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

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15、()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构成的。

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12、音高

13、音强

14、音长

15、区别性特征

16、二合元音

17、复辅音

18、语流音变

20、异化

21、弱化

22、脱落

23、历史音变

24、语音规律

四、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

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

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五、讨论题

1、试比较汉语普通话中[i -? -?] 所能出现的各种语音环境,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中只用一个字母代表它们?

2、汉语普通话中元音[F o e ?ε]归并为几个音位比较合适?

2、汉语普通话[tt tt’ t]、[ts ts’ s]、[t§ t§’§]、[k k’ x]归并为几组音位比较合适?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一、填空题

1、生理、物理、社会

2、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3、动力器官、发音体、共鸣腔

1、主动或积极、被动或消极

2、舌头

3、音素

4、元音、辅音

5、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

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10、清浊

11、拉丁

12、音位

13、音位变体

14、调位、量位、时位

15、音节、结构

16、声母、韵母、声调;韵头、韵腹、韵尾、音质、调位

17、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18、异化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送气性/不送气性

[f]-[v] 清音性/浊音性

[ts]-[t§] 舌尖前/舌尖后

[n]-[l] 鼻音性/口音性

[y]-[i] 圆唇性/展唇性

[y]-[u] 前音性/后音性

三、名词解释

1、语音: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2、音质:语音的性质,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征,又叫”音色”。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3、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目前最通行的是音素音标是“国际音标”(分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

5、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属于混合音。声带颤动,较为响亮(与元音相似);又

略带摩擦(与辅音相似);口腔近于开放,乐音成分大些。

6、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

7、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无辨义作用的不同音素就是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8、条件变体: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

9、自由变体: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

10、典型变体:能单独出现或出现频率较大的音位变体是典型变体。一个音位中只有一个典型变体,其余为一般变体。

11、超音质音位:任何一个音素又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的统一体,每一方面的特征都可能构成功能差别,我们把根据音高、音强、音长的特征归纳出来的功能差别单位称为超音质音位。

12、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13、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14、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15、区别性特征:具体音系中能将一个音位同别的音位区别开来的语音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

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6、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17、复辅音:一个音节中两个或两个辅音的组合体;组合后保持各自的音质。

18、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强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

19、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不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

20、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21、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或者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

22、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

23、历史音变:具体语言的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被历史固定下来的变化)就是语流音变。

24、语音规律:历史音变往往涉及整类现象的有规则的变化,音位聚合中整个系列的有规则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具体语言中的语音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称为“语音规律”。

四、思考题

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表现形式)。

它是语言的载体,与意义一起构成语言符号。

(1)自然界声音如风、雨、敲门声不是发音器官发出,不表示特定含义;

(2)动物声音虽然也是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声音,但这只是对环境的即时反应,不能组合,不表思维,不具备符号资格;

(3)人的声音如咳嗽、呵欠等也是一种自然反应,不能形成符号,不表示意义。

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

男女、大人和小孩的声音差别主要是音高不同。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而频率的大小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少有密切关系,在相同的时间,物体振动次数的多少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形状,长而厚的物体振动次数少,振动频率小,声音就低,短而薄的物体振动次数多,振动频率大,声音就高,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说话声音高,男子的声带长而后,说话声音低,所以我们能分别男女和大人小孩的声音。

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

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如电大(dianda),两个音节都有元音/a/,但是明显听出前一个的发音开口度要比后一个

发音开口度大,为什么呢?音位前一个元音/a/前面有元音/i/,开口度较小,/a/受其影响。这样,这两个元音就是不同的发音,也就属于不同的音素。

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严格的说,一次发音就是一个音素,两次发音可能音色就会不同(如:a、A、ɑ)

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

(1)发音体不同。乐队中不同乐器发音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木棍敲击和划过锣鼓,发音不同。

(3)共鸣器形状不同。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上述三种方法,发出不同的音色。

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

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色为其最基本构成,其他要素则不占据主要地位。音色的变化最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区别各种意义的需要。

四者的关系:

(1)元音的音色与频率(音高)、振幅呈现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低元音的频率低,振幅大;高元音的频率高,振幅小。

(2)音高与音长也有规律性联系。

一般来说上声音长最长,其次是阴平,再就是阳平,而去声的音长最短。

(3)音高与音强之间有一定联系,可以互为伴随特征。

发音高,音强就强;发音低,音强就弱。

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音符号的音义结合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音都有意义,音义结合不是个人决定的,是全体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同一个音可以表示不同意义。

