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
40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作用有哪些?
• 服务区: 旅游景区内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 集中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娱乐设施。
• 游览区: 一般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限 制旅游人数和其他活动。
• 保护区: 通常禁止任何单位、个人进入, 是具特殊保护意义的地段。
•而一般情况下, 文化素质越高, 人们越容易具有旅游 的动机。——开眼界, 见世面。
.
15
•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 旅游景区除了具吸引力的资源外,还应 当有较好的服务设施条件,服务基本上 是围绕旅游六要素而言的,包括:
• 交通、食宿、娱乐、通信、购物等。
• 特点:供给与消费常常处于同一时间段 (与吸引物相比较),所以应该重视“过 程管理”。
• 正面例子: 中国的一些著名山地旅游景观, 突出各自特色: 泰山之雄,黄山之奇等。
• 反面例子: 大明湖、动物园——建设大量 游乐场。失去了其独特性(大明湖: 四面 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20
• 1、一是率先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保持唯 一性
• 2、推出其他地方难以效仿
• 3.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
捷,经济、安全、可靠。 • (2)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例: 马车) • 加快旅游速度 • 缩短旅游时间 • 减轻旅游疲劳
.
45
• 服务设施选址: • (1)与交通线相连——探索活动 • (2)在旅游区附近选址——香山饭店 • (3)集聚与分散需具体分析——探索活
动
.
46
• 活动:
• P63,图3-1-15:
• 娱: 旅途中参加娱乐一定要先问清价钱,有 没有附加小费及项目都包含哪些内容等。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64页篇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规划计划书《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计划书》研发计划书目录一、背景二、基本建设任务三、基本建设内容四、保障体系五、委托方工作六、项目报价一、背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没5公里,就是少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多样、自然景观质朴、文化底蕴浓厚,曾与西湖、西泠并说杭州“三西”,就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就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非诚勿扰》在西溪湿地取景之后,广告效应明显,2021年全年游客量约300万,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
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非诚勿扰》功不可没,但这种效应就是较长时间的,如何稳步保持和不断扩大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平衡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推动游客在景区消费等,就是亟须化解的问题。
为介绍详情请,我院金锋院长与委托方商谈之后,2021年11月30日,根据委托方建议,经商议,我们特向委托方提交《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基本建设计划书,对其基本建设任务、内容和方法以及作业进度等做出具体安排。
二、编制任务本方案通过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展开量测,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以及其他综合条件分析,顺利完成以下来任务:(一)对客源市场进行客观详细地分析,明确市场发展趋势,定位目标市场,使公园旅游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二)针对目标市场,制订有效率的营销和降价战略,研发多渠道的信息流通手段,积极主动高效率导入广告,并使信息有效地抵达受众群体;(三)根据景区发展现状,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设计,提出旅游线路设计思路和方案;(四)将景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三、基本建设内容根据委托方要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策划方案》的编制内容为:1、景区旅游发展背景阐释;2、景区旅游客源地市场背景分析与旅游客源地市场开拓分析;3、2021年景区目标市场定位及重点客源市场开发方案;4、2021年景区广告投放计划及宣传方案;5、景区旅游节庆活动产品策划;6、景区游线设计思路和方案;7、景区旅游新产品设计方案;8、景区旅游发展建议。
某风景区项目规划说明书

巫山神女溪风景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巫山神女溪景区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秀峰区和河梁区境内,地处东经109°33ˊ~110°11ˊ,北纬30°45ˊ~31°28ˊ交汇处,与黄金水道长江的巫峡段“丁”字相接。
景区西距重庆市区486公里,离巫山县城22公里,东距湖北省宜昌市170公里,是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峡主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与未来建成的三峡大坝124公里,为重庆市域内距三峡大坝最近的风景区。
二、自然环境(一)气候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8.4°C,最高气温41.8°C,最低气温-6.9°C。
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平均降水量1049.8毫米。
春季74天,夏季138天,秋季76天,冬季77天;无霜期305天。
区内盛行偏北与东北风,瞬间最大风速35米/秒。
由于景区内垂直高差大、地形复杂,呈现垂直分布的立体气候特征:如谷底与山顶反关,阳坡与阴坡的差别。
同时谷内空气流动亦受地形影响,形成神秘的神女溪大风及特殊的云雾气候。
(二)地质地貌景区地质构造属巫山背斜翼部分,山体经地壳运动抬升而成。
岩层为碳盐类沉积岩。
岩层内部常软硬质相间,部分岩体容易滑动,且易受流水浸蚀、溶蚀、切割。
神女溪景区属峡江深谷型地貌,区内山陡谷深、群峰竞秀、溪河穿越,丘陵平坝少、暗河溶洞多。
神女溪发源于巫山县境内官渡区观音乡香树坪,上游名为官渡河,中段名紫阳河,下游为神女溪。
景区内最高点香树坪(海拔1080米)距最低点青石镇(海拔75米)相差千余米。
神女溪峡谷溪谷河床平均坡降3%,常年平均流量6.18米3/秒。
最大流量3000米3/秒,最小流量1.2米3/秒。
径流平均深620毫米。
两河口以下段(两河口星火电站至长江口)长7.0公里,落差约100米,平均坡降1.5%。
(三)动、植物资源及生态状况神女溪源于官渡区观音乡香树坪海拔1462米的抱峰山,神女溪上游段官渡河10公里两岸原始森林密集、人迹罕至,物种极为丰富;中段紫阳河因周边居民以树为柴,加之外地商贩于此收购木材,大型树木已砍伐待尽,灌木亦不断被蚕食,农户毁林开荒,种植作物,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某某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

