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生物群落(一)

合集下载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第二节种群与群落一、生物种群(一)种群的概念每一个生物群都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占据着一定的分布区域,这些同类的个体就是种群。

种群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由个体组成,但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结合而成的整体,种内个体可以交配、繁殖,具有交换遗传信息的能力。

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这些特征个体私不具备的。

一个种群有三大基本特征:⑴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的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型式。

⑵数量特征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动。

⑶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种群可大可小,大可以使超越国界的大型群体,小可以是池塘里的某一种鱼,甚至是实验室里的一种实验动物群。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中的种群大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来表示。

在自然界,动物种群密度在数量上变动范围很大,如节肢动物在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达数十万,田鼠每平方米最多几个,而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可能每平方千米也不到一只。

2、种群分布型式种群密度与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型式密切相关,种群分布型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随机分布型、均匀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补图形)随机分布型指个体出现是随机的、偶然的、不固定的分布形式。

如潮间带(涨潮时被潮水淹没,落潮时露出的地带)的小蚌蛤由海潮冲刷呈现这种分布;昆虫的幼虫在密度较低时也多呈随机分布。

均匀型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呈等距离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界并不多见,它一般发生在分布上阻碍较小的环境,或者由于种内斗争势均力敌,多个体保持大小相似的生存小圈的情况,人工栽培的植物多呈此分布。

集群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常集合成一定数量的个体群。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型式。

这种分布有利于种内个体自由交配、共同觅食、防止敌害等。

在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中非常普遍。

人类也是集群分布型的典型。

3、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个体的年龄分布情况,除了一年生的昆虫等一些短世代的动物不存在不同的年龄分布外,一般动物种群都有特定的年龄结构。

种群与群落

种群与群落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匡堰初级中学谢学芳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概念2、学会识别种群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第1课时课堂引入:影音播放: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面对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各种生物,我们想深入研究该怎么办呢?引入分类意识。

复习林耐的生物分类法。

提问: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得上是同一种生物呢?一、认识生物种群读图:让学生选出同种生物,并讲出理由。

学生讨论:可能会得出:形态、结构相似的生物是同一种生物。

追问:青蛙与蟾蜍是同一种生物吗?提示学生与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可能会得出:同一种生物不但形态、结构相似,还必须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追问:马和驴是同一种生物吗?从而得出:同种生物的正确概念。

读图:让学生感受同种生物生活的特点。

分析讨论,得出种群概念。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块地里所有的向日葵构成一个种群吗?2.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吗?3.一个池塘里的青蛙和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吗?读图,感受怎样来描述一个种群呢?引出种群特征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活动:测一测:种群密度1.测金鱼缸内金鱼的种群密度。

2.测教室内学生的种群密度。

说明: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物群落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物群落

PART 02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物群落的定义
生物群落同种类的生物 组成的,这些生物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 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 位,也是生态系统结构中的基本
单位之一。
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和相互影响,共同适应环境和繁
殖后代。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
种群的大小和数量变化是种群的重要 特征之一。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是指从其他地方迁入种群的个体的比 率,迁出率是指从种群迁出的个体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也有重要影响。
生物群落实例分析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其 中包含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 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
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包括珊瑚礁、 海草床、鱼类、贝类等。这些生 物群落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 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种群与生物群落关系的实例分析
动态
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由 于物种的增加或减少、环境的变化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引起。
PART 03
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
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每个种群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和
作用。
九年级科学种群与生 物群落
https://
REPORTING
• 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 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 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 • 实例分析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刻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确实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刻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刻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截了当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形,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确实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确实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种群和生物群落常见知识点1、种群特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能够阻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要紧因素,年龄组成是推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要紧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关于动物采纳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 =(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可不能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专门少。

如此的种群正处于进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怎样区分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怎样区分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怎样区分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物的分类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就越少。

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基本概念:(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结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植物,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营养,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2)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

3.食物链和食物:(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食物链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如:草→鼠→蛇→鹰。

(2)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成状的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会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1. 2.
3.
4.
生物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现存的生物 普遍能适应环境 生物个体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表 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浮流生物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属于群落的是 ( C)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125万多动物中有120 万多是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 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企鹅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种群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生物体 器官 组织 细胞 细胞亚显 微结构 分子 原子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不企是鹅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 D ] A.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 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 D.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1000‰
例:一个拥有3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
内繁殖了900只幼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
在这一年中的出生率是: 300 ‰ 。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
5、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年)内,平均 每千个个体中死亡的个体数。
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
×1000‰
种群个体总数
[分析] : 这里可设世界的总人口为N.总 面积为S.则亚洲的人口种群密度为 =58.4%N / 29.4%S,南美洲的人口种 群密度为=5.6%N / 14.1%S,亚洲的人 口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南美洲的(58.4%N / 29.4%S)/(5.6%N / 14.1%S) =5(倍)。
=5条/0.5米3=10条/米3
例: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可 以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29533万人口,那么中 国人口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答:人口种群密度为: 129533 万人 960万千方公里 =135(人/公里2)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A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二. 生物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二)种群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空间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如: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 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一个拥有1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
年内死亡了80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
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80 ‰ 。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 增加 。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 减少 。
☆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常见有如下类型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讨论: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是一 个种群吗?为什么?
2、一个菜市场中所有的鲤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这个 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 3、性别比例
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人口的性别结构.
最常用指标:人口性别比。
性别比 = 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 100%
算算我班同学的性别比。
• 思考①在畜牧养殖业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 动物的性别比,其意义是什么?
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 控制的效果
例:在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km2还不足两头,
在相同的面积内,灰仓鼠则有数十万只。 B 、同一物种种群密度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差异
例: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 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则降低。
C、同一物种在不同的地区,种群 密度往往是不同的。
例: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 29.4%,却聚居了世界人口 的58.4%,而南美洲占世界 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 了世界人口的5.6%。
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
生死率
种群密度
种群大小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增加
相对稳定
减小
增加
相对稳定
减小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死亡
迁出
小结: 一、种群
1、物种 2、概念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
5、死亡率
1、种—群生——是物—指个———体——的————总生——和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 2、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C——. 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都 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的, 这种不同年龄人口的组成 情况,就是人口的年龄结 构,常用“人口金字塔” 的图形来表示。
查一查,你和你 父母亲在哪个年 龄组?该组人口 在总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是多少?
☆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常见有如下类型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_A_C_H_I__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院子里的全部昆虫 F、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G、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H、一窝蚂蚁 I、一个狼群
4、根据课本P36的有关数据请你计算一下, 亚洲的人口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南美洲的几 倍?
• ②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 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 害的方法。
通过破坏农作物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来达到防 治害虫的目的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单位时间(年)内,平均每千 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新个体数
出生率= 种群个体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