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一、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DCS,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

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

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

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

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

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

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关于DCS操作学习总结

关于DCS操作学习总结

DCS操作学习总结关于DCS操作学习总结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吧,是时候写一篇学习总结了。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学习总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DCS操作学习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DCS操作学习总结1首先感谢卓资电厂及设备检修部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这次能有机会参加DCS系统的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是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DCS控制系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热工专业一行两人前往国电南自参加TCS3000分散控制系统DCS组态学习。

通过此次学习使自己由一名对DCS系统了解得不深到比较系统的掌握,自己在对DCS系统的认识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工作的热情也在不断的高涨。

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主要作用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监视、管理和决策。

它能比较详细的观察到生产装置的运行情况,保护生产装置,使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可见整个DCS分散控制在生产中是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此次学习也进一步肯定了DCS系统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下面就将学习情况作一总结:我厂采用的TCS3000仪电一体化分散控制系统下位软件是采用MOX公司成熟的MOXGRAF软件,其中包括大量工控应用所需功能模块,同时也可以采用符合IEC16331-31标准的编程语言定制用户自定义模块,采用该软件提供的模块和自定义模块,可以构建各种规模的分散控制系统。

培训分两个阶段:1. 理论学习首先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系统的了解了TCS3000分散控制系统的概况、创建工程、操作员站功能、工程师站功能、数据组态、控制策略组态、系统配置和维护。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近年来在热电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DCS控制系统逐步形成顺序控制SCS、数据采集DAS、燃烧器管理BMS4大系统、模拟量控制MCS 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控制系统实习总结

控制系统实习总结

控制系统实习总结我履行的实习岗位是控制系统实习生,在这段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项目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我的实习总结:一、实习内容和目标在控制系统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两个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旨在控制一个封闭空间的温度。

我负责编写控制算法,并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来优化算法的性能。

第二个项目是开发一个自动驾驶系统的模拟器。

我参与了模拟器的搭建和测试工作,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我的实习目标是通过实践项目,提升自己在控制系统方面的能力。

我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熟悉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与团队的合作,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经历与收获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项目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在第一个项目中,我深入学习了PID控制算法的原理,并根据系统需求进行了优化。

通过多次实验和调整,我成功实现了对封闭空间温度的控制。

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控制算法的具体应用,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系统需求来优化算法的参数。

在第二个项目中,我参与了模拟器的搭建和测试工作。

我学习了Simulink软件的使用,并使用该软件完成了模拟器的搭建。

通过对模拟器的测试,我发现了一些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与团队成员合作进行了修复和优化。

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团队合作对于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优化控制算法,也学会了如何使用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测试。

同时,我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了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习惯。

三、自我评价和提升在实习中,我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与团队成员积极配合。

我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困难。

浅谈DCS集散控制系统

浅谈DCS集散控制系统

浅谈DCS集散控制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DCS系统在煤、电、化工等工业领域应用广泛,逐渐从原来的配角角色转变为决定各工业企业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角地位。

通过各项实践证明,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对热电厂集散控制系统基本概况及其安全性、可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DCS集散控制系统简介DCS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各大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应运而成的综合控制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控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是控制分散,集中管理。

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DCS集散控制系统一般由五部份组成:1)控制器;2)/O板;3)操作站;4)通讯网络;5)图形及编程软件。

以下分别进行介绍:1)控制器。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主要由CPU、ROM、RAM、E2PROM、地址设定开关等部件组成。

Cpu既中央处理器,主要功能有: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序控制、数据加工,是DCS控制器的大脑;ROM、RAM、E2PROM三者都是内存,区别在功能上不同。

ROM是只读内存,RAM可随机读写,而串行E2PROM是可擦除可写入的存储器,三者视功能选择;地址设定开关有很多种,比如像光地址设定开关、无线遥控地址设定开关、流量设定开关等,视功能选择不同的地址开关。

此外还有其他组件,在此就不介绍了。

2)I/O板。

I/O是input/output的缩写,即输入输出端口。

I/O板有很多通信端口,像我们常用的RS485、RS232、RJ45、USB等通信端口。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专用的I/O地址,用来处理输入输出信息。

I/O板时是不可或缺的用来处理输入输出信息的功能模块。

3)操作站。

DCS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站位于控制站的上层,通过数据通信与下位机各站点交换信息。

集散控制系统总结3

集散控制系统总结3

第3章DCS硬件系统1.一套典型的DCS系统的硬件组成:1、操作员站(Operator Station,OS):主要给运行操作工使用,作为系统投运后日常值班操作的人机接口(Man Machine Interface,MMI)设备使用。

2、工程师站(Engineer Station,ES):主要给仪表工程师使用,作为系统设计和维护的主要工具。

3、系统服务器(System Server):一般每套DCS系统配置一台或一对冗余的系统服务器。

4、现场控制站:现场控制站是DCS的核心组成部分,集数据采集、预处理、控制运算、输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其硬件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主控单元(Main Control Unit,MCU):主控单元也就是主控制器,是DCS中各个现场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是DCS的核心设备。

