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千斤铜矿床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信阳地质地貌

信阳地质地貌

信阳地区地质地貌1.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地层,隶属秦岭地层区,桐柏大别地层分区。

区内地层属于华北与华南地层的过渡类型。

地层简单,具有一老一新的地质特征。

新地层是新生界第四系、中生界白垩系;老地层是中元古界信阳群、下元古界苏家河群、太古界大别群。

1.1新生界第四系区内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山前洼地、沟谷河流两侧,沉积类型复杂。

岩性是黄色粘土、亚粘土、亚沙土夹沙层;灰绿色砂砾石层、灰绿色粘土及砾石层。

成层性较好,层理近于水平,具冲积-湖积物特征。

第四系厚度不大,一般2—50m,局部可达百余米。

1.2中生界白垩系区内出露于信阳以东青山乡,龟山-梅山断裂以北地区,呈西窄东宽楔形分布。

白垩系陈棚组厚1620m,分上下两层。

主要岩性为:上部灰紫色,灰色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流坟岩、粗面岩夹凝灰岩;下部肉红色、紫红色凝灰质砂砾岩、凝灰岩、中酸性角砾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夹灰黑色碳质凝灰岩、层凝灰岩。

在横向分布上,西部多为熔岩,东部以火山碎屑沉积为主。

河南省区测队采集同位素样品,经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采用钾氩法测定全岩同位素年龄值96.5百万、99.4百万年。

故此,将陈棚组时代归屑白垩纪早白垩世。

1.3中元古界信阳群分布于龟山-梅山断裂以南,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

本群与上覆上元古界商城群,下元古界苏家河群均为断层接触。

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微古植物,本群分为二组四段。

龟山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较大。

上段:上部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夹绿色角闪片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及少量大理岩透镜体;下部为浅灰白色含砾白云斜长片麻岩。

厚度810m。

下段:上部为浅灰白云石英片岩夹少量斜长角闪片岩、片麻岩、白云变粒岩;中部为黑云石英片岩,浅色含十字、蓝晶石榴白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下部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薄层石英岩。

厚度3190m。

南湾组分上下两段。

上段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浅土黄色绿帘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下段岩性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

信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信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信阳市矿产资源概况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连安徽、南邻湖北,处于豫鹗皖三省的结合部,西、北分别与南阳市、驻马店市接壤。

面积1891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的11.3%。

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及京珠高速线纵贯南北,国道312线,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信阳市地势呈南高北低。

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698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6.9%,山峰海拔1000-1500米;中部是丘陵岗地,位于豫南山地以北,面积728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8.5%;北部是平原和洼地,以淮河为襟带,缓缓舒展于淮河、汝河、洪河之间,成为由江北山地进入华北大平原的前沿走廊,面积456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4.6%。

信阳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20余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年均径流量75.25亿立方米。

其中,境内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仅占1.8%。

区内各类水库862座,其中大型5座,中型11座,水域面积399万亩。

信阳地处在我国亚热带北部的边缘,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2000年末,信阳市总人口766万,耕地面积5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7公顷。

信阳市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分布具有不均性,集中分布在南部、西部山区。

水资源属弱富水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8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85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6倍。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沿革,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名士荟萃。

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信阳还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是将军的故乡。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发展较快。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河南省南召县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水洞岭位于河南省南召县南部,是该地区一处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地质特征复杂多样,形成机理多样,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石灰岩中,主要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突变岩体型、联系脉型等,其中以石英脉型为主要类型。

在矿体形态上则有脉状、瘤状、层状、肢状等多种形式,且产状较复杂,分布范围广。

矿体矿物组成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方银矿、菱锌矿等,该区矿物品位较高,尤以含铜品位高居不下。

水洞岭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独特,该区断裂构造发育,纵横交错,形成一系列近东-北西向的裂隙系统,裂隙间隙较大,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有利于矿体的扩散和矿化成因。

同时,该区岩体变质作用强烈,矿脉灌注受到变质反应的影响,也是铜多金属矿成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资源量上看,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已有较大的储量,其中铜储量占到了矿床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矿床内的金属元素相互补充并富集,同时赋存多种金属矿物,共生物流量大,有较高的经济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总体而言,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多样,已具备一定的开采条件,同时潜藏着极大的地质资源潜力,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探查和矿床开发利用。

