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合集下载

ArcGIS实验操作(四)---缓冲分析与叠加分析

ArcGIS实验操作(四)---缓冲分析与叠加分析

ArcGIS实验操作(四)缓冲分析与叠加分析数据: 在…/data/Ex4中,包括landuse、soils和sewers等3个shapefile图层任务要求:利用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工具选择出最佳的位址,并求算面积和周长。

选择标准是:所在位置必须在sewer lines(下水道、管道线)300米以内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丛(LUCODE=300 in landuse.shp)适宜土地利用类型(SUIT≥2 in soils.shp)操作步骤:1.打开ArcMap,添加landuse、soils和sewers等3个shapefile图层以上3个图层的量算单位是meters2.加载缓冲区工具:选择Tools菜单下的Customize命令,进入Command标签;在Command对话框中的Tools,然后在右边的Commads框中选择Buffer Wizard,将其拖放到工具栏上的空处,出现缓冲区分析图标。

3.对sewer图层进行缓冲区分析。

点击:输入300:缓冲输出类型选择Dissolve barriers between(Yes),并选择选择文件存储路径,图层重命名为sewerbuf:ArcMap窗口显示如下,可打开属性表查看sewerbuf的属性:打开ArcToolbox,选择如下,并双击:在输入要素中添加sewberbuf、landuse、soils三个图层,输出要素图层命名为final.shp,并点击OK:5.利用Query Builder对话框,键入命令,进行Extract分析,以提取出最佳位址。

打开ArcToolbox,选择如下,并双击:选择final作为输入要素,输出图层命名为sites.shp:点击,出现如下对话框,表达式为:"SUIT" >= 2 AND "LUCODE" = 300(可通过双击左右两侧对话框下拉选项实现,也可以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实现,但是例如“=”等符号左右两端需要各有一个空格)点击OK后,出现如下对话框:点击Ok,则创建出新图层sites如下:打开属性表:说明:虽然此时属性表中每个字段已经相应具有很多条的记录,但是由于ArcGIS Desktop 不能自动更新所输出图层的面积(area)和周长(perimeter)数据,一种简便的方法就是将sites.shp转为地理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 feature class),则属性表中会自动添加shape_area 和shape_length数据。

arcgis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缓冲区的种类,点、线、面要素缓冲区的生成。

加深对缓冲区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熟练掌握距离制图创建缓冲区技术方法.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叠加分析(裁剪、求交、擦除、更新、合并)的种类、原理,操作,领会其用途。

二、实验原理空间分析是对于地理空间现象的定量研究,其常规能力是操纵空间数据使之成为不同的形式,并且提取其潜在的信息。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的本质所在,在地理数据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数据模型上看,空间分析分为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两种。

GIS不仅能满足使用者对地图的浏览和查看,而且可以解决有关地理要素空间位置关系的问题,这些需要用到矢量数据的分析功能。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其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一般不存在模式化的分析处理方法,主要是基于点、线、面三种基本形式。

在ArcGIS中,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主要集中于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和网络分析。

三、实验工具Arcgis软件四、实验方法缓冲区方法、叠加分析等五、实验步骤1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是为了识别某一地理实体对周围地物的影响而在其周围建立的一定宽度多边形区域。

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

它是用来确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邻近性或接近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比如市政部门计划将某条道路拓宽至60米宽,这时需要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建立半径为30米的缓冲区,然后分析受到影响的建筑物。

本书通过以下方式创建了某条道路中心线距离为30米的缓冲区:1.使用【编辑器】中的【缓冲区】菜单建立缓冲区2.使用【缓冲区向导】工具建立缓冲区3。

使用【分析工具】中的【缓冲区】工具建立缓冲区创建缓冲区之后,我们便可以利用缓冲区进行分析,比如,当我们需要了解道路拓宽到30米后涉及到哪些需要被拆迁的建筑物时,就可以使用空间选择功能查询出哪些建筑与道路中心线的缓冲区相交。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第一篇: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一、实验目的:理解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操作,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1、实验背景: A.市区择房随着商品房的发展,由于房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而且综合考虑小孩成长的缘故,所以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房屋的地段、环境,上学是否便捷,是否靠近名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所以综合考虑上述的因素,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要求:所寻求的市区是噪声要小,距离商业中心要近,要和各大名牌高中离的近以便小孩容易上学,离名胜古迹较近环境优雅。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一个定量的限定如下:离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大,噪音产生主要源于此;(ST为道路类型中的主要市区交通要道)距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以商业中心的大小来确定影响区域,具体是以其属性字段YUZHI;距名牌高中在750米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距名胜古迹500米之内。

