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和简谱.doc

合集下载

【五线谱】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及五线谱

【五线谱】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及五线谱

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及五线谱1️⃣ 引言:音乐语言的基石在音乐的世界里,无论是悠扬的旋律还是激昂的和声,都离不开一种特殊的“语言”——乐谱。

乐谱,作为记录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载体,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简谱与五线谱是最为常见的两种。

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却共同承载着音乐的灵魂。

接下来,让我们在五分钟内,快速掌握这两种乐谱的基础知识。

2️⃣ 简谱:直观易懂的音乐密码定义与特点:简谱,全称数字简谱,是一种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来表示音阶中七个基本音级的记谱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易懂,特别适合初学者和音乐教育普及。

音符与节奏:在简谱中,每个数字下方通常会标注一个小点(.),表示该音符的时值(即持续时间)。

例如,数字“1️⃣”代表do,若下方有一个点,则表示这是一个全音符;若有两个点,则为二分音符,以此类推。

此外,简谱还通过连线、附点等符号来表示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

优势与局限:简谱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明了,便于快速掌握。

然而,它无法直观展示音高之间的具体距离(如半音、全音关系),且对于复杂和声、调式变化等高级音乐元素的记录较为有限。

3️⃣ 五线谱:音乐艺术的精密蓝图定义与结构: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的记谱系统,每条线和线间均可代表不同的音高。

通过在这些线上或间上放置不同形状的音符(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以及添加各种记号(如升降号、还原号、休止符等),五线谱能够精确无误地记录音乐的每一个细节。

音高与和声:五线谱通过不同的线和间位置来表示不同的音高,这使得它能够清晰地展示音乐中的和声结构、旋律走向以及音程关系。

此外,五线谱还通过不同的谱表(如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等)来区分不同音域的乐器或人声。

专业性与广泛应用:五线谱因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成为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中不可或缺的记录工具。

无论是交响乐团的庞大乐谱,还是钢琴独奏的精致曲谱,五线谱都能完美承载音乐的复杂与美妙。

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四、五线谱、简谱音阶对照示意图
编辑本段现行五线谱缺点及一种改良方案
五线谱的缺点
相对于简谱,五线谱的优势是在视觉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显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都是五线谱。可以说五线谱是音乐中的“世界语”。 但除基本谱表的五条线外,上、下方常会出现繁杂的临时加线,谱号后面及谱中,还有密密麻麻的调号或临时升降记号,不同音组的同一音处于不同的位置,缺乏规律性,初学者使用起来十分困难。 1、音名有遗漏是临时升降号滋生的土壤 如本文图C大调五线谱上音符只与钢琴上白键的音一一对应,而都无钢琴黑键音的位置(c1-d1之间、d1-e1之间、f1-g1之间、g1-a1之间、a1-b1之间、c2-d2之间、d2-e2之间、f2-g2之间、g2-a2之间、a2-b2之间)。遇到乐谱需要,如在a1-b1之间,只好临时将上位(即第三线b1上)标降号,或临时将下位(即第二间a1上)标升号。只一两处还好,遇上稍多,整个乐谱上标得密密麻麻。 2、五线四间貌似均匀实不均匀 五线谱的记谱方式的不科学性是,均匀间隔的五条线与四条间代表的音的距离却并不均匀——而十二平均律本来都是均匀的(如文中图)。可见,“五线谱的优点是在视觉上音的高低有明白的显示”这五线谱唯一的优点进行得并不彻底。 由于五线谱均匀排列的五线四间代表着不均匀的音距,必然要遗漏一些音名,当乐曲转调正好到需要某线(或某间)是被遗漏的音名时,必须另加必要的升降记号,各种调的标记相当复杂(据说多达150种)。这往往让初学者望而生畏,也限制了它的普及率——除专业人士外,其他人等很难一看就能唱、读。 也由于五线四间代表着不均匀的音距,当音符高出五线范围较多而用“上加线”较多时,相邻“上加线”与“上加线间”之间谁与谁相差全音、谁与谁相差半音,并无明显特征(虽然原五线四间也是如此却早已记住);又相邻音组的同一音在谱面上的位置(例如图中e1在第一线而高八度的e2却在第四间)并不象简谱1与 或3与 那样明了,要初学者花费大量的宝贵精力去死记,也往往让初学者信心大减。

