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兴趣班教案

五年级奥数兴趣班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奥数兴趣班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奥数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为将来的数学竞赛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1. 数的性质和关系2. 奥数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3.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步骤:第一课:数的性质和关系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数的性质和关系,例如奇数、偶数、质数等。
3.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对数的性质和关系的理解。
4. 总结:总结并归纳数的性质和关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课:奥数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奥数的重要性和常见题型。
2. 解题技巧讲解:讲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找规律、逆向思维等。
3. 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奥数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解题思路。
4. 拓展: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奥数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第三课:数学思维训练1. 导入:通过一个数学谜题或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数学思维训练:提供一些需要运用数学思维的问题,如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
3. 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 总结:总结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和训练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数学思维。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1. 奥数教材和习题集2. 数学谜题和问题3. 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课题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利用转化及割补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抓住“变”与“不变”。
教学重点: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求解教学难点:观察转化后的“变”与“不变”(形状、面积发生变化,但是周长不变)教学关键:画图观察教具准备:三角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40分钟)一、复习导入(5分钟)1、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请你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看图:在练习本上写出周长和面积3、汇报。
同时了解一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如何。
二、新授(探究1~3)(30分钟)(一)、学习探究活动1求ABEFGD的周长和面积。
图形ABEFGD是由一个长方形ABCD和一个正方形CEFG拼成的。
AB=10cmBE =10cmDG=4cm1、黑板上画出图形。
2、让学生默读几遍题,要求看图就能够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提问:看图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把文字部分擦除。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题意,为讲题打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4、两个人互相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5、自己试着解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方法及学生的水平。
6、汇报同时讲解方法一:直接求:AB=DCCG=DC-DG=10-4=6cmBC=10-6=4cmAD=BC=4cmABEFGD周长=AB+BE+EF+GF+DG+AD=10+10+6+6+4+4=40cmABEFGD面积=ABCD面积+GCEF面积=10×4+6×6=76cm方法二:转化后求解GF=DG'=4cmDG=G'F=6cmABEG'是一个正方形所以:ABEFGD的周长就是ABEG'的周长=10×4=40cm(转化后周长没有发生变化,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不规则图形ABEFGD转化为正方形ABEG'后面积却发生了变化:增加了长方形DGFG'的面积,因此求AB EFGD的面积要用正方形ABEG'的面积减去长方形DGFG'的面积。
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

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奥数题型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赛意识。
教学内容:1. 奥数题型介绍:包括数学推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等。
2. 奥数解题方法介绍:包括分析题目、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规律等。
3. 奥数实例分析和讲解:选择一些经典的奥数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奥数练习:提供一定数量的奥数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奥数竞赛模拟:组织奥数竞赛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环境中体验解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介绍奥数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奥数的兴趣和动力。
第二步:奥数题型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奥数的常见题型,如数学推理、图形推理、逻辑推理等,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进行讲解。
第三步:奥数解题方法介绍(15分钟)详细介绍奥数解题的常用方法,如分析题目、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规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第四步:奥数实例分析和讲解(20分钟)选择一些经典的奥数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五步:奥数练习(15分钟)提供一定数量的奥数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步:奥数竞赛模拟(20分钟)组织奥数竞赛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环境中体验解题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学资源:1. 奥数题库:提供一定数量的奥数题目,包括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
2. 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奥数题目和解题过程。
3. 奥数竞赛模拟材料:包括竞赛规则、试题和答题卡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解题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评估,包括正确率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五年级奥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教案教案名称:五年级奥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并能够灵活运用五年级数学知识;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3. 培养学生对奥数题目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奥数拓展题的解题方法;2.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1. 提升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2.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1. 五年级奥数教材与习题集;2. 计算器;3. 白板、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高效活跃气氛,以故事、谜语或数学趣题导入。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奥数有什么了解?”二、知识点探究(15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奥数拓展题。
2. 解释什么是奥数拓展题及其解题策略。
3. 通过示例题目引导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4. 练习一些简单的奥数拓展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拓展练习(20分钟)1. 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道奥数拓展题目进行讨论和解答。
2.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
3. 预留时间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4. 讨论各小组之间的不同解题方法和策略。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巩固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
3. 高效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指导和反馈。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讨论学生对奥数拓展题的感悟和收获。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量的奥数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加奥数竞赛或解题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数学类书籍,培养对数学的热爱;3. 创设数学角、数学学习小组等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了解了奥数拓展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一