最后分别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的取值为1,不满足的取值为0,即如果满足距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内,取值为1,反之为0;其他亦是如此,最后将其累加得到分级。

即满足三个条件的累加得到3,满足2个条件的得到2,最后将全部分成4级。

B.学校选址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新学校选址要求: 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λ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λ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λ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ARCGIS缓冲区分析步骤

ARCGIS缓冲区分析步骤

ARCGIS缓冲区分析步骤步骤1:准备数据首先,需要准备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矢量数据(如点、线、面),也可以是栅格数据。

确保数据中包含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要素属性。

步骤2:打开ARCGIS打开ARCGIS软件,并加载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数据。

可以通过点击工具栏上的“添加数据”按钮来加载数据。

加载后的数据将显示在ARCGIS的数据图层中。

步骤3:选择缓冲区分析工具在ARCGIS软件界面的工具栏中,可以找到“分析”或“地理处理”选项。

点击该选项,然后选择“缓冲区”工具。

这将打开缓冲区工具的面板,以便设置缓冲区的参数。

步骤4:设置缓冲区参数在缓冲区工具面板中,可以设置缓冲区的参数。

首先,需要选择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

然后,可以设置缓冲区的类型,例如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还可以设置缓冲区的距离单位(如米、千米、英尺等)和缓冲区的距离。

步骤5:运行缓冲区分析设置完缓冲区参数后,点击面板上的“运行”按钮开始进行缓冲区分析。

ARCGIS将根据所设定的参数,对选定的图层进行缓冲区分析。

运行完毕后,缓冲区图层将会自动加载并显示。

步骤6:分析结果展示与分析缓冲区分析完成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和展示结果。

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缓冲区距离,观察分析结果的差异。

还可以在地图上展示其他图层,以比较缓冲区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ARCGIS提供了众多的分析工具,可以对缓冲区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步骤7:导出结果最后,可以将缓冲区分析的结果导出为矢量或栅格数据。

可以通过选择“导出”选项,将结果保存为新的图层或文件。

导出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用于后续的地理分析和空间规划。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用户可以在ARCGIS中进行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可以用于很多应用,如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安全分析等。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数据特点,调整缓冲区参数,获取适当的分析结果。

ARCGIS 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更深入的空间分析和地理决策。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空间叠加分析是GIS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地理要素层叠加在一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相互影响性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1. 空间交叉(Overlay)分析:空间交叉分析是将两个或多个图层的要素根据其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此方法将一个道路图层与一个土地使用图层进行交叉分析,以确定哪些土地使用类型位于道路的附近。

2. 缓冲区(Buffer)分析:缓冲区分析是指通过创建其中一地理要素周围的缓冲区,来分析该要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

例如,可以使用此方法将道路图层的缓冲区与学校图层叠加,在其中一个距离范围内确定学校的服务范围。

3. 叠放(Stack)分析:叠放分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图层在同一地理空间上叠放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将河流、湖泊和工业区图层叠放起来,分析工业区对水体的影响。

4. 融合(Merge)分析:融合分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图层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层,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例如,可以将人口分布图层和土地所有权图层合并,分析土地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5. 重分类(Reclassify)分析:重分类分析是将连续型数据分为若干非连续型分类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将高程图层的连续高程数据重分类为高度级别,以便更好地进行高程分析。

以上只是ARCGIS中常见的空间叠加分析方法之一,实际上ARCGIS还提供了更多的分析工具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更加复杂和深入的空间分析。

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管理还是其他领域,空间叠加分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

