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培训总结(120页)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一)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总结(一)前言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建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熟悉建筑施工常用的工艺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对建筑施工工艺实训进行总结和回顾。
正文实训内容•实训内容包括了建筑施工工艺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能。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砌砖、浇筑混凝土、搭建脚手架等,熟悉了各种施工工艺。
实训收获•通过实训,学生对建筑施工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实训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经验•需要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安排,遵守实训守则,确保安全。
•实训期间要保持专注和耐心,认真观察和操作。
•需要与队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和解决,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尾通过一学期的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建筑施工工艺,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未来能将这些实践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成为优秀的建筑专业人才。
前言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建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熟悉建筑施工常用的工艺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对建筑施工工艺实训进行总结和回顾。
正文实训内容•实训内容包括了建筑施工工艺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能。
其中包括砌砖、浇筑混凝土、搭建脚手架等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建筑场景,深入了解了施工工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实训收获•通过实训,学生对建筑施工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巧。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实训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实训经验•在实训中,学生需要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安排,遵守实训守则,确保安全。
•实训期间要保持专注和耐心,认真观察和操作,避免出现差错。
•需要与队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施工工艺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报告

施工工艺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施工工艺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次关于施工工艺的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深深感受到了其重要性。
在此次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施工工艺的理解。
通过这次培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工艺是一门需要高度专业和技术的学科。
在培训期间,我学到了施工工艺中的各种知识和技巧,如某一施工工序的操作方法、施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知识和技巧对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施工工艺,才能做到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从而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施工工艺需要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施工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严谨细致地操作。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和错误都可能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
施工工艺要求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再次,施工工艺需要团队协作和沟通。
在培训中,我和其他学员一起参与到实际的施工工艺操作中。
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环节的施工工艺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协同进行,而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与其他人紧密配合。
只有相互之间密切沟通,才能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施工工艺需要施工人员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责任心等。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胜任施工工艺的要求。
施工工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保持对施工工艺的敬畏之心,不断追求卓越。
通过这次施工工艺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施工工艺方面的不足之处。
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施工工艺,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类似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报告总结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报告总结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报告总结
在建筑施工工艺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和工艺流程。
通过与实际的建筑施工环境接触,我对建筑施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首先,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我了解了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勘察、设计方案的制定和施工计划的编制。
我还学习了建筑施工中的各种工艺,包括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饰施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其次,在实训中,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施工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例如,我学会了使用水平仪、测量仪器和切割工具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巧。
此外,在实训中,我还学习了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合理处理垃圾和废弃物。
