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

合集下载

小石谭原文及翻译注释

小石谭原文及翻译注释

小石谭原文及翻译注释小石谭原文及翻译注释《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小石谭原文及翻译注释,一起看看吧!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

为:作为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弯曲。

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形交融。

其文言句式非常之优美,作者就给大家整理了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一起来看下吧!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aacute;ng)竹,闻水声,如鸣佩(pegrave;i)环,心乐(legrave;)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egrave;)。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aacute;n )石底以出,为坻(chiacute;),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agrave;n),蒙络(luograve;)摇缀(zhuigrave;),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egrave;),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ugrave;)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eacute;)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aacute;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agrave;ng)幽深(suigrave;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igrave;)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记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aacute;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潢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首创。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egrave;):潭水分外清凉,清亮。

尤:分外,特别。

清冽 :清凉。

清,清亮。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加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加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 鸣佩(peì )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 为坻(chí ),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 蔓(màn),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 古,余弟宗玄。隶(lì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 恕己,曰奉壹(yī)。
• 2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 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 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静悄悄的。悄怆, 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 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 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 30.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 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景象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 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1.吴武陵:信州 (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 友善。 32.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3.龚古:作者朋友。 34.宗玄:作者的堂弟。 35.隶而从者: 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36.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37.坻:水中高地。 38.屿:小岛。 39.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原文如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如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击般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走过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可以用全石作为底坐,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呈现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洞穴的样子。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低垂,(看上去)参差不齐,随风摆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就像)跟游人逗趣一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非常)难于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这)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以上就是《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美丽的景色和潭中游鱼的活泼可爱,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凄凉之情。

文章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作者的感受相结合的手法,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注释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2]篁竹:竹林.[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阅读文言文能够让我们了解的古代人的思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阅读文言文能够让我们了解的古代人的思想,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加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

小石潭记+注音+全文翻译

出处或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xiǎo shítán jì táng dài Liǔ ZōngYuán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cóng xiǎo qiūxī xíng bǎièr shí bù ,gé huáng zhú ,wén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shuǐ shēng ,rú míng pèi huán ,xīn lè zhī 。

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fá zhú qǔ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quán shí yǐ wéi dǐ ,jìnàn ,全石以为底,近岸,juàn shí dǐ yǐ chū ,wéi chí,wéi yǔ ,wéi kān, wéi yán 。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qīng shù cuì màn ,méng luò yáo zhuì ,cēn cī pīf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文言文注解及翻译在线看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pi)环,心乐(l)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 )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n),蒙络(lu)摇缀(zhu),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ng)幽邃(su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尤其。

清冽:清凉。

清,清澈。

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

为:作为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弯曲。

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甚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

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下,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

澈:透过。

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俶(ch)尔,忽然。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疾。

27.乐:玩乐。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斗:像北斗星同样曲折。

蛇行:像蛇同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同样参差不齐。

犬牙:像狗牙同样。

差:交错。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晓得。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寂寥:寂静寥落。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认为。

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

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表顺承。

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

游:游玩。

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

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尤其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甚么依靠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同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由于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

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三、一词多义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

2、从:(1)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

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

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

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心乐之;(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1)由于。

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

卷石底以出;(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瓜葛。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瓜葛。

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瓜葛。

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

同游者。

10、环(1)玉环。

如鸣佩环;(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

全石以为底;(2)成为。

为岩。

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同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同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晓得它的源头。

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我由于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咱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

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虚词的用法而: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乃: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以: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2.以其境过清(由于)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4.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柳宗元贬官以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