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
41消毒供应室质量与安全重点监测指标(2016年)

序号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控制指标
1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
≥95分
2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合格分90分)
100%
3
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95%
4
工作人员洗手正确率
100%
5
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知晓率
100%
6
相关管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知晓率
分)
100%
17
核心制度、流程、应急预案执行质量合格率(合格分≥90分)
≥95%
18
各种操作核对程序正确执行率
100%
19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
100%
20
护理事故发生次数
0
21
严格执行区域划分,路线: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人流由洁到污不得逆行,执行率
80%
7
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
100%
8
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
≥98%
9
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率
100%
10
各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90%
≥90%
11
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90%
12
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
100%
1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演练
≥90%
14
节前安全检查质量
≥90分
15
“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合格分≥80分)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的构建

消毒供应中心发展建设要求,设计消毒供应中心质量 控制指标条目池,经组织院内护理管理、消毒隔离、行
法可操作性得分均<4. 0;②指标变异系数(CV)> 0. 25 ;③专家及课题组均认为不合适的指标。
政管理专家讨论,形成函询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 1.2.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 0软件进行数据
CV 0 12 0 22 0 24 0 03 0 15 0 18 0 12 0 16 0 22 0 25 0 09 0 22 0 12 0 11 0 21
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分值 4 72土055 4 68土021 4 52土067 4 87土091 4 23土022 4 54土042 4 56土067 4 87土091 4 76土054 4 68土065 4 73土072 4 62土038 4 58土029 4 12土095 4 66土034
郑利仙,邵亚莉,徐小芳,张美红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indexesfor regional sterile supply centers Zheng Lixian, Shao Yali, Xu Xiaofang, Zhang M4ihong 摘要:目的构建医共体模式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为质量评价的同质性及持续质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以三维 质量结构理论为依据,基于文献回顾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构建医共体模式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选取 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程度系数为0.79、0.81;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24、 0. 26(均P<0. 05)。构建的控制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各指标重要性、计算公式合理性、收集资 料方法可操作性得分均#4分°结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指标构建过程严谨,经应用性验证后可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质 量评价"
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陈碧红【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加强消毒供应室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理,建立各项控制指标,定期检查、评价、整改消毒供应室工作,并实施质量改进。
依据是否实施质量管理与控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合格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湿包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无菌物品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医疗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Objective To approach application value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dex in disinfecting supply division. Method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each work link quality, to establish the control indicators, regular checking,evaluation,rectification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work and impl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which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detection group by us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sterile items,qualification rate of equipment cleaning, packaging percent of pass and incidence of wet package of detec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acceptability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dex of detec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dex in disinfecting supply division, the asepticgoods quality are improved,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are decreased, medical safety are increased, the medical dispute and medical negligence are decreased.【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214-216)【关键词】质量管理;控制;消毒供应室;应用价值【作者】陈碧红【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消毒供应室,广东中山5284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承担着整个医院一切再生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重要工作,是医院控制感染和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部门[1-2]。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2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的管理,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现制订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CSSD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括3 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7 个二级指标(组织管理、人力资源、职业安全与防护、清洗、包装、灭菌和灭菌质量)和12 个三级指标(复用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岗位培训率、继续教育率、职业暴露发生率、设备设施定期维护检测完成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程序选择错误例(次)数、灭菌装载合格率、湿包发生率、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等)。