通过这次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我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建筑施工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建筑施工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施工培训总结

建筑施工培训总结建筑施工培训总结建筑施工培训是为了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与建筑施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收获了很多实践经验,并且与其他公司的同行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首先,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方案编制、材料选购、施工组织与管理、安全施工等方面。
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我们对建筑施工的流程和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了解了在施工前要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编制施工方案、确定工程进度和施工周期,提前购置所需的建筑材料等。
同时,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熟悉了各种施工机械的操作和维护,了解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掌握了处理不同施工场景下的应急措施。
其次,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与施工技术相关的实用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了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砌筑砖墙、木工方面的技巧以及焊接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我们熟悉了不同施工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了高质量施工的技巧和方法。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了我们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此外,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还有机会与其他公司的同行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公司在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借鉴了其中的一些优秀做法。
我们也向其他公司分享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问题,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起来,这次建筑施工培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收获的活动。
我们通过培训,继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与其他公司的同行交流与学习,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加了我们的经验。
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的施工队伍将更加专业化和高效化,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总结1. 实训的初衷说到这次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首先,我得承认,作为一名热爱建筑的小白,心里多少有点小期待,想看看那些高大上的建筑是怎么从蓝图变成现实的。
但是,话说回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真是被那些复杂的工艺搞得晕头转向。
你知道,施工现场那可真是“热火朝天”,工人们忙得跟蚂蚁似的,真是让我感受到什么叫“风风火火”。
2. 实训内容回顾2.1 施工准备先来说说施工准备吧,这个环节真是个大工程。
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材料、设备、人员安排……就像搞个大联欢,得把所有人都召集齐。
听着师傅们唠叨那些准备工作的细节,我心里就琢磨着:要是把这些都搞定,那开工的时候可就顺风顺水了。
哈哈,有时候我觉得,施工准备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越早开始,越容易赢得最后的胜利。
2.2 施工过程接着就是施工过程了!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施工现场的“喧嚣”可不是随便来的。
那架势,简直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
看着师傅们挥汗如雨,我都不忍心偷懒,跟着学。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搬砖小能手”,虽然手上没什么技术,但热情高涨得跟小太阳似的。
每当看到一块块砖头、钢筋被整齐地摆放好,心里那种成就感,真是没法用言语形容。
3. 遇到的挑战与收获3.1 遇到的挑战不过,实训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嘿,谁让生活总爱给我们加点戏呢?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竟然碰上了“意外情况”。
本来应该一气呵成的工序,结果因为天气突变,开始下起了小雨。
那一刻,真有点“草木皆兵”的感觉,大家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好在师傅们处理得当,迅速做好防护措施,才没让雨水毁了我们的“杰作”。
在那一瞬间,我才明白,施工现场就是个“大浪淘沙”的地方,只有随机应变,才能逆风翻盘。
3.2 实训的收获不过,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这次实训带给我的收获可真不少。
最明显的就是,我对建筑施工的理解加深了许多。
之前只是在课本上看到的理论,这下变得活灵活现。
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总结(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模板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本次建筑模板工程施工总结,旨在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二、施工过程及问题1. 施工前期准备(1)设计审查:在模板工程施工前,我们对设计图纸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模板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2)材料设备采购: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我们采购了符合质量标准的模板、支撑系统、联结卡扣等材料设备。
(3)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模板设计方案不合理:部分模板设计方案存在尺寸偏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现象。
(2)施工进度不协调:由于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施工进度不协调,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3)施工安全风险:施工现场存在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安全风险,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控。
3. 采取的措施及成效(1)优化模板设计方案:针对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我们与设计单位沟通,对模板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施工进度管理: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施工进度与工程进度相协调。
