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三讲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网络考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考点梳理】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的的总和。
(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有、、、和等。
2、群落(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
(2)群落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有和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等关系。
3、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活学活用】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条小河里所有的生物C.一块稻田里全部的水稻D.一片山林里所有的植物2.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植被3.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B.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C.生物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都属同一物种4.(2013 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
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
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
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
中考生物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考点二 群 落
4.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 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 需要而定。
14.(8 分)(2010·台州)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 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 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_%最合 适。
11.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 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考 点 六 人类与生态环境
12.人口问题: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后果。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鸟类的主要飞行器官是__________,所以其上的羽毛被油污覆盖后,就无法飞行。 (5)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将危及数百个物种的生存。由此可见,保护________ 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6)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 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课件

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
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c.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趋于稳定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例如: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2.种内斗争: 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
物、空间或配偶等发生的斗争。
A1
C
A2
竞争: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资源和空间
生
物
数
A量
C
B生
物
数
量
生物B 生物A
时间
生物A 生物B
时间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数量 “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物种 AB ++
+-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种群A得利 羊与草 种群B有害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1.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
密度变化曲线。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时间
2、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 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的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 种群在存在下列情形:
(1)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 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刻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确实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刻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刻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截了当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形,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确实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确实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种群和生物群落常见知识点1、种群特点: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能够阻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要紧因素,年龄组成是推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要紧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关于动物采纳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 =(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可不能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专门少。
如此的种群正处于进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复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这里主要介绍一点有关种群的增长方面的知识。
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式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 O,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t图10-1如用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成“J”形曲线。
如图10-1所示。
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逻辑斯谛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式增长模式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种群和群落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1. 2.
3.
4.
生物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现存的生物 普遍能适应环境 生物个体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表 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浮流生物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属于群落的是 ( C)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125万多动物中有120 万多是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 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企鹅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区别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区别从抽象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的,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大气,水体等等,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各种关系,以及构成它的各种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有很多不同的生物种群,这些种群可以集中在一个地区,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区。
而群落生态系统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生态系统,它是指在一定地区内,不同物种的动植物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规模是不同的。
种群是指某一种物种的大量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也可以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
而群落生态系统只涉及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它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其次,种群生态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和种类都是不同的。
种群生态系统只包含一种物种,而群落生态系统则可以包含更多的物种,也可以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和物种。
此外,在种群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通常较少,而群落生态系统则可以包含大量的物种,以及复杂的物种交互。
此外,种群生态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在互动方面也是有区别的。
在种群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互动是有限的,通常只有一种种间关系,例如猎食者-猎物的关系,改变环境的关系等。
但在群落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更加复杂的,它们可以发生种间竞争,合作,共存,联合,相互依存等多种形式的关系。
最后,种群生态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在功能上也是不同的。
种群生态系统通常只支持物种之间的局部关系,因此很难实现全局的稳定和持久。
但是群落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持物种之间的全局关系,并能够在整个环境中实现稳定的发展。
综上所述,种群生态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之间有很多显著的区别,如大小,生物数量和种类,互动特点以及功能上的差异。
种群生态系统和群落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都可以为环境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重要的生存空间,并参与种群和群落变化的过程。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呈J型曲线增长. 它的特点是:增长率 不变,无限增殖.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 大致符合“J”型曲线.
产生原因:环境条件 如空间、食物、天敌 等制约. 它的特点是:随种群 密度上升,增长率下 降,有最大值.“S” 型曲线中有两个关键 点(K、K/2).
7.种群的空间分布
类型: 1、随机分布型:个体分布不受其他个体分布 的影响。 2、集体分布型:如蚂蚁成窝,鱼类集队成群。 有些植物种子成熟后,直接落在植株周围, 就形成了集中分布。 3、均匀分布型:如荒漠中的植株,由于彼此 抑制,株距十 分 相近。正在营巢的鸟,由 于有地盘割据的习性,巢的距离十分均匀。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简称群落。
2.群落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丰富度
(2)种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物不同——优势物种
五.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增长 幼年个体很多,老 种群密度会越 来越大 型 年个体很少 稳定 各年龄期的个体 种群密度在一段 型 时间内保持稳定 数目比例适中 衰退 老年个体很多,幼 种群密度会越 型 年个体很少 来越小
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 类型,据图回答:
老年 中年 幼年
年
A B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时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白蚁等。
7、种群数量的变化:
①影响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和传染病。
B、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②变化类型:增长、下降、稳定和波动。
③两种增长曲线:a 、“J”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条件:理想条件。
b、“S”型增长特点:级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K)稳定;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
④研究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8、预测未来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看年龄组成。
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