一、结构指标(一)组织管理1. 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定义:指已实现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科室所占的比例。
分子:已全部实现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科室。
分母:本年度需要CSSD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科室总数。
公式: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已全部实现集中管理的科室数/需要CSSD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科室总数×100%解释:指标用于评价医疗机构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由CSSD执行集中化管理的程度。
复用医疗器械包括临床诊疗、急救、护理相关物品;临床科室使用的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室使用的所有无菌器械;麻醉科使用的需要高水平消毒的各类插管器具及喉镜等。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 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4.1.1 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4.1.2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和(或)灭菌。
对于承担软式内镜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的CSSD,在报送数据时,另行标注。
(二)人力资源2. 岗位培训率定义:以年度为单位,CSSD新入职和转岗人员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占CSSD在岗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其工作质量不达标,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基础。
医院应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医院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严格把控物资采购和质量验收物资采购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和器材,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对每批次的物资进行质量验收,包括产品的外观、性能和检测报告等,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同时,要定期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有着密切的。
医院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了解临床科室的需求和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要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六、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各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人员的表现等。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 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 5)指标计算方法:灭菌包的包装合格率=灭菌包的包装合 格数/包装总数
四、灭菌质量的监测——物理监测
• 1)指标名称:各灭菌参数 • 2)选择依据:2009年4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
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4.4 • 3)监测范围:所有正常运行中的灭菌器。 • 4)监测频次:每锅次 • 5)指标计算方法:直接查看物理记录
监测频率
实际意义
每锅进行
物品放行依据之一
每日进行 每锅进行
冷空气排出效果测试 非植入物物品放行重要依据
1次/周(压力蒸汽)、1次/ 每锅(EO)、1次/天(过氧 化氢等离子)、
植入物每锅进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规监测、植入物放行重要 依据
每包包外 每包包内
暴露控制包裹放行依据
无菌包裹使用依据
环境分类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 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 3)监测范围: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压脉带) • 4)监测频次:每季度1次消毒效果监测 • 5)指标计算方法: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值
三、包装质量的监测
• 1)指标名称:灭菌包的包装合格率
• 2)选择依据:2009年4月1日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 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5.7
省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准

【现场核查】查库房管理、物品 效期。 【查阅资料】查发放登记。
2
4. 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执)应符合 【查阅资料】查消毒、灭菌各项
WS 310.3-2016 的要求,质量控制过程满足追溯要求。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日常监测 监测记录。 和定期监测有记录,体现持续改进。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灭 【现场核查】查化学和生物监测
2
2.2 分类:在CSSD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根据物品材质、精密 程度等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2
#############################
2.3 清洗: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手工清洗符合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流程要求,操
作正确;机械清洗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 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
2
【查阅资料】1.查CSSD管理架构
图。2.查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
门的检查整改记录。
2. 集中管理:CSSD实施包括硬式內镜在内的所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 集中处置。
2
3. 分区域管理,实施组长负责制,各岗位分工明确、合理。各区域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查阅资料】查科室管理组织与
流程优化,衔接合理。科室核心小组职责明确,设质控员。
3
4. 物品流向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 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保持相对正压。有安全通道、灭火装置和疏散指引标记。
3