某某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某某生态旅游区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是一个以生态资源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发展该旅游区,制定总体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目标。
一、规划背景某某生态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目前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游客流量和收益较低。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该地区的优势,提升旅游经济效益,需要制定具体的总体规划。
二、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2. 提升旅游品质:优化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
4.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通过规划和管理,打造具有独特特色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提升该地区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三、规划内容1. 生态保护区划划定: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划定生态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的范围,确保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优化道路网络,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提升旅游区的可达性和游客的出行体验。
3. 旅游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和建设符合生态旅游特点的设施,如生态酒店、生态露营地、观景平台等,提供舒适便捷的住宿和休闲环境。
4. 旅游景点开发规划:挖掘和开发该地区的文化和自然景点,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措施,保持景区的原始特色和可持续发展。
5. 游客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供便利的游客服务,改善游客体验。
6. 文化活动和节庆规划: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提升旅游区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规划实施1. 组织架构建设:成立专门的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总体规划的实施、推进和监督,做好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调工作。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投资和国际合作等方式,筹措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杭州西湖 (8)2.2南京玄武湖 (9)2.3武汉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范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天水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规划项目: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委托单位:规划单位:规划时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总论 (1)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条件分析 (5)第四章客源市场分析 (7)第五章战略规划 (7)第六章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 (9)第七章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 (13)第八章市场预测与营销规划 (14)第九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6)第十章接待与服务设施规划 (20)第十一章可持续旅游规划 (21)第十二章旅游支持与保障系统规划 (2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0)第十四章附则 (3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原名为太华山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慈利县西部的三官寺土家族自治乡,辖区有双坪、双垭、株垭、吴王坡、庆丰、青龙、射泉等自然村,总面积为56.19km2。
处于北纬29°20'59.69"~29°26'1.92",东经110°38'14.75"~110°43'48.22"。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等级较高,且距离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仅仅10km,具有依托武陵源核心景区,形成旅游资源互补的优势。
但是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优秀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凸显资源的经济效益,因此编制《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已十分迫切而必要。
第二条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01.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971-2003)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的成功经验,并经专家、领导论证评审后编制完成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指导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

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景区规划策划书范文》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体验的追求,景区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
本策划书旨在对某一特定景区进行全面规划和策划,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景区概况1. 地理位置:详细描述景区的具体地理位置,包括所在区域、周边交通等情况。
2. 自然环境:介绍景区的自然景观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3. 人文资源:阐述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
三、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确定景区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如国内游客、国际游客、亲子家庭、学生团体等,并分析其需求和偏好。
2. 市场竞争:调研周边景区的竞争情况,分析本景区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对竞争的策略。
