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屏幕无线共享技术

合集下载

无线同屏操作说明

无线同屏操作说明

无线同屏操作说明一、概述无线同屏技术是一种能够将电脑、手机等设备上的屏幕内容通过无线连接传输到其他设备上进行共享的技术。

通过无线同屏技术,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设备上的内容,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无线同屏操作,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无线同屏操作之前,需要确保以下条件的满足:1.设备支持无线同屏功能:在进行无线同屏操作之前,需要确保要连接的设备支持无线同屏功能。

通常来说,大部分电视、投影仪等大屏幕设备都支持无线同屏功能,而电脑、手机等设备需要根据自身型号和操作系统的支持情况来确定是否支持无线同屏功能。

2.确保设备在同一网络:要进行无线同屏操作,需要确保要连接的设备在同一个局域网中。

可以通过设备设置中的网络设置查看当前设备所连接的网络,并确保要连接的设备也在该网络中。

三、连接设备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可以开始连接设备进行无线同屏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连接步骤:1.打开设备的无线同屏功能:首先,需要打开要连接设备的无线同屏功能。

对于电视、投影仪等大屏幕设备,通常可以在设备设置中的“显示”或“投影”设置中找到无线同屏选项并打开。

对于电脑、手机等设备,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可以在“设置”或“连接”等相关选项中找到无线同屏功能并打开。

2.查找设备:打开设备的无线同屏功能后,需要在要连接的设备上查找可连接的设备。

对于大屏幕设备,可以点击设备设置中的“设备”或“扫描设备”按钮来可连接的设备。

对于电脑、手机等设备,可以在设备的“无线设置”或“投影设置”中找到可连接的设备并点击进行连接。

3.配对连接:在找到可连接的设备后,需要进行配对连接。

通常来说,设备会生成一个配对码,在要连接的设备上需要输入该配对码进行连接。

在输入配对码后,可以点击“连接”或“开始投影”等按钮来建立连接。

四、操作同屏设备在连接设备成功后,可以开始操作同屏设备进行内容共享。

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根据具体设备和使用场景来调整,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式:1.屏幕镜像:大部分无线同屏功能支持屏幕镜像,即将设备上的屏幕内容完整地展示在大屏幕上。

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屏幕无线共享技术

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屏幕无线共享技术

第1章手机屏幕共享技术介绍镜像技术(Mirroring Technology)是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推出的技术方案或虚拟网络运算(VNC)技术混淆。

DLNA技术的用途是多媒体档案(音乐、图片、影片)的分享;而VNC强调的是远程桌面的控制,本文讨论的镜射技术则是强调个人装置上的声音画面分享,不限于任何文件格式及服务应用。

目前与镜像技术相关的技术主要有苹果(Apple)的AirPlay Mirroring、英特尔(Intel)的WiDi、AMD 的AWD 3.0、WiGig联盟的WiGig、晶像(Silicon Image)UltraGig(Wireless HD)、WHDI联盟的无线数字家庭接口(WHDI)、汽车联机联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的MirrorLink,以及Miracast。

除WiGig 及UltraGig使用的是60GHz的频段,其他的技术都是使用2.4GHz或5GHz的频段,不同的技术也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及影音格式的规范。

AirPlay Mirroring凭借着其iOS及Mac装置的热卖,在此技术领域占有一定的比例;WiDi以内建于英特尔笔记本电脑平台上的优势打入市场;WiGig技术的传输率可到达7Gbit/s,2013年初又与Wi-Fi联盟合并,因此未来的发展值得关注。

UltraGig的传输率可到达28Gbit/s,不过该技术目前由晶像独占,得看设备制造商是否愿意采用;WHDI也由于其独占性,须看制造商是否支持;MirrorLink主要的应用目标是在车载系统,并同时定义有线及无线的应用,由于是汽车联机联盟主推,因此比较有机会被车商所采用;而Miracast由Wi-Fi联盟提出,并基于既有的Wi-Fi技术,容易与现有的无线产品结合,因此开发厂商较多,特别是英特尔宣布WiDi3.5版将与Mircast兼容。

