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教案教案
2023年《清明节》教案15篇

2023年《清明节》教案15篇《清明节》教案1活动目标:1、教幼儿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3、了解民族的传统风俗,体验春天的美好。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录象、图片、纸花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日期。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体验清明的气氛。
二、.教师讲解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三、组织幼儿.制作小花。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
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烈士们制作小白花来缅怀他们。
四、教育幼儿爱祖国。
《清明节》教案2目的:对学生进行清明节祭祀交通、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证清明祭祀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内容: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根据规定,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为:4月5日——4月7日,4月8日回校上课。
节日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此,我们特别提出几下几点要求,请学生共同遵守。
一、防火安全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乱放火,做好防火措施。
要劝说家长进行文明拜祭,用鲜花、水果等环保的方式拜祭先人,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明祭拜。
1、请同学们参加野外活动时不要擅自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同家长一道祭祀用火时千万要把周围的易燃物弄干净,如果不小心引燃了周围的易燃物就很容易失火烧山,酿成大错。
2、燃烧祭祀物品应尽量慢慢用小火,防止风大刮走燃烧的物品从而引起失火。
3、祭祀仪式结束后,不要立即离开,要仔细察看刚刚烧过的地方还有没有火星,一定要让火星完全熄灭后才能放心离开。
4、请所有同学回家告知家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如果有谁不小心引燃了森林,谁将会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清明节活动教案精选15篇

清明节活动教案精选15篇清明节活动教案1一、设计意图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二、活动目标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三、活动准备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四、活动过程(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
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
(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清明节教案(精选6篇)

清明节教案(精选6篇)清明节教案1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清明》,感受其古诗内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故事内描写的画面。
2、激发幼儿对本次清明节活动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对吟诵古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古诗《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以及清明节的日期等。
二、活动准备1、古诗《清明》2、清明节PPT3、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三、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PPT,出示第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一下在图片中你看到的景象。
(1)教师问: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2)现在老师再请大家看下面一张图,请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而此时的天怎么了?(3)幼儿答: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人家,他们在问路在说话,此时天上这下这雨。
2、教师播放古诗《清明》的相关图片,引发幼儿联想季节,引出本次的主题,清明节。
(1)春天到了,四处一篇绿色生机,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歌,而在春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要干什么吗?3、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取扫墓、踏青,在古时候诗人杜甫还写了一首关活动过程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2、按节奏吟诵《清明》(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古诗《清明》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播放清明介绍PPT ,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反思。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
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清明节思政课教案大学生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祭扫活动,引导学生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地点:校园内烈士陵园或相关纪念场所教学准备:1. 红色文化资料、清明节相关图片和视频。
2. 祭扫用品(鲜花、纸钱等)。
3. 活动组织安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播放清明节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老师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意义,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红色文化(10分钟)1. 老师讲解红色文化的基本概念,包括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传承方式。
2. 结合清明节,介绍我国历史上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实地参观(15分钟)1. 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或相关纪念场所,进行实地参观。
2. 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讲解,了解烈士们的生平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四、祭扫活动(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祭扫活动,向烈士们敬献鲜花、纸钱,表达哀思和敬意。
2. 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对烈士们的敬意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节的意义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红色文化。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撰写一篇关于清明节和红色文化的感悟文章。
2. 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践行红色文化的行动计划。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检查学生对清明节和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
3. 思想认识: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反思,了解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参观烈士陵园、祭扫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和红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清明缅怀先烈幼儿园教案

