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辽宁红透山铜锌矿矿床地质特征
辽宁红透山铜矿树基沟矿区资源潜力分析

混合 岩 。 ( )斜 井 层 ( H ) 该 层 分 布 于 树基 沟 区 中南 3 S :
部 , 树基 沟 区主 要 赋矿 层 位 。岩 性 为 黑 云斜 长 片 为
麻岩、 石榴黑 云斜 长 片 麻 岩 夹直 闪斜 长 片麻 岩 和 角
资 源找 矿研究 工 作 已势 在必 行 。 自 20 03年 4月 开 始 , 国地质调 查局 正式 立项 , 展 国土资 源大调 查 中 开 项 目“ 宁抚顺 一清原地 区铜 矿评 价 ”, 文 即该 项 辽 本
区域 片麻 岩 片麻理 一致 。
( )羊望 鼻子 层 ( H ) 该 层分 布 于树 基 沟 、 2 S : 西
北 山北部 及跳 石 背 中部 , 要 岩 性 为厚 层 角 闪斜 长 主 片麻 岩夹 黑云 斜长 片 麻 岩 , 区 内浸染 型铜 锌 矿体 是 的主 要赋 矿层 位 。该 层 被大 片混合 岩熔蚀 形成 花 岗
11 地 . 层
研 究 区 内褶 皱 构 造 可划 分 为 三类 : 一 类 为太 第 古 宙早 期 (>2 9亿 年 ) 东 西走 向且 同倾 向 的 向形 近 褶 皱构 造 , 翼变 质岩 层基 本对 称 , 皱轴 部沿树 基 两 褶
区 内出露地 层 主要 为太古 界鞍 山群 通什 村组 树
基沟段 , 按其岩石层序 自下而上划分为四层。 ( )鸡 冠砬 子层 (H ) 该层 分 布全 区 , 1 S : 主要 岩
南西 , 往西褶皱轴走 向由北西西转为北东或北西 , 倾
・ 基金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 源大调查项 目, 编号 :0 3 0 00 5 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 2 0 120 4 ; 编号 :0 0 0 00。 N 9 4 11
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

国家级绿色矿山
试点单位
申华人氏并章0)14土資尊* 二o-二卑三月
缅甸达贡山项目部作业人员
红透山铜锌矿井塔 选矿厂索道 选矿浮选设备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透山矿业)隶属中国有色矿业 集团有限公司,为采、选联合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型的铜矿山。 企业主产品铜精矿、锌精矿和硫精矿等,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工程建筑、运输等生 产能力。
红透山矿区环山,紧邻
红透山矿业积极扩展境外开发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企业积极努力,已 经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注册了赞比亚矿业开发公司,开展了缅甸、赞比亚等国外施工 项目承包工作。
未来,红透山矿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把牢发展 方向、找准发展着力点,全面完成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目标,将公司打造成为科技型、 质量型、效益型的矿山企业。
红透山矿业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业企业”、“国家级绿 色矿山”、“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高新技 术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地 址:辽宁省清原县红透山镇 邮编:1 13321 电话:024-53368211 传真:024-53265924
红透山非洲矿业公司露天采场
风调控技术及冬季预热通风方法等在国内深部开采矿山中极具行业特色O
长期以来,企业依托深部开采的特性条件,先后承担了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试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a863H计划课题、和国家“十
—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在科技创新上获得了多项国家
和省级科技奖励O
红透山铜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控矿规律分析

带 以章 顺 断裂 带 为 主 导 。受 浑 河 断裂 长期 活 动影 响 , 章顺等 地 区形成 了一 系列 北东 向次 级 断裂 构 造 。章顺
矿物组合及岩石特征 , 将含矿岩系岩石划分为五大类
型: 黑云 质岩类 、 直 闪质岩类 、 角 闪质岩 类 、 变 粒 岩 和浅
断裂走 向北东 ( 4 O 。 ) , 延长 3 0 k m, 其它断裂总体走 向 与章顺 断 裂近 于平 行 , 规模 较 小 。断 裂 内发 育挤 压破
收 稿 日期 :2 0 1 3—0 2—2 5 ;改 回 日期 :2 0 1 3— 0 7— 2 5
状展布于其 四周 , 一个是清原一老龙 岗花岗岩穹窿 , 另 个是 线金 厂一 转湘 湖花 岗岩 穹 窿构 造 。穹 窿体 长 轴
一
均 呈东 西 向, 短 轴 南 北 向。 前 者 规 模 长 1 5 0 k m, 宽 3 0 k m, 小 莱河一 红 透 山变 质 岩 系 、 线 金 厂一 南 天 门 变 质 岩系 分别 受此 穹 窿构造 直 接控 制 和 改造 ( 图1 ) 。绿 岩 带在 其外 缘 构成 大 型弧 形 构 造 。从 穹 窿 体 向外 , 依 次有变 质程 度递 减 的现 象 , 反 映 了深 部 花 岗 岩底 辟 上 升, 从侵 人 体 中心 向外 产 生 了温 压 条 件 的变 化 。浑河
断裂在 两个 穹 窿之 间通过 , 导致 穹 窿 出露 不完 整 。
2 体 中, 太古宙基底可根据横贯该 区 的浑河断裂分为南北两个单元 。沈宝峰等 根据浑 河 两侧 太 古宙 地 体 存 在 的 很 大差 异性 , 将 浑 河 以 北 称
