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第二部分

合集下载

骨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学

骨关节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学

完全性骨折,要注意骨折断端的移位。确定移位 时,在长骨以骨折近段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段 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骨折端可发生内外或前后移位,上下断端亦可相 错重迭或分离,重迭时必然有内外或前后移位。 骨折端还可有成角,即两断端纵轴形成大小不等 的交角。此外,骨折还可发生旋转移位,断端围 绕该骨纵轴向内或向外回旋
正常骨关节影像



骨骼形态: 1、管状骨:长管状骨如股骨等、短管状 骨如指骨等 2、扁平骨:胸骨,髂骨,颅盖骨等 3、不规则骨:脊椎骨 关节形态:平面、球形、椭圆、髁状、滑 车、枢轴、鞍形等 关节名称:肩肘腕、髋膝踝等
骨关节基本病理改变与影像表现





骨密度的改变 骨大小与形态的改变 骨膜改变 周围软组织的改变 关节肿胀 关节破坏 关节退行性改变 关节强直 关节脱位
骨关节外伤
脊柱骨折
X线表现 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骨皮质嵌压。由于断端嵌入,所 以不仅不见骨折线,反而可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有时,椎体前上方有分离的骨碎片。其上下椎间隙一般 保持正常。严重时常并发脊椎后突成角、侧移,甚至发 生椎体错位,由于压迫脊髓而引起截瘫 常并发棘间韧带撕裂,使棘突间隙增宽,也可并发棘突 撕脱骨折。横突也可发生骨折
骨关节外伤
肱骨髁上骨折 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 50度的前倾角。因此容易发生骨折 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系间接暴力所致,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肱骨髁上骨折
扩展阅读--骨折的移位
骨良性肿瘤





良性成骨性骨瘤:分为骨软骨瘤(外生骨疣)及骨瘤 骨软骨瘤多发生于膝关节及踝关节附近,起源于软骨内化 骨的骨骼,包括骨及软骨组织,表现为骨端肌腱附着处的 骨性突起 骨瘤为疏松型、致密型和混合型,多发生于额、筛窦、颅 骨外板,成分主要是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组织,如向骨松质 或髓腔内生长叫做“骨岛”或“骨斑” 骨巨细胞瘤:潜在恶性骨肿瘤,发现多核巨细胞为病理诊 断标准,良性者邻近肿瘤的骨皮质变薄、膨胀,形成菲薄 骨壳,生长活跃者可穿破骨壳而长入软组织中,可恶变 骨血管瘤:先天血管发育异常,错构性血管畸形 骨囊肿:单发性骨的瘤样病变,好发于青少年,长骨干骺 端,尤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更为多见

正常骨与关节

正常骨与关节
正常骨与关节影像学
Normal Bone and Joint Imaging
西安交大一附院影像学教研室 王 斐
影像学学习方法建议:
课理论:理论为主,图像为辅; 实习课:图像为主,理论为辅;
理论课:打开影像图库的金钥匙; 实习课:寻找影像图库的宝藏。
抓住重点看图像,学习简单又顺畅; 天马行空看图像,学习艰难又困惑。
2.脊椎: 骶椎腰化/腰椎骶化/椎体融合/脊柱裂
第三部分 骨关节系统影像学方法比较
X线
是骨关节系统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优点: 1)软组织与骨,骨松质与骨皮质间有良好的对比 度, 可清楚显示骨结构和病变; 2)X 线片包含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观察病变整体性 好; 3)检查方法简便,费用低; 4)临床使用时间长,诊断经验积累多; 5)有的病变在X 线上有特征性表现,可定性诊断。
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骺线消失时的年 龄为骨龄(bone age),骨龄判断可估计骨 发育情况。
临床应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法医 学的应用,应注意种族地区及性别的差异。
男性
女性
(六)常见解剖变异
1.四肢: 副骨(accessory bone):由于骨骼的多个骨 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没有融合形成多块骨骼。 在腕骨和跗骨中多见并且两侧对称。 籽骨(sesamoid bone):发生于肌腱及韧带 内的小骨。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
X线
缺点: 1) 密度分辨率低,重叠影像,对软组织病变、 早期病变及复杂部位病变不易显示; 2)弥漫性骨髓病变不易显示。
总结: 对骨关节外伤、各种骨关节病的检查,应 首选X线检查。
CT
优点:
1)密度分辨率高,没有影像重叠; 2)对细小病变显示较X线好; 3)显示钙化敏感; 4)显示复杂部位病变更清楚; 5)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使诊断更清楚准确; 6)可测CT值,明确病变组织成分; 7)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血供,有助定性诊断; 8)对软组织病变, CT比X线好,但不如MRI; 9) CT不受外固定石膏影响,可清楚显示石膏遮盖的骨骼 和软组织。