1. 医院应根据CSSD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设备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满足医院 实际工作需求,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及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及应用李群(徐州利国医院江苏徐州221138)健康域公卫表1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建立序号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合格率监测时间1待灭菌包器械清洗合格率≥98%每日监测、每月汇总、汇报、分析2按规范设备监测合格率≥98%每周监测2次、每季度汇总3外来器械返洗率≥98%每日监测、每季度汇总4临床服务满意度≥98%每月测评、每季度汇总【摘要】目的:构建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并应用于临床。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专家咨询制定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
本研究抓取2022年1月~6月网报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数据,抓取2022年7月~12月推行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的相关数据作为干预组数据。
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待灭菌包器械清洗合格率、灭菌监测合格率、按规范设备监测合格率、外来器械返洗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临床服务满意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对提高合格率、提高临床服务满意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敏感指标值得向更多科室进行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敏感指标;合格率;满意度消毒供应中心(C SSD )是医院确保医疗质量和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
主要负责临床医疗用品和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分发、回收和储存,以及向医院所有部门提供无菌物品[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数量增加,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设备种类和数量更多,导致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更严格的工作要求[2]。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院内感染和经济损失的发生,管理和技术不善可能导致清洁不彻底并诱发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会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提高综合实力的前提[3]。
质量敏感指标[4]是定量评价和检测质量控制的新指标。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其工作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术后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2023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的管理,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现制订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指标,CSSD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7个二级指标(组织管理、人力资源、职业安全与防护、清洗、包装、灭菌和灭菌质量)和12个三级指标(复用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岗位培训率、继续教育率、职业暴露发生率、设备设施定期维护检测完成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程序选择错误例(次)数、灭菌装载合格率、湿包发生率、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和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等)。
一、结构指标(一)组织管理1.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定义:指已实现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科室所占的比例。
分子:已全部实现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科室。
分母:本年度需要CSSD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科室总数。
公式: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率=已全部实现集中管理的科室数/需要CSSD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科室总数XIo0%解释:指标用于评价医疗机构复用医疗器械(含植入物及外来医疗器械)由CSSD执行集中化管理的程度。
复用医疗器械包括临床诊疗、急救、护理相关物品;临床科室使用的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室使用的所有无菌器械;麻醉科使用的需要高水平消毒的各类插管器具及喉镜等。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4.1.1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4.1.2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和(或)灭菌。
对于承担软式内镜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的CSSD,在报送数据时,另行标注。
(二)人力资源2.岗位培训率定义:以年度为单位,CSSD新入职和转岗人员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占CSSD在岗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分子:同年度新入职和转岗人员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
分母:同年度新入职和转岗人员的总人数。
公式:岗位培训率=新入职和转岗人员接受岗位培训的人数/新入职和转岗人员的总人数×100%解释:岗位培训指CSSD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CSSD对当年新入职和转岗人员安排所应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院科二级培训活动,以及参加院外机构组织的与消毒供应专业相关的技能培训并获得技术培训证书。
其目的是提高在岗员工的业务知识,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6.2CSSD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a)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b)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c)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e)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3.继续教育率定义:以年度为单位,CSSD在岗职工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卫生健康事业单位、特种设备作业考核机构、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学/协会等机构组织的消毒供应专业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的人数占本年度CSSD在岗职工总人数的比例。
分子:本年度CSSD在岗职工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卫生健康事业单位、特种设备作业考核机构、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学/协会等机构组织的消毒供应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的人数。
分母:本年度CSSD在岗职工总人数。
公式:继续教育率=通过消毒供应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的人数/本年度CSSD在岗职工总人数X100%解释:在岗职工指的是医疗机构聘用(存在劳动关系)、每天按规定正常上班的职工。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如长期病休和离岗、待岗人员及内退等人员不计算在内。