为绿 岩带 , 浑 河 以南 称 为 高级 区 。毛 德 宝 等 通 过 进 一 步研究 , 将 浑 河 以南部 分称 为小 莱 河 花 岗一绿 岩 带 ; 浑 河 以北 由两个 单 元 构 成 , 其 一 是 大 面 积 产 出的 清 原 花 岗一 绿岩 带 , 其 二 是被 清原 花 岗一绿 岩 带 包 围 、 呈 穹 窿 状 产 出 的景家 沟麻 粒 岩一 片麻 岩 区 。 本 区地层 主要 为太 古 宙 鞍 山群 变 质 岩 地 层 , 变 质 岩 系地层 呈 大小不 等 的规模 和不规 则 形态 产 于 清原 古 陆核 中 , 可划 分为 石棚 子 、 红透 山和南 天 门三 大 组 。红 透 山铜锌 矿床 主要 赋存 于 红透 山组 由黑 云斜 长 片麻 岩 和角 闪斜 长 片麻岩 组 成 的薄层 互层 岩 石组 合 中。含 矿 岩 系为一 套 中压 型 角 闪岩 相 的 区 域 变 质 岩石 , 根 据 其
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锌矿“10.28”坍塌一般事故调查报告

People don't have to be beautiful, but they must be beautiful.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锌矿“10.28”坍塌一般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10月28日22点20分,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锌矿五区井下-587中段20川废石溜井在放废石作业时,废石溜井内高棚的废石掉落下来将溜矿漏斗边缘砸坏,大量废石从溜矿漏斗边缘倾落下来,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事故发生后,市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后,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组成了由市安监局副局长吴宝民任组长,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公安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锌矿“10.28”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经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及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整改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及现场情况(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镇,是集铜锌矿地下开采、选矿于一体的有色金属工矿企业。
主要产品为铜精矿、锌精矿、硫精矿等,公司职工6000人(全民、集体),法人代表张春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210423119615379Q,营业期限,2006年12月07日至2026年12月06日;采矿许可证:c2100002011113220120414号,有效期2013年11月9日至2033年11月9日;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辽)FM安许证字[2017]ys041001j号,有效期2017年8月15日至2020年8月14日。
(二)事故现场情况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铜锌矿五区井下-587中段20川废石溜井,为上部-527中段巷道向-587中段巷道进行废石倒运的溜井,总高度约60米,容量约200立方米。
辽宁桓仁二棚甸子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辽宁桓仁二棚甸子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辽宁桓仁二棚甸子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一、矿床地质背景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宝库之一,其中二棚甸子铜锌矿床是该地区的重要矿床之一。
该矿床位于松花江下游斜坡区玄武岩山体互层底部,主要由铜、锌、铅、金、银等多金属硫化物矿物组成,目前已经开采出大量矿石资源。
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1.岩石类型及构造特征二棚甸子铜锌矿床主要产于玄武岩岩体底部的镁铁质火山岩和流纹岩,主要构造类型为复式构造和剪切蚀变构造。
其中,复式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节理以及岩石中的复式接触等。
剪切蚀变构造主要表现为岩石中的滑移岩流纹理和牵引构造痕迹等。
2.矿物组成二棚甸子铜锌矿床主要矿物组成包括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蓝铜矿、辉锑矿、方铅矿等。
其中,黄铜矿和闪锌矿为主要矿物,占矿石总量的60%以上。
3.矿石化学成份二棚甸子铜锌矿床中,Cu、Zn等金属硫化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7%和4.18%,其中Cu、Zn含量均较高。
4.矿床成因二棚甸子铜锌矿床主要形成于中酸性岩体的接触带上,成因主要为岩浆热液矿床和变质热液矿床的共同形成过程。
三、本文档所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该矿床的地质图和照片资料2、该矿床矿石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报告3、该矿床相关文献资料四、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矿产资源:指地下或者地表中富含自然金属、非金属、燃炭等资源的地质物体。
2、硫化物矿物:指以硫化物为主要成份的矿物。
3、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化学成份和化学循环等的一门学科。
4、岩石类型:指地球表层上由不同成份和构造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岩石种类。
5、构造类型:指地球表层因各种力量作用形成的岩石构造形态。
6、热液矿床:指在地球地壳中,由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含矿岩体。
五、本文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本文档可能遇到以下艰难:1、获取数据不全或者数据不许确的情况。