(2)输入输出设备(Input/Output,I/O):用于采集现场信号或输出控制信号,(3)电源、转换设备:主要为系统提供电源,主要设备包含:AC-DC转换器和不间断电源(UPS)等。

(4)机柜:机柜用于安装主控制器、I/0设备、网络设备及电源装置。

5、通信网络及设备(1)控制网络及设备(Control Network,CNET):控制网络也就是现场总线网络,主要用于将主控制器与I/0设备连接起来,也可用于将主控制器和智能仪表、PLC等设备连接。

(2)系统网络及设备(System Network,SNET):系统网络用于将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及系统服务器等操作层设备和控制层的主控制器连接起来。

组成系统网络的主要设备有网络接口卡(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路由器和通信线缆等。

2.DCS的操作员站在集散控制系统中,操作员站的功能主要是操作、监视和管理各种生产设备。

DCS的操作员站作为DCS的人机界面,为用户提供各类操作和显示画面。

操作员站的硬件部分一般包括:主机系统,显示设备,打印设备,存储设备,数据输入设备,以及一个支撑和固定这些设备的台子。

DCS学习总结

DCS学习总结

DCS学习总结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派我们去西安横河DCS系统学习,在这个短短十四天的时间里,我们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带着使命,想着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熟练的操作,争取更好的为我站装置顺利开车做准备。

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他是一个由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种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工程师站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

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 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通过这十几天的学习,主要学习DCS内容为:系统概述、系统结构、人机接口操作站、操作员操作,系统生成及工程软件制作等,反馈控制和计算功能的组态。

顺序控制功能的组态;流程图的制作;报表制作与打印等;以及CS3000系统的运行及维护常识等内容。

在这十几天里,大家都觉得这次学习的机会很难得,所以只要是老师讲的内容,大家都认认真真的听,有听的不太懂得地方课后大家互相学习直到弄懂了才罢休,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生怕一下就忘记了!通过大家不断努力学习,对DCS的操作也基本掌握,由于有些学员是第一次接触、DCS课程大部分是英文,学起来还是比较吃力,但大家还是很努力,希望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为我站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精选五篇)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精选五篇)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精选五篇)第一篇: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学习报告学院名称:电气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3年月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集散控制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本学期的学习对本课程做介绍。

一、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DCS,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

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

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

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

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

我对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认识

我对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认识

我对<<集散控制系统>>课程的认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这是我在听<<集散控制系统>>这门课的过程当中唯一记忆较深的一句话……当我初次拿到<<集散控制系统>>这本教材的时候,我便饶有兴趣地翻阅着浏览了一遍,在我的第一感觉中这就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用于工业现场生产控制的书。

随着课程的进行,我对这本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根据书上的说法,所谓的“分散控制”就是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于过程控制,而“集中管理”就是将生产现场的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以便实现最优化控制。

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的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

除了这些,书上还进一步介绍了集散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软硬件系统、设计要点、性能指标以及其他的一些知识。

从理论角度来讲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自动化这个专业以及自动控制领域的知识及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是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也没有学到。

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只能是惶惶度日。

当然老师只是个引路人,关键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学习,但是把学技术仅限于在教室里就那么说说,更何况我们更多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去学,又从何问起,这与没学没有区别,因为假以时日当我们到了实践的工作当中时,一切都又是从零开始。

而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实践的操作能力与现场问题的解决能力,而这些我们根本就无法谈起。

每当我想起这些时,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无比的焦虑……有老师曾告诉我,只要你在学校把理论掌握的足够扎实了,那么你在实践工作当中学的会很快的,但实践的问题是我们是否会拥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像集散控制系统这样的课程没有必要占用这么长的课时,作为介绍性的课程,我认为在一周安排两个课时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学习报告学院名称:电气学院专业班级: 1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13年12 月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集散控制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本学期的学习对本课程做介绍。

一、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DCS,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

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

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

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

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

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

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

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

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

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辑。

现场总线技术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十分迅猛,以至于有些人已做出预测: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

二、集散系统的特点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简称集散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以多台微型计算机分散应用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佳化控制;通过CRT装置,通信总线键盘,打印机等又能高度集中地操作,显示和报警。

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模拟仪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的优点,并且克服了单微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以及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的缺点,它的主要特点是:1)功能齐全集散系统可以完成从简单的单回路控制到复杂的多变量模型优化控制;可以执行从常规的PID运算到SMITH预估,三阶矩阵乘法等各种运算;可以进行连续的反馈控制,也可以进行间断的顺序控制,逻辑控制,可以实现监控,显示,打印,报警,历史数据存储等日常的全部操作要求。

