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缓冲区分析

合集下载

ArcGIS实验操作(四)---缓冲分析与叠加分析

ArcGIS实验操作(四)---缓冲分析与叠加分析

ArcGIS实验操作(四)缓冲分析与叠加分析数据: 在…/data/Ex4中,包括landuse、soils和sewers等3个shapefile图层任务要求: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工具选择出最佳的位址,并求算面积和周长。

选择标准是:所在位置必须在sewer lines(下水道、管道线)300米以内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丛(LUCODE=300 in landuse.shp)适宜土地利用类型(SUIT≥2 in soils.shp)操作步骤:1.打开ArcMap,添加landuse、soils和sewers等3个shapefile图层以上3个图层的量算单位是meters2.加载缓冲区工具:选择Tools菜单下的Customize命令,进入Command标签;在Command对话框中的Tools,然后在右边的Commads框中选择Buffer Wizard,将其拖放到工具栏上的空处,出现缓冲区分析图标。

3.对sewer图层进行缓冲区分析。

点击:输入300:缓冲输出类型选择Dissolve barriers between(Yes),并选择选择文件存储路径,图层重命名为sewerbuf:ArcMap窗口显示如下,可打开属性表查看sewerbuf的属性:打开ArcToolbox,选择如下,并双击:在输入要素中添加sewberbuf、landuse、soils三个图层,输出要素图层命名为final.shp,并点击OK:5.利用Query Builder对话框,键入命令,进行Extract分析,以提取出最佳位址。

打开ArcToolbox,选择如下,并双击:选择final作为输入要素,输出图层命名为sites.shp:点击,出现如下对话框,表达式为:"SUIT" >= 2 AND "LUCODE" = 300(可通过双击左右两侧对话框下拉选项实现,也可以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实现,但是例如“=”等符号左右两端需要各有一个空格)点击OK后,出现如下对话框:点击Ok,则创建出新图层sites如下:打开属性表:说明:虽然此时属性表中每个字段已经相应具有很多条的记录,但是由于ArcGIS Desktop 不能自动更新所输出图层的面积(area)和周长(perimeter)数据,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将sites.shp转为地理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 feature class),则属性表中会自动添加shape_area 和shape_length数据。

arcgis缓冲区分析

arcgis缓冲区分析

练习51.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空间分析模块 (1)1. 了解栅格数据 (2)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4)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7)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9)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11)7. 缓冲区分析(Buffer) (13)8. 空间关系查询 (16)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17)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21)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23)空间分析模块本章的大部分练习都会用到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上勾。

然后,在ArcMap 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执行“空间分析”工具栏中的菜单命令<空间分析>-<选项>设定与空间分析操作有关的一些参数。

这里请在常规选项中设定一个工作目录。

因为在空间分析的过程种会产生一些中间结果,默认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会存储在Windows 系统的临时路径下(C:\temp),当设置了工作目录后,这些中间结果就会保存在指定的路径下。

空间分析工具栏1. 了解栅格数据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数据源”选项,可以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新建ArcMap地图文档:加载离散栅格数据:Landuse,在TOC中右键点击Landuse ,“打开属性表”查看字段“Count”可以看到每种地类所占栅格单元的数目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在ArcCat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和ClipPoly.shp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开始编辑ClipPoly ,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任意形状的多边形。

ARCGIS缓冲区分析步骤

ARCGIS缓冲区分析步骤

ARCGIS缓冲区分析步骤步骤1:准备数据首先,需要准备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矢量数据(如点、线、面),也可以是栅格数据。

确保数据中包含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要素属性。

步骤2:打开ARCGIS打开ARCGIS软件,并加载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数据。

