的记忆。
二、微凉的暗恋静谧的温情爱情总是电影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暗恋却又属于一份最特别的情谊,一种幸福的寂寞情怀。
这种微妙的感情如同冬日里洒落的雪花一样,微凉静谧,经不起碰触。
电影中,对白色的凸显使影片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情调。
影片开场的个别镜头里,一大片白茫茫的雪景,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博子一身青衣的装扮踩在厚厚的积雪上面,她单薄的身影在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之下缓慢前行,直至消失于那片巨大的白色世界里。
这样的镜头处理和空间画面的设置,呈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凉气氛,为纵贯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
另外,在电影《情书》里,导演在一些细小的情节设置上来着力刻画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这种隐匿于内心的暗恋情谊:男树故意拿错女树的英语考卷,并且用自行车发电照明对考卷、男树总是出没于女树所在的图书馆,并且在图书卡片上记下女树的名字、男树在离别前送给女树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种种爱的举动,以致连当事人女树都一直未曾发觉。
直到影片的结尾才使女藤井树了然于心。
然而,男树对女树的爱恋,就像是一次雾里看花的追寻,年少的纯真与羞赧使他一直将这份真爱深深隐埋于心,纵然在借书卡上写遍恋人的名字,也不过换来身后一个如梦初醒的感慨。
然而,女藤井树似乎是幸运的,她不曾体验到那种寻寻觅觅求之不得的爱的痛楚,但是当她明白一切事情的真相之后,留给她的不过是一份对往昔岁月的纯真追忆和天人永隔的无尽缅怀。
其他的人,如费尽心思追求博子的秋叶,如一厢情愿单恋秋叶的女助手,再如憨憨痴痴百般殷勤的邮差,无一不在暗恋的迷茫中挣扎。
三、痛楚的离逝温暖的重生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几乎都经历了残酷的离别,但又都在逝去的伤痛中迎来了温暖的重生。
日本人的生死观在这部影片中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对博子而言,她失去了未婚夫藤井树,但更令她胸中酸楚的是她曾经以为拥有过的美好情感也随着谜底的揭开而消逝;但就在藤井树遇难的雪山上,忘情呼喊的她释放了心中积蓄的悲痛,继续微笑着面对新的生活。
对男藤井树而言,生命已经凋零在雪山的征途中,但两个女孩的书信来往唤醒了他那段尘封的情感,尽管肉体已经消失,但他的情感却得以昭然,并将永驻在爱人的心中。
对于女藤井树而言,她的体验则更为丰富。
在还没有得知男树对自己的感情以前,女树内心最大的创伤来自父亲的去世,所以她宁愿一直被感冒困扰也不愿去医院就诊,那里埋藏着她的噩梦;而男树对她的暗恋则被她有意无意地埋藏。
这时的她遭受的是亲人的离去与爱情的未觉,随着她回忆的加深,病情也逐渐加重,直至她也如父亲一样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
在生死的边界体认过死亡的触碰后,这种相似情境的再度演绎才驱散了笼罩在她身上的父亲死去的阴霾,与此同时,那些被她疏忽、掩埋的爱的记忆才破土而出,在心底发芽。
影片的最后,大病初愈的女藤井树获得了身体的新生,破除了内心死亡的阴影,更复活了一段至纯至真的情感记忆。
篇三:电影《情书》观后感电影《情书》观后感这是一部日本的电影,《情书》一开始便是以一个丧礼为开篇,我以为这是一部笼罩着伤感氛围,以悲伤为结局的故事,孰知,看下来却不是这样。
丧礼上死者名叫藤井树,男性,有着一位名为渡边博子的未婚妻,未婚妻在未婚夫的纪念册上发现了他中学时期的毕业照以及当时的住址,并且未婚夫藤井树的妈妈告诉她这个地址或许已经不在了,而渡边博子忍受不住失去未婚夫的悲伤,想要以信寄托哀思,于是默默地记下了这个地址,并且在神户写了一封寄给小樽的藤井树的信。
于是这个故事就伴随这一封寄托哀思的信悄然开始了叙述着。
我不禁在想渡边博子为什么就那么不顾后果的寄了这一封信,或许是因为她内心对于藤井树的思恋。
不过也正因为她这一时的冲动,才发现还有这么一个故事的叙述。
没想到小樽的这个地址真的住着藤井树一家,真的是藤井树的家,不过这是女--藤井树,一个与渡边博子的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生藤井树。
一开始渡边博子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受到了藤井树(女生)的回信,她是又惊又喜又害怕,这是她的未婚夫藤井树吗?这是我寄去天国的信吗?这是我受到从天国寄回来的信吗?而小樽的藤井树(女生)觉得奇怪,她不认识在神户的渡边博子,却受到了她寄给藤井树的信,而且地址还是藤井家的地址,一开始觉得好玩才给予了回信,她们就这样通信。
就这样在她们猜测之中来往了好几回,发现女生藤井树是男生藤井树的中学同学,于是渡边博子就想要知道了解她的未婚夫藤井树中学的事情,并拜托女生藤井树告诉她。
就这样,女生藤井树把她记忆中的男生藤井树的事都告诉了渡边博子。
女生藤井树其实自中学在男生藤井树转学没见面后,也就没特意的去想起男生藤井树,在这一次巧妙的通信之中,女生藤井树回忆起了男生藤井树的形象。
他们第一次的点名尴尬,班上开玩笑的尴尬以及过后的委屈,老师误会的尴尬,在图书馆里的静静的相处。
这一幕幕就在女生藤井树的回忆中&&她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渡边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