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课文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春》朱自清.《春》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朱自清
春
朱 自 清
爱国学者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影响, 开始写新诗。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 授,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
师生同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
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2.课文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盼春 绘 春 赞春
(第1段) (第2—7段) (第8-10段)
春 春春春迎 草 花风雨春
春草图
春 花 图
春 风 图
图春 雨
迎 春 图
盼春
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 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 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 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 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 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 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 雨里静默着。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 ,通过视觉、听觉、味觉、 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 美。请分析,“春风图”从 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 特征?
感觉 内容
春风的特点
触觉:“错‘ 的吹 ,面像不母寒亲杨的柳手风抚’摸,温不暖柔和
着你”
嗅觉 泥土气息
草味花香
风的清新 芬芳浓郁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
听觉:叶当中……成天嘹亮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31张PPT)最新课件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3)“花里带着甜味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4)“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 实写: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虚 写了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想到了秋实, 并且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雨露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满人间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色满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 ”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 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卖弄”一词用得好,用“卖弄”表达了作者对“ 鸟儿”的喜爱之情。贬义词当作褒义词来用。
一个“闹”字很精彩,侧面衬托春花的竟 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闹”字既写出了视觉的感受,又写出了 听觉的感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 了蜜蜂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6)“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 写出了野花 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景物特征 嫩、绿、多、软
多、艳、甜 和煦、芳香、悦耳
细密、轻盈 春到人欢
描写角度(顺序) 由物到人 由高到低
触觉、嗅觉、听觉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由景及人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不同的方法欣赏春天的美。
2、学习用多种写法写身边的美。
3、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欣赏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用多种写法写身边的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磁带一、课前训练,展示自我风起绿了风雨飘绿了雨春天一觉醒来扑进我们怀里刚刚醒来的小溪还没顾上清清嗓子就把脆脆的歌儿撒落了一地刚刚醒来的果树还没顾上长出叶子就爆燃出团团刺眼的绚丽春天最数燕子忙碌她一边呢喃细语一边用锃亮的剪刀精心剪裁着春天的新衣春天尽管有时仍会让你感到有些寒意可性急如火的春天毕竟把一个沮丧的冬天带出灰蒙蒙的记忆……你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你从诗的哪里读出来的?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名作呢?谁来说一说?如果让你来写春天你会写些什么呢?你会表达什么感情呢?二、激趣定标,自主学习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文学家朱自清的《春》。
朱自清的许多作品都出现在我们中学课本上,例如《荷塘月色》《背影》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朱自清写的春和我们写的春有什么不同。
2、师播放朗读,生描绘美丽的春的画面。
请你描绘一下你所听到的最美丽画面3、纠正字音:朗润钻出嫩绿眨眼酝酿鸟巢宛转蓑衣稀疏抖擞精神应和三、师生质疑,合作探究1、生自由读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作批注,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交流,用下列句式:我喜欢,因为这句(或这段)用了写法,写出了。
示例: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因为这句钻字生动写出来小草勃勃生机。
3、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喜爱和赞美4、有感情的朗读你认为最美的段落。
读出感情来。
5、小结美的文章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就象我们沐浴着春风一样。
我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增加我们的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6、美的文章是怎样表现出美的呢,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前两节、(1)“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相同的词连用,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急切盼望的心情,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教育部最新审定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春》课件1 新人教版精品课件

春草图
合作探究(一)
春草图: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 (2)描绘春草时,作者是运 用哪些方法来写景抒情的? (3)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 句写得好?
(4)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 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 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 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 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 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பைடு நூலகம்多 细密
细密迷蒙 抓住特点描绘 春雨的“润”
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中,这三 细密 个比喻都是在描绘 的春雨,不同的是: 密 “像牛毛”,侧重写春雨的 ,“像花针”, 细 闪烁 侧重写春雨的 ,“像细丝”侧重写春雨 的 。
风 花针 “……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不仅在 写春雨,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 像 的比喻, 准确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春
朱自清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 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 创作。1948年,他贫病交加,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 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 影》《绿》等。
理清文章思路 (一) (1)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括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9)“美” (10)“力”
(二)绘春
(三)颂春
草:报春 花:争春
11课《春》课件_新人教版