小学五年级奥数教案(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很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 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的,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市。
例2 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五年级奥数教案

五年级奥数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掌握奥数中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和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引入】为激发学生对奥数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奥数题目或者数学谜题来引入课程。
学生可以自由思考或者小组合作解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一些基础的计算技巧和解题方法。
【主体】1. 学习奥数中的逻辑思维题型,如数列、推理、图形等。
通过解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规律,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学习奥数中的几何题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通过运用几何的知识和定理,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3. 学习奥数中的代数题型,如方程、不等式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代数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代数方面的问题。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奥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应用题、数学游戏等。
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强调学生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按时交卷。
作业可以包括练习题、思考题或者开放性问题等,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板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掌握奥数中一些基本的计算技巧和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1. 引入- 展示有趣的奥数题目或数学谜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础计算技巧和解题方法。
3. 主体- 学习逻辑思维题型,如数列、推理、图形等。
- 学习几何题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 学习代数题型,如方程、不等式等。
小学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

五年级奥数完整教案奥数第一讲巧算小朋友,你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和解答数学问题时,经常要进行计算?在数学课里我们学习了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但如果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计算中还能找到更多的巧妙的计算方法哦,不仅使你能算得好、算得快,还可以让你变得聪明和机敏。
一、计算:9.996+29.98+169.9+3999.5解:算式中的加法看来无法用数学课中学过的简算方法计算,但是,这几个数每个数只要增加一点,就成为某个整十、整百或整千数,把这几个数“凑整”以后,就容易计算了。
当然要记住,“凑整”时增加了多少要减回去。
9.996+29.98+169.9+3999.5=10+30+170+4000-(0.004+0.02+0.1+0.5)=4210-0.624=4209.376二、计算: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解:式子的数是从1开始,依次减少0.01,直到最后一个数是0.01,因此,式中共有100个数而式子中的运算都是两个数相加接着减两个数,再加两个数,再减两个数……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由于数的排列、运算的排列都很有规律,按照规律可以考虑每4个数为一组添上括号,每组数的运算结果是否也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看到把每组数中第1个数减第3个数,第2个数减第4个数,各得0.02,合起来是0.04,那么,每组数(即每个括号)运算的结果都是0.04,整个算式100个数正好分成25组,它的结果就是25个0.04的和。
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0.04×25=1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数的交换的规律,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分组添上括号计算:1+0.99-0.98-0.97+0.96+0.95-0.94-0.93+…+0.04+0.03-0.02-0.01 =1+(0.99-0.98-0.97+0.96)+(0.95-0.94-0.93+0.92)+…+(0.03-0.02-0.01)=1三、计算:0.1+0.2+0.3+…+0.8+0.9+0.10+0.11+0.12+…+0.19+0.20解:这个算式的数的排列像一个等差数列,但仔细观察,它实际上由两个等差数列组成,0.1+0.2+0.3+…+0.8+0.9是第一个等差数列,后面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0.1,而0.10+0.11+0.12+…+0.19+0.20是第二个等差数列,后面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0.01,所以,应分为两段按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来计算。
小学五年级《最值问题》奥数教案

