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攻坚脱贫主要指标解释
(完整版)精准脱贫标准

精准脱贫标准精准扶贫的落脚点是精准脱贫.怎样才可以认定脱贫,现整理一下有关标准:一、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标准1、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原则标准:《扶贫刚要》规定: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贫困户“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饮水;三是有基本农田;四是有增收产业;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2、具体经济指标标准: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
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3、贫困户按五个一批脱贫标准: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每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
有安全稳固住房,人均安全稳固住房面积等于或大于25平方米。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降低贫困户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贫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教育培训帮扶一批.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两后生技校专业就读;主要劳动力接受了技能培训.1、把握“七不准进”原则:1、有大中型农用、工程用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的农户;2、有小汽车等高档消费的农户;3、有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大户4、近年新建住房200平方米以上或已购商品房的农户;5、本人或直系亲属任村干部或国家工作人员的农户;6、全家整体外出打工连续三年以上的农户;7、折户、拼户对象。
脱贫六项指标

脱贫六项指标
贫困户退出六项指标:
1、收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实施意见》确定的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2016年3316元以上、2017年3532元以上、2018年3762元以上、2019年4000元以上);
2、住房:有安全住房;
3、无辍学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因贫辍学;
4、参加医疗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5、参加养老保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6、参加培训:有意愿的劳动力(含两后生)参加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
贫困村退出六项指标:
1、贫困发生率低于3%;
2、有村集体经济或贫困村村级互助发展资金;
3、农区由通行政村的沥青(水泥)路,牧区由通行政村的沥青(水泥)或砂石路;
4、有安全饮用水;
5、有生产生活用电;
6、有标准化卫生室和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
贫困县退出六项指标:
1、县级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
2、贫困发生率低于3%;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
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险率达到98%以上;
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险率达到98%以上;
6、贫困村退出率达到100%。
西藏脱贫攻坚总结汇报材料

西藏脱贫攻坚总结汇报材料西藏自治区自2012年启动脱贫攻坚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汇报这一过程,以下是一份西藏脱贫攻坚总结汇报材料。
一、总体情况1. 脱贫目标:西藏自治区的脱贫攻坚目标是在2020年底前实现全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 脱贫方针:西藏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脱贫方针,注重发展产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和就业扶贫。
3. 脱贫指标:按照国家标准,贫困人口收入不能满足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教育需求等为贫困线。
二、脱贫进展1. 贫困人口减少:2012年,西藏自治区贫困人口数量为80万,到2020年末已减少到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2%降至1.4%。
2. 贫困县摘帽:自2012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共有47个贫困县,其中已有45个县成功摘帽,仅剩2个县尚未实现摘帽。
3. 教育改善:截至目前,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强制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85%,高等教育覆盖率稳步提升。
三、脱贫举措1. 产业扶贫:西藏自治区积极推动发展特色产业,如畜牧业、农业、旅游业等。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离贫困。
2. 教育扶贫:西藏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提供免费教育、助学金等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医疗扶贫:西藏自治区加大健康保障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
同时,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意识。
4. 就业扶贫: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供职业培训、鼓励创业等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居民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脱贫。
四、脱贫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制定相应的脱贫方案。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优势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2. 全方位脱贫:脱贫工作不仅仅是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还需要关注其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的改善。
脱贫攻坚考核方案考核细则

脱贫攻坚考核方案考核细则脱贫攻坚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以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考核指标1. 脱贫人口:考核脱贫攻坚工作最核心的指标是贫困人口脱贫。
考核时,应将贫困人口分为五个阶段进行评估,即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中等收入人口→边缘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
2. 收入增长:衡量一个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因此,应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考虑居民消费水平、储蓄增长等因素。
3. 教育保障: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
考核时,应评估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学校数量、教师配备、学生入学率等指标。
4. 医疗保障:保障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
考核时,应评估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医疗服务水平、医保覆盖率等指标。
5. 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可以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考核时,应评估贫困地区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二、考核体系1. 分级责任:建立分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责任分工。
通过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评估,推动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尽责。
2. 绩效评价:制定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工作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贫困人口脱贫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
3. 数据统计:建立规范的数据统计和信息报送机制,确保收集到准确的脱贫攻坚相关数据。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按时、按要求提供相关数据,以便进行考核评估。
4. 考核周期:设定考核周期,如年度考核、季度考核等。
考核周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及时掌握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考核方法1. 检查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听取居民意见等方式,全面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评估。
贫困户村县指标解释及其计算方法