写蜜蜂、蝴蝶是不是离题了?
——不是离题。这是用蜜蜂、蝴蝶烘托花多、 花艳。
杜甫有一句诗也是用动 物烘托花多花艳,是哪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 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声音, “闹”还有动作,内涵 丰富得多。
有一句古诗也用到这个“闹”字表现春意盎 然,是哪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
本段实际上也写了春风, 是哪一句?
——密密地斜织着。
背诵这一段
阅读“春事图”
朗读:
shì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 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 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hè
解释词语
酝酿: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 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何处?什么意思? ——出自僧人志南的绝句: 古木荫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 开杏花时的雨 杨柳风: 杨柳发芽时的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 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语文七年级上册
11.春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现 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 《背影》、文艺评论集《 论雅俗共赏》等,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春 》《背影》《绿》《荷塘 月色》等。
积累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含义:
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ppt(51张幻灯片+课文音频朗诵)

作者在描写无 形无味的春风时, 调动了人体的那些 感官?
触觉: 抚摸
嗅觉: 各种气息
听觉: 鸟鸣笛声
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
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 调动了人体的那些感觉?
• 触觉:抚摸(和煦) • 嗅觉:各种气息(芳香) • 听觉:鸟鸣笛声(悦耳)
这一段从触觉、嗅觉、 听觉等方面,把无形、 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 有形、有味、有声、有 情有感。
春
朱自清
体裁:散文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 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 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散文有《匆匆》、
《春》、《你我》、《绿》、《背 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 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 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论雅俗共赏》等。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整体把握
–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春
(1)
• 盼春 • 绘春 • 赞春
(2-7) (8-10)
春草图
思考:
抓住了春草的 什么特点?
情态 (钻) 质地 (嫩、软) 长势 (满) 色彩 (绿)
使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春草勃发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 的 像 雪
春花图
讨论:
作者抓住了春花 的什么特点?
春雨图
春雨的特点?
细密 轻盈 连绵 闪烁
本段采用了那 些修辞手法?
作者笔下的春雨有哪些特点?
• 寻常、三两天:次数多、时 间长
• 像牛毛:多而细密 • 像花针:亮而闪烁 • 像细丝:柔而绵长
雨中有哪些自然景物?
• 树叶:绿得发亮(侧面) •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侧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ppt优质课件

形: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 斜织、薄烟
景: 树叶儿绿、小草儿青、 黄晕的光、行走的人、静默的 房屋
特点: 绵长、细密、 迷蒙
春雨图
前几幅图主要是写春天的自然美,这 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 态?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迎春图
嫩、绿、 多、软 花多、色艳、
味甜
朱自清
• 生字词
• rùn yùn niàng nòng wǎn liáo
• 朗润 酝酿 卖弄 婉转 嘹亮
• yùn hōngtuō
xīn
•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 fán nèn
dǒusǒu
•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 多音字
•涨 藏 晕 和
整体感知
1、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情?
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 写景的方法;(重点)
2.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难 点)
3.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备生动的语言特色。
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原名
朱自华,现代著名诗人、散 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 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 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 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代表作品有《春》《背 影》《荷塘月色》。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七年级上册课文《春》

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春》春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它给大地带来了新生命和希望。
转眼间,冬天的严寒渐渐远去,春姑娘轻轻走来,带着和煦的阳光和温暖的微风。
春天的大地变得绿意盎然。
田野上的麦苗冒出了嫩绿的叶子,瓜果蔬菜也开始抽出嫩芽,迎接即将到来的生长季节。
小草重新抬起了头,散发出清香的气息。
春天的森林里,野花绽放,各种颜色的花朵争奇斗艳,给人们带来了眼前一片色彩缤纷的景象。
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食物。
农民们忙着在地里耕作,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撒播种子,将希望埋进田地里。
春雨滋润了大地,使作物生长得更加茁壮。
稻田里的嫩苗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迎接着属于自己的季节。
春天里,天空特别蓝,白云飘浮其中,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了万物。
春天的空气清新而宜人,吸一口气,真像喝了一品味美丽的精饮。
春姑娘的到来,也意味着万物开始繁衍生长。
春天是动物们繁衍生息的季节。
青蛙在池塘里欢快地叫着,春雨惠泽了它们。
小鸟们欢快地飞翔在空中,为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
春天,是大自然交响乐团的开演季。
春天给人们带来的还有快乐和希望。
人们在春天里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踏青、放风筝等。
这些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友谊和和谐。
春天的到来,让人们从冬眠中醒来,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奇迹。
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切美好的事物,也给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的期望,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将大地装扮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
春姑娘的到来让人们心情愉悦,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让我们珍惜春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和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让春天的温暖和希望陪伴我们走过每一天,为我们的未来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课文春
作者: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