2)人/机联系好,实现了集中监控和管理操作人员通过CRT和操作键盘,可以监控全部生产装置以及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按预定的控制策略组成各种不同的控制回路,并调整回路的任一常数,而且还可以对机电设备进行各种控制,从而实现了真正的集中操作和监控管理。

3)系统扩展灵活集散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用户可根据需要方便地扩大或缩小系统的规模,或改变系统的控制级别。

集散系统采用组态方法构成各种控制回路,很容易对方案进行修改。

4)安全可靠性高由于采用了多微处理机的分散控制结构,危险性分散,系统中的关键设备采用双重或多重冗余,还设有无中断自动控制系统和完善的自诊断功能,使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达到105天,平均修复时间MTTR为 10-2天,整个系统的利用率A达到99。

9999%。

5)安装调试简单集散系统的各模件都安装在标准机架内,模件之间采用多芯电缆,标准化接插件连接,与过程的连接采用规格化端子板,到中控室操作站只需敷设同轴电缆进行数据传递,所以布线量大大减少,安装工作量仅为常规仪表的1/2-1/3。

系统调试采用专用的调试软件,使调试时间仅为常规仪表的1/2。

6)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在性能上集散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可靠性高,适用于多级递阶管理控制。

在价格方面,目前在国外80个控制回路的生产过程采用集散系统的投资已与采用常规仪表相当。

规模越大,单位回路投资将更低。

由于集散系统具有众多的优越性,从1975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发表“TDC2000”系统后,国外各家公司生产的集散系统有几十种,下表列出了国外集散系统的概况。

厂商产品名发表日期美国霍尼韦尔公司TDC-200075.11日本横河CENTUM75.6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SPECTRUM79.4美国贝克曼公司MV500079.3美国贝利公司NETWORK-9080.10美国非歇尔公司PROVOX82.8美国西屋公司WDPF82.10美国罗斯蒙特公司S383.10美国霍尼韦尔公司TDC-300083.10日本横河YEWPACK-MIRX284.12美国泰勒公司MOD-30085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I/A SERIES87.4可以这样认为:1975-1976年是集散系统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即集散系统的诞生时期,1976年以后,随着各种高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这段时期集散系统的研制工作,一方面对原有系统硬件和软件采取更新措施,另一方面积极开发高一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

新系统在原有的过程控制管理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层-综合信息管理层,更多地关心高层信息的格式,传输,处理,存贮,共享等问题。

预计综合信息管理层还会向高层发展,它将以企业网的形式加入区域计算机网或远程计算机网中。

我国使用集散系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85年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集散系统的应用,把我国过程控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三。

、集散系统的基本结构集散系统的各种功能不同的控制站以满足不同的控制对象的需要,而操作站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显示,操作和管理。

各个控制站和操作站,通过高速数据通道连成网络,形成整个集散系统。

所以集散系统主要由控制站,操作站,高速数据通道三大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初步学习了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后,我对以后工作中可能会运用到的一些知识以及信息作了收集和整理,如下:现场总线技术是在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现场工业控制技术。

它集数字通信、智能仪表、微机技术、网络技术于一身,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点对点”式的模拟信号或数字-模拟信号控制的局限性,为真正的“分散式控制,集中式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现场设备互连、良好的互操作性、分散的功能模块、开放式互连网络等特点,不仅可以保证目前工业控制对数字通信的要求,而且使它与Intranet或Internet 互连构成多层次的复杂网络成为可能。

1)现场总线的特点现场总线通讯协议的结构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的ISO/OSI模型来制定的。

标准ISO/OSI模型有七层框架,但根据工业控制的特点,多数数据总线协议都是采用了其中的物理层、通信层和应用层。

这样可以保证实时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起来了FF、CAN、Profibus、LONworks、ControlNet等总线协议。

2)现场总线的应用目前,CAN总线、Profibus以及LONworks在世界范围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CAN总线以其可靠性、实时性等特点在工业控制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如国际上的几大汽车生产厂商多使用该总线。

但是,随着新型现场总线的性能不断改进,CAN在传输速度和传输距离方面,特别是在远程通信方面,慢慢暴露出了它的不足。

但是由于它推出的较早(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总线之一),所以在工控方面仍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

Profibus是目前极为成熟的一种现场总线。

由于它以西门子的PLC系统为控制核心,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可靠性,所以很多大型项目都青睐Profibus。

Profibus在欧洲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其三个子标准DP,FMS和PA分别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方面、楼宇自动化和电气传动方面、过程自动化方面具有绝对的市场。

在中国,Profibus在离散控制和过程控制方面,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项目中(如近期中标的三峡大坝闸门控制系统),均有广泛的应用。

LONworks具有比其他总线更显著的智能性,所以在智能楼宇、家庭自动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我国,LONworks主要占据了这个方面的市场。

另外,FF总线和ControlNet进入市场较晚,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