(2)语音系统是由社会决定的。

任何语言和方言都有独特的语音系统;即使物理、生理属性相同的现象在不同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同,这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但这些差异不是发音器官不同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而是不同民族、地区、团体各自选择了自己的系统,所以,经过训练,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语音。

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则采用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等方式解决。其主要优点是:

(1)标音准确: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便于准确记音

(2)符号简单易学: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便于学习使用

(3)使用灵活:有很多附加符号,可以记录人类一切语音。如鼻化音、唇化音等。

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

(1)气流在发音通道上有无障碍(元音无,辅音有)→最主要区别

(2)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状态(元音:各部位均衡;辅音:成阻部位紧张)

(3)声带是否振动(元音:振动;辅音:不一定振动)

(4)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

(5)是否是纯乐音(元音:纯乐音,响亮;辅音:乐音+噪音,不响亮)

(6)能否自成音节(元音:自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凡是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且具有辩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不同的音位。

(2)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

在区别意义的前提下,是最小的,不可以再切分的。

(3)音位是在多次发音中归纳出来的语音集合单位。

在一次发音中音素和音位并没有什么区别,音位在一次发音中只能由具体的音素来体现,多次发音则体现为多个音素。

(4)音位总属于具体语音或方言的。

每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音位都在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存在。

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

(1)音位和音素的关系:音位和音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A、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孤立地考察语言片段在一次发音中切分出来的最小单位,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位是从特定音系中分析出来的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B、划分范围不同。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和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侧重语音的物理、生理属性;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不但要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更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音外表的原材料,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的语言或方音的音位系统。

C、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上切分,音位却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上划分与归并。

D、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分析出来的,音位则往往涉及一类发音。

联系:音位是比音素更高一级的语音单位,音素是音位所使用的语音资料实体。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一个最小的语音单位,从不同角度看,可能是音位,也可能是音素。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着眼于语音体系中集合和内部成员的关系而言的)

音位是由音位变体构成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从具体变体中归纳而成的语音类型单位,没有具体的音位变体,音位就不会存在;

另一方面,音位总是由具体的变体来体现的。

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

条件变体:一个音位因受语音环境的制约而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音素。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它们互相排斥,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条件变体的音位在语音上相似,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

[p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

[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

[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

[j&<108; 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108;/

英语清塞音/p t k/有两个变体:出现在词首读送气音[p't' k'];出现在/s/和元音之间读不送气音,但由于它们不区别意义,所以都是/p t k/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虽然音质上存在差别,但该语言的人意识不到。

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变体;傣语[x][k']可以替换。

一般地说,每个音位往往有几个条件变体(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可以忽略);但不一定有自由变体。

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对立原则(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

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相似原则

同一语言或方言中,有相似或相近的几个音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绝不出现在相同条件中,那么这些音的分布状况互补,就应作为同一音位的变体归并起来。

(3)随意替换性原则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而无辨义作用的若干音位归并在一起。

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那么就属于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

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

每一种语言或者方言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音位系统,这些音位都在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中起着区别意义的作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或者方言,它们的作用也就不存在。比如我们不能将英语中的音位和粤方言中的音位等同起来。

不同语言中,语音体系也不同:音素和音素的差异是否构成功能差别也不同。相同的音素进入不同的音系,其相互关系可能不同(每个语言/方言的音位及其内容不同)

英语[P][P']不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中,不会造成意义差别。people/speak→一个音位/p/汉语则是两个音位。英语/p//b/两音位,汉语则没有对立。再如/n//l/的对立。

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音素能否区别意义,完全取决于语言的社会习惯而与实际音质差别的大小无关。属于不同音位的音素即使差别很小,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却对它们很敏感,能准确无误地区分开来。属于同一音位的音素即使具有明显的差异,说这种语言的人却对它很迟钝,往往不能自觉地意识到。

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1)它的全部音位(音质音位和超音质音位)

(2)音位的全部变体及条件变体的出现条件

(3)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各种各样的区别性特征)

(4)音位与音位的组合原则及规律

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音位数目不同

大多在15-50之间,普通话(19+5;22+6),哈萨克语33,普米语62

音位数目最少的是夏威夷语(13个,5个元音+8个辅音)

(2)具体音位不同(音位内容不同)

汉语/ t&&51; t&&51;’ &&51; y/,英语、俄语没有;英语/θ/,汉语无;俄语颤音,汉语、英语无。

(3)音位对立重点不同(区别性特征不同)

汉语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对立:5对(/p p’/ /t t’/ /k k’/ /ts ts’/ / t&&51; t&&51;’/)

