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个亲生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陪伴孩子,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些孩子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成长,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易导致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家庭照料,易发生意外伤害。
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家庭教育与封闭教育、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的问题。
3. 安全问题缺乏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易受到各种侵害,甚至成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长期网络沉迷、被人诱导、未受保护导致安全问题。
4. 未来发展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务农,或者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团聚;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抚养。
2.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学习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对于违法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严肃处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对策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许多父母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留下了他们的孩子独自生活,这
些孩子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
截至2019年,中国约有6000万留守儿童,尽管这些孩
子有亲戚或其他成人在身边照顾他们,但他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留守儿童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缺乏亲情关怀和家庭陪伴,孩子们往往会变得孤独
和焦虑,更容易陷入不良行为中。
此外,许多留守儿童受到教育机会的限制,他们可能无
法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会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
对留守儿童实施有效的教育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支持社区基础教育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为留守儿童提供基础教育支持。
这些举措可以包括开设社
区儿童活动中心,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纪念品,以及聘请志愿者来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
困难。
2. 加强关爱服务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政府应该着手推出一项计划,向这些孩子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需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进行
交流以了解他们的状况。
3. 利用科技解决学习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他们通常无法从优质的教育资源中获益。
政府应该利用现
代科技,如在线学习工具和远程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习障碍。
另外,政府可以
向学校投资,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实际教育体验。
留守儿童的现状是当前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尽管在短期内仍然面临许多
挑战,但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就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未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纷纷离开了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作为农民工的主要来源,留守儿童也日渐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了2479万。
这些孩子大多是由于父母到城镇打工或者外出经商而留在家中照顾老人或由亲戚朋友代为照顾。
这些孩子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接受良好的教育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接受基础教育的问题。
很多地方的学校条件十分简陋,教材也很有限,这就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
2. 家庭教育环境差由于缺乏成年人的指导和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也十分差,很多孩子较早就失去了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这也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学术成就。
3. 精神健康问题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与教育,留守儿童也面临着精神压力较大的问题,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很多的难处。
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政府需要重视政府需要加强基础教育投入,在教育资源、教材等方面加强支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加强学校工作学校需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
3. 加强社会关注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向农村和留守儿童教育机构提供物资和捐款的支持,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4. 增强家庭教育环境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支持,鼓励父母和亲人回家尽孝,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支持。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精神抑郁: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爱护,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状。
2、缺乏学习动力:由于缺乏父母的鼓励和监督,留守儿童往往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3、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容易产生孤僻、自闭等行为。
4、缺乏安全感: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增加社会关注: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
3、开展社会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4、建立志愿者组织:可以建立志愿者组织,让志愿者们经常到村里去帮助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注。
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那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一)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xx年8月—20xx年6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
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也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由其他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在身边无法给予足够的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对策建议展开讨论。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1.缺乏父母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封闭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缺乏家庭教育,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面临教育机会不足的问题,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1.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关注子女的成长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和关爱意识,让父母在外务工的能够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
2.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地区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关爱服务,如兴趣班、心理辅导、亲子活动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支持。
3.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留守儿童进行网上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缓解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家长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更好地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
4.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织: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组织,由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学校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和教育帮助。
5.开展社会关爱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
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多方合作,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ce16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d.png)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出外打工的情况已是习以为常,因为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出外打工赚来的,所以很多的青壮年进入了城市,从而也导致了大批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祖父母、外公外婆及亲戚朋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留守儿童。
一直以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总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安全问题;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外出时对孩子的生活做了安排,有的甚至在学习上也有计划,但是他们大多委托的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的长辈亲属,而对于那些受委托的的长辈们来说,他们提供孩子的大多仅仅就是生活中的吃、穿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保证了孩子吃饱,穿暖,就认为他们尽到了他们的责任,认为孩子的其他事情都应该是学校在责任了,因此,在周末,寒暑假期间,这些孩子都非常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父母没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很容易犯错。
大概在两年前,我所在的这个镇上曾经出现过惨案,一位奶奶带着四个孙子孙女,在学校旁租房带他们读书,在暑假中,由于管理不严,四个小孩擅自下河洗澡,一次就淹死三个,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至于其他比较小的安全事故则是更多。
2、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由于孩子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就机会,缺乏父爱、母爱,因此出现了“亲情饥渴”,而被委托的其他监护人无法替代父母履行完整的监护责任。
所以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或其他让他们喜怒哀乐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得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
尤其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诸多成长问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帮助。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通常由老人或者其他亲戚照顾,他们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他们大部分就读于农村的乡村小学,学习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了消极影响。
而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上也容易孤僻、自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 心理问题长时间的分离与父母使得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容易走上不良的道路。
一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社交,性格上也容易内向、孤僻,对外界缺乏适应性。
3. 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饮食起居习惯不好,有的甚至营养跟不上,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
一些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因为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照顾。
1. 完善教育资源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考虑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如网络教育、远程教学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 心理关爱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关爱和疏导,培养其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3. 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需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教育父母关心和照顾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敦促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孩子。
4. 关爱关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和关怀,组织社会力量,多扶持一些农村教育基金会,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中来。
也可以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学校进行义务助教,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
他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
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
三是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
主要表现在:
1、缺乏亲情。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
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
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2、家庭教育缺失,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
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3、监护权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由于父母疏于照顾,临时监护人又因种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目前农村适应留守孩子的公益性娱乐设施很少,而社会上诸如网吧、游戏厅、不良书刊、黄色碟片等无不污染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
4、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
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5、性格缺陷。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
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6、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
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应把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1、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2、推动关注留守儿童政策措施的出台。
农民在外出务工时不将孩子带在身边,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现行的人口管理体制,农民工在城里只能扮演“外乡人”的角色,始终难以融入城市之中;二是城市高额的教育费用。
因此,一方面,要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民工“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
另一方面,可以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同时取消入学限制和高额的借读费,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异地上学的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责任。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
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5、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监督孩子的思想变化。
一是建立校外辅导站。
双休日、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可在每个乡镇都办起了校外辅导站和暑期乐园,让其成为增长知识、拓宽兴趣爱好的“民间知识库”,成为家长最放心、儿童最想去的“平安度假村”。
二是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由
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
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
针对这种情况,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
三是扶贫帮困,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瓶颈的关键在于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的温暖。
有的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下,培养孩子上学已成为这些家庭的重要负担,为他们解决学费问题是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动员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得到有效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另外,还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4、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
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