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 第二课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
浙教版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 第二课 共享网络资源 教案设计

第二课共享网络资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用资源管理器浏览计算机中的资源和网络资源;2、了解资源管理器,理解目录结构;3、学会使用记事本;4、掌握复制、移动、保存和重命名文件;5、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区别。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掌握本章节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是7年级的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还不太熟悉,还停留在小学思维上,对新知识有着美好的憧憬,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分散;2、小学时候曾经学过一些基于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对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础,但并不熟练,并且掌握的程度也差别较大。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资源管理浏览各种给出的信息难点:理解资源管理器的目录结构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本课1、如何了解本机上的资源?2、如何了解教师机上的资源?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资源管理器”。
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资源管理器的操作问题1. 怎样启动“资源管理器”?请同学介绍一下“资源管理器”的界面。
学生回答总结(左侧是资源的目录结构,右侧是该资源包含的内容。
)查看资源管理器。
问题2:单击文件夹左侧的图标,目录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认识资源管理器的图标。
(网络、文件夹、硬盘、光盘驱动器、移动存储设备、打印机、各种类型的文件、回收站) 问题3:单击资源管理器菜单栏中的“查看”功能,选择不同的选项后,资源的列表会出现什么变化?问题4:在“资源管理器”中我们还能进行哪些操作?活动3【活动】试一试试着在F盘新建一个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例1001张三)”的文件夹和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例1001张三)”的DOC文件。
(注意提醒学生分辨“文件夹”和“文件”,提醒学生注意重命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4【练习】探一探访问网络资源1.“资源管理器”还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共享的资源。
02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 教案

第二课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类型学会设置局域网的网络基本属性,实现资源共享(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现在老师播放我校在运动会上拍摄的图片,并在大屏幕上显示。
请同学观看,问同学们想不想把照片存到自己的电脑。
提问:这些照片都是在老师的电脑上的,你们怎么可以拿到呢?本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二)新课教学请同学观看“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教学视频,讲:我们都是通过网络来共享资源的,对于共享的网络主要有那些呢?它们如何分类?板书:1、网络的分类按照网络分布范围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局域网:通讯距离在1千米以内的计算机网络,比如一个小区或学校内的电脑连接等。
城域网:通讯距离约10千米,也就是大概一座城市的范围内联网的计算机组成,名称由此而来。
广域网:把分布在若干城市、地区甚至几个国家之间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的网络。
(学生任务一:请同学们观察本间计算机教室的电脑之间由什么连接起来,他们之间有关系吗?能像高速公路一样互通吗?)(小组讨论汇报观察结果:)讲:由用一个交换机通过网线把所有的电脑连起来,从老师的电脑上可以看到所有同学的电脑,是互通的。
问:老师可以看到你们,在那么多的计算机中,你知道哪一台是你的吗?如何对计算机进行这些设置,使自己的计算机有自己的名称?板书2、局域网的计算机设置(1)如何查看和修改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操作步骤如下:下面看教师进行操作演示,①用鼠标右键点击“网上邻居”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网络连接”设置窗口。
②指向“本地连接”,选择“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属性”。
③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
④根据图示设置IP地址。
(2)区别静态IP和动态IP地址。
IP地址是固定的,即为静态IP地址;而由一台DHCP服务器为网络中分配IP地址的是动态IP地址。
(学生任务二:了解静态IP地址和动态IP地址的知识,并动手设置本机IP 地址。
02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 教案

02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教案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教案一、引言:(简介局域网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内部资源共享的需求与重要性)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它可以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和信息传输速度。
在今天的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了解局域网并实现内部资源共享。
二、了解局域网:(介绍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 局域网的定义:局域网是一种连结在一起的计算机网络,通常用于组织、学校、企业等内部网络环境。
2. 局域网的组成:局域网由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和网络线缆等组成,其中交换机和路由器起到关键作用。
三、局域网的工作原理:(解释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过程)1. 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机是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核心设备,它可以将数据包按照目的地的 MAC 地址转发到对应的计算机。
2. 路由器的作用: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局域网,并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转发,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四、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介绍局域网内部资源共享的方法和优势)1. 文件共享: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的方式实现文件的访问和共享,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打印共享:将打印机连接到局域网中的一台计算机上,其他计算机可以通过该计算机来实现打印任务,提高打印效率。
3. 资源共享的优势:内部资源共享可以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和传输,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协同办公。
五、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局域网的使用)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和网络线缆进行连接,并进行文件和打印机的共享实验。
2. 操作指导:向学生提供操作指南,指导他们如何共享文件夹和打印机,并让他们亲自体验内部资源的共享和访问。
六、总结:(总结局域网的重要性和实现内部资源共享的方法)通过本次教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局域网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了局域网内部资源共享的方法和优势。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共享网络资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共享网络资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共享网络资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资源共享的定义。
2.学会设置共享文件夹的相关步骤。
3.学会查看计算机名称的方法以及访问共享资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寻找教师在QQ空间中的学生图片等资源,学会浏览、使用共享资源。
2.通过教师引导掌握设置共享文件的方法。
3.通过任务分组学习帮助文档掌握资源共享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享网络资源,体会分享的快乐。
2.通过设置共享文件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设置共享资源,发扬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促进情感交流。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已有涉及,但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接触到这一块内容,因而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点遗忘率较高。
另外,由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考虑到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感知事物时还是很大程度上受着兴趣的支配,因此在上本节课时,教师必须想办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
(1)设置共享文件夹的步骤;
(2)访问共享资源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共享文件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进物联网》教学设计