辽宁树基沟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辽宁树基沟铜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郝明;杨言辰;张国宾;韩世炯;谈艳【摘要】辽宁树基沟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宙绿岩带中,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和变形,变质程度达到高级角闪岩相.通过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岩浆来源、成岩构造背景及成因.研究表明,含矿岩系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及活泼的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Th/Ta、Ce/Yb、La/Nb、La/Ta比值,其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模式与典型钙碱性岛弧玄武岩模式极为相似,均呈“三隆起”的形式,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组合,区内这套英安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的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是由同源岩浆分异所得,其形成于岛弧环境.综合矿床形成背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地质特征,笔者初步认为其成因类型为诺兰达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11页(P337-347)【关键词】地球化学;岛弧环境;块状硫化物矿床;铜锌矿;树基沟;辽宁【作者】郝明;杨言辰;张国宾;韩世炯;谈艳【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P5950 引言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的辽东台背斜铁岭—靖宇古隆起部位,北部与下辽河中—新生代断陷带相接,并向东延入吉林省桦甸地区,全区被浑河—辉发河深大断裂贯穿。
该区因发育大规模前寒武纪古老的变质岩系而成为中国典型的花岗绿岩区[1]。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倍受中外学者重视,其具有矿床规模大、金属含量高等特点。
众多学者纷纷选取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红透山式铜锌矿床作为研究对象[2--6]。
红透山西部六家子地区成矿条件分析

红透山西部六家子地区成矿条件分析摘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矿产资源丰富,具有铜、锌、金、银、铁等多种矿产。
已发现的浑北地区的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矿床根据其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成矿带,树基沟—红透山矿带,以红透山、树基沟矿床为代表、孤家子—红旗山矿带,以红旗山矿床为代表、大荒沟—稗子沟矿带,以大荒沟、稗子沟矿床为代表。
其中,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是辽宁省最具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
六家子地区为树红矿带的西部延长部分。
本文通过收集六家子以往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六家子矿所处区域大地构造、区域地层,等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根据六家子矿化体的地质特征,与红透山矿床相比较,结合其物、化探异常,研究该区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
对矿集区的找矿模式,找矿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六家子;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红透山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东台背斜(Ⅱ级)铁岭~靖宇古隆起(Ⅲ级)部位。
该区基底受不同期次构造活动和花岗岩侵入以及广泛的混合岩化作用,使基底变质构成混合杂岩系,是我国典型的花岗~绿岩区。
浑河断裂从花岗~绿岩区之间通过,将其分为浑南和浑北两区。
在红透山区域可分为四个杂岩带亦称矿带。
A大荒沟——稗子沟杂岩带B树基沟——红透山杂岩带C弧家子——红旗山杂岩带D小莱河——大东沟杂岩带前三个杂岩带为红透山式铜锌矿床赋存的杂岩带。
1.1区域地层变质岩系及混合岩系同鞍山地区鞍山群,地层可划分为三组六段十四层。
下部为石棚子组,中部为红透山组,上部为南天门组。
总厚度约为7 000m左右,其中,“红透山式铜矿床”即受控于红透山组地层中。
1.2区域构造区域内构造主要有如下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1)反“S”型构造――此种构造在浑北较明显,它是由一组老的基底变质岩系构成的复式褶皱带;2)浑河断裂带――是贯穿全区的较大的构造带,为郯庐断裂的一部分,较明显的有章党-顺山地和树基沟-红透山断裂。
辽宁省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潜力分析

21 0 0年Leabharlann 1 2月 有色矿
冶
Vo . 6. 6 12 №
De e b r2 0 c m e 01
N0N —FERR0US 们N i AND ETALLURGY G M
文 章 编 号 :07—97 2 1 )6— 0 1 0 10 6 X(0 0 0 00 — 4
后 外 围找矿重 点 。
1 地 质 背 景
矿 区处于华 北 地 台北 缘 ( 东段 ) 东 台背 斜 铁 辽 岭 一靖宇 古隆起 部位 。 区内广 泛发 育前寒 武纪 古老
热液 的强烈 活动 。 矿 区及其 外 围矿 床类 型 多样 , 已知块 状硫 化 除
物铜 、 锌矿床和铜 、 金多金属矿床外 , 镍、 近期又发现
2
有
色
矿
冶
第2 6卷
2 矿 床地 质 特 征
2 1 赋矿 层位 .