附件1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一、贫困人口退出验收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1.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当年省定退出验收标准。
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2016年为3500元,以后年度参照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增长幅度测算确定。
人均纯收入采用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体系,结合稳定脱贫所需的收入可持续性要求进行计算。
人均纯收入=(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家庭常住人口数。
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3500元,该项指标达到退出验收标准。
纯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按照收入的来源,纯收入包含四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农户或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指农户或家庭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农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财产净收入不包括“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红收入。
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家庭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惠农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等;家庭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农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 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 标志性指标,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 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 30多次国内考察都涉及扶贫,连续五年新年国内首次考察 都看扶贫,连续三年新年贺词都讲扶贫,连续三年主持召 开4次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走遍了11个山区集中连片 特困地区,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重要时点反复强 调脱贫攻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 新决策新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 想,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党的十八届五 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 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 域性整体贫困。西藏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 成为全区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 人心,脱贫攻坚形成良好态势,取得首战告捷。
The Report of Western China丨西部报告 T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藏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路径研究”(批准号:16XMZ020)的阶段性成果
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丨徐伍达
西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 方略,全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和成果,为决战决胜深度贫困奠定了基 础。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 要求
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

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Safety first, quality second. November 21, 2021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一、基本概念1.“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2.三率一度:综合贫困发生率不得高于3%,错退率不高于2%,漏评率不高于2%,群众认可度不得低于90%;3.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4.脱贫措施户户清:贫困对象家底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投入产出清、帮扶责任清、脱贫时序清;5.遍访贫困户“户户清”:1收入清:核清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否达3800元以上,及脱贫增收持续性,掌握家庭经济收入状况;2住房安全清:核清住房安全状况、基本居住条件,掌握现居住房面积、享受建房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或农村危房改造、安全等级鉴定、建房负债及“一户多宅”等情况3教育保障清:核清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失学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大学各阶段和中高职教育在校生情况,以及各类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及资金补助到位情况;4医疗保障清:核清因病致贫返贫情况,掌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100%参保及政策落实情况,家庭成员患大病、慢性病、精神病人及其得到救治情况,以及获得医疗救助情况;5饮水安全清:核清日均用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达标情况,掌握饮水安全未达标重点户整改进度情况;6产业就业清:核清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到户情况,掌握脱贫增收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且核清该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6. 入户五问、五看、七对照:1五问:问家底人、产业、就业、收入、问房子、问就学、问医疗包括养老保险、问饮水;2五看:一看住房、二看饮水、三看卫生、四看政策兑现、五看家具;3七对照:路、电、宽带、广播电视、卫生室、活动场所、卫生厕所;二、贫困退出内容及标准1.贫困乡镇1贫困发生率;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2达“四通一保障”目标,即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饮水有保障;通路,即县城到乡镇通硬化道路,乡镇所辖行政村通砼弹石路、自然村通机动车路;通电,即乡镇所辖行政村通10千伏动力电、自然村通三项动力电;通广播电视,即乡镇所辖自然村至少有一种广播电视覆盖方式,信号覆盖率达99%含99%以上;通网络宽带,即实现所辖建制村所在地村委会、学校、医院通网络宽带;全乡镇饮水安全有保障,即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达到规定标准;3扶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到户;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产业带动、人畜饮水、教育帮扶、资产收益、就业培训、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金融扶持和生态扶持、低保兜底等项目、资金至少有一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扶持,实现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百分之百覆盖;4卫生院建设;建有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床位、注册全科医生或执业医师配备、建筑面积、设备设施配置、科室设置等达到标准;5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2.贫困村退出标准1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低于3%;2交通;建制村到乡镇或县城通硬化路,且危险路段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3电力;通动力电;4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5网络宽带;网络宽带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6医疗设施;有标准化卫生室;7活动场所;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3、贫困人口退出标准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1人均纯收入;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按当年确定的标准,达到不愁吃、不愁穿;2住房安全;住房遮风避雨,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3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4基本医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享受医疗救助;5饮水安全;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达到规定标准;三、其他1.纠正识别不精准的贫困对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应正常退出,有下列情形的应按程序剔除;①有家庭成员或户主的父母、配偶、子女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后有家庭成员或户主的父母、配偶、子女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不认定为错评,按正常脱贫程序退出;②有家庭成员任“村三委”干部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后有家庭成员成为现任“村三委”干部的,不认定为错评,按正常脱贫程序退出;③拥有购买价格3万元以上机动车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后购买此类机动车并作为脱贫措施的,不认定为错评,按正常脱贫程序退出;④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以及其他经营用房的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户,在综合考虑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后,确定是否正常退出;⑤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公司、企业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和各类生产资料以及产业扶持资金、小额贷款入股相关经营活动作为脱贫措施的,不认定为错评,达到脱贫标准时,按正常脱贫程序退出;⑥种植、养殖大户或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⑦为享受扶贫支持,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贫困对象识别条件的;⑧空挂户或为套取扶贫支持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人口;⑨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失踪人员、与户主不共享开支或收入的人员;⑩优亲厚友、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信息失真以及其他不符合贫困对象识别条件的人员;存在上述1—5项括号内情形,按正常脱贫程序退出的建档立卡人口,列为脱贫人口;。
三区报告五个标准 -回复