骨关节(医学影像)

骨关节(医学影像)

第二节 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CT密度分辨力高,可清楚显示出病 灶,确定其部位、范围、形态和结构。 增强扫描对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有 较大帮助 CT对某些骨关节早期病变和脊柱、 骨盆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
CT 显 示 椎 体 和 骨 盆 的 病 变 有 明 显 优 势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
•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骨关节系统的各种组织结构各自具 有不同强度的MR信号,在MRI上能明显 的区别出脂肪、纤维软骨、透明软骨、 韧带、肌肉和骨髓
骨皮质 脂肪 骨皮质
骨髓 肌间脂肪
骨髓
肌肉
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各自具有不同 强度的MR信号,在MR上有明显影像差别
椎 间 孔
椎 间 隙
棘突 上关节突
椎 板
下关节突
椎板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椎弓根
横突
正 中 短 箭 头 示 棘 突
椎间隙
椎弓根
椎 间 孔
椎 间 隙
脊髓
蛛 网 膜 下 腔 脑 脊 液
椎 间 盘
思考重点:
1. 什么是骨质疏松?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2. 什么是骨质软化?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3. 什么是骨质硬化增生?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 哪些疾病? • 4. 什么是骨质破坏?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5. 什么是骨质坏死?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 疾病? • 6. 骨膜反应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X线表现?常见 于哪些疾病? • 7. 为什么骨病变时必须观察其周围软组织有无改变?
(七)骨内和软骨内钙化
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颗粒状或斑片 状无结构致密影,分布局限,见于软骨类 肿瘤、结核及骨梗塞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好发部位:手足小关节,手部常累及掌指关节和近位指间关节 临床表现:受侵关节梭形肿胀、疼痛
关节僵硬(晨僵),关节畸形 关节半脱位
慢性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
➢ 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对称性梭形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进而变窄 骨端:关节边缘软骨下骨侵蚀,囊性变,多发、边缘不清楚 骨质疏松:小关节周围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晚期
➢ CT/MRI 少用
•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概述:原因不明 中轴关节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
好发部位:骶髂关节、上行至脊椎小关节及周围韧带 临床表现:下腰痛、不适,晨僵、活动后缓解
多数病人(90%以上)HLA-B27阳性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 骶髂关节 最早且100%累及,中下1/3开始,双侧对称 骨质破坏:以髂侧关节面为主,关节面模糊、虫噬样,关节间隙“假增宽” 骨质增生硬化:破坏边缘 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强直
• 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化脓性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进展期、愈合期
➢ X线/CT表现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骨质破坏:承重区 反应性骨质增生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
➢ MRI表现 关节软骨破坏、中断(承重区、大面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关节结核
概述: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 侵犯途径:血行侵犯到骨(骨型关节结核)或滑膜(滑膜型关节结核) 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少年 好发部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 临床表现:肿胀,轻度疼痛,功能障碍,无红、热
慢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
影像学表现
➢ X线/CT表现 上下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 关节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出现骨赘 椎体上下缘硬化 退变性滑脱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_0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_0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 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 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 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 X 线表现。

(二)熟悉: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 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1、骨骼和关节 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内容: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1/ 19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1)骨折:1)长骨骨折 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 X 线平片、CT、MRI。

(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 2)、CT、MRI。

(5)关节软骨损伤 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 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 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 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 X 线平片、CT 表现。