可以通过点击工具栏上的“添加数据”按钮来加载数据。

加载后的数据将显示在ARCGIS的数据图层中。

步骤3:选择缓冲区分析工具在ARCGIS软件界面的工具栏中,可以找到“分析”或“地理处理”选项。

点击该选项,然后选择“缓冲区”工具。

这将打开缓冲区工具的面板,以便设置缓冲区的参数。

步骤4:设置缓冲区参数在缓冲区工具面板中,可以设置缓冲区的参数。

首先,需要选择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

然后,可以设置缓冲区的类型,例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还可以设置缓冲区的距离单位(如米、千米、英尺等)和缓冲区的距离。

步骤5:运行缓冲区分析设置完缓冲区参数后,点击面板上的“运行”按钮开始进行缓冲区分析。

ARCGIS将根据所设定的参数,对选定的图层进行缓冲区分析。

运行完毕后,缓冲区图层将会自动加载并显示。

步骤6:分析结果展示与分析缓冲区分析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和展示结果。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缓冲区距离,观察分析结果的差异。

还可以在地图上展示其他图层,以比较缓冲区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ARCGIS提供了众多的分析工具,可以对缓冲区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步骤7:导出结果最后,可以将缓冲区分析的结果导出为矢量或栅格数据。

可以通过选择“导出”选项,将结果保存为新的图层或文件。

导出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用于后续的地理分析和空间规划。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用户可以在ARCGIS中进行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可以用于很多应用,如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安全分析等。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数据特点,调整缓冲区参数,获取适当的分析结果。

ARCGIS 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更深入的空间分析和地理决策。

ArCGIS Engine 缓冲区分析

ArCGIS Engine 缓冲区分析

ArCGIS Engine开发缓冲区分析1 概述缓冲区分析(Buffer)是对选中的一组或一类地图要素(点、线或面)按设定的距离条件,围绕其要素而形成一定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缓冲区应用的实例有如:污染源对其周围的污染量随距离而减小,确定污染的区域;为失火建筑找到距其500米范围内所有的消防水管等。

2 缓冲区的基础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在尺度上的表现。

它是一种因变量,由所研究的要素的形态而发生改变。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缓冲区是给定空间对象或集合后获得的它们的领域,而邻域的大小由邻域的半径或缓冲区建立条件来决定,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的对象A,它的缓冲区可以定义为:P={x | d(x , A)<=r}(d一般是指欧式距离,也可以是其它的距离,其中r为邻域半径或缓冲区建立的条件)缓冲区建立的形态多种多样,这是根据缓冲区建立的条件来确定的,常用的对于点状要素有圆形,也有三角形、矩形和环形等;对于线状要素有双侧对称、双侧不对称或单侧缓冲区;对于面状要素有内侧和外侧缓冲区,虽然这些形体各异,但是可以适合不同的应用要求,建立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的缓冲区示意图如下。

3 定制工具的使用1 打开工程GPBufferLayer\CSharp\GpBufferLayer.sln2 在VS2005内选择重新生成解决方案3 开发需要添加工具的工程4 在ToolBarControl上点右键,选择属性5 选择条目,点击添加6 在命令类中选择“自定义工具集”,选择“缓冲区分析”,可通过双击或者拖放到工具条上。

7 运行程序8 使用“选择要素”命令,选择需要建立缓冲区的要素(点或线)9 点击工具条上的“缓冲区分析按钮”,弹出缓冲区分析对话框选择要素选择缓冲区分析按钮10 选择缓存分析的图层,选择距离及单位,设置输出的图层11 点击分析按钮,当出现“分析完成”字样时,工作完成12 这时通过附加新的图层,即可看到结果4 核心源代码分析4.1 BufferSelectedLayerCmd.cs主要完成定制command的相关代码,具体原理可参见《ArcGIS Engine中文开发指南》4.2 BufferDlg.cs为缓冲区分析的输入对话框。

Arcgis实验五缓冲区分析应用

Arcgis实验五缓冲区分析应用

实验五、缓冲区分析应用一、实验目的缓冲区分析是用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邻近性和邻近程度的一类重要的空间操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应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技术方法。