五线谱

五线谱

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的一种语言,是一种记谱方法。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的,当然还包括每相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

五条线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

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如果五线四间不够用,还可以添加平行线,如“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下加一间”、“下加一线”、“下加二间”、“下加二线”等等。

在钢琴上,为便于称呼,把每12个键(包括黑白两种键)分成一组,如大字组(倍低音组)、小字组(低音组)、小字一组(中音组)、小字二组(高音组)等等。

每组的白键从左到右依次用C、D、E、F、G、A、B七个字母表示,不过有的大写,有的小写,有的还有上标或下标(详见下图),方便称呼不同的键。

在钢琴上,琴键发出的声音从左到右是由低到高的,即相邻的两个键(无论黑白)发出的声音总是左低右高,右比左高半音。

五线谱与钢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见下图)。

五线谱上的“线”和“间”表示的音高与钢琴的白键是一一对应的,即五线谱上所标音符的音高,只要弹一下对应的琴键就听到了。

那么,钢琴上的黑键与五线谱上的什么对应呢?是与五线谱上标记了升(或降)音记号的线或间对应。

例如,小字一组左起第一个黑键对应于标记了升音记号#的下加一线(升高半音),或对应于标记了降音记号b的下加一间(降低半音),也就是说,五线谱上标记了升(或降)音记号的线或间表示的音高等于用黑键弹出来的声音。

用类似的方法同样可知其余黑键弹出的声音分别等于五线谱上标记了升(或降)音记号的线或间所表示的五线谱是由音符、谱号、谱表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的。

在五线谱中,由五条平行横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谱表。

谱表有许多种类,比较常用的有高音谱表(又叫G谱表)、低音谱表(又叫F谱表)、大谱表和联合谱表。

基本乐理五线谱、简谱记谱法PPT课件

基本乐理五线谱、简谱记谱法PPT课件

(2)F谱号 F谱号也叫做低音谱号。它表示小字组 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从而也确定了其它各线与间 的音级名称和高度。以下为低音谱号的写法(见例):

(3)C谱号 表示谱号中间所在的位置是小字一组 的c,谱号可上下移动。由于C谱号所出的位置不同,因 此名称也各有不同。其中较常用的是中音谱号(多用于 中提琴)和次中音谱号(多用于大提琴、大管和长号) (见例)。

二、五线谱记录音的长短的方法 1.音符 用以记录音长的符号,叫做音符。音符由符头、符干 和符尾三部分或其中的一或二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音符图
在五线谱中,音符是以符头在谱表上线或间的位置来表 示音的高低,以音符的形状来表示音的长短(见例)。

(1)音符的分类
1)单纯音符。单纯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下表为常 用音符的名称、形状和时值。见表。

在本教材中,高、低音谱号使用频繁,C谱号只是简 单了解,不作重点讲授。
4.谱表 标有谱号的五线谱,叫做谱表。 (1)高音谱表 标记高音谱号的谱表,叫做高音谱表 。高音谱表应用最为广泛,如单声部歌曲、小提琴、长笛 等高音乐器的乐谱,都用高音谱表记谱。 (2)低音谱表 标记低音谱号的谱表,叫做低音谱表 。低音谱表用于大提琴、大号、大管等低音乐器的记谱。 (3)大谱表 包含两行以上五线谱的谱表,叫做大谱 表。
3.谱号 确定五线谱上各线与间音的高度和音级名称的记号, 叫做谱号。谱号标记在五线谱的左端,通常使用的谱号有G 谱号、F谱号和C谱号(见例)。 例
G谱号
F谱号
C谱号
(1)G谱号 G谱号也叫做高音谱号。它表示小字一 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从而也确定了其它各线与 间的音级名称和高度。以下为高音谱号的写法(见例)。

简谱与五线谱的区别.doc

简谱与五线谱的区别.doc

简谱与五线谱的区别
简谱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间的符号差异,比起线谱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来说,无疑的简谱的符号差异,要比线谱的位置差异要来得容易辨认,所以对于初学者的学习,简谱的确比较快容易上手。

五线谱初学看错行是很常见的,简谱却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错。

一个是识谱时候的问题,一个是是识谱后执行时期的问题,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而采用简谱,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培养首调感,也较于容易建立起首调的听觉,有助于以首调方式来演奏的音准。