由此可见,Miracast是目前最被看好的一项技术,自从2012年9月中开放认证后,已有数十项产品通过认证,经认证的产品数量也陆续增加中。

android 屏幕共享实现原理

android 屏幕共享实现原理

android 屏幕共享实现原理Android屏幕共享是一种实现在Android设备之间共享屏幕内容的技术。

它允许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上查看和控制另一个设备的屏幕。

这种功能在许多场景中非常有用,比如远程协作、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

Android屏幕共享的实现原理基于网络传输和图像编码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Android屏幕共享的实现原理。

Android屏幕共享需要建立一个网络连接,以便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屏幕内容。

常见的网络连接方式包括局域网、互联网和蓝牙等。

一旦建立了网络连接,设备之间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

接下来,Android屏幕共享需要将屏幕内容编码成可传输的数据。

屏幕内容通常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需要使用图像编码技术将图像转换为数据流。

常用的图像编码算法包括JPEG、PNG和H.264等。

这些编码算法可以将图像压缩成较小的数据包,以便在网络上传输。

在发送端,Android设备将屏幕内容捕捉为图像,并使用选定的图像编码算法将图像压缩为数据包。

然后,发送端将这些数据包通过网络发送给接收端。

在接收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会使用相同的图像编码算法进行解码。

解码后的图像数据可以被显示在接收设备的屏幕上。

此外,接收端还可以将用户的操作指令通过网络发送给发送端,以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Android屏幕共享的实现需要考虑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等因素。

较高的网络延迟可能导致屏幕共享的实时性下降,而较低的带宽限制可能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网络优化和图像编码参数的调整,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总结一下,Android屏幕共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输和图像编码技术实现的功能,它可以让用户在不同的Android设备上查看和控制另一个设备的屏幕内容。

通过建立网络连接、图像编码和解码等步骤,Android屏幕共享可以实现远程协作、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应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等因素,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白板和智能手机的连接技术

白板和智能手机的连接技术

白板和智能手机的连接技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

而白板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教育场所和商务会议中。

然而,如何将智能手机和白板进行连接,使得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更加紧密的互动,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将智能手机和白板进行连接的技术就是使用无线投屏技术。

无线投屏技术使用Wi-Fi连接手机和白板之间,使得用户可以将手机上的内容通过投屏的方式显示在白板上。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手机和白板的实时同步,更加方便用户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手机内容。

具体来说,无线投屏技术分为两个主要环节:手机端和白板端。

手机端需要安装相应的无线投屏软件,一般可以通过应用商店进行下载。

用户打开软件后,需要连接到与白板连接的Wi-Fi网络,然后选择需要投屏的内容。

投屏的内容可以是手机上的照片、视频、文件、网页等等。

投屏过程中,手机会将选定的内容通过Wi-Fi网络发送到白板端。

白板端需要配备相应的接收设备,一般是通过USB线或者HDMI线与白板连接。

接收设备负责接收手机端发送过来的内容,并将其显示在白板上。

有些高级白板设备甚至可以实现触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上的操作来控制手机上的内容。

除了无线投屏技术,还有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是使用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通过蓝牙无线传输协议实现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信。

用户可以通过蓝牙将智能手机和白板进行配对,然后在手机上选择需要传输的内容进行分享。

这种方式相对于无线投屏技术来说,连接速度可能较慢,但是省去了连接Wi-Fi网络的步骤,更加方便快捷。

除了传输内容,将智能手机和白板进行连接还可以实现其他更加丰富的功能。

比如,使用连接后的手机可以作为白板的遥控器,通过触摸屏上的按钮或者滑动来控制白板上的操作。

这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互动性和实时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扩音和录音,通过麦克风和扬声器将声音传输到白板和听众中,增强讲解效果。

平板多屏协同操作方法

平板多屏协同操作方法

平板多屏协同操作方法
平板多屏协同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无线投屏: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自带的无线投屏功能,将手机或者平板的屏幕内容投射到另外一个屏幕上,可以实现多屏幕协同操作。