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是河南省南召县一处重要的矿产资源,该矿床的相关数据如下:1. 矿床地质储量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储量达到了7553825.9吨,其中铜储量达到了28442.35吨,铅储量为21207.163吨,锌储量为26763.63吨,银储量为3167.01吨,金储量为5.556吨。

2. 矿床品位矿床中的铜品位较高,达到了1.6%左右,其中铅品位为2.38%,锌品位为1.05%,银品位为61.27g/t,金品位为0.011g/t左右。

3. 矿体类型和矿化类型水洞岭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突变岩体型、联系脉型等,其中以石英脉型为主要类型。

在矿体形态上则有脉状、瘤状、层状、肢状等多种形式。

豫西桐树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豫西桐树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豫西桐树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赵彦巧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12(003)005
【摘要】桐树沟金铜矿区位于熊耳山金、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北亚带上,属华北古陆南缘熊耳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段。

矿带严格受构造控制,在空间上出现分异,即近东西向的金矿带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安山岩及晋宁期闪长岩中,而北东向的铜矿带赋存在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角闪斜长片麻岩中,两者矿床类型均属于构造蚀变岩型。

结合地球物理及岩矿鉴定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该区具有优良的成矿构造及矿化信息。

其富含原生及次生硫化物且产状稳定的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蚀变带,具有很大寻找金铜矿的潜力。

【总页数】7页(P605-611)
【作者】赵彦巧
【作者单位】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郑州4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辽宁新宾黑炭沟区金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豫西桐树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3.吉林小青沟金铜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4.豫西菊竹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5.吉林珲春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木厂河区银_金_铜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河南木厂河区银_金_铜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第12卷第3期2006年9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 12No 3Sep.2006 文章编号:1006 6616(2006)03 0345 09收稿日期:2005 12 27基金项目: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地质勘查专项 河南省商城县木厂河银多金属矿区地质普查 (200318)项目。

作者简介:李毅(1970 ),男,河南省光山县人,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地质资源系,一直致力于地质矿产勘查与科研工作。

E mail:LiYi 051001@163!com河南木厂河区银、金、铜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李 毅,胡海珠(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河南郑州 450052)摘 要:河南木厂河地区,位于秦岭∀大别山中央造山带的东部,桐柏∀大别构造亚带东段。

区内以长期活动的NWW ∀近EW 向深大断裂及派生的NW W 向,SN 向断裂以及平行于东部郯庐断裂带的NE 向断裂为主要特征,褶皱表现为形态复杂的宽缓线形。

通过调查研究,确认了木厂河矿区存在三个构造岩石单元:核杂岩单元(CC)、超高压单元(UHP)、高压单元(HP)。

各单元之间发育有大型的拆离断层,有利于成矿元素富集。

本区矿床的形成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后的伸展拆离作用密切相关。

矿体形成部位主要在核杂岩单元之上,超高压单元之下的拆离断层带。

拆离断层对本区的矿化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中央造山带;拆离断层;构造控矿规律;构造岩石单元;木厂河中图分类号:P618 5文献标识码:A0 前言秦岭∀大别造山带不仅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集中地之一。

该造山带内已产出了大量的银、金、铜矿床,同时仍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前人在区内发现了多条含矿构造,多个航磁异常,多个地球化学异常及多条矿化蚀变破碎带,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较好,但多为小比例尺区域性研究,大比例尺找矿研究较少,通过综合研究、1#1万地质测量及少量探矿工程验证,发现位于该区东段的木厂河银金铜矿床具有矿种复杂、矿脉多、单矿脉、单矿体规模大、矿化成群成带密集产出的特点。

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信阳市赐儿山铁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分析,提出该矿床为变质海底火山型铁矿床的观点。

关键词铁矿;地质特征;赐儿山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2)69-0134-02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的东延部分,区域内大小矿点甚多,有铁、铜、锰、蛇纹岩等,其中以铁矿点最多,规模稍大的(数十万吨-数百万吨)有泌阳的条山、桐柏的宝石崖、铁山、信阳的黑山、油房山、金牛山等,构成一个沿nw-se向展布的变质岩型铁矿带,赐儿山矿区即位于此矿带的东南端。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变质岩层。

