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集散控制系统_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集散控制系统作为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为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思维的跨越,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教学改革的需求显得更加紧迫。
本文就对《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时态改革、教学结构改革、教学环境改革等几方面内容,以促进《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实施。
首先,教学内容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集散控制系统》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可以在本科阶段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技术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更好地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
其次,教学时态改革,在实践课中可以以过去和现在的时态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在时间上有更多的完成实验任务的空间,有效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再次,教学结构改革,在本科课程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践性,以增强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提高学生对集散控制系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不断创新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知识。
最后,教学环境改革,要将实践室、实验室和教室结合起来,加强实践与理论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场景和环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在改革中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以上是关于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讨论,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扩
大教学改革的空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除要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只有采取有效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提升《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集散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集散控制系统(DCS)
课程标准(大纲)
一、课程名称:集散控制系统
二、面向对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
三、课时:××课时
四、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DCS的硬件结构和组态软
件的使用,通过一定的工程训练能够具备系统的维护能力和一
定的工程开发能力。
五、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主干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
以浙江中控JX-300系统为主要内容,介绍几种典型的国内外
DCS系统硬件构成及功能,着重对浙江中控JX-300系统的工
程应用、组态软件的使用及工程组态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讲解。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项目任务为引领下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控制系自动化教研室
目录
项目一:基于DCS的丙烯精馏塔的控制方案
模块一:丙烯精馏塔的工艺介绍
模块二:DCS在该装置控制中的作用
(浙江中控JX-300xp)
模块三:介绍JX-300xp的硬件构成和功能
模块四:JX-300xp组态软件的使用
项目二:基于日本横河CS—3000系统的丙烯精馏塔的控制方案模块一:CS—3000系统硬件构成和功能
模块二:CS—3000系统组态软件的使用
项目二:基于美国霍尼威尔TPS系统的丙烯精馏塔的控制方案模块一:TPS系统硬件构成和功能
模块二:TPS系统组态软件的使用。
高职院《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

高职院《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摘要] 分析了《集散控制系统》现行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教学思路、优化实践教学大纲;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立足专业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周边企业的资源实现现场教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集散控制系统;实践教学;实验大纲;校企合作;现场教学A Study on Practice Teaching about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Course in Higher V ocational SchoolsDeng Suping,Liu Zhong,Wang Hengqiang(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10048)Abstract: Deficiency of present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are analysised.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s studied on constructing ranks of teachers;Defining teaching thought ,optimizing teaching experimental syllabus;Enhancing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Developing school-based textbook;Field-based Teaching;Explor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tc.An effective teaching way is provided.Key word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Practice teaching;Experimental syllabu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Field-based Teaching一、引言“集散控制系统”(DCS)是基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显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这项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后,在我国的到迅速的发展,目前“集散控制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医药、轻工生产及其他行业。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作者:张大伟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1期摘要“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与现代集散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步为标准,重点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2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基本构想。
最后针对该课程的实践环节提出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转变的思想。
关键词集散控制系统;教学手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59-01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Zhang DaweiAbstract The cours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DCS, with the standard of the development synchro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modern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forms Finally, the idea that validated experiments should be changed into designed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is put forward as to the experiments of the course.Key word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reformAuthor’s addre ss Inf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 China高校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集散控制系统》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高职院校《集散控制系统》教学的改革与研究高职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对自动控制类大专业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学好该课程需要对之前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
但是从学生学习过程来看,学好该门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该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进而掌握知识要点。
标签:集散控制系统多媒体课件教学综合实例分析教学仿真教学课程设计教学《集散控制系统》是众多高职院校自动控制类专业一门集综合性与实践性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学生在完成PLC应用,检测仪表与控制装置和过程控制理论的学习后,可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作为高职院校,课程的学习有别于本科院校研究性的教学,在知识够用的前提条件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本课程选择典型DCS系统为学习内容,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基于JX-300XP 集散控制系统的加热炉对象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与基于Delta V系统丙烯精馏装置系统设计两个工程案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情境下学会集散控制系统的构建、硬件配置、组态设计、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与故障诊断等工作任务,在任务进程上也是按照标准的作业流程来进行编排。
1 教学内容作为高职教学,本门课程如何选取适当的教材很重要。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材要在内容上区别于本科教材。
高职应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而非是理论探讨研究,所以所选教材必须把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围绕过程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操作维护核心岗位设置课程内容,并开发出以化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程的实训项目。