例如,在演示PPT 的时候,可以将PPT内容显示在主屏幕上,同时在自己的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控制PPT的播放。

2. 电脑远程控制:通过软件进行远程控制,在另一台电脑上操作原本在平板上的软件,实现多屏幕协同操作。

例如,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软件在电脑上操作平板上的画图软件,在电脑上完成绘画工作。

3. 分屏显示:某些平板电脑自带分屏显示功能,可以在一个屏幕上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程序。

例如,在平板电脑上同时打开浏览器和文档编辑器,在同一个屏幕上可以同时查看网页和编辑文档。

4. 延伸屏幕:通过连接外部显示器,在外部显示器上显示与平板电脑上不同的内容,实现多屏幕协同操作。

例如,在平板电脑上编辑文档时,可以将编辑区域显示在平板电脑屏幕上,将目录或参考文献显示在外部显示器上。

5. 交换数据:将数据导入到云盘或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其他设备,实现多屏幕协同操作。

例如,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编辑文档,将文档保存在云盘中,
在电脑上进行最后的编辑。

无线传屏方案

无线传屏方案

无线传屏方案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无线传屏方案成为了许多人的需求。

无线传屏方案指的是将电子设备的屏幕内容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其他设备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案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娱乐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无线传屏方案,并探讨其优劣势。

一、AirPlay方案AirPlay方案是苹果公司提供的一种无线传屏技术。

该方案适用于苹果设备之间的传屏,例如将iPhone或iPad的屏幕内容传输到Apple TV 上。

AirPlay方案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和高质量的传输效果。

此外,AirPlay方案还支持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使用户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二、Miracast方案Miracast方案是一种由Wi-Fi联盟推出的无线传屏技术。

该方案适用于安卓设备之间的传屏,例如将安卓手机的屏幕内容传输到电视或电脑上。

Miracast方案的优点在于其广泛的兼容性,几乎所有安卓设备都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无线传屏。

此外,Miracast方案还支持高清视频和音频的传输,用户可以享受更加清晰和流畅的视听体验。

三、Chromecast方案Chromecast方案是由谷歌推出的一种无线传屏技术。

该方案适用于将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的媒体内容传输到电视上。

Chromecast方案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易用和价格亲民。

用户只需将Chromecast设备连接到电视上的HDMI端口,并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Chromecast应用进行操作即可。

此外,Chromecast方案还支持多个设备的同时连接,用户可以与家人或朋友共享媒体内容。

四、DLNA方案DLNA方案是一种由数字生活联盟推出的无线传屏技术。

该方案适用于将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脑上的照片、音乐和视频等媒体内容传输到电视或音响上。

DLNA方案的优点在于其跨平台性和多设备连接的特点。

用户可以通过DLNA认证的设备将媒体内容传输到其他DLNA认证的设备上,实现无线传屏的功能。

屏幕共享功能

屏幕共享功能

屏幕共享功能屏幕共享功能是一种可以让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共享屏幕内容的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和他人进行远程协作、教学或者演示等活动。

而屏幕共享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这些活动,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首先,屏幕共享功能可以让用户在不同地点的设备上同时查看同一份内容。

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只要拥有屏幕共享功能,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屏幕内容与他人共享。

这样一来,不管是在会议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实时了解到所展示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理解。

其次,屏幕共享功能还可以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通常需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共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团队成员可以实时查看并讨论各自的工作成果,从而更好地协同工作。

此外,屏幕共享功能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解决问题。

当有人遇到困难时,他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展示自己的屏幕内容,并让其他人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

再次,屏幕共享功能也非常适用于远程教育和培训。

在远程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实时跟随老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远程培训中,导师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向学员展示操作步骤,学员可以在自己的设备上进行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屏幕共享功能还可以用于在线会议和演示。

在进行远程会议时,与会者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展示自己的屏幕内容,从而更好地向其他人传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解答问题。

