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一、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是为了加强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技巧而设计的。
通过多次实验操作的训练,学生能够熟悉物理实验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下面将介绍该训练的内容和步骤。
二、训练内容该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仪器的使用学生将研究和掌握常见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光谱仪、电流计等。
他们将了解仪器的结构和原理,并能够正确操作和调整仪器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2. 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将研究和掌握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如准备实验器材、调整实验参数、记录实验数据等。
他们将通过多次实验操作的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将研究和掌握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统计、曲线拟合、误差分析等。
他们将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深入理解实验结果的含义,提高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训练步骤该训练的步骤如下:1. 实验前准备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先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检查实验仪器的状态等。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3. 数据记录和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他们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他们应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深入理解实验现象和物理原理。
四、结语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技巧,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同时,他们还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在将来的研究和科研中受益匪浅。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重要的几个实验题

一、万有引力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万有引力定律2. 实验器材:两个吸铁石球、细麻绳、薄绳、尺子和台秤3. 实验步骤:a. 将两个吸铁石球用薄绳串成一串,并在球的中点系一段细麻绳b. 在细麻绳上悬挂一个质量较小的物体c. 测量球心到悬挂物体的距离,并记录下来d. 用台秤测量悬挂物体的重量e. 移动悬挂物体,重新测量球心到悬挂物体的距离f.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大小,并进行对比分析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 实验器材:白色纸板、凹透镜、狭缝光源3. 实验步骤:a. 在白色纸板上画一条直线b. 把凹透镜放在直线上,并使其焦点与纸板上的直线相重合c. 在凹透镜的前焦面上放一个狭缝光源d. 观察狭缝光源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在白色纸板上的传播轨迹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线在凹透镜的作用下呈直线传播,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三、焦距求焦点实验1. 实验目的:测量透镜的焦距2.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尺子3. 实验步骤:a. 在室内选择一个相对暗的地方,使得光线传播比较清晰b. 将凸透镜放在一块白纸上,并将一个远处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位置c. 调整白纸的位置,使得在白纸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物像d. 测量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验证了焦距求焦点的方法。
四、热胀冷缩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2. 实验器材:金属棒、尺子、烛台或火炉3. 实验步骤:a. 用尺子测量金属棒的初始长度b. 将金属棒加热,可以放在烛台或火炉上加热c. 测量金属棒在受热后的长度d. 让金属棒冷却至常温,再次测量其长度4.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棒在受热后长度变长,冷却后长度变短,验证了物体受热胀冷缩的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技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实验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器材和材料)三、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内容提供针对性的操作步骤)四、实验注意事项1.进行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和材料,并掌握相关实验步骤。
2.实验操作时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禁止随意调整实验装置。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现场,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题目及操作步骤举例实验一:测量电阻值实验原理: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可以确定电阻的值。
实验器材和材料: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操作步骤:1.将电阻与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连接好,注意连接的正负极性。
2.打开电源,调节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大小。
3.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
4.根据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阻的值。
实验二:测量弹簧常数实验原理:通过改变弹簧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测量弹簧两端的受力大小,可以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器材和材料:弹簧、测力计、尺子操作步骤:1.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使其垂直于地面。
2.将测力计的刻度调到零位,将其钩子固定在弹簧下端。
3.用尺子测量弹簧的原始长度。
4.慢慢下拉或上推测力计,使弹簧发生拉伸或压缩。
5.测量测力计所示的受力大小。
6.根据测得的受力大小和弹簧的长度变化量,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三:测量声速实验原理:通过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和声波传播的距离,可以计算声速的值。
实验器材和材料:超声波发生器、双道示波器、尺子操作步骤:1.将超声波发生器放置于桌子上。
2.在双道示波器上,设置一个通道接收发出的声波,另一个通道显示两个声波的差异。
3.将接收声波的通道连接到示波器的探头。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薄膜凸出程度1 5 h1小华0.82 10 h23 10 h3小明 1.04 20 h45 18 h5小红 1.26 20 h6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③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⑤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训练山东威海凤林中学杨龙飞一、基本实验仪器的应用1.刻度尺: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温度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
3.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C.不需要再调节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他的操作中的错误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4.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
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图4 图5 图65.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
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
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一、力学部分一 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 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 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 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 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 测出牛奶的体积V14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 将牛奶倒入量筒中 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 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 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 你认为在方案A中 牛奶的________ 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 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 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 牛奶的________ 选填“质量”或“体积” 测量误差较大 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 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 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 在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 应沿水平方向拉动 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 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 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 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 填“直接”或“间接” 测量法.2 比较 a 、 b 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 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 在上述实验中 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 请你作出评价三 探究浮力大小[示例]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 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 水足够深 在接触容器底之前 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 实验数据如下表1 