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经验

合集下载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护理技术培训—外科换药
第 1页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操 作正确、动作轻巧,熟悉伤口愈合规律,安排换药顺序,先无菌伤口,后 污染伤口,再是感染伤口,最后是特殊感染伤口。
第 2页
【目的】 1.观察伤口,了解伤口的愈合情况。 2.清洁伤口,清除伤口内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以利于肉芽生长。 3.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及控制感染。 4.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第 3页
【评估】 1.病人的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环境:温度,是否清洁。 3.伤口位置、愈合情况、有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渗出液体的性质等。
第 4页
【操作步骤】
第 5页
1.用物准备 (1)无菌换药包:内含治疗巾、换药碗(盘)2个、血பைடு நூலகம்钳1把、镊子1 把、无菌盐水棉球、75%乙醇棉球、纱布若干。 (2)其他:胶布、绷带、汽油或松节油、棉签若干。 (3)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第 9页
谢谢大家!
第 10 页
第 7页
3.健康教育 (1)向病人解释伤口换药的重要性。 (2)介绍伤口换药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自我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 无感染,有无液体渗出及渗出液体的性质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介绍伤口换药能够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有利于伤口愈合。
第 8页
【注意事项】 1.换药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2.医护人员的态度要和蔼,事先应了解伤口的具体情况,动作要轻柔。 3.用血管钳接触伤口,用镊子取无菌敷料,血管钳和镊子不可接触或交叉 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4.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清洁的伤口应由内向外擦拭,感染伤口则由 外向内擦拭。 5.换药顺序为先清洁伤口,再感染伤口,每次换药后应洗手。 6.特殊感染伤口必须做好床边隔离,传染性伤口的换药器械、敷料应专用。

外科换药术实训报告(一)

外科换药术实训报告(一)

外科换药术实训报告(一)外科换药术实训报告实训目的•了解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手法;•学习消毒灭菌的方法;•掌握换药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实训过程1.消毒灭菌在进行任何外科操作前,必须进行消毒灭菌。

我们使用的是乙醇喷雾器和紫外线消毒器,确保工作区域和手术器械的干净无菌。

2.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病情和器械设备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手术包后,将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的消毒剂和麻醉药品。

3.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切开、清洗和缝合。

•切开:切口大小应根据切开部位、手术器械和患者病情况来确定;•清洗:清洗切口周围区域和伤口内部,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消毒液进行冲洗和吸干;•缝合:在清洗过程完成后,根据伤口大小和位置使用缝合针进行缝合。

4.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包括清洁患者伤口、更换敷料和处理手术废物等步骤。

清洁伤口时要注意避免患者受到二次污染,更换敷料时要使用无菌敷料,处理手术废物时要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

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实验过程中要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避免受到污染和伤害;•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术器械、手术包和患者伤口的无菌;•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械和工作区域,保证下一次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训收获通过这次实训,我了解了外科换药术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手法,学习了消毒灭菌的方法,掌握了换药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同时,实际操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了我对外科手术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外科换药术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预防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换药术的基本技能,注重手术器械的无菌操作和患者的安全保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医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伤口换药的经验总结

伤口换药的经验总结
2 0 1 3年 3 月
1 3 3
伤 口换药的经验总结
徐 秀琴 ‘ 崔付 英 董 玲 ’
摘 要: 换 药是 外科 的一 项基 本技 术 , 要 根 据 患者 的伤 口情 况 、 性质、 全 身状 况进行 严 格 的无 菌技 术 操作 和施 药。换 药过程 要手 、 脑 并 用, 既要 看伤 口。 又要 观 察病 情 。 评 估 伤 口不但 需要 操作 技 术 , 而 且 需要 扎 实的理 论基 础和 丰 富 的临床 经验 。 经 常会 碰到 一 些因伤 口经 久不愈 而转我科 的病人 , 多由于存 在认 识 误 区及伤 口处置 不 当而影响 了伤 口的愈 合 。

皮膏( 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 , 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 的目的)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 口可用 l %一 2 %苯氧乙醇湿敷, 或用 0 . 1 %庆大霉素、 1 %磺胺嘧啶银 、 1 0 %甲磺米 隆等溶液湿敷。
创 面 如较 小可 用 3 %醋 酸 、 1 0 %水 合氯 醛等 溶液 湿敷 。 再 植手术 或 吻合 血管 的皮瓣 手 术最 好 能用 与体 温相 近的 呋喃西林 溶液换 药 。 原则 上辅 料 湿透 即应换 药 。一 般伤 口 : 首次 2 4 h内 , 以后 每 总之 , 伤 口换药 过 程 不是 一 种 简单 的 机械 动 作 , 而是 一种 观察 病 治 疗疾 病 的过程 。 要动手、 动脑 、 责任 心并 重 。 在换药 时既要 看 2 — 3天/ 次; 特 殊伤 口 : 乳 房 术后 , 3 ~ 5 天欣 ; t g 皮 术后 : 7  ̄ 9 天/ 次; 情、 伤 口 , 又要 问病 情 , 以科 学 的方法 加 以验证 , 才 是伤 口换 药 的全 过 宁夏石 嘴山市 惠农 区石 嘴 山中心 医 院外勤 队( 7 5 3 2  ̄) 2 0 1 2 年 1 i 月2 6日收稿 程。只有树立这种观念 , 才能使伤口达到及时愈合。