而在进行远程演示时,演讲者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展示自己的PPT 或者其他演示文稿,与听众实时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提高演讲的效果。

总之,屏幕共享功能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远程协作、教学和演示等活动,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屏幕共享功能也会继续完善,为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三种主流无线同屏技术介绍(Miracast、DLNA与AirPlay技术)

三种主流无线同屏技术介绍(Miracast、DLNA与AirPlay技术)

三种主流无线同屏技术介绍(Miracast、DLNA与AirPlay技术)不知道大家对无线同屏技术有多少了解,当这种技术普及的时候,我想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会方便很多吧!下面是目前三种主流同屏技术的介绍:目前这种将终端信号经由WiFi传输到电视、电视盒的技术有三种:DLNA、AirPlay、Miracast。

AirPlay:AirPlay 是苹果开发的一种无线技术,可以通过WiFi将iPhone 、iPad、iPodtouch 等iOS 设备上的包括图片、音频、视频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支持AirPlay 设备。

售价99美元的Apple TV就具备这样的功能,现在一些传统的家庭影院和HIFI如马兰士和天龙的新品功放和网络播放器已经支持AirPlay功能。

AirPlay具备与DLNA所没有的镜像功能,这一功能叫AirPlay镜像,可将iPhone 或iPad 上的画面无线传输到电视上,也就是说你设备显示的是什么,电视屏幕显示就就是什么,而不仅限于图片和视频。

你可以拿着iPad 来当做方向盘,然后看着大屏玩游戏。

另外AirPlay镜像最牛地方是它可以实现双屏游戏,让你的游戏有更多的交互。

比如,电视里显示的是游戏画面,而iPad上显示的是比赛的路线图。

目前,苹果的AirPlay更多的只适用于认证过的苹果设备,目前支持这一技术的主要是苹果自己的设备包括了iPad、iPhone、Apple TV等,此外还有一些苹果授权的合作伙伴的设备,如向Pioneer和Sony提供技术授权的音响。

DLNA:DNL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是索尼、英特尔、微软等发起的一套 PC、移动设备、消费电器之间互联互通的协议。

它们的宗旨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照片和视频”。

DLNA与苹果的AirPlay功能比较类似,协议也大体相同,他们都可以让你手机中的媒体内容投放到电视屏幕里。

不同的是手机上的DLNA 并没有类似Apple TV的AirPlay的镜像功能,也没有Apple TV 所支持的双屏体游戏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手机屏幕共享技术介绍镜像技术(Mirroring Technology)是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推出的技术方案或虚拟网络运算(VNC)技术混淆。

DLNA技术的用途是多媒体档案(音乐、图片、影片)的分享;而VNC强调的是远程桌面的控制,本文讨论的镜射技术则是强调个人装置上的声音画面分享,不限于任何文件格式及服务应用。

目前与镜像技术相关的技术主要有苹果(Apple)的AirPlay Mirroring、英特尔(Intel)的WiDi、AMD 的AWD 3.0、WiGig联盟的WiGig、晶像(Silicon Image)UltraGig(Wireless HD)、WHDI联盟的无线数字家庭接口(WHDI)、汽车联机联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的MirrorLink,以及Miracast。

除WiGig 及UltraGig使用的是60GHz的频段,其他的技术都是使用2.4GHz或5GHz的频段,不同的技术也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及影音格式的规范。

AirPlay Mirroring凭借着其iOS及Mac装置的热卖,在此技术领域占有一定的比例;WiDi以内建于英特尔笔记本电脑平台上的优势打入市场;WiGig技术的传输率可到达7Gbit/s,2013年初又与Wi-Fi联盟合并,因此未来的发展值得关注。

UltraGig的传输率可到达28Gbit/s,不过该技术目前由晶像独占,得看设备制造商是否愿意采用;WHDI也由于其独占性,须看制造商是否支持;MirrorLink主要的应用目标是在车载系统,并同时定义有线及无线的应用,由于是汽车联机联盟主推,因此比较有机会被车商所采用;而Miracast由Wi-Fi联盟提出,并基于既有的Wi-Fi技术,容易与现有的无线产品结合,因此开发厂商较多,特别是英特尔宣布WiDi3.5版将与Mircast兼容。