验数据可知 金属块重 N 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 物体的体积是 m3 物体的密度是kg/m32 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 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 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 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 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 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 猜想 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 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 a 和 b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 b 和 c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 探究 他们继续实验 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 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 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 且h1 h2 h3 h4 h5 h6 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 ×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深度 厘米 橡皮薄膜凸出程度小华0.81 5 h12 10 h2小明1.03 10 h34 20 h4小红1.25 18 h56 20 h6 ① 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 测量大气压[示例] 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 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 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 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 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 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 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 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 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 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 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 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一条即可 .2 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 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 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 ③ 图2所示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 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④ 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⑤ 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 请分析 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 请写出两条、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 并移动悬挂位置 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 并重新调节 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 得到多组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全面)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熔化[示例]一、小方同学发现: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于是,小方同学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碎冰或碎蜡放在试管中,在烧杯中倒入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数据. (1)小方同学应在试管中加入多少碎冰或碎蜡 ( )A .越少越好B .越多越好C .能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其中即可D .随意多少 (2)在熔化冰的实验中,用水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他画出了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其中,图乙是 (冰/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二、图(3)是给某种固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体一定是________。
(“晶体”或“非晶体”)(2)在第1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___状态;在2~5min 这段时间内处于__________状态,要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
(一)观察水的沸腾某组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1次水温如下表.(9分)(1)这次实验所用的器材除图中的,还应有 ,他们看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上升,体积_____ ____,到水面破裂开,里面的_散发到空气中;由此可知水沸腾时,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剧烈的______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 __,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由此可知水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_____ _ _ __; 二是_____ ______ __。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机械运动实验1.许多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能被重复利用,斜面就是其中之一。
请完成下列利用斜面进行实验的有关内容:(1)图甲所示实验中,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2)图乙所示实验中,对于同一个球A,要改变A撞击木块前的动能大小,可进行的操作是;(3)图丙所示实验中,斜面倾斜角为30,物体B重为4N。
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B时,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所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图丁所示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由静止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
由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可知:。
2.如图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
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从某一位置开始用秒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记录小气泡的位置。
通过图像分析可知小气泡2.3s至8.9s 内通过的路程是cm;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一些。
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A.B.C.D.5.小明和小刚同学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车、长木板(长1.1m)、小木块、刻度尺(1m)、停表、金属片等。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前,小明先把长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形成一个(选填“很小”“较大”或“很大”)坡度的斜面;(2)实验中,小明让长度是10cm的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地运动到底端,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是cm,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是5s,则在这一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3)如果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测量了三次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其测量值分别为5.0s、5.1s、5.2s,则小车在这一过程中的运动时间t= s;(4)实验中,同组的小刚建议把垫起长木板的小木块向斜面的底端方向移一移,小明说:这样做不妥,小明说“不妥”的理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内重要实验专项练习(一)利用斜面进行的实验1.小宇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每次实验时,被拉的小车沿同一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下面是小宇同学的实验时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度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 5 0.1 1.6 0.52 5 0.15 2.2 0.5 0.75 1.1 68%3 5 0.2 2.7 0.5 1 1.35 74.1%4 5 0.25 3.1 0.5 1.25 1.55 81%⑴第(1)次实验时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机械效率为。
⑵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①;②;⑶完成上面实验后,小宇又产生一个猜想:“如果把斜面做得光滑些,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请你先用所学知识,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
并简要说明理由。
⑷如果小宇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小车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应当控制哪些量不变?⑸小宇通过探究明白了大桥往往有较长引桥,其原因是。
2.利用斜面小丽同学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所示:⑴实验时,小丽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__________________。
⑵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由实验现象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_______________。
⑶在某次实验中,小丽由于疏忽没有做到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则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惯性(填“相同”或“不同”)。