ARCGI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GIS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和平台。

GIS教案第七讲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及应用案例

GIS教案第七讲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及应用案例
精品文档
四、缓冲区分析(fēnxī)、叠加分析(fēnxī)应用案例
实例(shílì)分析 (4)
类似的工作还可再做下去。例如,双击图上的“用地分区”专题,将其下的特征按“人均 收入”或“住宅类型”等分级分色显示,找出食品商店分布与销量同顾客身份这些 特征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某种联系……最终,销售人员便可根据(gēnjù)该项目
精品文档
(2)根据过渡时期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将 两期数据的属性数据进行重分类,统一 分为耕地(gēng〃dì)(GD)、园地(YD)、 林地(YLD)、牧草地(CD)、其它农 用地(QTJS)、农村居民点(NCJS)、 城镇居民点及独立工矿(CZ)、交通运 输用地(JT)、水利设施用地 (SYSD)、未利用地(WLYD)10种用 地类型;之所以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单独 列为一类,是为了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 的变化情况更加方便。
(tiáojiàn),假设该旅游点须满足距公路、铁路0.5km以外10km
以内,非市区,有林地,要求在行政区划图上选出该旅游点 位置,并注明面积大小。
数据源
公路及铁路分布图; 森林分布及权属图; 城镇行政区划图;
精品文档
四、缓冲区分析(fēnxī)、叠加分析(fēnxī)应用案例
实例(shílì)分析 (1)
精品文档
数据源:
所采用的基础数据为四区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年期(nián qī)为2001年和2005(顺义为2004)年两期数 据,其中2001年的数据为Shape格式,土地分类 系统为八大类;2005(2004)年为MapGis数据格 式,土地分类方法采用过渡时期全国土地分类系 统。
数据要求 同一地区(dìqū)同一投影的两期数据,采用相同的土地利用 分类。

空间叠加分析的名词解释

空间叠加分析的名词解释

空间叠加分析的名词解释空间叠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用于将多个地理数据集叠加在一起,并根据其相互关系来生成新的空间数据。

这种技术能够利用不同数据集之间的空间关系,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并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趋势。

在空间叠加分析中,使用的数据集可以是地图、遥感图像、地形数据等。

通过叠加这些数据集,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交叉点、重叠区域和相对位置关系。

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现象的复杂性,例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

在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地理操作来处理数据。

其中包括点、线、面的缓冲区分析,将点或线扩展为围绕其周围一定距离的区域;叠加分析,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数据集相叠加,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空间查询,根据地理位置来检索数据等。

通过这些操作,我们可以获得新的地理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进行栅格数据的叠加分析。

栅格数据是将地理空间分割成规则的网格单元,并为每个单元分配一个数值或类别。

通过将不同的栅格层叠加在一起,我们可以计算每个位置上的数值或类别的组合。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我们可以将土地类型的栅格数据与污染源的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从而确定潜在的环境风险区域。

空间叠加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还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将人口分布的栅格数据与交通网络的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评估城市交通拥堵情况。

在环境评估中,我们可以将敏感生态区的栅格数据与规划项目的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应急管理中,我们可以将洪水风险区域的栅格数据与人口分布的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以确定受灾面积和人口。

尽管空间叠加分析在许多领域中非常有用,但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数据质量对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

如果数据不准确或缺失,将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其次,空间叠加分析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分析时间可能会很长,并且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来处理。

arcgis上机实验二:缓冲区分析

arcgis上机实验二: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1、点要素的缓冲区彼此独立的缓冲区启用,激活data frame1,本练习要求产生离开公园1000m同心圆的效劳范围,双击data frame1,打开数据框属性,进入常规选项,确认“地图”和“显示”单位均为米,主菜单当选用“地理处置-环境…”,进一步设置:图1设置环境从主菜单中调出ArcToolbox,在ArcToolbox中,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显现以下对话框,对其进行设置:图2彼此独立的缓冲区设置按确信,ArcToolbox按上述要求计算,产生离开公园1000m缓冲区多边形,自动加载,图层名为Buffer1,彼此独立,有交叉、重叠(图3)。

