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原文以及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的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的练习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的练习题及答案《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沁园春雪》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B.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C.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D.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答案:A(A.阕应què。
)2、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A.爱惜B.珍惜C.叹息D.可惜答案:D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答案:C4、“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B.白雪波涛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答案:D二、阅读鉴赏(一)课内语段阅读5、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起着怎样的作用?答案:这样写,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为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6、“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诗人说“望”,写的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象之中。
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答案: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
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请谈谈你的理解。
《沁园春.雪》经典习题(附答案)

《沁园春.雪》经典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沁.园春(qìn)风骚.(sāo)分.别(fēn)分.外(fèn)B、妖娆.(ráo)稍逊.(xùn)可汗.(hán)汗.青(hàn)C、素裹.(ɡuǒ)今朝.(zhāo)竞.赛(jìnɡ)竟.然(jìnɡ)D、屈指可数.(shǔ)数.见不鲜(shù)腊.月(là)奔chí驰.()2、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项()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偶、互文、夸张)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对偶)C、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D、只识弯弓射大雕。
(借代)4、下列对沁园春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字,下片是“惜”。
二、填空:1、毛泽东,字,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也称片)。
2、“沁园春”是名,“雪”是。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之情。
4、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5、“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稍逊风骚”指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6、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7、“风骚”原指里的《国风》和里的《离骚》。
8、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9、用互文见义手法概括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沁园春雪原文以及练习题(附答案)(2)

春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沁园春•雪》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分外()妖娆()折腰()• • ・稍逊()今朝()成吉思汗()• •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 1 n)上阕(ju ©)惟余(只剩下)B.莽莽(m a n g)妖娆(r a o)莽莽(无边无际)C.折腰(zh e )稍逊(x u n)略输(稍差)D.滔滔(t a o)风骚(s a 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弓"无数/英雄/竞折腰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B.白雪波涛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5."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A.爱惜B.珍惜C.叹息D.可惜二、解释下列词语:(1)顿:(2)须:(3)输:(4)惜:(5)逊:(6) 河:(7)折腰:(8)妖绕:(9) 风骚:三、填空:1、毛泽东,字_____ ,我国伟大的政治家、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_ ,也称_________ 。
一般分为上下两 ________ (也称片)。
2、“沁园春”是_______ 名,“雪”是 _________ 。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_________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引导语:九年级即将要中考的同学们,《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中考常考的,下面是《沁园春·雪》练习题还有答案,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毛泽东的这首词。
《沁园春·雪》练习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_____,题目是____。
上下阕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全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
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沁(qìn)园春原弛蜡象分(fèn)外妖娆B、江山多骄稍逊风骚(sāo)惟余莽莽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D、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参考答案1.词牌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D 3.D 4.D 5.C 6.《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7.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8.D 9.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10.“略”“稍”都是程度副词,“略微”“稍微”的意思。
毛泽东《沁园春 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竞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⑤略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3.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__________________,下阕纵横议论,___________(均不超过8字)8.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2.①剩下②待,等到③娇艳妩媚④争着⑤稍稍⑥英俊潇洒、才能杰出的人物3.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阕5.承上启下(由虚转实)6.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沁园春 雪》附答案

【黑龙江省绥化市】⑵赏析《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①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
上阕写的是,下阕写的是,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答案】⑵①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雄)(1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2分)评分说明:(12分)
第⑴题共9分,每空1分。
错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第⑵题共3分,第①题每空0.5分;第②题修辞方面得1分,化静为动得1分。
沁园春雪原文以及练习题(附答案)

《沁园春·雪》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分外.()妖娆.()折.腰()稍逊.()今朝.()成吉思汗.()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B.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C.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D.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B.白雪波涛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5."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A.爱惜B.珍惜C.叹息D.可惜二、解释下列词语:(1)顿:(2)须:(3)输:(4)惜:(5)逊:(6)河:(7)折腰:(8)妖绕:(9)风骚:三、填空:1、毛泽东,字,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也称片)。
2、“沁园春”是名,“雪”是。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之情。
4、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5、“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稍逊风骚”指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6、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7、“风骚”原指里的《国风》和里的《离骚》。
8、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9、用互文见义手法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10、本文用“,”两句由上阕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11、《沁园春·雪》一文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沁园春雪》练习题及答案

A、B、C解释正确,D解释错误。在 《沁园春·雪》中,“折腰”的意思 是倾倒,这里比喻为佩服、赞叹。
02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 内容概括
总结词:准确把握
内容:请简要概括《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内容理解 内容概括
《沁园春雪》练习题 及答案
目录
• 基础知识 • 内容理解 • 对比阅读 • 拓展思考 • 练习题答案
0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题目
简述《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答案
《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是毛泽东在陕北地区考察时,面对漫天飞雪,有 感而发写下的诗篇。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憧憬。
总结词
两首诗都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主题、风格和创作背景各异 。
主题
《沁园春·长沙》主要描绘了秋日湘江的美景,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沁园春·雪》则通过对冬日雪 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风格
《沁园春·长沙》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沁园春·雪》则 气势磅礴,语言华丽。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正值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沁园春·雪》则创作于1936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后 。
。
03
意境分析
05
04
内容理解答案二
06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一幅广阔 无垠的雪景,营造出宏大、壮美的意境。
对比阅读答案
对比阅读答案一
对比分析
《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在主题、意境 和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展现了诗人对自 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分外.()妖娆.()折.腰()
稍逊.()今朝.()成吉思汗.()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
B.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
C.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
D.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
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
B.白雪波涛
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
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
5."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
A.爱惜
B.珍惜
C.叹息
D.可惜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顿:(2)须:(3)输:
(4)惜:(5)逊:(6)河:
(7)折腰:(8)妖绕:(9)风骚:
三、填空:
2
1、毛泽东,字,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也称片)。
2、“沁园春”是名,“雪”是。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之情。
4、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5、“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稍逊风骚”指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6、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7、“风骚”原指里的《国风》和里的《离骚》。
8、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9、用互文见义手法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10、本文用“,”两句由上阕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3
11、《沁园春·雪》一文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四、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
....,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
一代天骄
....,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
..,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州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5、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
....”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
5
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
C、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
D、不言而喻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五、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雪”的名句,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最喜欢的关于的“雪”的名句还有哪些?清写出来。
六、阅读鉴赏
课内语段阅读
6
5.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起着怎样的作用。
6."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诗人说"望",写的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象之中。
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请谈谈你的理解。
7
七、中考试题追踪
11.(2004年青海省)建国50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雪》练习题答案
一、1.( fèn )( ráo )( zhé)( xùn )( zhāo )( hán )
2.A
3.C
4.D
5.D
二、(1)顿:立刻(2)须:等到(3)输:差,失
8
(4)惜:惋惜(5)逊:差(6)河:黄河
(7)折腰:鞠躬,倾倒(8)妖绕:娇艳美好
(9)风骚: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三、填空:
1、润之,思想家、军事家、词,长短句。
阕。
2、词牌,词的题目。
3、热爱祖国、人民群众。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诗经》、《楚辞》。
8、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
四、选择题:
1、( C )。
2、( D )。
3、( A )
4、( B )
5、( C )
五、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六(一)5. 答案:这样写,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为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6. 答案: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
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 答案:这样写有多种因素。
第一,有视觉的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
看到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第二,有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精神的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第三,有时代的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化静态为动态,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七.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