外科换药术的实训报告总结

外科换药术的实训报告总结

一、引言外科换药术是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和临床操作水平,我们进行了外科换药术的实训。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外科换药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熟悉换药所需的物品和器械;3. 提高无菌操作意识,预防交叉感染;4. 培养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外科换药术基本知识(1)换药术的概念:外科换药术是指将患者创面上的敷料和污染物清除干净,并重新包扎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

(2)换药术的目的:观察伤口、去除坏死组织、清洁创面、引流通畅、促进组织生长。

(3)换药术的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换药基本要求动作要熟练、迅速、避免过久、暴露创面、防止创面感染。

2. 换药术操作步骤(1)准备物品和器械:无菌换药包、无菌镊子、无菌剪刀、无菌棉球、碘伏、生理盐水、敷料等。

(2)换药环境: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操作步骤:①消毒:清洁区、相对清洁区、污染区。

②清理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分泌物及污染物。

③覆盖敷料: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3. 换药术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2)观察伤口: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创面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或伤口感染等。

(3)换药次数:根据伤口情况调整换药次数,避免过度换药。

(4)敷料选择: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盐水纱条等。

四、实训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外科换药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

2.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这对于预防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3.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伤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换药方案。

4. 实训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本次外科换药术实训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技能,还增强了无菌操作意识。

外科实训报告换药

外科实训报告换药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的普及和手术技术的发展,换药术作为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的临床操作技能,我参加了外科换药术的实训课程。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换药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换药术的操作流程。

2.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操作技能。

3. 提高对伤口护理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换药术基本知识换药术是指将患者创面上的敷料和污染物清除干净,并重新包扎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

在进行换药术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伤口情况。

(2)准备换药所需物品,包括无菌敷料、生理盐水、消毒液、剪刀、镊子等。

(3)洗手、戴口罩,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2. 换药术操作流程(1)评估伤口:观察伤口的形状、大小、深度、出血情况、渗液情况等。

(2)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清除污染物。

(3)消毒伤口: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4)去除旧敷料:用剪刀剪去旧敷料,注意不要污染伤口。

(5)处理伤口:根据伤口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除坏死组织、止血等。

(6)覆盖伤口:选择合适的敷料覆盖伤口,注意敷料要贴合伤口,避免漏液。

(7)固定敷料: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敷料,确保敷料不脱落。

(8)观察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记录换药情况。

3. 实训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换药术操作,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2)动作轻柔,避免损伤伤口。

(3)观察伤口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实训体会通过本次换药术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换药术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操作技能是保证换药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3. 换药术操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消毒、去除旧敷料、覆盖伤口等。

4. 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有助于提高换药术的效果。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是指对患者术后或伤口处的包扎进行更换和清洁处理。

以下是一般的外科换药操作方法:
1. 准备所需材料:换药需要的材料包括消毒液、无菌纱布、手套、镊子、剪刀、药膏、绷带等。

2.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3. 患者应处于舒适的姿势,伤口周围区域应坚持干净和干燥状态。

4. 使用无菌镊子和剪刀小心地移除旧的绷带和包扎,避免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或牵拉。

5. 用生理盐水、碘酒或其他消毒液轻轻清洁伤口,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净。

6. 擦干伤口及周围皮肤,确保干燥。

7. 根据需要,在伤口上涂抹药膏,并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8. 将换药后的伤口用无菌绷带固定,确保绷带结实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9. 清理现场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

10. 换药完成后,请嘱患者休息,遵守医嘱。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维护良好的无菌环境,遵循感染控制措施,并在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

如果不确定操作方法或对外科换药过程中遇到困难,最好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和指导。

外科换药小讲座心得体会

外科换药小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术后换药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外科换药技能,我院于近日举办了外科换药小讲座。

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外科换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二、讲座内容1. 外科换药的目的和原则外科换药的目的主要是清洁伤口,保持伤口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预防感染。

换药原则包括无菌操作、合理选择药物、适时换药等。

2. 外科换药的常用药物及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消毒剂、生长因子、生物敷料等。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消毒剂用于清洁伤口,生长因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生物敷料具有保湿、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3. 外科换药的操作步骤(1)准备: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备好所需药物和敷料。

(2)暴露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周围皮肤,用镊子将伤口周围的皮肤轻轻提起,暴露伤口。

(3)清创:用无菌棉球蘸取消毒剂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分泌物等。

(4)换药: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敷料,将药物均匀涂抹在伤口上,覆盖敷料。

(5)固定:用无菌绷带或胶布固定敷料,防止脱落。

4. 外科换药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敷料。

(3)适时换药,避免过度换药导致伤口干燥或感染。

(4)观察伤口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心得体会1. 提高了自身技能通过此次讲座,我对外科换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外科换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换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外科换药需要护士与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