本门课程的教材采用校内与校外专家共同编写的书本,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用企业真实的项目分解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真实的工作流程,执行真实的任务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DCS现场控制。
2 教学方法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因材施教相当重要。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摘要]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热能动力、化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了相关的专业课后,开设的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课。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限于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把单一的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进行实践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把DCS课程的教学活动和具体的工程设计相结合、将单一课程的教学化为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集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教学改革21世纪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信号的检测、分析、处理、控制和应用等各个方面,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能耗低、污染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集散控制系统(DCS)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最好的系统平台,是当今工业过程控制的主流[1]。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控制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基础性、通用性,了解基本的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在此基础上,必须通过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应用,形成学生自身的能力。
为此,我们在《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把课堂教学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过程,改为师生互动的研究过程针对《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对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对课程的教学学时进行合理分配,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和过程考核。
本课程共48学时,用30学时主要进行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及设计进行理论讲解,在适当的章节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给学生布置任务,如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DCS 在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CS在热力发电厂机主蒸汽系统中的应用等,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对比后得出最佳技术方案。
集散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

集散控制系统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集散控制系统是大型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控制手段,目前已是工控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现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集散控制系统第二版,旨在让学生了解集散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与原理2.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分类3.熟练应用PLC控制器进行集散控制系统设计4.能够实现对容器、制冷机组、气动装置、输送带以及液压系统进行集散控制教学内容集散控制系统概述1.什么是集散控制系统2.集散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3.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集散控制系统分类1.中央控制系统2.集散控制系统3.线路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组成元件1.集散控制系统的通讯模块2.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3.集散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块集散控制系统设计1.PLC控制器简介2.电气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4.设计集散控制系统的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授课、演示演讲、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对集散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行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力。
教学评估1.期末考试: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笔试及实际操作考核2.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操作,学生需提交至少一次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流程、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等。
3.课堂提问: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总结集散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学生需要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相关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原创)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标准学分:2学时:36适用专业及专业代码: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080602执笔人:审核人:1、课程性质与作用1.1 课程性质《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自动化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工程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
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教学过程以模拟现场教学和企业教学为主,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实现了“工学结合”理念。
1.2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体系结构、基本功能、软件组态、系统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先修课程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技术等知识在本课程中得到了综合应用;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岗位技能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修养,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过程控制自动化技术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前导课程《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技术》1.4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几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项目的学习和实践,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导向,使学生不仅仅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设计思想及特点、发展概况、层次化体系结构和过程控制级的硬件结构及软件组态。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提高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去解决控制工程项目的问题。
2.1.1 专业能力目标能识读控制系统施工图;能识读并绘制控制流程图;初步具备集散控制系统硬件配置和安装技术能力;能熟悉绘制集散控制系统流程图和制作简单报表;能熟练使用具备组态软件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系统组态、回路组态等;能用其他组态方法进行简单控制方案的设计;能熟练对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分析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能够遵守操作规范,使用相关技术资料;能够按规定使用工具、设备,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能够用资料说明、核查、评价自身的工作成果;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并做出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012年第17期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17.026随着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尤其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骨干示范建设“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以及全方位深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确立职业教育应始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力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认识1.项目教学法内涵项目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及学生的课堂内外的积极主动参与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项目,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深入分析及实践。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同时培养正确的思维理念、学习方法、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简单说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2.项目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局限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孤立式片段教育行为,学生难以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服务实践,学以致用,学为我用”的指导思想,尽而影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贯彻“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理念,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