3.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数据准备:图层文件point.shp,lline.shp,polygon.shp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1.1 点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1)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StudyArea ,point2)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Spatial Analyst Tools>-<Distance>-<EuclideanDistance>,按下图所示设置各参数点击“Environment Settings”按钮设置“General Settings”中的“Extent”,使其与StudyArea 相同3)显示并激活由point.shp产生的新栅格主题,eucdist_poin(如上图)。

在进行分析时,若选中了point图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则缓冲区分析只对该要素进行;否则,对整个图层的所有要素进行。

1.2 线要素图层的缓冲区分析1)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line图层,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将地图适当缩小。

2)分别选中图层line中的两条线,进行缓冲区分析,注意比较线的缓冲区分析与点的缓冲区分析有何不同。

方法: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Spatial Analyst Tools>-<Distance>-< Euclidean Distance>;设置“Environment Settings”中“General Settings”中的“Extent”为“Same As Display”3)取消选定,对整个line层面进行缓冲区分析,观察与前两个分析结果的区别(如下图)。

arcgis缓冲区分析报告

arcgis缓冲区分析报告

实习要求:1加深对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2 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的技术方法;3 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一、选择学校,建立缓冲区1、打开图层的属性表,点击“Selection”,在菜单中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如下图所示),在“select by attributes”对话框中,左边选择“TYPE”,双击将其添加到对话框下面 SQL 算式表中,点中间“=”,右边写‘学校’(如右图所示)2、点击缓冲区按钮对选择的学校进行缓冲区的建立,首先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点要素,填写‘Linear unit‘为500,点击ok二、选择主干道,建立缓冲区1、和选择学校的相似,选择长度大于2000m的道路2、根据对学校的操作,为选中道路建立缓冲区,‘Linear unit‘选择100m,生成效果如下图所示:三、选择公园绿地,建立缓冲区做法与上边两个相同,‘Linear unit‘选择500m,效果图如上图右边所示:四、进行叠置分析将满足上述学校、公园绿地要求的区域求出。

将学校中心影响范围、公园绿地的影响范围和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进行叠置分析的交集操作,可以将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区域计算出。

点击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Overlay, Intersect,弹出对话框,如下图:选择公园绿地buffer,学校五、利用主干道噪音缓冲区对获得的两个区域的交集进行图层擦除操作,获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区域,打开工具箱,选择“Analysis Tools”→“Overlay”→“Erase”工具,设置“擦除”对话框,选出的即为适合买房的地方以及叠加分析和擦除道路等的缓冲区。

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一.实习目的(1)缓冲区(2)相交,联合分析结果(3)坡度坡向分析二.实习内容(一). 缓冲区分析1.打开arc catalog,连接文件夹,并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图1.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2.导入各要素类图2.导入各要素类3.将所需要素拖入arcmap中图3.arc map显示界面4.添加缓冲向导按钮5.通过矩形工具选择要素,再点缓冲工具图4.缓冲区分析操作过程5.再点缓冲向导图6.缓冲向导设置图7.缓冲区分析结果(二).打开STATES 属性表图8.STATE 图层属性设置图9.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三).叠置分析(1) .相交1.打开ARCVIEW,新建a new view2.add theme 文件件arcgis实习数据2中的lakes.shp和states.shp3.点击Files→Extensions,再点击View→Geoprocessing Wizard4.叠置结果5.打开三者属性表图12.属性表(2).联合1.VIEW→GEOprocessing→UNION two themes图13.联合设置2.Union结果图14.UNION结果(三). 表面分析(1).TIN模型建立1.新建VIEW,添加contours。

点击Surface→creat new TIN图15.TIN对话框设置2.计算完毕后显示TIN模型图16.TIN模型1在face管理中去掉line的显示图17.TIN模型2(2).坡度分析1.点击surface→derive slope,做如下选择:图18.坡度对话框设置2.坡度图显示如下:图19.坡度图(3).坡向分析1.点击surface→derive aspect,进行如下设置:图20.坡向对话框设置2.坡向图显示如下:图21.坡度图三.实习成果图22.缓冲区分析图23. 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图24.相交分析图25.联合分析图26.TIN模型图27.坡向图图28.坡向图。