总体 上 , 矿体 在 “ 薄层 互 层 带 ” 中呈 似层 状 、 扁 豆状或不 规则 脉状 产 出 , 在倾 竖 褶 皱枢 纽 部位 呈 矿
柱状 产 出。剖 面上 , 体在 不 同标 高上 以不 同产 出 矿
形态 与矿柱 相连 接 , 态极其 复杂 : 表或 浅部呈 音 形 地
步找矿主要方向 , 旨在 通 过 深 部 找矿 成果 的取 得 , 促进 外 围找 矿 的突 破 。
关键词 : 铜锌矿 ; 地质特征 ; 找矿潜力 ; 找矿方 向
中 图分 类 号 :6 8 4 P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辽 宁省红 透 山铜锌 矿床 是上世 纪五 十年代末 勘 查并 开发 的矿床 , 矿床 是 世 界 范 围 内少 有 的一 个 该 主矿 体规模 即相 当于大 型 矿床 的多 金 属矿 床 , 曾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辽宁红透山铜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一)矿床地质概述1、矿山地质简况红透山铜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东台背斜(Ⅱ级)铁岭~靖宇古隆起(Ⅲ级)部位,是我国典型的花岗~绿岩区(图111-1)。
矿床赋存于太古代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的含矿薄层互层带(花岗-绿岩带)中,直接受三个火山-沉积旋回的含矿构造的控制。
赋矿地层为清原群红透山组,从上而下依次为“薄层互层带”、厚层角闪斜长片麻岩层、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层、石榴直闪片麻岩层、巨厚角闪片麻岩层,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由基性火山-中酸性火山沉积岩和沉积岩旋回。
矿体赋存在距底部厚层拉斑玄武岩界面上10-150米范围内,赋矿层位为沉积旋迴上部的薄层互层带之中。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亦表明该类矿床为古火山机构控制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矿床。
图111-1辽宁红透山铜矿深部及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区图矿床产于红透山倒转背斜核部的倾没端,受倒转背斜和北东东向断裂带中与片理平行的层间裂隙控制(图111-2)。
倒转背斜两翼由厚层黑云片麻岩组成,核部被“薄层互层带”占据。
背斜轴向北东东,轴面南倾,倾角80°左右,向西倾没。
铜、锌矿体赋存于向形构造西部倾竖褶皱枢纽内两层斜长角闪片麻岩环绕限定的部位。
矿体(柱)上部长轴呈北东方向,中部以下呈逆时针旋转,由北东向逐渐转至南北向和北西向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少数呈不规则的鞍状或囊状,膨缩显著,形态复杂;矿体规模大小不等,延深大于延长。
主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受主褶皱构造控制;小矿体常切过岩层,形成主矿体边部小矿脉,受次一级叠加小褶皱构造控制。
图111-2 红透山铜锌矿倾竖向形褶曲控矿略图(二)成矿构造及成矿规律2、前人的主要认识1)对矿床成因有了新认识认为红透山式矿床属太古代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三期大的变质变形,使矿体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形和位移,构成了一套特定的地层层位。
矿体的形态、产状的转变,矿石矿物成分及矿物相和矿石组构的变化,均说明矿体曾经历同剪切作用,且韧性剪切作用与金铜矿再富集是连续同时的,即富铜-金矿脉形成于第二幕塑流变形相伴的韧性剪切作用过程。
体现在主矿体内分布有 30多条矿石糜棱岩带 ,它们大多数平行或近于平行块状硫化物矿层 ,少数产在矿体附近围岩中。
带中的各种硫化物矿物均遭受了强烈的剪切变形。
矿石糜棱岩比块状硫化物矿石明显富集铜、金、银等元素,红透山铜一金富矿体是退变质韧性剪切所形成的矿石糜棱岩受后期流体叠加的产物(顾连兴,2000)。
同构造的TTG岩系年龄(2.5Ga),可视作塑性流动和差异性再活化铜金脉的形成年龄。