医学影像学-骨肌关节系统第一、二节

医学影像学-骨肌关节系统第一、二节

正常椎体
2、CT表现:脊椎的横断像 骨窗显示椎体为薄层骨 皮质包绕的海绵状松质
骨结构。
3、MRI表现 ①T1WI和T2WI上脊椎各骨性结构呈低信号; ②骨髓呈高或等高信号; ③椎间盘在T1WI上信号较低且不能区分纤维 环和髓核;在T2WI上纤维环为低信号,髓 核为高信号。 ④脊髓在T1WI上呈中等信号,信号高于脑脊 液;在T2WI上脑脊液信号高于脊髓。
3、CT显示骨内与软骨内钙化和肿瘤内的骨化 较平片敏感; 4、CT能显示四肢肌肉分隔及大血管与神经结构; 5、CT显示脊柱、椎管和椎间盘明显优于平片; 6、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别恶性肿瘤与其邻近组织, 也有助于区别肿瘤和瘤周水肿,有利于了解 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二)方法:
1、 平扫 3、造影检查 2、增强扫描
(三)骨的大体结构:
1、骨膜:位于骨的表面,
分内外两层。
2、骨内膜:又称骨髓膜。
3、骨板:
介于骨膜与骨内膜之间,
包括外环骨板、内环骨
板、哈氏系统及骨间板,
构成整个骨皮质。
4、骨的结构:包括密质骨和松质骨。 密质骨:主要由多数哈氏系统组成。 包括哈氏管和以哈氏管为中心的 多层环形同心板层骨。
松质骨:由多数骨小梁组成。 骨小梁自骨皮质向髓腔延伸,相 互连接成海绵状。小梁间充以骨 髓。
融合,骺线消失,只有骨干和由
松质骨构成的骨端两部分。 二、成人管状骨的X线解剖 骨干:骨膜 骨皮质 骨松质 骨髓腔
骨端:骨端有一薄层壳状骨板为骨性关
节面。
成人管状骨的X线解剖
骨干:骨膜 骨皮质
骨松质
骨髓腔
骨端:骨端有一薄层壳状
骨板为骨性关节面。
三、骨龄(bone
age)
*定义: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放射课件:骨关节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与骨质疏松的区别: 模糊、变形
9
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或因神经营养障 碍导致骨的溶解吸收而造成局部的骨缺失。
X线表现: 骨质缺损: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 失,全无骨质结构 病灶形态:虫蚀状、鼠咬状、斑片状、囊状、 浸润状、溶冰状 病灶边缘:清楚或模糊,规整或不规整,有、 无硬化环 病灶数目:单发或多发
77
颈椎退性性变,项韧带钙化
78
臀部软组织钙化
臀部软组织由于 长期注射形成原 形结节影。
79
囊虫钙化
盆部、双 大腿肌肉 内有多数 大米粒状 钙化斑最 长着达 1.5cm
80
软组织内脂肪或气体影
脂肪瘤、脂肪肉瘤 软组织气体:外伤、术后、含气器官穿孔
破裂、产气杆菌感染、组织退变等原因引 起
21
内生骨瘤
X线平片,左股 骨颈髓腔内环状 影,其内有骨小 梁结构。
CT-MPR,周边 薄层骨皮质与内 部松质骨显示更 为清楚。
22
慢性骨髓炎:窦道显示清晰
23
MR
髓腔病变显示较平片和CT敏感 破坏区T1WI呈中低信号,T2WI信号
增高 正常骨皮质呈低信号,其破坏呈相对
高信号
24
骨髓炎 平片:骨破坏,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MRI:髓腔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弥漫肿胀 。
86
一、关节肿胀
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密 度略增高,软组织结构欠清晰
CT或MR检查优于X线平片检查 见于急慢性关节感染、骨折及脱位
87
关节肿胀 (关节滑膜结核)
88
返回
二、关节间隙异常
表现为增宽、变窄 或宽窄不均
增宽可见于关节积液 变窄可见于关节退行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详解演示文稿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详解演示文稿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关节详解演示文稿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骨关节系统介绍•骨关节的医学影像学表现•常见骨关节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骨关节病变的预防和康复•骨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实例•展望未来:骨关节医学影像学的进展01骨关节系统介绍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分为皮质骨和松质骨。

