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心得资料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

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

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帝内经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内经读后感1由于文言文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匮乏,确实读不懂《黄帝内经》,但仍然为她而着迷。

迷于书中所写的东南西北中,迷于她所写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迷于她所描述的肝心肺肾脾,以及书中的酸咸甘苦辛。

她告诉我,吃什么最健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既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的,牛奶为上品,鸡鸭鱼肉为好东西,同时告诉了我们各种食物都有它的季节,和饮食专家们所提倡的不吃反季节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告诉我们一年当中我们该怎么去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也就是说春天我们就应该象植物发芽一样,让我们人体的气机生发出来;夏天,我们所有的阳气浮于体表,同时将一年中代谢所产生的垃圾通过汗液排泄出体外,所以我们夏天的消化能力就相对弱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苦夏,夏天为什么容易拉肚子,为什么夏天吃多了雪糕不好,喝冰镇的汽水、啤酒不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开始收藏了,我们的身体也应该开始收敛了;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植物都凋零了,很多动物都冬眠了,水都结冰了,我们也应该象那些动植物一样避开寒冷的冬天之气,这也是俗习中提倡冬令进补的原因,这时人体的阳气全都在体内,吃的东西比较容易消化和吸收。

她告诉我,人要想健康,要因天之序,也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遵循一年的四季之气,遵循每天的小四季。

人的健康在自己,你和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你也就越健康。

我为书中所写的一切而痴迷,相信随着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会有更深的理解。

黄帝内经读后感2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祖国文化的遗产珍贵的一部分。

他不但是古代祖先们对于自然灾害与疾病作斗争的记实,同时也说明人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疾病并逐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更好地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一:大半个月的时间,做事与修学总是提不起干劲来找了堆借口来安慰自己。

也对,该是冬眠的时间了;呵呵。

好在绞尽脑汁想想自己有何许收获时,该是看了部分的《皇帝内经》吧;原文是皇帝与当时名医和臣子谈论时记载下的文字,古文初读时不难理解很容易可以知晓其意;阅到第六篇却犹感古时圣人们学医者不仅学术甚深也精通多门学术。

中国的文化用博大精深形容也不为过,光是简单的一本1080个字《弟子规》就教育了世人一生的该遵循的德行;仲尼的《论语》更是深入浅出地向人们道出处于何地位何年龄该明了的事理;这次的《黄帝内经》才让我真正体会到读圣贤书是人生多有意义的享受啊。

处于本能地我又开始质问自己,为什么经典的文学我们从小从未接触过呢?不读圣贤书的现代人还会有什么不敢做的么?如同孔老夫子所言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常听到家长和朋友谈起现在的孩子太不好带了,总是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不知道好好学习,老是捣乱的;出于礼貌我不能直接地告诉他们是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和教师是要明白身教大于言教的道理;太多经典的教育全被世人遗忘了,他们不在愿意遵循古圣先贤的理念,多可惜呀。

如果今天是中国的__向人民提议要多读中国文学,多学习古人们求学的精神;太平盛世就在当下。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二:一直对养生比较感兴趣,但也就是了解些皮毛而已。

看到老师的读书清单里有这本《黄帝内经》,回到寝室就下载了电子书来看看,当然还有一本白话文的。

但是其中有些内容还是理解不了,这里只写些我学习到的内容,确实也受益了许多。

另:附带学习了徐文兵教授的《黄帝内经的智慧》讲座(完),吴清忠老师的《人体使用手册》(完),中里巴人的《求人不如求己》(未完)。

学以致用,讲女人如何爱自己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黄帝内经》读书心得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1读《黄帝内经》是大一的这个暑假,我们作为中南大学临床八年制的学生,这算是科研训练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一项任务,初读《黄帝内经》,觉得它很无味,全是古文一两天之后还没看完三页,就放在了那里。

一个月后,再次拿起《黄帝内经》,整理心情,一个人静静的品读,终于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它让我对养生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

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带给我们的财富。

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

年轻人觉得自己现在熬熬夜,饿饿肚子,吹吹冷风是小事,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所认为的这些小事便为他们老来以后的身体留下了疾病的隐患。

我的奶奶就是一个例子,奶奶年轻时举得自己身体好,出去做工吹吹风淋淋雨没什么大事,现在风湿一直缠着奶奶,每当吹风下雨疾病发作疼痛难忍。

所以现在的我们也不要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小事,等到疾病发作,后悔莫及。

作为当代大学生,熬夜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事情,早则十一点晚则转钟四五点甚至是通宵不眠,似乎都为大大小小的事情牵绊着,我们也不乏看到学生熬夜猝死的新闻,睡眠作为身体调节的时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如果失眠时间太少将减少你的身体排毒的时间,所以,我们作为大学生应当有适合规律的睡眠时间,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身体基础。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我们应该积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他人从中受益,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我们成长的里程碑和里程,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心得体会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我对中医学的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黄帝内经的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阴阳理论黄帝内经强调了阴阳的理论,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个互补、相互依存的相对存在。