三区报告五个标准-回复三区报告,是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务院召开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专题报告会。
这个报告会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通过对贫困地区的深入调研和问题梳理,总结提炼出了五个标准,即:摘帽标准、教育健康标准、就业标准、住房安全标准以及社会兜底标准。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这五个标准,帮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和理解。
首先是摘帽标准。
摘帽,即指贫困县脱贫摘帽,摆脱贫困状态。
贫困县摘帽的条件是指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规定的贫困县脱贫标准。
具体来说,摘帽标准包括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现行标准的1倍以上,贫困发生率小于2。
摘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的定量评估和综合考核,是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指标之一。
其次是教育健康标准。
教育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石。
贫困地区的教育健康问题一直是困扰发展的短板。
教育健康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补助标准;二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的要求。
通过完善教育补助政策和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可以有效保障贫困地区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益,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三是就业标准。
就业是人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就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通过引导产业发展、深化开放合作、提供职业培训等手段,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就业问题,切实改善民生。
第四是住房安全标准。
住房问题是贫困地区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条件。
住房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贫困地区改善住房条件的基本要求;二是保障贫困地区房屋修缮、危房改造等住房安全工程的需求。
通过加大住房改善力度、提高住房安全水平,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居民的根本民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攻坚脱贫主要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就业人员):指家庭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既包括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也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
但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现役军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不包括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
从业人员年龄为16岁以上60岁以下。
从业状况:从业人员按从事主业时间最长(时间相同按收入)分为农业从业、工业从业、建筑业从业、交运仓储及邮政从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批发与零售业从、住宿和餐饮业从业、其他行业从业。
劳动力:是指男子16-60周岁,女子16-5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此卡中所指的劳动力不包括在校学生),以及超出劳动年龄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贫困户属性:包括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
一般贫困户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或省定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低保贫困户指享受低保后仍低于贫困户识别标准的低保户;五保贫困户是指家庭成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农户。
健康状况:健康、基本健康、残疾、长期慢性病、患有大病、大骨节病、麻风病。
文化程度:指按照国家教育体制,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
具体分为文盲或半文盲、学龄前儿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指2000年以来政府推行的面向农村户籍人口的合作医疗制度。
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项目的人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推行的面向农业户籍人口的养老保险。
通自来水:自来水是指符合卫生标准,并经公用设施处理的管道输送水。
通自来水的户指村镇行政区域内通自来水的住户。
通电:指调查户能够使用电力资源(输电线路)进行生产和生活(不含蓄电池、太阳能板、发电
— 1 —
机、个人小家电)。
能否接收电视节目:指调查户能接收到中央、省级或县级任意一级电视台电视节目。
通公路:指调查户所在村中能让拖拉机、汽车等机动车辆进入(不含骡马驿道)。
因病:因家庭成员看病、治疗等,医疗费用占家庭支出比例大、医疗费用负担重,导致家庭贫困的。
因残:家庭主要劳动力因身患残疾,无法发展生产和劳动,导致家庭贫困的。
因学:因教育支出费用较大,家庭无法承担,导致家庭贫困的。
因灾:家庭因遭遇自然灾害的损失,导致家庭贫困的。
缺土地:家庭有劳动力,但没有土地无法发展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的。
缺技术:家庭有劳动力,有土地等资源,但缺失相应的适用技能,无法发展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的。
缺劳动力: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年纪大等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或家庭成员在16岁以下无劳动力,导致家庭贫困的。
缺水:一年内家庭饮用水、生活用水缺失达到3个月以上,无法满足家庭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的。
缺发展资金:家庭有劳动力、有土地等资源,但缺发展资金无法发展生产,导致家庭贫困的。
交通条件落后:家庭因交通闭塞、交通不便等造成家庭发展生产、经营困难,导致家庭贫困的。
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家庭主要劳动力思想懒惰,不愿发展生产和劳动,导致家庭贫困的。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指住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常住人口。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扣除经营费用等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农村住户家庭经营活动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牧业、— 2 —
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
农牧业净收入:指农村住户家庭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净收入。
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等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采集收入:指农村住户家庭采集野生动植物、药材、林下产品等获得的收入。
非农业净收入:指农村住户家庭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活动获得收入扣除相关费用支出后得到的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转移收入。
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转移的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报销医疗费等;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在外工作的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家庭或家庭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费用之后得到的收入。
家庭生产经营和采集获得的农产品产量中,出售部分收入的价格按照市场价格计算,自食自用部分收入的价格按照价格表中所列价格计算。
— 3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