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学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学生)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古代文学作品中,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 《史记》B. 《楚辞》C. 《诗经》D. 《汉书》2、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这一主张反映了哪种文学观念?A. 文以载道B. 文以载史C. 文以达意D. 文以抒情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以下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部为四言诗B. 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C. 以七言诗为主,兼有五言D. 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民间生活4、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创作理念强调:A. 文学创作要关注时代背景B. 诗歌创作要注重形式美C. 文学作品要体现个人情感D. 文学风格要多样化5、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资治通鉴》6、以下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白居易7、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A.《琵琶行》B.《长恨歌》C.《将进酒》D.《赋得古原草送别》8、下列哪位不是“初唐四杰”之一?A.王勃B.杨炯D.杜甫9、下列哪位诗人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 10、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唐诗之冠”,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A. 《琵琶行》B. 《杜甫诗选》C. 《诗经》D. 《红楼梦》11、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不属于《唐诗三百首》?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苏轼12、《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生母是谁?A. 贾母B. 王熙凤C. 贾政夫人D. 贾元春13、以下哪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B.《楚辞》C.《乐府诗集》D.《唐诗三百首》14、下列哪位诗人的诗作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最为著名?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之涣15、以下哪位作家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16、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唐诗三百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在科技上的重大发明和成就,就像美国学者罗伯特所说:如果诺贝尔奖在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的全都属于中国人。
包括诺贝尔文学奖。
举个例子,大家有没有读过明代长篇小说《好逑传》?我们对这本书了解不多。
但它在18世纪已经有英法德译本,就连德国文豪歌德也研读过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我们暂且不论罗伯特所说的是否夸张,但这不就说明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那么我国古代文学究竟是如何的辉煌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会取得那些成就?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今天的课程——《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一)主要内容——风雅颂;(二)特点:1、2;(三)意义大家打开课本42页读引言内容,分析最早的歌谣是如何产生的,诗歌又是怎样产生的。
待会找个同学回答最早的歌谣是从劳动中产生的,从原始的歌谣中逐渐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歌谣—>诗歌,歌谣之前得有——语言,即语言—>歌谣—>诗歌。
那么我国古代第一首诗歌总集是什么呢?——对,《诗经》!诗经大致写哪些时期的诗歌呢?从西周至春秋中期。
由于玉文课本上已经讲过《诗经》,我们大致回忆《诗经》主要包含的三部分:风—风土之音者曰风,风即指国风。
共15国风,160篇,相传是周王室派人收集的,《诗经》总共305篇,是最精华的部分。
雅—朝廷之音曰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祭神和祖先的诗歌,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我们回忆必修一得内容,西周施行了哪三个主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庙制、礼乐制(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礼乐制度就是就是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定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雅和颂是朝廷及贵族的音乐,而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随社会的认识,彰显出了他们的创作水平,是里面的精华部分。
那么《诗经》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我们从《关雎》和上面两首诗分析。
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课表要求
明白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明白和把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存,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进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看,练习,观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摸索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1 / 1。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9课诗歌与小说【岳麓版】【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标要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程,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各有特点。
分别认识各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文学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
【学习重点】诗歌与小说的时代特征。
【学习难点】诗歌与小说的史料价值【学法指导】1、学习本课需要对比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不同特色,寻找其内在的继承性和批判性,概括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注意不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文学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气、作者个性和社会地位的关系:文学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思想意识方面的产物,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从根本上说文学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变化。
同时,政治统治、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也对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个人的个性、素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着作品的风格、内容、倾向等。
【课前预习】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为____________、雅、颂三部分。
(3)影响(特点):①它以_____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它的____________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都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1)产生: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
“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8: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阅读、比较、讨论探究、综合归纳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2)通过阅读,练习,欣赏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使学生对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更好地去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教材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形成和兴盛的原因分别叙述,只是了解了具体的原因,教师需要从具体的原因中去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根源:文学形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文学无论就其体裁的多样性、还是产生的时间、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请同学们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反思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评价环节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标准,如: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充分、表达是否清晰等。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学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诸如“《红楼梦》中的梦境与现实有何联系?”“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等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程标准素养形成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通读课本,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和特色,提升时空观念。
2.利用史料结合教材分析不同时期文学成就出现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诵读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感受古代文学独特的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________、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________风格。
(2)代表:屈原的《________》。
3.汉赋(1)产生:汉朝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西汉________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
4.唐诗(1)背景: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________为主。