上手容易,但是对于首调感不明确,临时记号多的曲子,学简谱的人就比较缺乏这样的训练了。

简谱的实际音高,却没有线谱那么明确,尤其是碰到转调的时候,更容易出现不确定的情况。

在和声方面,愈多音出现时,简谱就愈吃力。

因为简谱符号大,又要加点,叠起来相当暂空间,而且有时必须分神判断夹在里面的点到底是属于哪个音符的。

所以当和声同时出现的数目多到一定程度时,简谱的识谱就不如线谱简洁明了。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发现简谱与线谱各有其应用范围,也各有其优缺点。

所以端看用途而定,不必非得说出哪一个才是最好的。

由于国乐演奏的范围很大,形式也很多样化,因此两种谱制都有其合适的曲目。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信两者并存仍是必须的。

对于一般的社团人士,建议是还不必非学线谱不可。

如何把音准,节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热爱音乐的人应该先要去追求的。

只有当行有余力时,再去尝试看线谱,也算是学习了新的东西。

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及五线谱

五分钟教你认识简谱及五线谱

从零学音乐----教你认识简谱和语言一样,不同民族都有过自己创立并传承下来的记录音乐的方式---记谱法。

各民族的记谱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广泛使用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据说简谱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42年发明的)。

简谱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记谱法。

它的最大好处是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并表示出来,并能使人很快记住而终身不忘;同时涉及其他的音乐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确显示。

简谱虽然不是出现在中国,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国得到非常广泛的传播。

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

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

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

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

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

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

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音符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

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1 2 3 4 5 6 7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来米发梭拉西)。

这些唱出来的声音符号叫唱名。

这七个音还有与之相对应的英文字母的名称:1--C;2--D;3--E;4--F;5--G;6--A;7--B。

这些字母叫做音名。

它们是固定不变的。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五线谱和简谱的互换

五线谱和简谱的互换

五线谱和简谱的互换有升降记号调号的五线谱于简谱的对照D大调的有两个升记号,和b小调共用一个调号这里可以发现用来当成1(唱成Do)的位置已经不一样了,从下加一直线改成下加一间了,如果要更清楚这个问题,要搞清楚《音名》这个名称,就没有问题了。

上面的翻成简谱记成高八度的简谱低八度的简谱倍低八度的简谱E大调的,于#c小调共用调号8va的8va bass的15va bass的F调的于d小调共用调号这里的调号是一个降记号(b)的调号了,这里是为了配合音高级进而作的,不像介绍调号的时候依照升记号的数目来介绍,方便于调的对照,仅此而已~~8va的8va bass的15va bass的G调的与e小调共用调号8va的8va bass的15vabass的A调的与#f小调共用调号8va的8va bass的15va bass的B调的与#g小调共用调号8va的15va的中音的(无八度点的)8va bass的最后我们用一个bB调(与g小调共用调号)来看看其他有升降调的调号如何在简谱上表示bB调是两个降记号的调号,B调是五个升记号的调号,但是除了调号明显不同,但是他主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都一样(这里所谓的一样,是不看调号,(前面的升降记号)而在五线谱上的间,线位置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调号不一样,所以实际在乐器上的音高会因为前面标示的调号而B调会和bB调差一个半音),在高音谱号都是在下加一间(或第三线),所以~~~其他的bA,主音会和A调一样,bE调主音和E调一样,,,,PS:这里可以再一次看出,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要写出正确的音名或调号了吧,除了在音程的判读上有问题以外,在这里!虽然在同音异名的状况下Ab=G#,但是如果不写正确的,主音在五线谱上位置会不一样,用中音的部分来说,一个会在第二间(Ab)一个会在第二线(G#),翻译起来就会有问题,,,8va的15va的中音的8va bass到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调的调号标示以后,如果没有临时的变换符号(升降记号)在简谱中是不会出现升降记号的,如果曲子中需要临时的升高或是降低半音,就会在五线谱中做标示,比如原来就没有升降记号的调号C大调当我们要把7这个音降低半音,就会在五线谱上这个音符前面加上b记号,当然,,简谱也一样照抄~~~=那么相同的如果在音符前面是#记号,简谱也必须照抄。

零基础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含简谱到五线谱转换理解)

零基础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含简谱到五线谱转换理解)