图3彼此独立的缓冲区结果重叠部份归并的缓冲区在ArcToolbox中,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产生单环状缓冲区对话框:图4重叠部份归并的缓冲区设置按确信,ArcToolbox产生离开公园600m缓冲区多边形,共有8个,交叉重叠的位置被归并,如图5中D和1的缓冲区归并为一个多边形。

图5重叠部份归并的缓冲区结果按要素的属性产生缓冲区不同的公园能够产生不同的缓冲区,要求如下:表1不同的公园能够产生不同的缓冲区公园名称邻近距离A750B500C1000D1000E750F500G750H500I750打开公园的属性表,添加字段,继续输入:名称:Distn类型:短整型精度:4(字段宽度)按确信,属性表添加了Distn字段。

打开编辑器工具条,编辑器-开始编辑,选择公园,依照表1的要求添加临近距离的值,完成输入后选择停止编辑并保留。

在ArcToolbox中,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继续输入:图6按要素的属性产生缓冲区设置按确信,ArcToolbox产生离开公园不同距离的缓冲区多边形,有远有近,大小不同,交叉、重叠处被归并,见图7。

图7按要素的属性产生缓冲区结果2、线要素的缓冲区激活data frame2,线状图层铁路为缓冲区的分析对象。

假设依照本地的要求,沿铁路双侧20m、40m范围内,进行环境整治、植树,需要提供专题地图,进入data frame2,,打开数据框属性,进入常规选项,确认“地图”和“显示”单位均为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理解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操作,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
1、实验背景:
A.市区择房
随着商品房的发展,由于房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而且综合考虑小孩成长的缘故,所以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房屋的地段、环境,上学是否便捷,是否靠近名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所以综合考虑上述的因素,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要求:所寻求的市区是噪声要小,距离商业中心要近,要和各大名牌高中离的近以便小孩容易上学,离名胜古迹较近环境优雅。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一个定量的限定如下:
离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大,噪音产生主要源于此;(ST为道路类型中的主要市区交通要道)
距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以商业中心的大小来确定影响区域,具体是以其属性字段YUZHI;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之内。

最后分别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的取值为1,不满足的取值为0,即如果满足距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内,取值为1,反之为0;其他亦是如此,最后将其累加得到分级。

即满足三个条件的累加得到3,满足2个条件的得到2,最后将全部分成4级。

B.学校选址
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新学校选址要求:
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
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
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
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最后必须给出适合新建学校的适宜地区图,并对其简要进行分析。

2、实验材料:
软件:ArcGIS Desktop 9.x ,
实验数据:文件夹ex5中
(1)市区择房数据: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商业中心分布图
“Marketplace.shp”、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这些文件综合在一起是“city.mxd”
(2)学校选址数据:土地利用图Landuse、地面高程图dem、娱乐场所分布图rec_sites、现有学校分布图school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A、市区择房
启动ArcMap,打开\ex5\1\city.mxd文件,将所有数据加进来;
第1步: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第2步商业中心影响范围建立
第3步名牌高中的影响范围建立
第4步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建立
第5步进行叠置分析将满足上述四个要求的区域求出
第6步分级
为了便于购房者的选择有更大的余地,更直观地,综合上述四个因子,对整个地区进行分等定级,分级标准是:满足其中四个条件为第一等级;满足其中三个条件为第二等级;满足其中两个条件为第三等级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为第四等级;完全不满足条件的为第五等级。

B、学校选址
ArcGIS中实现学校选址分析,首先利用现有学校数据集、现有娱乐场所数据集和高程数据派生出坡度数据以及到现有学校、娱乐场所距离数据集。

然后重分类数据集到相同的等级范围,再按照上述数据集在学校选址中的影响率赋权重值,最后合并这些数据即可创建显示新学校适宜位置分布的地图。

重分类数据集
a. 重分类坡度数据:采用等间距分级分为10级,得到坡度适宜性数据“reclassslope”,在平坦的地方适宜性好,赋以较大值,陡峭的地区赋比较小的值。

四、心得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