3.如图: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h B、h C高处滚下(m A=m B<m C,h A=h C>h B),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⑴实验中你通过观察知道动能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球的动能最大。
⑵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可采用方法(具体做法),使得质量不同的小球刚到达水平面的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⑶在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两图来进行比较;并从图中对比能得出结论:。
(二)利用瓶中插一根细管进行的实验4.在小瓶里装上带颜色的水,配上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把细管封闭端加热,使橡皮管内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如图所示;将小瓶放入热水中,可观察到水柱(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若要使液柱的变化明显些,可采用的办法。
5.李亮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滴入红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①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气,分析可知瓶内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②李亮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说明了。
③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应该注意(只要说出一点)。
④若李亮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更细的玻璃管,其他条件不变时,液柱的变化(选:“能”或“不能”)明显。
6.小丽同学在一个密封的瓶内装满液体,并插入细管,她想用这个装置来检测人手握力的大小,则小丽可通过观察来得知握力的大小;瓶中插入细管的目的是为了。
(三)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的测量性实验7.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小亮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⑴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线代替导线将下图乙的元件连接完整。
⑵调节滑片位置,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前两次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表(一)中所示,第3次两个电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请把第3次的电表读数填在表(一)中;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使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是Ω;③对表(一)中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次序 1 2 3 次序 1 2 3 电压(V) 2.0 4.0 电阻(Ω) 5 10 15电流(A)0.1 0.2 电流(A) 1.2 0.6 0.4每次应 ,保持 不变,根据表(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⑷小亮同学在做完实验后思考,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果用一只合适的电灯来代替定值电阻,是不是可行?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8. 做伏安法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
⑴实验原理是: 。
⑵小明根据右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对应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并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⑶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 ,则电路可能的故障是 。
⑷排除故障后,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上图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 V ,电流表读数是 A ,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是 Ω。
⑸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①写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太湖中学初三(2)班同学测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电功率实验。
⑴实验原理: 。
⑵在右图电路的圆圈内填入电流表、电压表的符号;并将对应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⑶小丽规范操作,但当闭合开关时却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却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是 。
⑷当小丽和同学商议后排除了故障,正确测得3组实验数据:U 1=1.6V ,I 1=0.20A ;U 2= V ,I 2= A ;U 3=2.5V ,I 3=0.30A 。
U 2、I 2的示数如电表所示,请将示数正确读出并填在前面的横线上;请你在虚线框内为他设计一个表格,并把这些数据正确填写在设计的表格内...............。
⑸根据表格中数据,小丽所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⑹在实验中,另一组的小刚同学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则他在实验操作中的两个不当之处是:① ;② 。
⑺实验结束后,小刚同学将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了I-U 图象,如右图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一条直线,这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小刚很郁闷,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四)几个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重要探究实验及对弹簧的研究深化10. 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⑴当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时,要让木块在水平表面上作 运动,这里运用了的原理;⑵通过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通过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 。
⑶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很多,因此研究此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 的方法。
在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这样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请举一例 。
⑷某次小明同学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先将长木板N 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甲,测力计的示数为F 1;然后再将N 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 沿N 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乙,F 。
请你判断以下关系式:① F ;② F ;③f 乙;(以上各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 以下是小丽和小宇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出现的情况:⑴在进行此实验时,他们应先将直杠杆的 支起,并调节杠杆使它在 位置静止,在这一位置静止的好处是 。
若杠杆被支起后,左端高右端低,则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⑵实验时,老师只有给每小组10个相同的钩码,当在杠杆的左端挂上如图位置的三只钩码时,则为使杠杆平衡,小丽应当的杠杆怎样挂钩码,请你帮小丽出两个主意:① ;② 。
⑶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的个数及位置,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个组数据并进行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⑷当小宇同学弹簧测力计系在杠杆上并始终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当在左端如图位置挂4个钩码(每个钩码0.5N ),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N ,并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对应的力臂;小宇改变钩码及测力计的位置进行多组测量,结果小宇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宇高兴得将0 1 1 3 V 12 5 0 + 3 10.0 0. 2 A 3 0.4 1 0 + 0.3 R X R S M N 图(甲) M N 图(乙)这一新的发现告诉了小丽,小丽只是在小宇实验的操作略改变一下,结果小宇就惭愧地低下头。
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么做,请把操作方法写下来。
12.小明想用如下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面积为1×10-3m2的吸盘紧压在光滑水平玻璃面上,用最大刻度值是10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然后计算大气压强。
若当时大气压强为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 N。
小明主要特点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
小明改进实验的器材后,发现测出的大气压值远小于真实值,其主要原因是。
13.小丽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但小丽想弹簧的伸长除了和拉力有关外,与弹簧的材料是否有弹簧甲拉力F/N 1 2 3 4 5 6 7 8 伸长量l/cm 2 4 6 8 10 12 14 16弹簧乙拉力F/N 1 2 3 4 6 8 10 12 伸长量l/cm 0.5 1 1.5 2弹簧丙拉力F/N 1 2 3 4 5 6 7 8 伸长量l/cm 3 6 9 10 10.3 10.5 10.7 10.8⑴该实验数据可得出弹簧甲所受拉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表达式。
(不需要你考虑单位的换算关系)若用文字表述应当是:。
⑵根据你的分析,将小丽忘记填上的数据估计一下,并把你估计的数据填入表格的空格中........。
(假定弹簧乙实验后恢复原来状态。
)⑶当用弹簧丙做实验时,发现当用4N及以上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规律发生了变化,帮小丽找找可能的原因是。
⑷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14.小明同学用一把最大测量范围是5N的弹簧测力计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当调好测力计并正确称量了物体重力,数据如下列;当把量后一个所加的600g钩码去掉后,指针指在0.2N。
钩码的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600弹簧测力计示数G/N 1.0 2.0 3.0 4.0 5.0 已无刻度⑴小丽同学实验的错误之处是;⑵去掉错误部分,请你在右上图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图象;⑶去掉错误部分,你从这个探究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