实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具体步骤

实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具体步骤

所求出的交集区域如图。
求取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区域
打开ArcToolbox,选择Analysis tools Overlay Erase命令,打开图层擦除操作对话框。
在Input Features文本框中选择三个区域的交集数据。在Erase Features文本框中选择主干道噪音缓冲区数据。指定输出输出文件的路径和名称。
选择第一缓冲区建立方法(At a specified distance):200,并确定缓冲区距离单位:Meters。
选择缓冲区边界类型(Dissolve barriers between):Yes。指定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名称。
完成对主干道噪音污染缓冲区的建立。
(二)商业中心、名牌高中和名胜古迹影响范围建立方法与主干道噪音污染缓冲区建立方法一致。 商业中心影响范围 名牌高中影响范围
02
第一等级:数值为3。
03
第二等级:数值为2。
04
第三等级:数值为1。
05
第四等级:数值为0。
06
第五等级:数值为-1。
分级图如下。
在现实情况下,影响购房的因素更多,例如房地产价格、交通便利与否、十分是闹市区、离工作地点远近等。可自己设计阙值和条件,寻找符合要求的区域。
区域叠加
打开ArcToolbox,选择Analyst Tools ︱ Overlay︱Union命令,打开图层合并操作对话框。
依次添加4个缓冲区图层,并设定输出输入文件的路径和名称。在JoinAttributes文本框中选择ALL。
区域叠加图
打开生成的Union文件图层的属性列表。在属性列表中选择Options︱Add Field,添加一个短整型字段class。
名胜古迹影响范围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51.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空间分析模块 (1)1. 了解栅格数据 (2)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4)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 (7)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 (8)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 (9)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 (11)7. 缓冲区分析(Buffer) (13)8. 空间关系查询 (16)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 (17)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 (21)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 (23)空间分析模块本章的大部分练习都会用到空间分析扩展模块,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上勾。

然后,在ArcMap 工具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执行“空间分析”工具栏中的菜单命令<空间分析>-<选项>设定与空间分析操作有关的一些参数。

这里请在常规选项中设定一个工作目录。

因为在空间分析的过程种会产生一些中间结果,默认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会存储在Windows 系统的临时路径下(C:\temp),当设置了工作目录后,这些中间结果就会保存在指定的路径下。

空间分析工具栏1. 了解栅格数据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数据源”选项,可以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新建ArcMap地图文档:加载离散栅格数据:Landuse,在TOC中右键点击Landuse ,“打开属性表”查看字段“Count”可以看到每种地类所占栅格单元的数目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在ArcCat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和ClipPoly.shp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开始编辑ClipPoly ,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任意形状的多边形。

打开属性表,修改多边形的字段“ID”的值为1,保存修改,停止编辑。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命令:<空间分析>-<转换>--<要素到栅格>执行命令: <空间分析>-<栅格计算器>得到的结果即是以任意多边形剪切的的Landuse数据3. 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通过栅格重分类操作可以将连续栅格数据转换为离散栅格数据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重分类”将坡度栅格重新分为5类:0 – 8 、8 – 15 、15 – 25 、25 – 35、35 度以上。

4. 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找出坡度在25度以下的区域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执行“空间分析”工具栏上的命令:<空间分析>-<栅格计算器>构造表达式[Slope1]<=25满足条件的栅格赋值为1,其余的栅格赋值为0 5. 面积制表(Tabulate Area)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

加载Landuse92栅格图层,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中,执行<Spatial Analyst Tools>-<Zonal>下的“面积制表”工具按上图所示,指定分区数据和输入栅格数据打开得到的交叉面积数据表,观查其中的记录,理解本操作的意义是什么?6. 分区统计(Zonal Statistic)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图层r5yield (粮食产区分类图)、栅格Organic(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在r5yield 中,根据产量不同分为5个粮食产区打开ArcToolbox,执行<Spatial Analyst Tools>-<Zonal>下的“区域统计到表”分析工具,按上图所示指定参数,确认后得到如下一个数据表:仔细研究上面的数据表,理解本操作的意义是什么?点击上面数据表中的[选项]按钮,执行“创建图形…”命令根据向导提示,设定参数,生成不同粮食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的统计图表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产量最低区有较低的有机质含量,中产区有机质含量较高,这表明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会带来较高的产量。