清明缅怀先烈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了解先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3.培养幼儿尊敬英雄、爱国爱民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清明节的意义和由来。
2.先烈的故事和事迹介绍。
3.缅怀先烈:敬献花篮、默哀祭奠。
三、教学过程
1. 清明节的介绍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扫先人墓地的日子。
通过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让幼儿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2. 先烈的故事和事迹介绍
讲述一些先烈的故事和事迹,如雷锋、焦裕禄、戚继光等,让幼儿了解他们为
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
3. 缅怀先烈
1.敬献花篮:让幼儿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篮敬献给先烈纪念碑,表达对
逝者的敬意。
2.默哀祭奠: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幼儿在纪念碑前默哀,缅怀先烈的功
绩。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述、分析、解释等方式,让幼儿掌握知识。
2.观察法:带着幼儿到纪念碑前,观察纪念碑、墓志铭等。
3.亲身体验法:让幼儿亲手制作花篮、插花,参与缅怀先烈的活动。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向先烈缅怀的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认真、虔诚地对待缅
怀活动。
2.通过活动后的讨论及问答等形式,了解幼儿对缅怀先烈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资源
1.先烈的故事和事迹。
2.花篮、鲜花、蜡烛等教学工具。
学校清明节教案

学校清明节教案学校清明节教案1一、活动背景: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
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2021-3-30四:活动地点:六年级(2)班五、活动准备: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3 、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 、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 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话清明》

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话清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
2.掌握清明节的习俗和风俗。
3.培养幼儿爱惜环境、尊重祖先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清明节的图片、人物介绍等。
2.教学道具:纸模拟的墓碑、清明节祭拜用品等。
3.教学环境:班级布置清明节氛围。
三、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每年阳历四月四日至六日的传统节日。
起源于周时的寒食节,后演变为扫墓、踏青、祭祖等活动,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
2.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打扫墓地、祭拜祖先,还会举行踏青等活动,以纪念先祖、缅怀逝去的亲人。
3. 清明节的风俗在清明节,人们会烧香、献花、祭拜祖先,还会在墓地周围放置食物、清水等供祭祀。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踱步等活动,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四、教学活动1.播放清明节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
2.教师讲解清明节的习俗和风俗,引导幼儿思考。
3.清明节主题手工制作,如折纸墓碑、画清明节风光等。
4.进行清明节主题游戏,如摆放祭祀物品、识别清明节习俗等。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对清明节的表现和参与度。
2.组织幼儿口头回答问题,检查对清明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和游戏环节的表现,评估对清明节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带领幼儿到户外踏青,感受清明节的气息。
2.组织幼儿家长参与清明节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重长辈、关爱环境,体现清明节的精神。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和风俗有了初步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清明节的美好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二:诚信主题教育
项目一:传统节日清明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
2、分析领悟清明节的内涵和意义。
3、加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感悟传统文化魅力,以文化沐浴心灵。
【教学难点】
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升华。
【教学方法】
视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回顾经典诗歌《清明》(杜牧),由此导入本节课主题“清明节”。
教师: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
在清明节期间,同学们有哪些活动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分析新课。
1、初步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2、观看视频——清明节的由来。
3、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有关清明诗句:《清明》(唐)杜牧、《寒食》(唐)韩翃(hóng)
4、了解清明节农谚
5、了解清明节习俗
观看视频——清明节习俗(1)扫墓祭祖(2)踏青(3)插柳(4)放风筝
(其中扫墓祭祖加入我校每年到鹤山市烈士陵园扫墓的图片)
6、清明节食物:
观看视频——清明节美食习俗
7、情景案例:
小民在跟随家人拜山时,帮忙点蜡烛、烧元宝,不小心将旁边的草烧着了,你说,小民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
小民应该看清楚周围的环境再点蜡烛、烧元宝,要离开有草的地方,并且要看着所有的火都熄灭了才能离开,确保安全。
8、安全教育:
祭祖时我们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消防安全,拜祭时一定要等火熄灭了再离开,否则会造成火灾。
观看视频——文明祭祖,平安清明
9、教学总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前后,人们以各种方式祭奠祖先、缅怀亲人,并借此机会,家族成员聚在一起,联络感情。
请同学们在祭祖时,紧记安全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有关清明节的两首诗。
2、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习俗美食有哪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