阴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我从中学到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保持饮食平衡、作息规律以及充足的休息等。

只有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

第二部分:五行学说黄帝内经还阐述了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研究五行学说,我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例如,春季属木,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夏季属火,宜多饮水、吃清淡食物等。

了解五行学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第三部分:经络系统黄帝内经中提到了经络系统,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复杂而精细的经络网络。

通过对经络的刺激和调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我从中了解到经络是将身体各部分连结在一起的桥梁,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这对于改善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部分:调理身心黄帝内经中提到了调理身心的重要性。

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心态等多个方面,可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例如,饮食调理中,黄帝内经强调了饮食宜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适当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

此外,黄帝内经指出喜、怒、忧、思、悲、恐等负面情绪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静心态。

第五部分:个体差异黄帝内经强调了个体差异,即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时,我们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要求医生要善于观察和判断,以个性化的方式对待每个病患。

结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我对中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帝内经心得通用7篇

黄帝内经心得通用7篇

黄帝内经心得通用7篇黄帝内经心得篇1《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时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分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治疗颈椎病,因为以前脖子疼痛,用二针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天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安排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疼痛,头晕不适。

因为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时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因为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失。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咨询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因为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对下属发脾气。

我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始压上去疼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疼痛为止。

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

这也是来自于学习经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治疗,疗效确实令人感到惊奇。

如果病人没经验的,肯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一从事药材生意的病人,广州人,在北京做生意,因为肩背疼痛近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照片,MR检查,均未见异常,局部打封闭,贴膏药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见改善。

回广州后约出来吃晚饭,餐桌上见患者咳嗽,流涕,很狼狈的样子,连声说对不起,他夫人说感冒很长时间了,把他嘴上的烟拿掉,还暗示要我告诉他抽烟会加重咳嗽。

黄帝内经9篇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9篇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9篇心得体会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库。

这部经典包含了关于人体生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丰富知识。

通过阅读黄帝内经,我对于中医学的理念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首先,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它认为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功能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相互关联。

人体的健康与生活环境、季节变化、饮食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

这种观念激发了我对于身心健康的关注,让我明白到了个体的整体性和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其次,黄帝内经提倡“阴阳平衡”的理念。

阴阳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代表了事物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维持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认识自身体质的阴阳平衡,可以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保持健康。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珍视平衡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身体健康上,也可以延伸到生活和工作中。

此外,黄帝内经注重“预防为主”的理念。

它强调防病胜于治病,主张通过调整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生活方式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观念让我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管理。

只有做到预防为主,才能真正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

黄帝内经还介绍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其中包括针灸、推拿、草药、气功等。

这些方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心健康。

这让我对于中医学的综合治疗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读完黄帝内经后,我对于中医学的信任和尊重更加坚定。

它不仅以整体观念和平衡思维为基础,还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中医学强调个体化的治疗,通过细致的观察、问诊和辩证分析,针对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与现代医学的关注点不同,更加体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

对我来说,黄帝内经是不可或缺的医学经典之一。

通过阅读和研究,我对于中医学的核心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治疗方法的实用性。

这让我在面对自身健康问题时有了更多选择和思考的空间。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9篇)《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1《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

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何为养生,就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可见受推崇程度非同一般,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

对于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充分的体现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两个基本的观点,也就是整体观。

“天人相应”是说人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科技是如何的进步,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得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的规律。

《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也就是说人体必须“顺其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增进人体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内经选读 ---学习心得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在医学方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更是一部养生宝典,一本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经过一年的学习,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下面我就从《黄帝内经》的“素问”第一章就两三个方面联系我的学习浅谈一下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古人以致现在的人们,在繁衍生息,修身养生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

我要讲的是《黄帝内经》的上册素问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它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各有一个小的主题。

第一部分是用24个字创造、介绍了皇帝这一人:然后是第二部分:正文,用对比的手法讲“上古的人”与“今时之人”的不同,从生活行为上讲述上古圣人教下的养生之法是怎样的。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而究其原因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谈论的第一个话题:通过“上古”与“今时”的人们比较,再观现在的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应该所注意和改变的生活习惯。

在古文里歧伯的对曰中我们可以知道:上古时期(即元年之前),的人们洞悉道生方法、法则,能效法“阴阳”的转换变化规律,生活作息都有正常的规律,即能顺着生命的自然生长去生活,不费神劳累,所以能够身体健康,精神熠熠,轻易活到百岁,这是“上古之人”的养身之道;而“今时之人”恰巧与“上古”之人相反,不注
重身体健康,一再放纵自己的内心欲望,生活在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中,为自身欲望所惑,“殚精竭虑”,身心受到破坏,元气大泄,所以身体不好,寿命不长。