此次讲座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3. 激发了学习热情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换药外科实习报告

换药外科实习报告

换药外科实习报告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许多外科手术,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换药过程。

换药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换药的重要性,并学到了许多有关换药的知识和技巧。

首先,我了解到换药的主要目的是清洁伤口,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在换药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伤口不被污染。

每次换药前,我们都要进行手的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此外,还要使用无菌盐水或消毒液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伤口,清除伤口内的分泌物和血迹。

在换药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如何正确处理伤口敷料。

根据伤口的类型和大小,我们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覆盖。

对于小面积的伤口,可以使用创可贴直接粘贴;而对于大面积的伤口,需要使用蝶形敷料或绷带进行固定。

在固定敷料时,要注意松紧适中,既不能过紧以至于阻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至于敷料脱落。

除了掌握换药的基本操作,我还学到了如何观察伤口的变化,以及如何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如果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可能表示有感染迹象,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如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换药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它不仅需要我们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责任心。

我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会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换药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这次实习还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换药过程中,医生、护士和实习医生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换药工作。

大家要互相沟通,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换药外科实习,我不仅学到了换药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还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

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因酒精的刺激而使皮瓣坏死;更头疼的是一些皮肤坏死的创面,要经过漫长的换药才能愈合;而骨外露往往要通过皮瓣才能搞定。

换药确有很多讲究,恰到好处的换药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

本人亲眼目睹过内固定手术后由于皮肤坏死至钢板及骨外露的患者,经中医祖传秘方换药,不到一个月,奇迹般的痊愈了。

还有一例是指骨开放性骨折,交叉克氏针术后,皮肤由于搓伤而坏死,导致伸肌腱外露,两周中药换药后痊愈。

它的意义在于:“石头上能长草”。

从此对换药愈加重视,对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现在我们看看各大门派的换药技巧。

原则是:无菌。

清洁。

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防止创面裸露及覆盖裸露创面。

促进伤口愈合。

至于生理盐水一般用在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葡萄糖和胰岛素合用有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

而高渗盐水可能有抑制肉芽生长的作用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

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

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

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

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

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

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

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

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3,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有时单纯冲洗要做到清洁创面比较难,可以采用“泡澡”的方法,虽然文献上报道有使感染扩散的可能,但我觉得多更换几次“洗澡水”感染扩散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研究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化脓创口的处理。

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敞开以后须尽量将创口里的坏死组织彻底清楚,如果一次性无法全部清处,可以在以后的换药时逐步清除。

然后填赛稀释的PVP-I纱条,充分引流,不宜填赛过紧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

当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纱条。

或者外敷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等。

我们一期闭合创口用酒精和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用生理盐水和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多用在创面营养不良生长较慢时用换药原则1无菌2 保护创面3促进生长换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刮除表面的水肿或欠新鲜的肉芽,再用糜蛋白酶湿敷,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感染伤口或者术后脂肪液化伤口,应及时间断拆线引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后,用手将伤口内脓汁尽量挤出,并用20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轻者)或万古霉素(重者)去掉针头直接钝性扎引流口直接冲洗并回抽冲洗液。

可不放纱布引流条,一般两三次就可去除感染、封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我们的经验是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若培养阳性就是感染喽.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我们为了缩短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即可.我们做了对照,明显缩短了时间。

谈谈下肢脉管炎截肢术后,切口不愈合在换药方面的一点体会:一般这样的患者由于皮肤血运情况很差,虽然疼痛、坏死的肢体被截掉,但截肢后的切口仍是很难愈合,而且常易伴发感染!这样的切口换药是很重要的,首先换药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果化脓,一定要马上剪开化脓处的缝线,去除坏死组织,敞开切口,通畅引流,一般放一个小引流条就可!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这是我实习时我那博士代教的观点)另碘2酒3是经典的骨科消毒方法,刚到骨科时我们领导要求我们新人门诊清创时必须严格遵守。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

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

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

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1.酒精:褥疮防护(50%的)、皮肤及器械消毒(70%的)2.双氧水(3%):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3.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4.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

5.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6.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7.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乡下还在使用。

8.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9.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0.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1.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

局部湿热敷。

12.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

13.创可贴:贴于小伤口。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可以QD,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很重要!),髓腔内可以放置(油)纱条。

我的经验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

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不过,有时可能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用酒精换药可要挨骂了;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关于油纱条使用1.用于脓肿切开后起到引流作用,同时对刚切开的脓肿有压迫止血作用.2它可以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利于肉芽生长.3它的更换周期视伤口情况而定,如伤口渗出较多应每日更换,渗出少可视情况定 .4植皮区打包固定的应5---7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 .5油纱条与伤口不沾从而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不被揭掉。

总结: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

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一、换药前准备1. 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

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