由此可见,Miracast是目前最被看好的一项技术,自从2012年9月中开放认证后,已有数十项产品通过认证,经认证的产品数量也陆续增加中。

第2章Miracast智能手机、平板无线屏幕共享技术Miracast是Wi-Fi Alliance于2012年9月19日宣布启动的Wi-Fi CERTIFIED Miracast™认证项目。

Miracast设备提供简化发现和设置,用户可以迅速在设备间传输视频。

该技术与认证项目由Wi-Fi联盟中的移动与消费性电子设备制造商及芯片厂商共同制定。

行业分析者预计Miracast认证设备的年产量在未来四年将超过10亿台。

[1] Miracast用户可以尽情在大屏电视上浏览智能手机拍下的照片,通过会议室投影仪实时共享笔记本屏幕,或者在平板电脑上收看家庭电视机顶盒的直播节目。

Miracast通过Wi-Fi CERTIFIED Wi-Fi Direct™形成连接,因此无需接入任何Wi-Fi网络——Miracast认证设备内部具备连接功能。

Miracast支持保护内容串流,使设备可以接收电影和其它受版权保护的材料。

为了保护高级内容,Miracast对今天广泛应用于HDMI®和DisplayPort等有线界面的受信任内容保护机制进行了无线改编。

另外,每台设备都自动启用全新WPA2™安全保护,保证所有多媒体内容传输的隐密性。

“Miracast 是基于Wi-Fi Direct的一个引人瞩目的应用,”IHS iSuppli Research的Brian O’Rourke表示。

Miracast采用的技术由来自Wi-Fi Alliance移动和客户电子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的团队研发,以实现简化视频分享的标准化。

根据Wi-Fi Alliance 显示规格,产品包含了Miracast厂商间不同品牌的交互操作,使用户可以轻松在家或在办公室享受大屏幕上的视频。

外文名:Miracast发布时间:2012年9月19日作用:简化发现和设置、传输视频2.1 简化过程当使用者希望在设备间无线分享设备的画面内容时,毋须再透过繁复的手续连接传输线或进行设定,而能彼此识别、彼此连结,并能管理链接,根据设备的功能与网络条件,协调合适的影音传输格式,让影音画面能在不同的装置间串流分享。

利用Miracast技术,使用者不再须要寻找各种规格的线材与转换器,亦毋须确认用于连接设备的正确接头。

除此之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设备不再须要设计各种连接接口,就能与其他的输出设备,如电视机、机顶盒(STB)、投影仪、音响、耳机等连接,即可将多媒体与应用服务的内容在远程影音设备上播放。

2.2 兼容技术编辑Mi racast建立在其他几项Wi-Fi联盟所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上,包括无线传输技术802.11n(兼容于未来其他传输规格如802.11ac)、点对点连接技术的Wi-Fi Direct与TDLS(Tunneled DirectLink Setup)、安全性方面的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加密、提供服务质量(QoS)及流量管理的WMM(Wi-Fi Multimedia)技术、省电相关机制的WMM Power Save技术,以及方便用户配置网络的WPS(Wi-Fi Protected Setup)技术。

在Miracast规格中,将设备分为两类,一类称为传送端(Source),另一类称为接收端(Sink)。

接收端又分为主接收端(Primary Sink)及次接收端(Secondary Sink),差别在于主接收端能支持影像或声音的数据输出;而次接收端只支持声音的数据输出,这样的区别是由于Miracast提出配对接收端(Coupled Sink)的操作架构(图1),使用者可选择将影音分流至不同设备并同时呈现影音信息。

Miracast操作的程序,如图2所示。

首先,由于Miracast也定义服务搜寻的功能,不过在规格中是选择性的,因此会以Wi-Fi Direct 寻找附近的Miracast装置,然后将寻找的讯息传达给用户。