这些都是我们的前人们的一些生活场景,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又何其不是“今时之人”呢?用上古之人的养生要求做参照,现在的我们是怎样的呢?现在,在科技和社会生活急速发展的状态下,大多数的人们都适应或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注重生活节奏,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加班;爱吃快餐食品,爱喝各种碳酸饮料,暴饮暴食。

有些人视就如命,醉酒伤人伤己;有些人纵欲过度,害人害己。

如今的多数人随意挥霍自己的健康,只是求得短暂的快乐,得不偿失。

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

用正确的生活习惯来养护我们的身体。

在作息上,少熬夜加班,按时就寝(最好在11点之前睡着),准时起床(“太阳升起时起床,太阳下山时休息”),不让自己太劳累;在饮食方面,按时进餐,吃当季食物,少吃或不吃反季节蔬果,吃适量,不暴饮暴食,也不节食少吃。

过度的劳累和不适当的饮食都会损耗我们的“真气”、“元气”,而我们身体中的“真、元之气”呢并不是无穷尽的,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它会慢慢消耗,如果我们不去补充和保养它,让它继续消耗,我们的身体会逐渐衰竭,不能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不能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生活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在寿命上就不能长寿,往往才年过半白就已经身心俱损,神行憔悴。

所以,养身第一课:注重生活行为习惯各方面,有节有律。

第二个话题:心理层面的养生。

说到心理养身之法,就是由内而外,从身体内部养护身体。

养身仅仅在外部行为上是不够的,心理层面的养生是为了避免一些“虚邪”对身体的伤害。

心理养生是为保养元气而进行养生。

人若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自然不会有过多的索取和欲望,欲望减少,心理会慢慢平静,真气、精力的消耗就会减少,;内心没有沉重的负担,不焦躁,无恐惧,真元得到保护;对于身体的内部五脏六腑,顺应真气的流转,能正常工作,身体健康。

以上几点对于真元的护养都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

反之,这些会影响身体健康,器官衰竭,易生病,不长寿。

只有把真元养护好,使它们一直处于盈满状态才能在“虚邪”来袭时,是身体不受到伤害。

是以,在平时多多了解一些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和一些滋养方法,对保养我们的身体也是很有用处的,保护好我们的人体功能。

人体功能若没有失去平衡,全面存在,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丧失的危险;人体各种功能存在而不丧失的前提又是生命的各种运动能够不断进行,因此,保真固元十分重要。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对话:魏文王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最好?”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有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病情初期,而我治病则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

因此,一般人都看不到长兄和中兄的治病才能,而
只看见我在经脉上针灸,用针管来放血,在躯体上动刀、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而得名,其实错矣。

”由此可见,扁鹊认为防病或养生才是最重要,最好的。

《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在我看来,实质上也就是通过养护好身体从根本上防病长寿。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中医对体液(阴液)动态平衡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东垣在其著作中,曾引用《素问·经脉别论》以上的一段原文来论述和说明正常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即水液入胃,经过脾的转运,将精微布散全身,并上输于肺通过肺气肃降,通调水道,而输注于膀胱。

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

膀胱中之津液,经肾的气化,将其中之浊者化为尿液而排出。

这种代谢过程,还必须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阴阳的升降出入,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断进行平衡调节,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即水液代谢之理。

综上所述,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需要多个脏腑的综合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若三脏功能失调,则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过程,破坏水液代谢的平衡,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环流障碍,水液停滞,或津液大量丢失等病理改变。

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丢失而伤津化燥,甚则阴液亏虚,乃至脱液亡阴,其治宜滋液生津、滋补阴液、敛液救阴。

津液停聚则为湿、为饮、为水、为痰,其治当以发汗、化湿、利湿(尿)、逐水、祛痰为法。

例如:一、从水液代谢来看治病“巧于开表”。

水肿:水肿乃
水道不得通利,水饮痰湿停聚为患,治疗水肿之患不论表里内外各部,皆从调理三焦气化入手,肺气得宣三焦气化自利矣,不论其表里、寒热、虚实皆当巧于宣肺,巧开表闭。

癃闭:癃闭一证亦乃由
于三焦气化不利,肺气不得宣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功能失
常。

当此之时,亦然应当开人体之表,使肺气宣达水道通利,三焦
气化自然恢复正常,小便之苦可解。

二、从水液代谢来看消渴(糖
尿病):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
液气血的重要功能。

脾阴与脾阳的不足,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
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治疗重在治脾等
《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睥,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总结了人体的津液代谢过程,提出了人体的津液代谢与肺、脾、肾3脏紧密相关,为后世的津液代谢及津液的病理、治疗的论述提供了依据.后世在治疗关于水液疾病的问题上,多以此为依据,收益颇多。

当然内经中的经典远不仅止于此,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推敲、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