反映CSSD在岗职工年度内参加CSSD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比率。
只有取得CSSD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证书的人数计入分子。
如本年度内,同一人参加多次培训并取得多项培训证书,按照1人数计入。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6.3应建立CSSD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三)职业安全与防护4.职业暴露发生率定义:CSSD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人次占同期科室总人数的比例。
分子:CSSD实际工作中所统计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人次。
分母:本年度CSSD工作总人数。
公式:职业暴露发生率=CSSD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人次/本年度科室总人数XIO0%解释:反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医疗安全风险。
职业防护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工作者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影响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为三类,第一类物理性因素(包括针刺伤和锐器伤;负重伤;烫伤、摔伤、烧伤等潜在的职业安全因素等)。
第二类化学因素(被接触的化学消毒剂灼伤、给伤、有毒气体泄漏等引起)。
第三类生物性因素(经常接触血液、体液等造成的感染)。
建议CSSD建立职业暴露发生事件统计表,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
5.设备设施定期维护检测完成率定义:CSSD设备设施完成定期维护检测的数量与本年度应定期维护检测的设备设施的总数的比例。
分子:CSSD已完成定期维护检测的设备设施台数。
分母:本年度应定期维护检测的设备设施的总台数。
公式:设备设施定期维护检测完成率=已完成定期维护检测的设备设施台数/需要完成定期维护检测的设备设施总台数X1c)0%解释:保障CSSD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转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指标反映CSSD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和管理规范性的情况。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4.1.4应遵循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封口机、灭菌器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与保养、日常清洁和检查。
4.1.5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a)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b)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对灭菌程序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检测;c)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定期对压力表和安全阀进行检测;d)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检测;e)低温灭菌器应每年定期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f)封口机应每年定期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
CSSD设备设施包含1.各类机械清洗消毒设备(超声清洗器、清洗消毒器、负压清洗(消毒)器、内镜自动清洗消毒器等);2.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3.水处理系统;4.医用干燥柜;5.蒸汽灭菌器(大型、小型);6.干热灭菌器;7.环氧乙烷灭菌器;8.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9.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10.生物监测培养阅读器;I1医用绝缘检测仪等;12.压力水枪/气枪;13.内镜清洗工作站;14.医用封口机;15.蒸汽供给系统(医用蒸汽发生器、供水系统、管道输送系统)16.医用空气压缩机等。
二、过程指标(四)清洗6.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合格率定义:是指单位时间内,清洗后器械监测和抽查合格数占同期清洗后器械监测和抽查总数的比例。
分子:单位时间内,清洗后器械监测或定期抽查合格数。
分母:单位时间内,清洗后器械监测或定期抽查总数。
公式:分为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二种。
日常监测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后器械监测/清洗后器械监测XIo0%定期抽查器械清洗合格率=定期抽查合格数/定期抽查总数XIO0%解释:器械清洗合格是指经清洗流程处理后的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指标反映CSSD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重要指标。
严格遵循各种清洗流程,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及程序。
抽检器械类型包含常规带有齿牙的止血钳类、管腔器械(吸宫管、吸引器)、硬式内镜、腹腔镜操作钳或带有轴节的器械、动力器械(如骨科电钻)、眼科精细器械、外来医疗器械、软式内镜等。
清洗合格的界定上,常规器械采取目测方法;精密器械需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每年有计划完成各类灭菌器械包的抽检工作。
填报数值分为日常监测数值和定期抽查数值。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4.2.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中,4.2.1.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421.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21.3清洗效果评价可定期采用定量检测的方法,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价。
(五)包装7.包装合格率定义:每月检查的包装合格包数与同期检查的包装总包数的比例。
分子:CSSD本月检查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包装合格的包数。
分母:CSSD本月检查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包装总包数。
公式:包装合格率=检查的包装合格包数/本月检查的包装总包数XIO0%解释:采用抽检的方式在包装后进行抽检。
首先,评价标准包括医用包装材料选择合格、包装方法合规,确保包装完好性和闭合完好性;包内化学指示物放置正确;包外标识合格(注明物品名称、检查包装者姓名或代码、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期等);包内须使用功能完好的复用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器械型号、数量、规格与标准配置相符,标识信息正确,确保清晰、完整、无涂改,并具有可追溯性。
另外,检查还应包括对盛装器械的用具、器械的摆放、包裹的重量和包裹的信息准确性等内容。
抽查待灭菌的手术器械包(如:基础外科手术器械、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含眼科)、妇产科手术器械、腹腔镜手术器械等)、临床诊疗包(如:穿刺包、缝合包、换药包等)。
最后,抽检包装时需关注:器械应拆卸到最小单位或遵循厂家说明书进行装载,空腔及阀门应打开;软质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电源或光源导线的盘绕直径应大于IOCm,无锐角;若精细和锐利器械加用保护帽时,需选用灭菌介质可穿透型号;内镜宜放置在专用带盖、带卡槽的器械盒内进行单独包装;按照器械使用顺序摆放器械,或根据器械篮筐(托盘)及盛装容器上的图示将器械分别放入固定位置;器械篮筐(托盘)底部垫吸水纸(布),包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包内化学指示物放置正确等。
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5.7包装的要求。
(六)灭菌8.灭菌程序选择错误例(次)数定义:指物品灭菌时采用了厂家说明书或指导手册中禁止使用的灭菌程序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