零基础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含简谱到五线谱转换理解)多尔音乐学院,中国首家在线音乐学院本文较长,建议收藏后观看,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五线谱是记录音乐的一种语言,是一种记谱方法。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平行线组成的,当然还包括每相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间”。

谱表在五线谱中,由五条平行横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谱表。

谱表有许多种类,比较常用的有高音谱表(又叫G谱表)、低音谱表(又叫F谱表)、大谱表和联合谱表。

谱表不同,各线各间的音高位置就不同。

谱号在五线谱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叫做谱号。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调号调:音乐作品或其中某部分,起核心作用的主音及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叫做调。

调号:用以标记调的升降记号叫做调号。

一般记在谱号之后拍号之前,转调时则标记在转调处。

音符音符:在乐谱表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音的长短(也叫“音值”)的符号。

在五线谱上,音符的符头位置越高音也越高,反之符头位置越低音也越低。

附点音符:使它前面的音符的时值延长一半。

休止符拍号二拍子系统:二拍子系统是以强-弱、强-弱的力度形态进行的拍子系统,常见的二拍子拍号如下:在上方的数字代表一个小节有几拍,下方的数字则代表用几分音符当一拍。

三拍子系统:三拍子系统是以强-弱-弱的力度形态进行的拍子系统,常见的三拍子拍号如下:后拍子系统:后拍子系统是前二者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5拍和7拍两种。

一、简谱到五线谱如图1-1所示,描述了简谱中常见的元素。

图1-1 简谱基本元素任何一首曲子,都可以被分为任意数量的“小节”,用长竖线(分节符)分割。

乐曲使用拍子控制节奏,“拍”是音符历时长短的单位。

一拍的时间由乐曲要求规定,如果要求一分钟60拍,那么一拍就是一秒。

每一小节都是有固定“拍数”的,在简谱最上角描述每小节的拍数。

如4/4拍,含义是“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假定我们规定一拍是一秒,那么一个四分音符的持续时间就是一秒,一小节就有四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线谱和简谱
一、简谱
简谱是记谱法一种。

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

简谱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

例如记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线谱在视觉上那么清楚,而记钢琴谱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去有人认为简谱简单、不科学,因而否定了简谱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错误的。

应该承认:简谱对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简谱将会继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简谱的创造和发展过程,因为缺乏有关的材料,还不能作准确的介绍。

法国的加林(1786-1821)和舍维(1804-1864);英国的格兰威尔(1785-1867)和葛尔文(1816-1880),在简谱体系方面,都曾作过研究和整理。

我国的简谱是由日本传来的。

这种体系与舍维的体系已有所不同。

按照舍维体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线,都加在音符的上方。

然而日本的简谱到了我国,特别是解放后十年来,又起了许多变化和发展,现在只将现行的简谱作如下的简单介绍。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暖和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

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4、7i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1234567i
唱法:dorimifasollasi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
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

调号标记是用1=F、1=G等来表示的。

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过多的加点,在合唱、合奏谱中,往往应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来记低声部或高声部。

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记谱;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记谱等便是。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

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附点全音符:1-----
附点二分音符:1--
附点四分音符:1.
附点八分音符:1.
附点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

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

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全休止符:0000附点全休止符:000000
二分休止符:00附点二分休止符:000
四分休止符:0附点四分休止符:0.
八分休止符:0附点八分休止符:0.
十六分休止符:0附点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长达数小节的休止,可用长休止号。

写在小节内,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小节的数目。

仅有长度而无一定高度的音,用X记号来表示,音的长短则用在X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标记。

在简谱体系中不存在谱号问题。

它的音高是通过音符和调号来表示的。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

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标记和表情术语记在第一行乐谱开始处的上面。

在多声部的记谱中,小节线多半是分开的,各声部单独记写。

但有的器乐曲的小节线是按照乐器的分组连起来的。

不论是分开或不分开,各声部的小节线一定要上下对齐。

记谱时要注意音符的空间距离,使小节与小节,拍与拍的距离大致相等,一拍之内音符少的要写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写紧一些。

少于四分音符的各种音符,低音点要记在短横线下面。

简谱体系中音值组合法的规则,基本上与五线谱相同。

只是在复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节的一个音符,而用连线把音符按单拍子分组后连结起来。