2. 存在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实验器材和时间限制,部分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有限。
3.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时间,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同时,增加实验器材的投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此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提供更多实际应用案例,增强学生对物联网应用的了解。
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物联网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物联网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联网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3. 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加深理解。
4.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合作,亲自动手搭建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突破策略:
1. 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物联网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3.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物联网应用实例,课上分享,拓展知识面。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如传感器、控制器、连接线等。检查器材的完好性,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同时,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一台电脑、实验器材及相关材料。在实验操作区域,设置实验台,摆放好实验器材。在分组讨论区域,准备一些桌椅,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第二课 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教学设计过程

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2.局域网的计算机设置
演示操作:查看和修改计算机的IP地址;查看和修改计算名;
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让老师一步一步带动学生练习局域网的基本操作设置方法
3.局域网资源共享
介绍局域网共享的类型:文件、设备、因特网上网、程序共享等;讲解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设置;讲解文件夹共享设置;如何访问老师机复制老师拍摄的校运会图片。设备共享主要讲打印机共享。
第二课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展现老师在校运会上拍摄的图片,并说这些图片都是保存在老师的电脑里
观看老师的图片
让学生带问题学习下去。
二、新授课
板书: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
教
学
内
容
1.网络的分类
播放“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视频。讲网络共享主要有几类?主要分为三大类。
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同学之间互相练习操作。
练习局域网的共享设置方法
4.共享上网的方法
主要有三种;
了解共享上网方式
拓展知识
三、成果展示及课堂效果
四、堂小结
小结课堂内容
回顾课堂教学
回顾、加深记忆。
(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试讲稿授课流程

第一课重涉信息海洋——深入了解因特网板书:学习目标: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历史和功能了解因特网的协议、IP地址和域名的含义授课过程:①导入:学习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板书:重涉信息海洋——深入了解因特网②讲解因特网概念;讲解因特网的功能:互相交流;③讲解因特网的发展历史;1969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署(ARPA),1980年以新的协议把计算机连接起来,成功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五大超级计算中心,1986年建立了NSFNET高速信息网络面向社会开放。
1994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连接,标志正式进入因特网。
1996年度建立了四大网络体系。
板书:1.因特网的发展历史④介绍因特网的服务:主要有四种服务,万维网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
⑤IP地址和域名系统:介绍域名的分类:国际顶级域名和国家顶级代码域名。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因特网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因特网提供的四种服务,万维网服务、电子邮件服务、FTP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还重点讲解了IP地址和域名的相关知识,使我们对因特网有了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课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板书: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类型学会设置局域网的网络基本属性,实现资源共享①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问如何把老师电脑上的图片存到自己电脑中。
板书: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了解局域网板书:1、网络的分类②网络的分类:按分布范围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板书2、局域网的计算机设置③学生活动,观察本教室计算机的连接,引出局域网的计算机设置,如IP地址设置,区别静态和动态IP地址,计算机名的设置方法。
板书3、局域网资源共享④局域网资源共享,文件夹共享、设备共享、因特网上网共享、程序共享等,后面介绍因特网上网共享的三种方法。
本节课主要讲的内容是:如何实现内容资源的共享,了解了网络的三种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接下来讲解了局域网的IP地址设置,以及计算机名称的更改设置等,又学习了局域网资源共享的设置,共享文件设置,设备共享设置等。
学习使用电脑的局域网设置实现内部网络