英语的清浊对立:8对(/p b/ /t d / /k g/ /f v/ /θ D/ /s z/ /S Z/ /tS dZ/)(4)音位的组合规律不同

体现为不同语言音节结构类型和音节数目的差异:

夏威夷语:45个音节,两种类型:元音辅音+元音→全是开音节

汉语:418个音节(带调1332),四种类型

英语:4500个音节,除了辅音/h/ /&&31; /外,既可在开头,又可在尾和之间,辅音可连用。

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

具体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1)时间条件:语音规律只在某段历史时期起作用。如卷舌音[t&&51;][t&&51;’][&&51;]只能出现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而不见于中古和上古音;“浊擦音”“日母”只所以没有清化,是因为它出现在“浊音清化”过程之后。

(2)地域条件:语音规律只在特定地域内进行,如广州话无[t&&51;][t&&51;’][&&51;][],保留了入声。

浊音清化在北方方言中都已完成,但吴方言、湘方言中仍保留浊声母。

(3)语音条件:语音演变要受到演变音本身或其他相邻音的音质与非音质的限制。

如浊音清化有送气、不送气清音之分→受演变音自身声调的影响(声调成为声母变化的条件)

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

语音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具体音系的演变,语音的历史演变引起整个音位系列有规则变化:(1)音位的分化与合并(新音位的出现,旧音位的消失)

某几个音位或几组音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合并和分化产生出新音位。

如:轻唇音的出现(从双唇音中分化出来);见组和精组分化出[tφ tφ’φ]

汉语声调的分化与合并:“平分阴阳”是分化,而”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则是合并。(2)音位对立关系的改变(聚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塞音有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对立,近、现代汉语只剩下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知、照组合流,原来的发音部位的对立关系将改变。

(3)音位组合规则的变化(组合关系的改变)

中古汉语可以出现塞音音尾/p/ /t/ /k/,现代汉语入声消失,以塞音收尾的闭音节消失;古汉语舌尖音和舌根音都出现在音位/i/ /y/之前,而现代汉语则不行。

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同化:言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音变化,指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

或相近。如广州话中的“收音机”,往往说成“心机”,普通话中的“面包”miànbāo,前一个音节的韵尾/n/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声母/p/影响,读成了/m/等。

异化:如果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近的音连在一起,又难免使语音成了囫囵的一串而难以分辨,所以其中一个要做出改变,这在语音学上叫做“异化”。

俄语里最丰富;法语“militɑire”[militε:r] →[melitε:r]

汉语主要表现为声调的异化:如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阳平(好好学习、粉笔、野草、悔改)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位置: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如:大的[ta t&O01;]→[ta d&O01;];哥哥[kγ kγ]→[k γ g&<241;];妈妈[mA mA]→[mA m&<241;];脑袋[nau tai]→[nau dε](元音、辅音都弱化)

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如:我们[wom&<241;n ]→[wom];豆腐[tou fu]→[touf];意思[yi si]→[yis] 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 -n常脱落。([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kuo kɑi&<241;]→[kuo kɑ&<241;];小孩儿[φiɑu xai]→[φiɑu xar];茶缸儿[t&&51;’ɑ ka&&31;]→[t&&51;’ɑk&>59;&<241;](只留鼻化的痕迹)

英语音节的连读或语速加快时,常出现脱落现象。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三和四同时在教室看书,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四坐在中间位置。 A.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二参考答案:第三章-语音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二参考答案:第三章-语音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配套自测题二 (第三章语音) (页码除指明书目外,均指教材。) 一、术语解释题 音素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步 二、填空题 1.语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P 40)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要素。(P46)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P52)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___________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_______________发音器官。(P54)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_______________充当的。(P55)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P55) 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o],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a],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y]。 8.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决定的。(p57) 9.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b]是双唇、塞、浊,[p]是双唇、塞、清、送气,[ts]是舌尖-龈前、塞擦、清、不送气,[g]是__舌面后-软腭、塞、浊__,[m]是双唇、鼻。 10.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p h]-[p]是送气/不送气,[p]-[b]是清/浊,[ts] -[ts h]是送气/不送气,[f]-[v]是清/浊,[t h]-[k h]是舌尖-龈前/舌面后-软腭。(p61)11.音位变体可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p68) 12.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______________,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______________。(p68) 13.汉语的音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 ____________又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p74)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 2 分,计30 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计10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 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 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计30 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 分) 1. 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 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 分) (错) 1. 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 2. 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 3. 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 分) 1.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 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 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 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 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 同。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 uncle ”,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手+纸汉:手纸日:信汽+车汉:汽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教学文稿