(3)强化安全风险控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4)提高施工人员技能: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1.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了模板工程施工质量。
2. 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确保了工程进度。
3. 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强化安全风险控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4. 提高了施工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了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总结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总结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是建筑类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参与实际的施工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建筑施工工艺的理解,并提升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能力。
本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进行总结,包括实训的目标和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实训中的收获与不足等方面的内容。
二、实训目标和意义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正式的工作环境中胜任各种职责。
通过实训,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建筑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和要点,理解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学习施工现场的常规管理和安全措施,掌握施工机械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安装和施工技术等。
三、主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方案设计与预算:学生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项目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预算表,包括施工流程、工程量估算、材料需求等。
2. 施工现场管理:学生需要了解常规的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和安全措施,包括施工队伍组织、工地布置、劳动安全等,同时要了解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工作。
3. 施工机械和工具使用: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的施工机械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打孔机等工具的操作技巧和施工要点。
4. 安装和施工技术: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建筑材料的安装和施工技术,包括砌筑、水电安装、墙面装饰等,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和问题处理方法。
四、实训中的收获与不足通过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实训,学生在动手操作、协作沟通、问题解决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
其中,具体的收获如下:1. 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实训中,学生需要亲自参与各个施工环节的操作,例如砌筑、水电安装等,通过反复的实操,可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实训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分工合作、协调沟通等,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加深了对施工工艺的理解:通过实际参与施工工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现场管理和安装施工技术等各个环节。
建筑施工作业培训总结范文

建筑施工作业培训总结范文背景建筑施工作业是一项复杂且风险较高的工作,为了确保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工人的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最近进行的一次建筑施工作业培训进行总结,旨在总结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效果。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安全操作规范:介绍了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高空作业、电气操作、机械操作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2.应急处理能力培养:强调了在施工现场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火灾、坍塌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应对策略。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详细介绍了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施工现场管理:介绍了施工现场的规划和管理原则,包括施工区域划定、安全警示标识的摆放等方面。
5.事故案例分享:通过分享一些建筑施工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案例,强化了对安全操作规范的重视,并提醒工人们在施工作业中要时刻保持警惕。
培训效果通过本次培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1.提升了工人们对建筑施工作业安全的认识:通过详细介绍安全操作规范和事故案例分享,工人们对施工作业中的潜在危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增强了安全意识。
2.增强了工人们的操作技能:通过现场模拟操作和实际示范,培养了工人们的操作技能,提高了他们在施工作业中的应对能力。
3.促进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通过介绍施工现场管理原则和安全警示标识的摆放方法,促进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减少了潜在的事故风险。
下一步计划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培训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计划:1.定期组织施工作业培训:建立定期的培训机制,保持工人们对安全操作规范的理解和记忆,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2.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工人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3.持续改进培训效果评估:建立培训效果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梁上口锁口方
方上口与侧模上口平齐
板模原边压角、靠边,与梁 侧模上口钉牢。铁钉间距 〈300mm
6、板模安装
采用木质夹具进行加固,间距 〈600mm
7、加固
8、柱墙模板拼装
柱墙模板从梁侧模以下开始拼装,所有拼 缝均应钉拼缝木条,确保接缝平整
3、拼装节点处理
梁底模交接处必须拼密缝,且接缝平 整度不得大于1mm
(3)、穿心对拉螺杆加固