最高产量区有机质含量较低可能是其他因素的影响。

7. 缓冲区分析(Buffer)●添加缓冲区向导到菜单中在ArcMap中,执行命令:<工具>-<定制>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的“命令”选项页。

在左边栏中,目录列表框中,选择“工具”在右边栏中,命令列表框中,选择“缓冲区向导”拖放“缓冲区向导”图标到菜单<工具>中,或者拖放到一个已存在的工具栏上。

关闭“定制”对话框●创建街道的线状缓冲区新建地图文档,加载街道图层AIOStreets和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 (地图单位为:米)执行菜单命令:<选择>-<通过属性选择>构造表达式:[STR_NAME]=’CYPRESS’,从图层AIOStrees中,选择街道名称为CYPRESS的街道执行“工具”菜单中的“缓冲区向导”命令,或点击“缓冲区向导”图标,打开缓冲区向导对话框:通过缓冲区向导,建立所选择街道的50米缓冲区(一个多边形图层)得到沿街道“CYPRESS”的50米缓冲区8. 空间关系查询Select By Locatio n:根据位置选择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找出与街道“CYPRESS”的50米缓冲区相交的地块。

9. 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它包括了空间内插和外推两种算法。

空间内插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它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空间外推算法则是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推求其它区域数据的方法。

数据:气温.shp 中有两个字段Y01 Y02 记录的是16个气象观测站,2001年和2002年的年平均气温,下面要通过空间内插的方法将点上的数据扩展到连续的空间上,得到气温空间分布图。

YNBoundary.shp 是云南省的边界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图层:气温.shp 、YNBoundary,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空间分析>-<内插成栅格>-<样条>在样条函数内插对话框中,按下图所示指定参数确定后,得到如下的气温空间分布图(通过修改图例得到相同的效果)2001年平均气温样条函数空间内插参考以上操作,生成2002年的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2002年平均气温样条函数空间内插执行菜单命令<空间分析>-<选项>,通过设置相关选项和参数,重新进行空间插值,得如下的结果(用“距离权重倒数”内插方法)10. 栅格单元统计(Cell Statistic)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现在我们要根据2001年和2002年的年平均气温得到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菜单命令<空间分析>-<像素统计>2001、2002年间平均气温空间内插11. 邻域统计(Neighborhood)邻域分析也称为窗口分析,主要应用于栅格数据模型。

地理要素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对于栅格数据所描述的某项地学要素,其中的(I,J)栅格往往会影响其周围栅格的属性特征。

准确而有效地反映这种事物空间上联系的特点,是计算机地学分析的重要任务。

窗口分析是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分析半径的分析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

支持的几种分析窗口类型:ArcMap中,邻域统计功能所支持的各类算子●多数(Majority)●最大值(Maximum )●均值(Mean )●中值(Median )●最小值(Minimum )●少数(Minority )●范围(Range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总数(Sum )●变异度(Variety )●高通量(High Pass )●低通量(Low Pass )●焦点流(Focal Flow)原始栅格(总数Sum)邻域统计栅格练习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emidalat,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执行“邻域统计”命令,按如下所示指定参数,将得到一个经过邻域运算操作后的栅格:NbrMean of emidalat ,这是以3×3的格网,对emidalat 栅格中的单元运用“均值”(Mean)算子进行邻域运算后得到的结果。

通过设置图例,使图层:NbrMean of emidalat和emidalat 有如下的效果,将地图适当放大,并在TOC面板中通过交替进行打开和关闭图层NbrMean of emidalat的操作,观察NbrMean of emidalat和原始栅格间的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