《语言学纲要》模拟 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手+纸汉:手纸日:信 汽+车汉:汽车日:火车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大学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语言系统的结构: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 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前缀: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4、形态的定义? 答: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 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 30分) 四、 分析说明题(每小 5分,计2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 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错)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 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 如: 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 —[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15、()是听觉上能 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构成的。 17 、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四种。 18 、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 、语音 2、音质 3 、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10 、典型变体11、超音质音位12 、音高 13、音强 14、音长 15、区别性特征 16、二合元音 17、复辅音

语言学纲要试题5

语言学概要试题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2.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孤立语、()、()和复综语。 3.最小的语法单位是()。 4.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 5. 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提出来的。 6. 音位的演变以()为单位。 7.“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 二、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14分)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 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3. 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 A.大学、人民、(英)reader B.劳动、阿姨、(英)railway C.瓶子、教室、(英)unhappy D.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5.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花儿”是()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语素 6.以下哪一点表明词义发展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A.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7.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语音四要素 2.格 3.多义词 4.语气 5. 地域方言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语言学纲要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复习题 导言 一.填空题 1.____ 、____ 、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____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 3.____ 、____ 、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 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 ____、____ 、____ 、____ 、____ 五个阶段。 二.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3.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语言学纲要》一书讲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6.查阅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①语言学有哪些分支学科?② "语言学概论"属于语言学中的哪一门学科?③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属于语言学中的那一门学科?④研究言语交际的科学属于语言学的哪一门学科?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填空题 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而且人类有____,这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____是十分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 4.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摇头表示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 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____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 6.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表示,汉语的舅妈、姨妈、姑妈、婶婶,英语用____表示。 7.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____。 8.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4.语言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现象。() 5.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6.语言具体存在于个人的运用之中,所以是个人现象。() 7.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8.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9.语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具有重要作用。() 10.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没有语言。() 1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12.没有语言,人类照样可以思维。() 13.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14.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三.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2.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o(活)",这是为什 么?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一、请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描述普通话中每个声母的发音情况。 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 ①双唇音:b p m(3个) ②唇齿音:f(1个) ③舌尖前音:z c s(3个) 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 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 ⑥舌面音:j q x(3个) ⑦舌根音:ɡk h(3个) 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 (1)阻碍方式 ①塞音:b p d tɡk(6个) 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个) ③擦音:f h s sh r x(6个) ④鼻音:m n(2个) ⑤边音:l(1个) 二、描述普通话中10个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情况 (1)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2)ü[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3)ê[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4)ɑ[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5)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6)e[γ]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7)o[о]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8)-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9)-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10)er[]卷舌不圆唇元音 三、网络流行词“锦鲤”是一般词汇还是基本词汇?为什么? 是一般词汇。因为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普遍性和能产性三个特性,它们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使用的,不容易引起变化,比较稳固,并且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是产生新词的基础。而一般词汇指的则是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最为敏感,并且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构词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构词能力。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包含外来词、行业用语等词汇。由于网络新词具有不稳固的性质,并且无法再造词,因而网络新词属于一般词汇。 四、语言具有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为什么? 不会影响交际。词义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词具有概括性,在概括所指对象时,对象本身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词义在过程中进行切分,必然造成模糊性。第二,词义概括的对象是一个集合,有无数元素构成。集合当中的部分,隶属度高,但集合的边缘无明确界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每字1分,共12分) 只有沉静下来智慧才能升起 答:[t??i?u][t?‘?n?i?][?ia lai][t??xuei][ts‘ai n??][???t?‘i] 二、术语解释(每条4分,共20分) 1.韵律 答:韵律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即声韵和节律。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诗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元语言 答:元语言是关于语言的一种语言,也即针对文本或者言语行为而进行讨论、写作、思考的语言。它与对象语言相对。元语言的特征是其自称性和反身自称性,即语言符号的意义和所指是语言符号本身。将语言分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两个层次是塔尔斯基和卡尔纳普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提出来的。

3.社会方言 答: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4.义素 答: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区别特征,又称为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在进行义项分析揭示词义时,往往把词义的属性排列出来,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再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别。例如男人的义素可以分析为:人,男性,成人。 5.间接言语行为 答: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未按照其真实的意图来进行言语交流的一种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分为两种:规约性和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它可以用于向别人提出请求、对别人表示礼貌或者委婉的拒绝别人等情况。间接言语是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各个不同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