岩性主要是加里东期的变闪长岩、变辉长岩、变角闪石岩、变辉石岩等变形岩体,其次是二朗坪群刘山岩组的构造岩片。

岩石普遍具糜棱岩化和构造片岩化,有变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岩块混入。

在区域南部(和孝营、卧虎一带)有少量变质基性岩、超基性岩的分布[1]。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下段的刘山岩组(pz1l),主要为一套变质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和变形岩体。

此外尚有少量零星出露的第三系地层。

2.1.1 古生界刘山岩组(pz1l)该地层在矿区内出露广泛。

根据岩层原始岩性和成因特征,将矿区刘山岩组(pz1l)岩层自西向东划分为五层。

1)含斑长英片岩层:出露于矿区西部。

岩性以含斑长英片岩为主,夹角闪岩、黑云母片岩透镜体,以及少量云母变粒岩、浅粒岩等;2)角闪(片)岩层:出露于矿区中部。

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部分为角闪石岩)和角闪片岩,夹少量长条状、透镜状长英片岩、角闪变粒岩、大理岩、黑云母片岩等。

此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3)云母长英片岩层: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以云母长英片岩、浅粒岩为主,夹少量角闪(片)岩和黑云母片岩透镜体;4)角闪岩层:出露于矿区东侧赐儿山一带,岩性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少量浅粒岩,石英岩透镜体;5)含斑浅粒岩层:出露于矿区东部。

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信阳市赐儿山铁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东南部,属华南铁矿带的一部分。

矿床主要分布在两个褶皱构造岗嘴褶皱和铜屯褶皱的构造岗嘴褶皱带内,属于公元前1000万年以来的中生代构造形成的铁矿石矿床。

赐儿山铁矿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区构造特征、矿石岩性、矿石脉体特征等。

首先,矿区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褶皱构造的发育。

铁矿床主要发育在构造岗嘴褶皱、铜屯褶皱带内,矿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走向长度约12km,宽度不等,最宽处可达3km。

在褶皱带中,铁矿体底部与地表接触,形成了一个较明显的抬升构造,主要由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褶皱构成。

矿区的断裂较多,主要分布在构造岗嘴和铜屯褶皱隆起的边缘。

其次,矿石岩性主要为磨角砂岩和变质重晶岩。

磨角砂岩是矿区的主要矿石产出层,它主要由石英砂岩、砂质岩石和次之的泥质岩石组成。

岩石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辉石、绿泥石、石英碎屑等。

变质重晶岩则主要分布在矿体上、下部的侵入岩带中,它主要由石英、石榴石、硅藻等矿物组成。

再次,矿石脉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断裂控矿、脉体成层分布、矿体组成多样等特点。

赐儿山铁矿中,断裂发育较多,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带和断裂状短脉体。

断裂构造带在矿区内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矿体主要沿着断裂带分布。

脉体的成层分布主要表现为上脉、中脉和下脉三个层位,其顶面为切矿面,下部则与变质重晶岩等岩石接触。

矿体的组成较为复杂,除了富含铁矿物外,还可能伴生有石英、长石、辉石、石榴石等。

赐儿山铁矿的成因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和岩浆活动。

矿床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纪-早白垩纪时期。

在这一时期,华南地区受北中国板块与江南板块碰撞的影响,出现了大规模的构造折返,形成了较多的构造褶皱和断裂。

同时,区域上还有一系列的岩浆活动,岩浆通过矿区的断裂带上升,并与上覆的磨角砂岩发生接触作用,形成赐儿山铁矿床。

总的来说,信阳市赐儿山铁矿具有明显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构造特征、岩性特征和矿石脉体特征等。