因此,把研究矿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应力场作为指导深部找矿的主要理论依据。
2)重视对主矿体(矿柱)的旋转侧伏规律研究红透山矿床矿体平面形态上部为一“音叉”状,下部逐渐变为“工字形”。
“工字形”矿体中部为矿柱。
无论是“音叉”状或“工字形”,矿体的平面形态均表现为一褶皱构造形态,褶皱的枢纽上部倾向南西,倾角75°-80°,因此它的基本格架为一倾竖褶皱,这是矿体的一级变形构造,它的发展控制着矿体基本形态。
这成为了以后的找矿依据,并得到了工程验证(图111-3)。
3)对次级或更次级的褶皱研究指导了找矿工作矿床在开采过程中,矿房每采高3米要测一次“采矿迹”,同时填一次地质图。
通过对大量的次级或更次级褶皱的发生、发展、消失等过程系统研究,准确指导了钻探工作,特别是将钻探调整到-587m中段后,1990年5号钻窝钻孔穿切了肥厚矿体,接续施工的多个钻孔都使深部每个中段的矿量都有剧增。
此外,通过综合研究发现,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上部向南西倾斜的主矿体3号脉,在深部(一487 m以下)逐渐尖灭,而上部向南东倾斜的次要矿体7号脉,由浅至深(一487 m以下)几乎尖灭又逐渐变大,从而改变了深部主矿体向南西倾斜的认识,把向南西设计的钻孔调整到南东向追索7号脉,结果重新设计钻孔全部见矿,并由此获得矿量近千万吨。
4)对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研究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1)矿床与层位及沉积环境关系:红透山式铜矿床多位于古火山口附近,形成于火山喷发多次间歇交替过渡到中酸性火山活动及晚期的沉积环境,即产于“薄层互层带”中。
(2)矿床与古火山机构关系:成矿作用受控于火山喷发旋回中期向晚期过渡阶段。
矿床受古火山机构的控制,矿床内呈短轴状产出的厚大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变质后为角闪岩)可能是古火山活动中心。
而红透山矿床为近火山构造矿床。
(3)成矿与区域变质变形作用的关系:矿柱受控于流变褶皱核部,并具逆向旋转,其他矿体位于两翼,在这种强应变过程中,岩层受到强烈挤压,流动变形,同时发生了物质的迁移富集或缺失,原来的岩层(矿体)出现厚度变化甚至迁移,矿柱则是处于强变形带(张性)内。
(4)混合岩化与成矿作用:热液成矿地质现象明显,成矿与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
5)矿体及围岩的地球物理性质研究不断深入,获得工程的验证该矿床的矿体相对围岩电阻率低、磁性强、极化率高,可能还具有密度大的特点,因而物性条件良好。
在发现与扩大矿床的过程中,物探已经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物探可在今后的找矿与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此,提出首先采用了探测深度较大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及中间梯度装置的双频道激电法交流电阻率法进行面积性普查,然后在其异常部位以双频激电微分测深法及频谱激电法进行异常评价及异常定位研究,通过地质解释共发现较好异常5个。
图111-3 红透山矿床立体图3、综合研究初步汇总1)研究红透山古火山盆地中次级火山机构和形态特点,查明控制已知矿体产出的原始地质成矿环境和关键要素,为矿山深部勘查和外围普查提供依据。
2)对薄层互层带和上下铜锌矿化层开展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查明薄层互层和上下铜锌矿化层在形成环境、成矿条件等方面的异同,预测上下铜锌矿化层的找矿前景。
3)对矿区及外围地物化资料和矿区生产探矿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总结矿床体地物化异常特点和规律,建立红透山型矿床深部盲矿的找矿评价准则和关键地物化标志。
特别是F8断裂以东厚大矿体的发现,对矿山资料挖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4)通过对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评价标志的研究,对深部和近外围勘查靶区进行筛选,优选出有利找矿靶区。
(三)勘查思路及矿产预测1、勘查思路1)通过地质综合研究才逐渐认识到找矿问题关键是“矿柱的有规律旋转”上,由于“矿柱”长轴的方向由北东转为北西,“工字形”矿体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正处于钝角位置。
