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图与底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第一章基础知识(三)

平面构成第一章基础知识(三)
3.面
(1)面的种类及其性格:
①直线型: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 ②几何曲线型:比直线型柔软,有理性秩序感 ③自由曲线型:幽雅,魅力,柔软和带有人情味的温暖 ④偶然型:
(2)面的两种形式: 积极的面:以封闭的实体为特征的面为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内部面形不充实,或外轮廓为封闭的 面。(点和线的平面聚集、组织均可产生消极 的面)
• 二.视觉完形
– – – – – – (一)看见的过程: 1.视觉具有主动性,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2.视觉具有选择性,是有意识的观察。 (二)经验的影响 (经过窗口的长颈鹿) (三)完形的意义 那些富于感染力的不完全形并非残缺,其目的是 通过局部省略而突出形的本质特征,同时由于潜在的 “完形”的驱动性而使图形充满“张力”这张力能激 起观者的探究欲望,当人们不自觉地参与到种种完形 创造之中,新奇,紧张,振奋便油然而生。这种探究 的紧张以及完形后的松弛是产生愉悦和美感的重要原 因。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
3.体
(1)定义: 为占据三度空间的形态。概念性的体 有位置、方向等性质。体可视为面在空 间中旋转移动的轨迹。
Hale Waihona Puke 体 的 构 成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4.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造型的基 础,可以说任何平面造型都是点、线、面的 具体组织与再现。
5.
点、线、面具有相对性和可转化性, 点沿一定的轨迹有序排列产生线,近距离散 置的点形成面的感觉。 线的旋转排列可以产生体和空间感,面的 边缘处,体面的转折处都有线产生。
– 1图与底(图与底休戚相关) 视觉因素在下列条件下易成图 (1)居于画面中心 (2)处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比倾斜的元素 (3)被包围的领域 (4)画面中相对较小的 (5)色感强烈的 (6)曾经体验过的图形

三大构成课件

三大构成课件
2 统一与变化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就会造成单调
呆板的效果,变化是指事物的多样性,变化太多则会显得杂乱。换句 话说就是统一那些过分变化的混乱;变化那些过分统一的呆板。
精选版课件ppt
9
3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形象对某个点,直线或者平面而言,在 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均衡与对 称不同,它是指在心理上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对称 更为呆板严肃静态。均衡更富变化,体现了一种动感 生命力。
精选版课件ppt
3
包豪斯
精选版课件ppt
4
包豪斯
精选版课件ppt
5
➢ 在包豪斯的理论体系中,构成课的种类按其研究的性质 和特点来分可以分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但将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应用到各种设计门类中去。
构成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应用设计
包装设计 广告设计 标志设计 服装设计 书籍装帧 产品造型 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 …
精选版课件ppt
52
3.6 骨骼
骨骼就是按照 一定的方式将基本 的形组合起来的编 排方式。它可以是 有形的,也可以是 无形的。骨骼的作 用有两种,一种是 固定基本形的位置 ;二是分割画面的 空间。
作业格式
黑卡纸割成 整张切一半当底板
精选版课件ppt
16
平面构成的基造型要素
精选版课件ppt
17
2.1 点
1
点的定义
2
点的种类 及各自性格
3
点的作用
精选版课件ppt
18
点的基本概念
细小的形象叫做“点”。 所谓细小,是指在设计的画面中 视觉上显得细小的形象。
精选版课件ppt
19

平面构成图底

平面构成图底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2 一、底反转
图与底之间是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图与底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 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鲁宾杯》很好地概括了图底反转的原理。有人还 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现实生活中的“鲁宾杯”,其背景就是英国女王伊利莎 白二世和其夫君菲利普亲王的相视照。
3 一、图地反转
这种构成中所产生的“图”与“底” 随时变化的关系, 使这类图形本身具备了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特征。
4 二、契合图形
契合图形是图地的另外一种特殊形式。契合就是在几个基本形之间,根据 各自的形态特点,找到一个基本形(图)与另一个基本形(地)边界形态 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双方形态融合构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样形成的图地关 系图形就是契合图形。契合图形在中国传统图案中也有所体现。
5 二、契合图形
契合图形最早应该来自于工程上的实际运用,它在建筑工程上非常实用, 并且符合力学原理。比如在伊斯兰式建筑构成图案中,契合图形就是一 种最基本的形式。它的特点是基本形单一,可以无限连续的构成。