关节由两个或多个骨连接而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骨关节的基本结构骨关节结构稳定,支撑着身体重量。

骨关节的主要功能支撑身体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使身体可以完成各种运动。

活动性骨关节结构可以保护内部脏器不受外界损伤。

保护内脏按照运动轴数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按照形态可分为杵臼关节、椭圆关节等。

按照关节面形态可分为平面关节和球窝关节等。

骨关节的分类和分布02骨关节的医学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的密度变化、骨折及骨折复位情况、关节病变、脊柱侧弯和骨折后骨痂形成等。

X线平片操作简便、费用较低,但成像质量不如CT和MRI。

X线平片是骨关节影像学检查的基础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骨骼系统的疾病筛查和诊断。

CT检查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能力,能够更好地显示骨关节的细节和病变。

CT检查对于骨折、关节脱位、肿瘤、炎症等骨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CT检查对骨盆、髋关节等复杂结构的显示效果更佳,可用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骨关节检查方法,能够提供全面的骨骼和软组织信息。

MRI检查对骨髓炎、关节炎、肿瘤等软组织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RI检查能够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损伤,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核素扫描等。

超声检查适用于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检查,对关节炎、肌肉病变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核素扫描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的情况。

03常见骨关节疾病的医学影像学诊断骨折的诊断与分类骨折是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的现象,可由多种病因导致,诊断与分类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以能动关节为例讲述: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
关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端。每个骨端的骨性关节面上覆盖的关 节软骨为透明软骨,对骨性关节面的骨质有保护作用。但关节软骨不能 再生,一旦破坏或退行性变,活动时就产生摩擦,随后为纤维组织覆盖。 关节囊由外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和内层较薄的滑膜所组成。滑膜分泌少量 的关节滑液,可润滑和保护关节软骨,同时也为关节软骨营养的主要来 源。
胎儿出生后,长骨不断向纵横两径生长,直至形成成人骨骼的形态 和大小为止。
1.横径生长(骨膜生长) 骨膜新生骨沿骨皮质外面生长,使管状 骨向周围形大,此时破骨细胞于骨皮质内面,开始吸收和破坏,使 皮质内层成为疏松骨并形成髓腔,髓腔周围的松骨逐渐吸收,同时 骨干也不断地再建,而使骨干的管型形成直到成人正常骨的解剖形 状大小为止。
短骨 手:掌、指骨 1.指骨 2.骨端 3. 骨干 4.骨端
扁骨 颅盖骨 1.外板(密质骨) 2. 板障(松质骨) 3. 内板(密质骨)
不规则骨 脊椎骨 1.棘突 2.横突 3.椎弓根 4.椎体 5.上关 节突 6.下关节突 7.终板
关节的解剖