项目教学法除了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评价特点内在要求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还充分体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零距离”体验现场,为工程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也能“无缝对接”就业;突出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举,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完全融合,是高等职业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于“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特别适合开展项目教学,二、项目教学法实现要素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实施原则、以学习情境作为支撑平台。
由于学习情境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及工程素质培养,因此,学习情境不仅是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纽带,也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工学交替”最为理想的学习平台。
项目教学法要有效地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尤其应在下面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全方位地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围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念和项目教学法本质,通过理论学习、消化、吸收、创新,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质性教学改革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及教研投入等教学管理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同时,强化师资力量、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物质条件支撑平台,使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具备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2.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项目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咨询师。
项目教学的核心依托于工程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技能、完整的工程调研、分析、判断、综合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完整的教育体系所应具备的能力,为此,需要企业提供优质兼职教师,更好地开发项目资源和有效地实施教学。
3.确保项目先进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项目教学,就应确保项目高质量、先进性、实用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通过举行“工人专家访谈会”,共同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及“课程和职业能力标准制定”等工作,为项目及职业标准提供指导。
4.构筑丰富的教学资源项目教学法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手册、文献、动画、仿真、视频、教学录像、教学资源库等纸质或网站资料应能全方位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
三、项目教学应用实践为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工作过程教学理“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蒋兴加 梁 兵摘要: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基本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的基本目标,阐述了在“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必要性,以及实施的要素和应用实践;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集散控制系统(DCS)作者简介:蒋兴加(1969-),男,湖南道县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梁兵(1969-),男,广西博白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
(广西 南宁 530007)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52-02课程教材改革总第240期念,学习情境与教学项目的制定是实施工作过程教学的重要载体,应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阶段组织项目教学实施。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学习情境的构筑、师生的评估总结,以及现代化教学与实训手段。
下面结合“集散控制系统”课程介绍项目的确定、项目实施、项目的评价考核三个核心环节。
1.项目的确定确定切实可行、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选的项目除了课程内在要求外,应充分体现典型性、先进性、实用性、工程完整性、知识技能综合性,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体现项目教学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经充分调研,基于就业领域、职业标准、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及“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经验和兄弟院校成果,进行精炼、序化处理,结合学院自身特点,并按“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确定如表1所示四个基本项目:表1 “集散控制系统”实施项目项目学时教学任务主要教学单元主要素材1集散控制系统基本知识(16)1.1基本概念DC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主流集散控制系统简介教案、课件、图片、手册1.2硬件结构DCS的体系结构;现场控制级、控制站;管理级;网络及通信1.3软件结构软件组成和基本功能;常用组态软件1.4组态王初步应用安装;基本组成;基本应用步骤手册、应用动画演示1.5锅炉水位控制仿真概况:工艺要求、 功能及任务;实施:仿真实施图片、实训指导书、演示动画2 DCS在液位控制系统中应用(14)2.1恒压供水系统概况工艺、系统I/O点、功能要求;A1000简介课件、任务单、录像2.2DCS方案设计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手册、视频演示2.3 系统硬件设计测点统计(变量关联表);控制站 ;操作站手册、表格、图片2.4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组态;控制站(PLC)程序开发手册、案例2.5系统实施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3 DCS在真空钎焊炉中的应用(24)3.1系统概况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工艺和功能要求课件、任务单、文献、场景视频3.2系统工程设计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常识工程设计手册与文件模板3.3 系统硬件设计测点统计;控制站;改进(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手册、职业标准手册、案例3.4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组态;控制站程序开发3.5系统应用安装、试运行;日常维护;常规检修4 DCS综合应用-拓展/实训(10)4.1 A4200综合化工系统概况工艺、总体架构、实时监控、操作、运行、调试和维护案例资料、手册、文献4.2其他DCS应用简介霍尼威尔、横河、浙大中控、和利时、福克斯2.项目教学实施该环节是项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衡量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角色,学生是实施项目教学的主体。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周密部署和指导至关重要,需要把握分寸进行讲解和示范,既要避免他们的盲目性,又不能束缚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为此应指明实施的原则、方向、方法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生在实施项目教学主要过程为:首先,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研分析等前期工作,并经过讨论和交流,领会项目要求。
其次,参考案例规程和框架,划分项目子模块,确定项目重点和难点及突破口,经过老师审核,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其三,通过前面充分的准备,项目的工艺流程和要求已明晰,有关设备的选型和外特性及接口已确定,控制程序和组态软件开发可付诸实际,通过系统的集成工作,在老师指导下,项目的工程“实施”水到渠成。
3.项目评价考核根据行动导向六步教学法,评价和考核也是整个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只有经过教师的进一步点评、总结和深化,学生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才得以真正体现;另一方面,考核作为实施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衡量教师、学生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评价应以行动能力为核心,项目实施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两个方面,项目教学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性评价考核主要安排在学生按计划完成每个子模块时进行,即每个子模块完成后要进行一个阶段性评价考核,教师根据项目的要点对学生完成的模块项目进行点评和考核。
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应进行总结和答辩。
即在项目教学后期,学生既要提交类似于工程项目中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文档,又要把自己的体会融入报告。
尤其思路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要重视各个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解决方法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髓。
学生通过答辩,既完善了考核,又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
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实现触类旁通,为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论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课堂及学校内外结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
而且,项目教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解决工程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际表明项目教学法用于专业课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1]蒋兴加.基于项目教学法工程素质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 (8):64-65.(责任编辑:宋秀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