平面构成-第三章基本形资料讲解

平面构成-第三章基本形资料讲解
2、构成要完整、美观,注意外形的整体效果。 3、注重构图的平衡和稳定。 4、基本形要简练、概括,避免纤细和琐碎。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澳洲商业国际圆桌会议封面
欧盟标志
平面构成
作业二:
1,利用已有的 2 个基本形作 15 种不同的群化组合; 2,设计 2 个基本形,作 15 种不同的群化组合。 规格:12*12cm 色彩:黑白
“图”,或称“正形”:指成为视觉对象的形 “底”,或称“负形”:指图周围的空虚地带
狭义解释为——一个简单形; 广义解释为——一个单元形。
平面构成
二、基本形的设计
基本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 1)以几何形为基础; 2)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基本形。 1)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基本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 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基本形。
平面构成
二、基本形的设计
自然基本形的创造
平面构成
三、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形象包括视觉元素的各部分,所有的概念元素如点、 线、面在见于画面时,也具有各自的形象。在构成中形象和形象之间产生了各种组合关系,这 种组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平面构成
1.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保持一定的 距离,在平面空间种呈现各自的形态。
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平面构成
一、基本形的概念 二、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三、群化构成 四、打散重构
五、图与底
平面构成
一、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就是构成空间图形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点、一条线、一块 面,都可以作为基本形。基本形之间的统一以协调决定了空间图形的整体诸因素的呈现,所以 许多构成种类都是由基本形的丰富变化而形成的。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可以变化出无 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形态为好。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2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2

第五章-图底反转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平面构成中的图底翻转概念。

本章内容:图与底的相关概念图底反转的意义图底反转的运用5.1什么是图与底课时:0.5课时形象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形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图”,其周围的空间我们称之为“底”。

一般来说,“图”与“底”是共存的。

具有前进性,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

而起陪衬作用,具有后退感的,依赖图而存在的则成为“底”。

“图”与“底” 两者间常常可以进行互换5.2 底反转的用途案例课时:0.5课时1由于视线在图与底之间来回转换,使图与底的意义也随之转换,当原来的图退隐成为底时,原来的底则赫然成为图,这种图与底之间的反复转换,使画面中平面性空间的表现具有双重意义。

当图与底面积相当时,立场的争夺非常激烈,由此带来图与底的不定性、波动性和它们之间的不断转换,无休无止。

由图底转换带来的动感与意趣使单纯的平面性空间显现出变化莫测的空间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使作品增添趣味和神秘感,视觉传达更具冲击力。

5.3图底反转的运用:课时:1课时图底关系中以鲁宾杯最为有名。

人们在画面看到的空间是人还是杯子,完全要看他注视的角度是在图形上还是在背景上,或是看整体还是看局部23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天才的平面设计家,他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福田繁雄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其设计作品多次获国际性大奖。

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教皇”456图形递变(图例)78第六章-错视章课时:2课时本章目标:了解错视的相关概念及运用。

本章内容:错视的相关概念错视的分类错视的运用人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是说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言论,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自己身体力行、亲眼所见。

平面构成第四章第二节基本型

平面构成第四章第二节基本型

平面构成第四章第二节基本型一、基本形的概念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基本形,就是点、线、面、体基本元素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单元形象。

当我们运用一种基本形象来构成设计对象时,这些形象就是基本形。

二、形象的组合关系形象是物体的外部特征,是可见的。

在构成中形象和形象之间产生了各种的组合关系。

1.分离:形与形之间不接触,有一定距离。

2.相遇(相接):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3.复叠:形与形之间上下重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4.透叠:形与形之间相交在一起,相交部分为透明感觉,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5.联合:形与形之间结合在一起,组成为一个较大的新形象。

6.减缺:形与形之间下下重叠,上面图形减下面图形,得到一个新的形象。

7.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交重叠,重叠的地方产生一个新的形象。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三、打散重构(一)打散重构的定义打散重构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破坏其排列关系,分解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

▲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剖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经常使用这一方法。

(二)基础几何打散重构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几何形体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的图形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图形。

▲练习时要注意不要分得太多、太乱。

重组时不能重叠在一起。

(三)特殊打散重构按照一定的秩序规律,利用分割、打散的手法,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把分割好的图形全部用上,缺一不可,使其重新组合(重组时不能重叠一起)。

得到新的图新。

▲练习时要注意分割的图形形状,可用弧线分割、直线分割等,不同的分割方式能组成不同的形象。

如,把一个圆分成六分,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图形。

四、正负形(一)认识正负形(图与底)形体与空间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分的。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四 点、线、面、体的形象
构成设计中点、线、面是一切造型 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 中。点、线、面通常被称为“构成三要 素”。研究这些基本要素是研究其它视 觉元素的起点。 1 点的形象 2. 线的形象 3. 面的形象 4. 体的形象(立体、空间、半立体)
返回
1 点的形象
进 入
三 二 一 象 第 . . . 形 象 的 分 类 形 定 象 义 的 正 负
二 章 平 面 构 成 中 的 形
四 三 二 一 第
一 平 设 平 构 章 面 计 面 成
构 成 所 包 含 的 元 素
构 构 的 成 成 概 概 的 念 论 分 类
下一页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第 . . . . . . . .
数学上的点没有大小、只有位置、但造型上 作为形象出现的点不仅有大小、(面积)还有形 态和位置。除圆点外的其它形态的点还具有方向。 点的形象越小感觉越强,反之则有面的感觉,人 形态上说,圆点既使较大仍会给人点的感觉。 1) 虚点:画面留白形成的点。 a) 把线断开,所形成的虚点。 b) 用面加以包围,留下点状的空白所形成的虚点。 c) 在画面上挖洞所形成的虚点。 虚点的存在感较弱,但可表现纤细的感觉。
返回
一. 定义:形象的定义可以以下两
方面来理解。
1. 在平面构成中凡出现在平面上 的任何抽象形态或是具象形态都称作 形象。 2. 一切可见的物体的外形,特征, 或是设计中藉以表达含义的视觉元素 通称为形象。
返回
二. 形象的正负——即图与底
在平面上出现的形象通常叫做“图”,而它的周围则称为 “底”,若感觉“图”在前,底为背景,这种图就是正的形 象。但如果看到的形象实际是平面上的空白,这种形象就可 以看作是“底”,也就是负的形象。图与底的关系并不是时 常清楚的,尤其是在构成填色上,正可以负,负可以正,这 就使构成形式多样而富于变化。在平面设计中,正与负(图 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了解各自特征: 图的特征包括: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在 画面中较为突出。 底的特征包括:没有明确的形象感,给人模糊的视觉印象, 没有形体的外轮廓。