语言学纲要 期末考试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性质之一,它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3、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条件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4、组合关系 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 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P31 6、音节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地结构单位。确切的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音节通常也就是一个语素的语音形式,而在文字上也通常用一个汉字来相对应。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构成。。7、音素 从语音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8、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音标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9、音位 音位是语言的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依据。 10、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1、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线性音位。辅音音位、元音音位都是音质音位。 12、非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13、语流音变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父亲——爸爸(书面语口语)——语体色彩不同 父亲:书面语爸爸:口语 得到——受到(强调的重点和方面不同)——词意轻重不同 得到:1.能到,可到 2.获得受到:获得 眼红——嫉妒(书面语口语)——语体色彩不同 眼红:口语(看见别人有名利或有好的东西时非常羡慕而忌妒,甚至想据为己有或取而代之)嫉妒:书面语(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秘密——绝密(强调的重点和方面不同)——词意轻重不同 秘密:与公开相对而言,是个人或集团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需要加以隐蔽、保护、限制,不让外界客体知悉的事项的名称,词意轻 绝密:极端机密的,必须绝对保密的文件、消息等,词意重 3,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这儿有没有买菜的?”这句话,分析到语素(7个)为止,并指出哪些是词根语素,哪些是词缀语素? 层次分析: 这儿|(主谓)有||(动宾)没有||||(状中)买|||||(动宾)菜|||(的字)的 这儿/有//没///有//买//菜//的 词根语素:这,有,没,买,票 词缀语素:儿,的 4, A,地域方言 B,亲属方言 同:方言和亲属方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分化相关,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异:(1)判定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后代是方言关系还是亲属语言关系,往往并不取决于语言本身差异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认同心理。 (2)确定方言和亲属语言要同时考虑两方面因素:统一的社会、语言本身的差异。 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他希望将来研究语言学。”这句话,分析到语素为止,并指出哪些是词根语素,哪些是词缀语素? 6,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词义特征描写他们的词义? 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和具体代表。分两类: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就叫条件变体。条件变体之间是互补关系同时语音相似。 自由变体: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而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复合符号原则上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 B、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是可变的 C、最基本的单纯初始符号都是任意的 D、任意性是指一个符号先由某一个群体约定,继而向周围扩散推广 D 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拟声词语都是有一定的理据性的。既然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语言符号是可以改变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是那一个群体的约定。 2、关于书面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加工和提炼,比较规范,所以,语言研究应该首先研究书面语 B、书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任何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 D、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主要是风格上差异 3、产生与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叶的语言学被称为( B)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社会语言学 D、功能语言学 4、组合关系现在一般称为(C) A、联想关系 B、类聚关系 C、句法功能 D、语义组合、 C 联想关系和类聚关系都是聚合关系。组合关系是句法概念,不是语义组合。 5、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中,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的是( D)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6、元音和辅音本质区别是(C ) A、元音的发音可以延长,辅音不可以 B、元音发音响亮,辅音不响亮 C、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一定受阻 D、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均衡紧张;辅音则不然 7、[ε]的发音特征是( D)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最新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题

精品文档 A卷 一,简答 1,什么是辅音?辅音又叫“子音”,是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形成的音。 辅音的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辅音音色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辅音(b)和辅音(P)的差异是什么?发音方法不同:他们都是塞、轻音,但由于克服阻碍及气流强弱的不同,故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b)呼出气流弱,因此是不送气,例如:包、斑、白、拔;(p)呼出气流强,因此是不送气,例如:爬、跑、拍。 2,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的联系与区别?(PPT上第七章最后一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语言随社会分化而分化的结果。这三种语言现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因此,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而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除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之外,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着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的方言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2、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关系: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后代。单一社会如果在地域上的分化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同一语言在地域上的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就是该语言的方言。如汉语在地域上的各个后代仍属汉语的分支,彼此是方言关系,就是由于中国在历史上虽有过分裂的历史,但统一却是主流,是长期的。而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最终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原来都是拉丁语的方言,但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各地不仅在经济上彼此隔离而且政治上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这样各地语言的分化就失去了共同的约束,最终形成了具有亲属语言关系的独立的语言。 3,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哪些主要谱系?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 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 印欧语系 46%(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 汉藏语系 21%(东亚) 3. 尼日尔-刚果语系 6.4%(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 6.0%,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 南岛语系 5.9%(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 南亚语系(东南亚) 9. 壮侗语系(东南亚) 10. 乌拉尔语系(北亚到北欧) 二,分析题 4,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父亲——爸爸——语体色彩不同(书面语口语) 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得到——受到(强调的重点和方面不同)——词意轻重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