五年级备课教员:第十三讲最值问题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题目中隐藏的限制条件,会运用限制条件去分析最大最小的问题。
2.锻炼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在题目中判断出限制条件。
2.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从限制条件中去分析最大最小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对米德等人进行了测试。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得了多少分呢?生:想。
师:阿派、米德、欧拉、卡尔、阿尔法五个人的平均分是92分,他们五个人中最低分是75分,阿派是第三名。
生:那阿派是几分呀?师:他们五个人分数都不同,你们能算出阿派至少是几分吗?生:能。
师:真棒,那拿起笔试试吧。
【板书课题:】最值问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三个老师为7位不同的扮演者化妆,这7位同学化妆需要的时间分别为8、12、14、17、18、23、30分钟。
如果三位老师化妆速度相同,问最少经过多少时间完成化妆任务?(PPT出示)师:同学们,如果不单独化妆,你们知道理论上需要几分钟吗?生: (8+12+14+17+18+23+30)÷3=40……2(分钟),应该是40分钟的样子。
师:是的,你真棒!师:但是现在因为要单独化妆,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分配这三位老师?生:应该使时间最接近40分钟,才会使时间最短。
师:没错,你说得真好!那具体该怎么分呢?生:18+23=41(分钟);30+12=42(分钟);8+14+17=39(分钟)。
师:很棒,看来你们都很聪明。
板书:(8+12+14+17+18+23+30)÷3=40……2(分钟)18+23=41(分);30+12=42(分钟);8+14+17=39(分钟)答:最少经过42分钟完成化妆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个性化教案GFJW0901
学生姓名年级小五奥数授课时间2011、8、3 教师姓名课时 2
三、同步练习
1、敏敏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75元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
敏敏买上衣花多少元?
2、小梅与小芳今年的年龄和是39岁,小梅比小芳大3岁,小芳今年多少岁?
3、今年弟弟16岁,哥哥20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52岁时,弟弟多少岁?
4、小兰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小兰语文和数学各考
了多少分?
5、两个水桶共装水50千克,如果把第一桶里的水倒出6千克,两个水桶中的水就一样多了。
第一桶原装水多少千克?
三、平均数例题讲解
例1某小组8人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有2人得72分,有3人得79分,有3人得73分,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例2在三场击球游戏中,阿里斯得到的分数分别是139,143,144,为了使四场得分的平均分数为145分,第四场他应当得多少分?
例3期中考试,小敏语文和外语的平均分是98分,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7分,数学和外语的平均成绩是99分,小敏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成绩最高的一门是什么?多少分?
四、同步练习
1、一个工程队铺一段自来水管道,前3天每天铺160米,后2天每天铺185米,正好铺完。
这个工程队平均每天铺管道多少米?
2、六年级一班中,13岁的有3人,12岁的有15人,11岁的有11人,10岁的有21人。
这
个班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3、小敏期末考试,数学92分,语文90分,英语成绩比这三门的平均成绩高4分。
问:英语
得了多少分?
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321,这三个数中最大一个是多少?
5、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和二班平均每班植树45棵,三班植树48棵,这三个班平
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6、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47,乙、丙两数的和是123,甲、丙两数的
和是132,求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
作业
1、从甲地到乙地全程60千米,小明骑自行车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
原路返回每小时行
10千米。
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小强在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公布以前,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是93分,数学成绩公
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又提高了2分,小强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3、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的产值是多少万
元?去年的产值多少万元?
4、三块布共长220米,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布的2倍,三
块布各长多少米?
5、小明和小强共有画片200张,小明的张数比小强的张数的2倍还多20张,则小强有多少张画片?
奥数知识:追及问题
知识点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例题:
1、甲乙二人同地同方向出发,甲每小时走8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
乙先走3小时后,甲才开始走,甲追上乙需要几小时?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去追一辆先行96千米的汽车,已知行了480千米后追上,那
么先行的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围绕周长为400米的跑道跑步,两人如从同一地点背向而行,经两分钟相遇,两
人若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经过20分钟相遇,求甲乙各自的速度。
同步练习
1、甲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步行去学校,乙比甲晚4小时骑自行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
乙每小时行8千米,乙几小时可追上甲?
2、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钟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
75米。
小张家到公园有多少米?
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城出发,向一个方向前进,汽车在前每小时行40千
米,摩托车在后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3小时摩托车追上汽车。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我骑兵以每小时18千米的速度追击敌人,当到某站时,得知敌人已于3小时前逃跑,已
知敌人逃跑的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我骑兵几小时可追上敌人?
5、.有甲乙两人,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55米,乙走6分钟后,甲从后面追乙,甲追几分钟才能追到离乙40的地方米处?
6.小华从家里已走出225米,她的姐姐小芳骑自行车去追小华。
已知小华每分钟走75米,她的姐姐小芳骑自行车每分钟走120米。
问小芳追上小华需要几分钟?
7.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向同一方向行驶。
客车在前,货车在后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行驶4小时追上客车。
问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小清每分钟走80米、小松每分钟走120米。
两人同时同地向相反的方向走出5分钟,小松转向追上小清。
求小松几分钟追上小清?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一览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1公斤=2市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c+b×c=(a+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a+b)÷c=a÷c+b÷c
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C =2πr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πr+d
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表面积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 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S侧+2 S底
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圆柱体体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高 V=πr2 h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Sh÷3或1/3Sh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0、总数÷总份数=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