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简析

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简析

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简析每当翻开一本版式明快,色彩跳跃,文字流畅设计精美的杂志,你都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即使你对其中的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有些精致的广告也能吸引住你。

这就是平面设计的魅力。

那么,下面就由店铺给大家简析几种平面设计的表现手法。

一、打散打散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分为各个部分,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

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解刨事物,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产生新的美感。

二、韵律韵律的表现是表达动态的构成方法之一,在同一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时,会形成运动感,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

韵律的表现是画面充满生机,它是如何形成的呢?1.一次元的韵律表现:基本形在上下左右做单一方向的反复叫一次元的韵律。

这时如果基本形的间隔相同,则韵律变化就少,如基本形价格不一,会产生复杂的韵律感。

2.二次元的韵律表现:像围棋的盘在上下左右方向作反复的叫二次元韵律,基本形可以等间隔,也可有一定的变化。

3.利用渐变表现韵律:根据数理性的规则变化产生韵律,数理比率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可造成渐变产生韵律感。

三、分割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可见,如房屋的吊顶、地板都构成了分割。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法:1.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会有良好的效果。

2.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3.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给人清新之感。

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四、平衡在造型的时候,平衡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平衡造成的视觉满足,使人的眼睛能够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平衡、安稳的`感受。

平衡主要分为:1.对称平衡:如人、蝴蝶,一些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宾杯》
一、图底反转的艺术价值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底反转在绘画中的使用
《妄想狂的面孔》 达利
《有伏尔泰胸像在内的奴隶市场》达利
2、图底反转在海报招贴中的使用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被誉为“五 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 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 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 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 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 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 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 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 福田繁雄先生曾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 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 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
《1945年的胜利》,1975年
《F》系列
2、图底关系的运用
《两个不同性别的腿》
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UCC咖啡馆》1984
在海报中,图底相互借用,在一种线性中隐含着两种各自 不同的含义,在白色的脚下出现了黑色的人脸。
3、图底反转在标志设计中的使用
将图底反转这种构图方式应用到标 志设计中,可以使标志产生“虚以接实, 实以补虚”的效果。
会标的雏形取英文WOMEN的首字母W, 用以寓意妇女,并将三个W进行重复组合后形 成一个花形,当花心中加入一个圆点后,原先 的“W”构成的负形变成汉字“女”。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会徽
二、图底反转的构成方式
图与底是画面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图形与图底之间的关系就是 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图 底现象是在平面中共享同一空间或同一形,共同生出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同时又形成图与底交替的错觉效果。所以共用形是构成图底反转 的基础。通过对相关共用图形的研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以此完 成形态上的渐变,使主体与背景相互交融成一个共同体,保证相关共 用要素之间的合理转换。 图底反转的共用构成形式按其特征可以分类为: 共线共用形、共面共用形、完全共用形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 1932-2009
1、异质同构原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
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 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 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 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1、共线共用形
概念:共线共用形是以边缘轮廓线的共用为特征,两形缺一不可、严密 契合,是一种黑白正负形,轮廓线的共用时构成图底反转的基础。
《昼与夜》M.C.ESCHER埃舍尔(荷兰)
2、共面共用形
概念:共面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共用部分空间,是 图形的局部共用。我国的传统图形中这种形式很多。
图底反转:“图”和“底”相互 依存与相互转换的现象。也叫做 “双重意向”(Double Image)
由于图与底的巧妙运用,一种形 态能够传达出两种讯息,创造出 的全新视觉形象能强烈吸引观者 的视线,达到迅速有效的传达设 计意图的目的,因此图底反转图 形在视觉艺术作品中被广泛的应 用。在很多画家和设计师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精彩的图底反转的实 例。
明代成化皇帝 《一团和气图》
《六子争头》
3、完全共用形
概念: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 全部共用。
作业:
• 15*15CM图底反转一张。
平面构成
指导老师:马苏红
图与底(图底反转)
图与底(图形与背景):在具 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形象 突显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形象 退居到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一 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的区分 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 为我们的知觉的对象,反之, 图形与背景的区分越小,就越 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 “图”,或称“正形”:指成 为视觉对象的形 “底”,或称“负形”:指图 周围的空虚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