河南大河铜矿成矿特征和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潜力

河南大河铜矿成矿特征和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潜力

河南大河铜矿成矿特征和深边部及外围找矿潜力
杨群周;彭省临;张录星;雷德有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3(017)0z1
【摘要】以地洼学说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物化资料,研究大河铜矿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并对其深边部及外围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大河铜矿所赋存的二郎坪群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属二郎坪裂谷活动的产物,铜锌矿初始矿化发生于晚元古代或早古生代,地洼阶段的叠加矿化(构造叠加改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矿床属于构造-流体再造富集型多因复成矿床.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均呈雁行式排列,是剪切作用所形成局部张应力的产物,构造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和类型对成矿有利,矿区深边部及外围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总页数】4页(P320-323)
【作者】杨群周;彭省临;张录星;雷德有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洼学说成矿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河南,郑州,450052;中南大学地洼学说成矿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河南,郑州,450052;河南省南阳市大河铜矿,河南,南阳,4747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相关文献】
1.新疆阿舍勒铜矿床深、边部及外围找矿试验 [J], 闵刚;王绪本;王刚;贾安生;李晶
2.河南大河铜矿床成矿时代探讨 [J], 蔡锦辉;张燕挥;徐遂勤;李铭
3.青海德尔尼铜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潜力分析 [J], 李明霄
4.浅析铜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潜力分析 [J], 王建勋
5.铜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潜力探讨 [J], 高锁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东部 为大吴湾花 岗斑岩 , 富硅 、 富碱 , 为钙碱性 系列。大吴湾铜矿床铜矿化 氛围较 大, 地表全为铜矿化 , 而铜矿体仅 处
在地质勘 查过的银 风洞一带 , 为盲矿体 。初 步评价 已达到 小型矿床规模 。依据矿床特征 , 对其矿床成 因进行 了探 讨 , 确 定为斑 岩型铜矿床 , 并对其成矿前景进行分析 , 认 为其 东西 两端 的铜 矿化地段 , 是 寻找盲矿体 的重要靶 区, 有望找到 中
田 ・ 回 回 , 回 ・圈 ,圃 ・ 回 , 圈 ・ 囤 ・团 m圜 n
1 . 第 四系; 2 . 白 云 斜 长 片麻 岩 夹 角 闪 斜 长 片 麻 岩 和 角 闪
岩透镜体 ; 3 . 石英岩 ; 4 . 白云斜 长 片麻岩 局部 夹 变余 糜棱 岩、
白云 石 英 岩 、 白云 钠 长 片 麻 岩 ; 5 . 二 云斜 长片麻 岩、 角 闪 斜 长
小( 如 F ’ 7 ) 。北西 向断层分 布于北北 东 向断 层南西 部 , 属平移 断层 , 规模大 。南西盘地层 向北西平推约3 0 0 m( 如F 3 ) 。
岩浆 岩 : 主要为花 岗斑岩 , 除在熊冲与吴 鹿尖之 间规模较 大、 呈不规则岩瘤 状外 , 其 它均 呈脉状 、 岩 墙状 。分 布分 向为
大吴湾铜矿 床位于大别山( 北麓) 的华北地 台与杨子 准地 台交接 带处 。大别 山属秦 岭褶皱 带南 东的延 伸部 分 , 地层 主
要 为元 古界 中深变质岩系 。燕 山中晚期深源 深成灵 山 、 新县、
商城三个岩基 和深源 浅成数 十个 中酸 性小 岩株 。深 源深 成 、 浅成 的岩体 和爆 发角砾 岩 同时发 育 , 构 成 了大别 山地 区构造 岩浆岩带及与之相伴 的有色金属成矿带 ( 图1 ) 。
Hale Waihona Puke 片麻 岩夹角闪岩透镜 体 , 及 薄 层浅粒 岩 ; 6 . 黑 云斜 长片麻 岩 ;
7 . 燕 山晚期花 岗岩 斑; 8 . 煌斑 岩 ; 9 . 钻孔及 编 号; 1 0 . 矿( 化) 段 1 . 中新生代地层( K—E ) ; 2 . 二 郎坪群 ( r ' t 3 一P z ) ; 3 . 龟山岩
到 大 型铜 矿 的 可 能 。
关键词 : 大 吴 湾铜 矿 ; 矿床 特征 ; 盲矿体 ; 前 景 分 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8 5 5 4 . 2 0 1 3 . 0 6 . 0 3 8
1 矿 区概 况
岩和角闪岩透镜体 ( P h h 2 ) ( 图2 ) 。