根据红透山矿床矿体的赋存特点,预测深部的③号脉储量将是组成储量的主要部分,4 ~5米宽的3号矿体到F8断层突然被错断,矿体延长不知去向,根据红透山矿床的矿体形,断层以东的地区应该有矿体存在,预计找到50~100万吨矿石量,可做为红透山铜矿的部分接潜资源(图111-4。
)图111-4 红透山矿床新增储量计算纵投影图2)在-587m中段上部,900线东至 F8断层地段,该区域纵投影面积约3000平方米。
以往地质工作表明-587m中段矿体在向东延长过程中至800线变得较窄(不足1米)而900线往东反而渐渐变宽,从纵投影图上看矿体末端控矿构造有上翘趋势,预计该地段可找到50~60万吨矿石量。
3)红透山铜(锌)矿床垂直采掘深度现已达到1337m ,其主要特点是:矿体倾斜延深大,主矿体倾斜延深已达2000m,矿体向下还继续呈延伸趋势。
由-647m 、-707m 至-767m ,每下降60m ,矿石量由150万吨、160万吨猛增至330万吨、360万吨和270万吨,随着矿体延深增加矿石储量剧增;矿体厚度大,最大厚度达167m,Cu +Zn 基础储量达124万吨;矿石品位较高,Cu品位1.6~1.8%,Zn品位2.3~2.8%,并伴生Au、Ag,且副产品综合回收利用率高。
根据古火山盆地控矿研究证明,目前红透山矿探明矿体部分仅为这一盆状矿体的西半部,东半部被一北西向断层错开,表明红透山铜锌矿床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找矿进展1)-827中段:在F8断层向东施工沿脉150m,见连续矿体,由西向东矿体由窄变宽,西段1m,中段5m,东段30m,矿体倾向南,倾角65-70°。
该段矿体平均品位Cu2.18%, Zn2.16%, S22.63%, Au0.43g/t, Ag54.1g/t。
矿体向东未尖灭。
到目前为止,共施工坑内钻11个(控制矿体延深20-40m),大部分见矿,厚度较稳定(图111-5)。
图111-5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827中段F8断裂两侧矿体分布图2) -527中段:在原矿山 3201穿脉向东施工沿脉181m,连续见矿体,宽0.8-2m,平均品位:Cu1.6%,Zn2%,倾向南,倾角50-60°(向东变陡达70°)。
向东尚未尖灭。
3) -707中段:矿山施工两个坑内钻孔均见矿,表明矿体向下有延深。
4) 矿山外围:经物探工作,在小西堡、树基沟等工区均发现具一定规模的TEM和CSAMT异常。
2006年在2005年基础上,在-827米中段41线1#钻窝施工了ZK1-1号坑内钻(终孔深210米),在120-140米见到了穿厚20余米的致密型铜锌工业矿体(控制标高-950米)(图111-6)。
目前红透山3号主矿体-827米中段已控制到F8断层以东的43线,坑内钻控制矿体延深已到-950米标高,无论从矿体的形态、类型、品位都比较稳定,证明3号矿体在43线以东及-950米以下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经过2005年工作在红透山铜矿-527、-707、-827米中段合计新增铜(锌)矿石量62.66万吨(截止2005年12月)辽宁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接替资源勘查进展(1)项目概况与晚太古宙绿岩带有关的变质岩层状铜矿床。
主要探测矿区深部F8断裂以西3号矿体、F8断裂以东46线至60线间的3号矿体延伸部分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控制矿体的空间形态及品位变化情况。
研究矿区矿体的侧伏富集、尖灭再现、分枝复合、断层或脉岩错断矿体规律等,指导探矿工程施工。
在小西堡、小河背、黄泥坑三处物探异常区开展综合剖面测量,评价异常。
在此基础上开展异常工程验证,探寻深部矿体。
(2)勘查进展1)2006年①坑探进展:已完成四个中段(-827中段、-767中段、-707中段和-527中段)的坑探工程,均见矿,见矿率为100%,其中-827中段控制矿体延长306米,从F8断层向东至40号勘查线,矿体较窄,矿体平均水平厚度1.2米,走向延长81米;从40线到41.7线,矿体肥大,走向长85米,平均水平厚度18.5米;从41.7线到44.5线,走向长140米,平均水平厚度4.6米。
②坑内钻进展:已经施工3个坑内钻,其中ZK1-1和ZK2-1号钻孔见矿,见矿率为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