人体关节有三种类型: ①不动关节,即纤维性关节如颅缝等; ②微动关节,即软骨性关节,可有部分活动如耻骨联合等; ③能动关节,即滑膜性关节,能自由活动,具有关节腔如四肢关节等。
骺板的两个血液供应系统: 骨骺系统:骨骺的动脉血管穿破骨骺的骨板进入生长细胞 层,形成终末血管襻,为软骨发育提供营养。如果骨骺血 供障碍,就会使软骨增殖细胞受影响,可发生骨骺早期愈 合或畸形。 干骺系统:来自于干骺动脉和滋养动脉,终止于骺板的退 化细胞层(钙化层),此系统有清除死亡软骨细胞残骸和 促使新骨沉积,最终完成软骨内成骨,如果此血管受损, 造成软骨基质不能钙化,肥大细胞堆积不能成骨,使骺板 变厚。
骨骼的血供
2、骨的形态
(1)长管状骨:呈长管状,两端较粗,逐渐向中央移 行变细。四肢骨的大部分属于此。 (2)短管状骨:形态与长管状骨相似,但甚短且直径 较细,手足骨多属此类。 (3)扁骨:形态扁平,如颅骨、肩胛骨、胸骨和髂骨 (4)异形骨:形状不规则,如脊椎骨、颞骨、腕骨和 跗骨等。
长骨 小腿:胫、腓骨 1.骨端 2. 骨干 3.骨端
在骺板的纵切面上,正常骨骺可分为静止细胞层、增殖细胞层、 肥大细胞层和退化细胞层。 静止细胞层:又称生发细胞层或静息层。该层紧贴于骨板下,其间 有骨骺血管穿入,细胞为圆形或梭形,细小而密集,处于“待发” 阶段不活跃,是骺板幼稚软骨细胞的源泉。 增殖细胞层:又称生长层,其细胞形扁不规则,呈长骨的轴向堆叠 成栅栏状排列,数目多,体积增大,且生长活跃。与静止细胞层同 为软骨增生繁殖区,总称为软骨生长带。此带富含软骨基质与胶原 纤维,因而较骺板的其他层坚韧。 肥大细胞层:又称转化层。细胞变性肥大,基质内出现钙质沉着。 且基质相对减少,坚韧度也减弱,容易折断,一般骨骺骨折都发生 在此处。 退化细胞层:又称化骨层或预备钙化带。此层软骨溶解,细胞解体 ,基质钙化,远侧干骺端血管襻长入,围绕血管附近形成新骨,由 于有钙质沉着和新生骨小梁,其坚韧度较肥大细胞层有所增强。 由于骺板骨折往往发生在肥大细胞层,生长层又较坚韧,所以骺 板骨折一般不影响生长,但如果骨骺损伤使生长层失去营养供应或 骺板受到垂直挤压使生长层产生营养障碍,才会影响其生长。
骨、关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骨膜:正常情况下骨膜与骨周围软组织密度一致, 在X线片上不易区别,一般说来,一旦出现视为病理 性改变。 密质骨:
X 线 (CT) 高 密 度 : 密 度 均 匀 、 连 续 , 外 缘 光 滑 , 管状骨中央厚,向两端慢慢变薄
MRI上为低信号
松质骨: X线(CT)呈网格状略低于密质骨的密度 其间充填的红骨髓在CT为软组织密度 其充填黄骨髓则在CT为脂肪样低密度 松质骨T1WI、T2WI上均为网格状低信号
在骨纵径生长的过程中可见下列各种改变如下: (1)预备钙化带转变成新骨。
Hale Waihona Puke (2)在新骨层之远侧为一新形成之预备钙化带。
(3)在休止的软骨内,增生软骨不断形成规则的软骨柱。 (4)增生软骨带不断使骨骺线向骨骺移位,同时其本身于骨骺侧亦进行增生。 骨发育至一定程度后,骨骺软骨便开始变狭窄而钙化,钙化软骨是由于骨细 胞进入而形成新骨,最后骨骺线闭合,于是骨发育生长停止。
2.纵径生长(干骺生长) 骨骺发育依靠二次骨 化中心。二次骨化中心可出现各种年龄。骨骼 的纵径生长就是在骨骺和骨骺板内进行,骨骺 板内的骨化不断向干骺端方向伸延,使骨干伸 长。最初骨骺板内的软骨细胞不断向骨干方向 分裂,并排列成相互平行的软骨细胞柱,柱与 柱之间有基质间隔。骨骺板内的骨化过程从骨 端起分下列几个带:
红骨髓T1WI呈中等,T2WI中等略高信号
黄骨髓在MRI的T1WI、T2WI均为高信号
骨关节系统影像学诊断
骨骼的生长
胎儿的骨化开始于胚胎第6周至第7周,出生时长管骨之骨干均巳骨化(此为一 次骨化中心),其两端仍为软骨(骨骺),在发育过程中骨骺能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 二次骨化中心。在关节面部分的软骨板将来发展成关节软骨,终生存在。接近骺 端者成为骨骺板(干骺线)。骨骺和骨骺板担负生长的功能。
骨骺的血液供应:骨骺的动脉血管有两种进入方式,一为 直接进入,即动脉血管在远离骺板处穿透骨骺的边缘进入 骨骺;另一为间接进入,比较少见,即动脉血管通过骺板 的边缘进入骨骺,此种情况骨骺分离时血管常受损伤,引 起骨骺和骺板缺血。全身有股骨头骨骺、肱骨内外髁骨骺 和桡骨头骨骺等关节内骨骺属于这种血供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