(2)概况时期 代表 特点初唐 ________、陈子昂等盛唐 高适、岑参 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________ 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________”的美誉 杜甫 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________”中唐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_______ 1.宋词(1)背景: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__________的需要。
(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3)代表:婉约派:柳永、________;豪放派:________、辛弃疾。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学案(带答案)

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一、本课目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提示与建议】本课知识点较多,涉及人物多、时间跨度大,但知识结构条理清晰;难点是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自学三、合作探究1.《诗经》为什么被奉为儒家经典?2.我国有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
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到唐朝诗歌的发展进入时期?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4.词到宋代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标志,主要原因有哪些?5.小说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从《诗经》到唐诗1.下列哪部著作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 B C D2.千百年来,人民以过端午节的方式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也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屈原①对祖国和人民忠诚热爱②在困境中对理想执着追求③在文学上有突出贡献④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两汉时期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A.乐府诗B.“楚辞”C.民歌D.赋4.唐代诗歌繁盛的根本原因A.封建经济的繁荣B.科举考试的实行C.中外文化的交流D.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5.诗歌史上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①王勃②陈子昂③高适④孟浩然⑤王维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D.①②③④⑤6.郭沫若有一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赞扬的是A.陶渊明B.李白C.杜甫D.白居易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8.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①李清照②苏轼③柳永④辛弃疾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9.下列有关宋词高度繁荣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B.城市商业繁荣和工商业发展C.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10.元曲包括①散曲②风③杂剧④雅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知识点3 明清小说11.通过文学来了解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可读性最强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12.下列诗词与作者搭配错误的是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煜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D.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1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A.《水浒传》B.《聊斋志异》C.《西游记》 D.《儒林外史》14.宋元时期是古代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该时期的文学以词、曲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诗歌与小说)
【学习目标】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学法指导】
艺术是社会现实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是个人内世界的展示,也是展现时代文化特征的窗户。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一、《诗经》——诗歌源头
1、内容:保存了从到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共305篇。
2、特点:由三部分构成;内容反映、的状况。
3、地位:是我国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二、楚辞——诗歌源头
(1)概念:战国时期等人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色:具有,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灵活。
(3)代表作:屈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中国诗歌的开端。
三、汉赋——带韵的散文
1、特点:专重描述、华丽,讲究、是一种带韵散文。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二京赋》。
四、唐诗——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期
(1)繁荣原因: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氛围;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著名诗人:王勃、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等。
(3)表现
1、词在宋代流行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国策的推行,的发展完善,文人阶层壮大。
②天下分裂,战乱频繁的现实。
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2、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3、代表作:婉约派——《雨霖铃》;《如梦令》、《声声慢》;
豪放派——“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六、元曲——与音乐、戏曲结合的新诗歌
1、含义:由与构成,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
2、代表:《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七、明清小说——小说创作的高峰期
1、社会背景:
①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和壮大,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政治:空前强化,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③文化:八股取士之风摧残文人;不断完善,社会识字率提高;
2、特点:通俗易懂;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批判现实小说流行。
3、成就:
①四部名著:《》、《》、《》和《》;
②《》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
③《》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④《》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知识点拨]
1.唐代的诗歌主要是文人文学,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
一般谈到宋朝以后会提到市民阶层的扩大。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大众化。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文化落后。
(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
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3)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4)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和、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5)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第二部分自学检测
1.梁启超说:“屈原以前的文学,我们看得着的只有《诗经》”,《诗经》“好的作品,都是写实感。
实感自然是文学主要的生命;但文学还有第二个生命,日想象力。
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才算极文学之能事。
就这一点论,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不特前无古人,截到今日止,仍是后无来者。
”可见,粱启超认为
①《诗经》中好的作品都具有想象力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屈原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④《诗经》是屈原的诗歌总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2、《离骚》中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句。
与这一名言出处作品属于同一
艺术风格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5.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称《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这说明《诗经》
A.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 B.开创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C.推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D.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6.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7、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
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8.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认为杜诗柳词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北魏孝文帝对汉族的诗文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
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问题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请问: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6分)
问题二:分析宋词取代唐诗成为文学主流形式的原因?
问题三:结合教材40页的“阅读与思考”所给出的材料,概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并思考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高考真题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
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
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第五部分课后反思: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的成就跟朝代背景息息相关,作品反映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