使用者可以从寻找到或是先前联机过的装置中,选择想要连接的装置,建立好无线联机后,两边的装置会进行设备功能与网络条件的协调,以选择适合的影音传输格式。

建立影音串流的联机协议(Session)后,后续就是一连串的实时串流协议(RTSP)控制命令,以控制影音串流的播放及终止。

图3为Miracast的通讯架构中关于控制的部分,从底层来看是基于Wi-Fi Direct、TDLS 及WPS等无线技术上。

接下来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于开放系统互联第二层(OSI Layer 2),亦即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操作,以进行寻找装置及建立无线联机。

另一部分是在无线网络联机建立后,TCP/IP层之上的控制命令,包括以RTSP协议进行装置能力沟通(Capability Negotiation)、影音串流联机协议的建立与管理、使用者输入反向信道(UIBC/User Input Back Channel)、远程I2C读写(Remote I2C Read/Write)或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HDCP)控制讯息等数据的传送。

其中,UIBC定义如何将接收端的控制讯号回送到传送端,包括触控、鼠标、键盘、游戏杆等设备事件,让用户透过接收端的输入设备回控传送端;而远程IC读写是让传送端可透过TCP/IP读写一些接收端的IC讯号,如延伸显示能力识别(EDID),以取得讯息或进行控制;HDCP是由英特尔发展,用于保护数字内容的技术,主要是防止数字内容在传输的时候被盗录,在传送端及接收端之前建立一套加解密的机制,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有不支持HDCP的装置,则被保护的影片将会无法显示或被迫调降分辨率观看。

值得注意的是,UIBC、远程IC 读写与HDCP等Miracast所定义的服务与功能,在规格中并非必备,厂商可依应用的需求决定是否实作。

2.3 不同规范编辑Miracast规格在视频上规定使用ITU-T H.264视频编码算法进行压缩,但为配合应用上的特性,有些微的修改,舍弃比较复杂的技术,如基线协议(Baseline Profile, BP)定义的弹性聚集区块(FlexibleMacroblock Ordering, FMO)、任意切片顺序(Arbitrary SliceOrdering, ASO)、冗余切片(Redundant Slice, RS)及CBP(Constrained Baseline Profile)等。

另外,Miracast规格还调整HP(High Profile)中的上下文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ontext-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CABAC)和B Slice,成为新的CHP(Constrained High Profile)。

此外,Miracast视频传输规格级别(Level)定义在3.1到4.2,可选择的分辨率包括美国消费电子产品协会(CEA)、视讯电子标准协会(VESA)及HH(Handheld)标准中所订定的数十种分辨率组合,最高分辨率及更新率可达1,920×1,200 60fps。

另外,Miracast视频传输规格也有定义三维(3D)影片格式,包括Top & Bottom[Half]、Frame Sequential、Frame Packing及Side by Side[Half]等格式。

在声音的格式方面,主要定义线性脉冲编码调变(Linear Pulse-Code Modulation, LPCM)、进阶音频编码(Advanced Audio Coding, AAC)及Dolby Advanced Codec 3(AC3)三种声音编码方式,及不同的声道数、取样频率及位频率等。

图4为Miracast通讯架构中关于视频数据处理流程的部分。

整个视频数据处理及传输的流程,大致上分为几个阶段,一开始将撷取到系统的画面及声音进行压缩,而压缩后的影音数据再转为基本封包串流(Pac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 PES)封包格式,若应用HDCP,会将相关信息加进来,再以MPEG2-TS的方式进行影音数据的融合(Mux),接下来再加上RTP的标头(Header),最后透过UDP/IP的方式传送。

到接收端则是反向的解封装、分工(Demux)、HDCP解密及解压缩后,呈现影像及声音的数据。

Miracast规格中也有提到建议的流量控制方式。

在网络传输不稳定的时候,可透过改变压缩率、略过画面或聚集区块,或者透过改变影音编码格式等方法达到流量的控制,以维持影音播放的流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