图1 大别 山造 山带地质 略图 大吴湾铜矿床包括银风洞 、 熊 冲、 喻冲、 余 小庄 、 徐畈 等矿 段, 面积约4 , 以银 风洞矿段为主体 。出露地层为古元古 苏 家河群浒湾组上段 , 主要岩性 自下 向上 ( 自南 向北 ) 大致可分 6 个岩性段 , 即黑云斜长片麻岩( 1 ' t 2 h 2 ) : 二云斜长片麻岩 、 角闪 斜长片麻岩夹角 闪岩 透镜体 ; 薄层浅 粒岩 ( n 2 h : 0) : 白云斜 长片麻岩局 部夹 变余 糜 棱 岩、 白云 石英 岩 、 白云 钠 长片 麻 岩 ( n 2 h 2 ) ; 石英 岩( h 2 ) 及 白云斜长 片麻岩夹 角闪斜长 片麻
技 术 与 市 场
2 0 1 3年第 2 0 卷第 6 期
技 术 研 发
信 阳 千 斤 铜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吴新志, 陈化凯
( 河 南省核 工业地 质局 , 河南 信 阳

4 6 4 0 0 0 )
要: 大吴湾铜矿床地处 大别 山北麓钼铜成矿 带, 新县千斤 乡千斤弧形构造 造顶 内侧 , 古元 古 苏家河群浒 湾组地层 ,
北西 、 近东西 、 北东 。除 此 , 尚可见 成矿后 的北 西 向的煌 斑岩
技 术 研 发
Vo 1 . 2 0。 N o. 6。 2 01 3
脉, 它切过矿体 。
2 . 3 矿 石 类 型及 特 征
按 自然类型可分为 氧化矿 石 、 混合 矿石 和硫化 矿石 。按 矿石 的结构则分 : 浸染状铜矿石 、 细脉浸染状铜 矿石 。主要金 属矿物 : 黄铜矿 、 斑铜矿 、 黄铁矿 、 铜 铀云母 、 磁铁矿 , 次生矿 物 为大量 的孔雀石 , 次 为蓝铜矿 、 褐 铁矿 、 沥青 状褐 铁矿 。其 它
组( r ' t 2 g ) 、 南湾组( D n ) ; 4 . 肖 家庙 岩 组 ( Z—O x ) ; 5 . 秦 岭岩群 ( n 2 q n ) ; 6 . 桐 柏 一大 别 变质 杂岩 ( 一P t ) ; 7 . 红安岩群 ( n ] ) ; 8 . 榴 及矿( 化) 体; 1 1 . 断 裂 编 号 图 2 新 县 大 吴 湾 铜 矿 地 质 略 图
带 以北 , 局部倾 向南西 , 往 北转为 倾 向北东 , 表 明沿倾 向也
断层 : 主要有北西 和北 北东 ( 近南北 向 ) 两 组。北北 东 向
呈波浪状 摆动 , 构成平缓 的背斜 、 向斜 ( 图3 ) 。
者为平移断层 , 北西盘 向南 西错移 , 水平 断距 约3 0 m 。规模较
辉岩 ; 9 . 白垩纪火山岩 ( K ) ; 1 0 . 石炭 系; 1 1 . 燕山期花 岗岩 ; 1 2 . 晋 宁期花 岗岩 ; 1 3 . 地质界 限; 1 4 . 断裂带 编号 ; 1 5 . 大 别山造 山 带边界 ; 1 6 . 钼/ 铜矿 床位置 ; I. 华北地 台; I /. 大别 山造 山带;
Ⅲ. 杨 子 地 块
矿区位 于千斤 弧形 构造顶 内侧 , 矿 区 内为一 向南突 出 的 次级 弧形 构造 , 转折部在银风洞一带 AI剖面处 。地层产状 自
西往 东 : 由近 东 西 一 北 西 西 , 至 银风 洞往 东逐渐 转为 北东 东 、
北北 东。倾 向北东 或北 西 , 倾角 1 5 。 3 0  ̄ , 局部 4 5 。 。在银风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