学习使用电脑的局域网设置实现内部网络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需求和挑战,比如如何在一个办公室或家庭中实现多台电脑之间的高效连接和共享资源。
好在我们有局域网这一神奇的技术,通过学习使用电脑的局域网设置,我们可以轻松搭建一个内部网络,实现电脑之间的无缝连接与资源共享。
第一步:了解局域网的概念和原理在开始配置和设置局域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局域网,即Local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指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或学校等,将多台电脑和其他网络设备通过物理或无线连接方式进行互联的网络系统。
局域网的实现原理主要依靠路由器和交换机这两类设备。
路由器负责将不同设备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并实现设备间的数据转发和管理;而交换机则用于扩展局域网的网络端口,使更多的设备可以接入。
第二步:准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在进行局域网设置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硬件设备。
首先是一台路由器,它是搭建局域网的核心设备;其次是若干台电脑或其他网络设备,它们将通过路由器进行连接。
另外,适当数量的交换机也可以用来扩展局域网的端口数,以适应更多设备的接入需求。
第三步:配置路由器和电脑接下来,我们需要配置路由器和电脑,以建立起局域网。
首先,将路由器与你的宽带(如光纤、ADSL等)连接,确保互联网连接正常。
然后,通过网线将电脑与路由器相连。
在电脑上,打开网络设置界面,选择"以太网"或"无线网络",点击"自动获取IP地址"和"自动获取DNS服务器地址",这样电脑就能够自动获取到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完成以上步骤后,打开电脑的资源管理器,点击"网络",你将能够看到与你连接在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电脑或设备。
如此一来,你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局域网
2018.2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类型 学会设置局域网的基本属性,实现 资源共享
一、网络的分类
1、概念:为了通信和资源共享,用通信 线路将计算机连接起来构成网络 2、网络的分类
按分布范围的大小分:局域网 城域网 广域网
网络类u
四、操作练习
1、先在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内放一WORD文档, 文档内容为自己的学号加名字加QQ号 2、想办法把自己的QQ号分享给其他同学 (设置该文件夹为共享) 3、在桌面新建一Word文档,通 过网上邻居收集5个以上QQ号, 把自己学号加名字加QQ号放在最 前面,文件名为“学号加名字”
Xp系统解决网上邻居共享
传输效率
局域网
LAN
10米~1千米 办公室, 校园网
10千米 100千米 城市内 城市、地 区、国家 之间
10Mbps~10Gbps
城域网 广域网
MAN WAN
100Mbps以上 56Kbps~155Mbps
问:我们教室属于什么哪一类网络?
二、局域网计算机设置
1、查看IP地址 查看要登录的IP地址:右击网上邻居——属性—— 右击本地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TCP/IP)
1、启用guest用户 操作: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用户 账户——启用
查看来宾帐户启用与否
先点击左下角的“开始”,再点击“控制 面板”
接下来点击“性能和维护”
再点击“管理工具”
再单击“计算机管理”
单击“本地用户和组”,再单击“用户”,就 能看到“Guest”的状态了(本图为来宾帐户未 启用)
双击局域网工作组中任何一个计算机图 标,就可以进入该计算机,查看并获取该计 算机共享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
查看并获取“stu1”计算机的共享图片资料
2、设备共享 如共享“打印机” 先单击“开始”,再单击“打印机和传 真”,再右击“属性”,如下图
知识林
局域网计算机共享上网
当局域网有若干计算机,而因特网上网端口 只有一个时,如何实现局域网所有计算机的上网 功能呢?解决局域网共享上网的策略有很多,我 们可以通过安装路由器、安装专用代理软件等方 法实现多台计算机的共享上网。除此之外,我们 还可以利用 Windows 系统本身自带的 “Internet 连接共享”,通过设置一台计算机的 “共享 Internet 连接”,实现局域网中所有计算 机的共享上网。
文件夹共享设置完成后,照片”文件夹图标 上就会增添一个“手形”,表示该文件夹已设置 网络共享。
设置好共享的文件夹后,局域网中的计算机 就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文件的共享交换 了。 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 ,打开 “网上邻居”窗口。单击“网络任务”窗格中的 “查看工作组计算机”,可以看到局域网中所有 联机的计算机名称,如图 。
指向一个要共享的磁盘或文件夹,如“照片”文件夹。单 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照片属性” 设置窗口,在“共享”选项卡中,勾选“共享这个文件 夹”,如图
设置文件夹共享
勾选此项,访问者不 仅能读取、复制该共 享文件夹,而且还可 以修改、删除该文件 夹下的所有资料
默认以文件夹名 作为网络共享名
2、查看自己计算机名
局域网中用通常用“计算机名”来标识计算机
方法:右击“我的电脑”,点“属性”,可查计算
知识林
静态IP地址:IP地址固定 动态IP地址:由网络中的一台DHCP(动态 主机分配协议)服务器为网络中的计算机 分配IP地址
三、局域网信息共享
1、文件共享
要实现局域网内文件共享,首先要设置好共享的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