适用范围:当700≤梁高≤900时用一排穿心 对拉螺杆加固,穿心对拉螺杆水平间距:梁 两头与墙边或柱边为457),中间部位为915。
梁(300X700-500X900)加固立面图
梁(300X700-500X900)加固立面图
适用范围:当900<梁高<1200时用一排穿 心对拉螺杆加固,穿心对拉螺杆水平间距: 梁两头与墙边或柱边为305),中间部位为 610。
(九)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体系。 一般标准层板下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2m。 当板厚大于120或层高大于3m或梁高大
于700时,支撑体系应按方案执行。 扣件式钢管支架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能大 于200mm,禁止立杆两端同时采用顶托。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 度不应超过500mm
阴角背枋
转角钉缝加固 铁钉间距300
穿螺杆
墙柱阴角模板加固
墙柱模板阳角加固
外墙上下层接缝处预留模 板加固连接件,使其接缝 严密。 确保边墙(柱)垂直度: 边墙(柱)模板位置必须 进行轴线和铅锤线双控。
大模改进示意图
大模上口 锁口木方
大模上口 锁口木方
大模上口双 层模板条
大模下口形成 30mm预留线条
梁(1200≤梁高≤1500)加固立面图
(五)电梯井模板施工
电梯井内模 板在配模时, 按照左侧图 示进行配置, 四个阴角处 均配成定型 角模,角部 用白铁皮包 角,混凝土 拆除后可整 体拆除。
电梯井道支 模示意图
电梯井内壁模 板加固方式同 外墙模板。进 入标准层后, 电梯井内采用 型钢制作的钢 平台,钢平台 上固定灯笼架, 浇筑完混凝土 模板拆除后, 用塔吊吊至上 层结构面
键工序,拆模后混凝土构件必须达到表面 平整、线角顺直、不漏浆、不跑模(爆 模)、不烂根、梁类构件不下挠。
三、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模板体系 施工准备 柱墙模板施工 梁板模板施工 电梯井模板施工 预留孔洞模板施工 吊模模板施工 楼梯模板施工 支撑体系 模板拆除
标 准 层 结 构 施 工 工 艺 流 程 图
2、外墙及核心筒、楼梯间内筒大模板:
层高+150mm(下包100mm,上露50mm)
3、厨房、阳台处吊模位置柱墙模板:
层高- (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 +30mm(下包30mm)
4、下沉式卫生间吊模处柱墙模板:
层高- (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 +50mm (下包50mm)
必须确保外墙、核心筒、楼梯间内筒、厨、厕、阳台 吊模处根部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立面搭接 30~50mm。
高强螺杆 加固
吊模加固
等厚混凝土垫块, 间距小于1m
为防止混凝土洒漏及便于吊模安装,吊模下口所 有预留洞口均应设置盖板,盖板连同预留套管的 高度应与该处板厚相等
吊模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踩踏试验,以经踩踏不变形、不位移为合格。
吊模拆模后效果
不烂根、不漏浆
(八)楼梯模板施工
楼梯模板施工步骤
标高复核并弹出 底模线
板模接缝处应垫木方
梁上口锁口木方离角部间距不得大于200 防止拆模后板底角部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所有压角、转角、套割处必须拼密缝,且不得出现小阳角。 尽量做到大模压边、原边压角。 梁板模板完成后应立即在柱墙插筋上抄测标高,对模板空间 尺寸进行复核(标高、开间)
板
模
拼缝严密
施
线条顺直
工 质 量
尺寸准确
楼梯踏步做法建议采用封闭式
封闭式楼梯样板
(九)后浇带模板支设
后浇带模板应根据后浇带的形式和厚度制作 梳子板,并用木方进行支撑。 有止水钢板的后浇带可以根据厚度制作钢筋 网片,网片上固定钢丝网,然后将网片固定 在上下筋之间,最后在面层钢筋上固定通长 木方,保证后浇带混凝土平整顺直。 竖向后浇带可使用网片和木方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加固,拆除模板后及时剔凿。
(一)模板体系
支撑体系:轮扣式钢管脚手架和普通钢管脚 手架配合使用的支撑体系。 加固体系:框架柱采用钢管夹具;剪力墙 (短支剪力墙)采用钢管、高强对拉螺杆; 梁高小于等于600的采用步步紧加固,梁高 大于600的采用穿心对拉螺杆加固。边梁采 用特制螺杆加固。有防水要求的挡墙、地面 以下部分墙体采用一次性带止水片的对拉螺 杆;人防部分墙体采用一次性螺杆加固。
固定三角板边长宜 大于250mm
净空大于2m时应 设定型木方顶撑
为防止吊模踩 踏变形,垫墩 设置位置及间 距要求: 离转角处10cm 每边均应设置1 个垫墩; 模板接缝处每 边均应设置1个 垫墩; 中间每间距1m 应设置1个垫墩
吊模与混凝土接触面木方应刨光或加 设“九夹板”衬板,确保拆模效果。
模板体系:柱、墙、梁、板模板均采用
915*1830*15mm胶合板。模板背楞均采 用50*100木方。除核心筒、梯间内模、 外墙边柱外模采用定型木模外,其余构件 模板均采用散拼散拆方式。
(二)施工准备
施工前做法统一交底。做法必须统一,效
果才能一致。 熟透设计图纸、交底及变更,统一配模方 式,必要时须绘制配模图。 挑选木方、模板(模板在周转过程中要清 理干净)。将弯曲变形、截面尺寸不同的 木方挑出。
梁底承重方
加固详图
轴侧图
断面图
边梁加固示意图
夹具
锁口木方
顶撑
对拉螺栓
锁口木方
“木夹具”加固示意图 (梁高小于600时)
高低梁节点
正确做法
错误做法
(2)、斜撑加固
适用范围:300X600及以下截面的梁模板加 固。
梁(300X600及以下截面)加固立面图
梁(300X600及以下截面)加固剖面图
2、后浇带两侧分开浇筑时 (1)后浇带一侧立杆与满堂架相连,同时加 一排斜立杆顶住顶托上的3.6m长方钢;等后 浇带另一侧架体搭设时,把所有的杆件补齐 (包括扫地杆、水平杆、竖向剪刀撑、水平 剪刀撑等),形成后浇带独立支撑体系。 (2)木工铺模板时先把模板1按下图所示铺好, 待另一侧满堂架搭好后再铺好模板2。 如下图:
(六)预留孔洞模板
墙体预留洞、预留电箱配模实例
(七)吊模模板施工
吊模净空尺寸应比设计值大10mm,以减小 因模板微小变形及移位引起的轴线偏差。
砼内空尺寸 +10mm
楼面标高2
九夹板
九夹板 背枋 楼面标高1 背枋
砼块
转角处设置, 厚度同板厚
吊模支撑剖面图
九夹板45度三角木
吊模支撑平面图
内空吊模每边可采 用铁丝或对拉螺杆 定位
模板安装
节点到位
4、加固
梁高度小于600采用木夹具或斜撑加固,
木夹具间距应控制在500-600之间,斜撑 间距控制在1000以内。 梁高度大于600的梁必须采用对拉螺杆加 固,螺杆间距不得大于500。 所有临边梁模加固必须使用对拉螺杆。 梁上口锁口木方离角部间距不得大于200。 板底背方间距不得大于200。
梁底次龙骨
≤500 顶托伸出≤200
梁底主龙骨
板底主楞
≤1200
板底次楞
(十)模板拆除
一般竖向构建模板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才能 拆除(混凝土发热后即可拆模,时间间隔一般为浇筑 完成后10-12小时) 水平构件(梁、板、挑板)模板拆除时间必须由技术 人员根据拆模试件强度确定,不得擅自拆模。 拆模作业不得野蛮施工。不得损坏混凝土构件棱角。 严格按文明施工要求作业。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不得将模板吊 运至作业楼层后再清理涂刷脱模剂。 拆模作业管理人员必须巡视,检查卸料平台使用情况、 塔吊指挥到位情况、临边防护情况及作业行为,应杜 绝高空坠物及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墙柱模板定位钢筋
L=构件尺寸+1模板厚度
L=构件尺寸
L=构件尺寸
L=构件尺寸+1模板厚度
L=构件尺寸+2模板厚度
L=构件尺寸
柱墙模板配模原则:长边包短边,模板尽量采用横配,尺寸必须 准确。
柱墙模板配模高度:
大模板通高配制,散拼模板配至梁底。 1、平层内墙模板:
层高-(板厚+板底模厚+梁侧模高)-10mm
后浇带处必须有独立的支撑体系,并确保两侧构 件在浇捣时和满堂架拆除后,后浇带处模板支撑无 松脱、不变形,具体搭设方法如下: 1、后浇带两侧同时浇筑时 (1)要求先搭设后浇带部位架体,后浇带一边各2 根立杆(共4根),间距按1100mm(架体总宽度 为3.3米)。 (2)扫地杆和水平杆用4.2米钢管,连接在立杆上 时一头离立杆边200mm,另一头离立杆边700mm, 这样可以满足与满堂架连接时接头相互错开 500mm。 (3)剪刀撑间距为6m。 (4)顶托上方钢长度为3.6米,两边离顶托边均为 150mm;方钢上正好铺两块1830mm模板。 (5)其它部位杆件构造同满堂架搭设方法。如下 图:
目录
目的 质量目标 模板施工工艺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的质量验收
模板施工管理人员职责
一、目的
统一施工做法 明确质量要求 规范作业程序
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减少返工及修补工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