休止符的组合法和上面所谈情况相同,当然不必再用连线。

连音记号记在音符的上面,用开口的括弧加上表示连音的数目字来标记。

简谱中的移调非常简单,只要把调号改动一下便可以了。

例如C 大调的乐曲要移高大二度时,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简谱中变音记号只用升(#)、降(b)和还原三种,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简谱体系中,较长的确定的转调,不用临时变音记号,而用转调后的调号来标明。

五线谱中所用的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基本上都适用于简谱。

为了避免代表断音的圆点和高音点相混,在简谱中断音用▽或▼来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标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并用连线与被装饰的主要音相连。

前奏、过门、尾声和五线谱一样,用小音符标记,有的也用括弧括起来。

记写和弦时,音符下面的短横线,仅在最低音下记出。

关于简谱的记谱法,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以上所谈的仅是简谱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

二、工尺谱
工尺谱是为我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

在民间流传甚广。

直到今天许多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

在研究整理民族音乐遗
产、向民间音乐学习方面,它仍有着积极的特殊的意义。

工尺谱系何时开始创用,已很难考查。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对工尺谱各音的写法与今天通用的写法也颇不一致。

目前我国各地所流行的工尺谱,在写法上和读法上也仍然大不相同。

详尽地、系统地研究工尺谱,是个专门的学问,也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这里所介绍的仅是这方面的一般常识。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书写的,但近二三十年来,也有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的。

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

根据目前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234567相同。

即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

工尺谱中音的长短是用板眼符号(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

、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

)、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音的时值超过一拍以上时,那末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一直线。

直线所占的时间根据音的长短标记的总原则。

近四十年来,在工尺谱的直行书写中,除了以上所讲的音值标记外,往往还在字的左侧或右侧加用纵线来表示。

纵线的记写和意义与简谱音符下的横线相同。

一拍内包括六七个以上的字或节奏较复杂时,大都用加赠板(拍的细分)的方法来记写。

在工尺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乐句的划
分。

乐段的标记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段与段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一种是分段记写。

在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

歇板和歇眼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写一勺字,而在这个勺字的右侧注明板或眼的符号;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个空隙的右侧,即记板眼符号的地方,记以歇板或歇眼符号。

歇板符号用棥被颉啊痢崩幢硎荆??鄯?庞谩皸或△来标记。

上面所讲的歇板和歇眼的写法,都是表示一拍开始时的休止,但在旋律进行中,往往不是在一拍的开始处休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清楚的写法是在休止的地方写上一个勺字。

如果要在一拍半的音后面休止半拍时,一般都用歇眼符号△写在板的符号的下面来表示。

工尺谱中调的标记,数十年前和现行的已大不相同。

为了正确了解各种调名所代表的调的高度,现将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现在流行的调名和国际通用调名的音高关系列表如下:
现在流行的调名数十年前流行的调名国际通用的调名
小工调小工调(乙字调)D调
乙字调凡字调A调
凡字调上字调bE调
上字调六字调bB调
六字调尺字调F调
尺字调四字调(五字调)C调
正宫调(五字调)正宫调G调
现行工尺谱的调的名称及调的关系,是以小工调为基础,以工音为关键来确定的。

例如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六字,便称为六字调,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尺字,便称为尺字调。

也就是说:以小工调的六字为工,便叫做六字调,以小工调的尺字为工,就叫做尺字调,余类推。

在民间还有以笛上的按孔或开孔的数目作为调名的。

如三眼调、两眼调等。

工尺谱中的强弱记号、反复记号、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都是用文字来标记的。

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左侧,有的记在板眼符号的右侧,也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行间。

最后谈谈工尺谱译简谱的问题。

将工尺谱译成简谱,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由于时代、地区的不同,工尺谱有着各种各样的写法和读法,因此,译谱时便不能简单化。

例如,五台山僧寺中所流传的宋朝乐谱中,《八板儿》(即《老六板》或《老八板》)的开头一句,记作一一工四合,其实就是全国通行工尺谱中的工工四尺上,译成简谱便是33621。

也就是说,译前者要以合为1,而后者则以上为1。

这是由于新、古音阶的不同而产生的。

有时为了乐器演奏上的方便,许多工尺谱是采用移调记写的。

譬如把正工调的谱翻成小工调记写,即把原来的上尺工写成凡六五。

在这种情况下,译成简谱时便不能译作456,而应译成123。

总之,在进行译谱时,一定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确定其调性,辨别其音的高低关系,这样译写的乐谱才能求得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