3. 市场趋势:研究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四、景区定位与发展目标1. 景区定位:明确景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定位和形象定位,使其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2. 发展目标:设定景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包括游客数量增长、收入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五、景区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根据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合理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如入口区、游览区、休闲区、服务区等。
2. 景观设计:精心设计景区的景观,包括道路、桥梁、建筑、雕塑、绿化等,营造出美丽、舒适的旅游环境。
3. 游乐设施: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游乐设施和体验项目,增加景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旅游产品开发1. 常规旅游产品:开发包括景区游览、观光、科普、文化体验等常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2. 特色旅游产品:挖掘景区的特色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民俗表演、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制作等,提升景区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 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纪念品、特色食品、文化用品等,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
某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
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
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
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
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
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
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
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
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某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
特别是近年来,某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
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
某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公园。
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某景区。
此外,某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某景区前期主要依据《某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某景区控制性详规》1、核心内容(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某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某景区的特色。
丹河是整个某景区的水脉。
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五大功能区:即①水上观光游览区(包括入口区、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观光区);②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包括青莲寺、古青莲寺、青莲寺观景亭等);③珏山道教观光区(包括珏山诸景点、两教台);④寺南庄观光农业区;⑤一家庄旅游度假区。
●九处景点:某景区划分为九个旅游景点(分区):丹河大桥观光区、寺北庄高级度假区、龙凤湾会议休闲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两教台道教文化游憩区、珏山道教观光区、珏山道教养生康体度假区、一家庄旅游度假区。
(7)旅游产品开发①观光旅游产品:青莲寺旅游观光产品、珏山旅游观光产品、丹河大桥观光、水上观光游览。
②度假休闲旅游产品:文化娱乐产品、观光农业产品、休闲康体服务产品。
③会议旅游产品:龙凤湾会议接待中心、寺北庄商务会。
④生态旅游产品:生态健康产品、康体健身旅游产品⑤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佛教文化产品、道教文化产品。
⑥旅游纪念品和商务服务:旅游纪念品、商务和文化服务。
2、规划落实情况(1)已建项目●车行道:现已修建了规划中的丹青路(景区入口至青莲寺)、青珏路(青莲寺至珏山停车场)、龙凤路(青莲寺至龙凤湾内部停车场)、两青路(寺南庄至两教台)、龙凤路(从隧道南口至龙凤湾码头)和珏山路(珏山停车场至山腰博物馆)。
●步游道:已修建的步游道从珏山南顶至珏山村的龙凤环路、停车场至南顶登山步道的珏山路以及珏山二天门至西顶南大门的天街。
●停车场:已修建了珏山道教观光区停车场和洞天福地(珏山宾馆)小型停车场。
●服务设施:已修建营业、管理房、宾馆、餐饮、商业、公厕、环卫等多种服务设施。
●其他设施:已修建了供排水、化粪池、电力、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
(2)未建项目●车行道:珏一路(珏山停车场至一家庄)。
●步游道:从寺南庄经望龟山到珏山望龟亭和珏山揽月亭经北崖挂壁步梯下山到龙凤湾的旅游步道;丹河大坝以下至两教台和两教台跨丹河河谷到珏山停车场的游览步道和跨河铁索吊桥;珏山停车场至珏山村的直线游客步道。
●停车场:入口服务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停车场。
●服务设施:设医疗中心、邮政通信中心、独立办公用楼。
3、需调整的内容(1)规划范围调整原规划范围由水上观光游览区、青莲寺佛教观光区、寺南庄观光农业区、珏山道教观光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组成,由于目前青莲寺和丹河水库及寺南庄并未划归某景区的管辖范围,故此本次规划的范围有所调整,只将原规划中的珏山道教观光区和一家庄旅游度假区划归某景区现在的范围内进行完善规划。
(2)文化主题调整原规划的文化主题主要定位在佛教和道教两教文化上,这与此后的拓展区域——蕴月湾的文化主题和目前已经打出的景区品牌形象有一定差距,故需要调整,重新定位(修正定位见后面章节)。
(3)旅游项目调整鉴于文化主题的调整,一些旅游项目显得不能很好地彰显主题特色,也需要随之调整。
(二)已作的《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1、核心内容(1)规划范围:①1、2号步道全线及沿线重要节点规划;②峡谷全段。
自现在的1号步道入河处起,至“乌龟石”(丹河大拐弯处至下游800 m)的丹河河谷段,总长度约2440 m,平均宽度约60m。
规划总面积33.51ha。
(2)规划年限:2009~2013年。
(3)功能定位:自然观光、科普宣教、康体健身、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多种功能。
(4)性质定位:①依托珏山风景区内的太行山和丹河大峡谷自然山水风光的城市近郊峡谷型旅游片区;②某景区的拓展空间,蛇曲谷省级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游览区域。
(5)主题形象:珏山吐玉盘丹峡蕴月华(6)总体布局:“一带、一廊、四区”的总体布局。
●一带:玉水柔丝景观带;●一廊:太行绝壁游赏廊;●四区:①“仰月潭”入口迎宾区;②“月牙岛”休闲娱乐区;③“彩虹湾”精彩换景区;④“香密园”自由探秘区。
(7)建设项目●景观建筑:①玉水柔丝景观带:仙草湖、仰月潭、正身潭、云雾大瀑布、落花潭、跌水景观。
②太行绝壁游赏廊:临月栈道、聚华台、“平步青云”高山观光电梯、月光坪、聚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