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全篇一:小学高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一)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一)有趣的种子旅行①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

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

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

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③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

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④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

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⑤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

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呢!⑥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

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

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

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⑦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

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

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⑧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

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

六年级阅读题说明文

六年级阅读题说明文

六年级阅读题说明文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20 题。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 1 - 5 题。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 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

- 答案: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 解析:文章开头就指出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接着说“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后文又通过列举赵州桥等例子进行了具体说明。

2. 上面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 由本质到现象。

- B. 由具体到概括。

- C. 由一般到个别。

- D. 由原因到结果。

- 答案:C。

- 解析:文章先介绍石拱桥的总体特点,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说明顺序。

3. 第 2 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调换。

因为“形式优美”是承上段而言的,应先说;“结构坚固”是下文要说的,所以放在后面。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 解析:从逻辑关系和人们的认知规律来看,先看到桥的外形,然后了解其结构,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4. 第 3 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 举例子。

- B. 打比方。

- C. 列数字。

- D. 作比较。

- 答案:A。

- 解析:文段中列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等例子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天桥是指各种天桥的统称,可以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天桥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多种。

天桥的形状也千姿百态,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形状。

只要将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例如,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建造的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以通过天桥从一个商店走到另一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或者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天桥,按照结构依次说明了天桥的分类。

除第一段外,每段开头都用括号句概括文段内容。

文中除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使用了比较和对比的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车行天桥的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可以去掉“基本类型”,因为“车行天桥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已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地震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

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

沙漠化是地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可能导致土地贫瘠、生态系统破坏和人类居住地的丧失。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六年级的说明文你们掌握多少了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六年级的说明文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

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

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

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

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

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

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

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

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

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l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

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

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

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

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

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

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习题1.这段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事物性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二)

六年级上册事物性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二)

1. 阅读文章, 回答问题千年梦圆在今朝(节选)①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 1958 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 年4 月24 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②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2 年9 月21 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解努力,2003 年10 月15 日早晨9 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10 月16 日早晨6 时23 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

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④“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年,我国正式实施探月工程。

2007 年10 月24 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2019 年 1 月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月背近距离拍摄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图。

随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它的月球车“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相互拍摄,带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1) 下面文章中加点词书写有错误的是A.苍穹B.不解努力C.震耳欲聋D.里程碑(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以下成就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神舟五号”发射成功A .②③①④B .③①②④C .②④③①D .②④①③(3) 文中画线的杨利伟的三句话向人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多选)A .飞船很安全,很稳定。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语段练习(一)(1)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研制成功,这是一台全光数字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一千倍。

(2)光脑具有超并行性。

目前最新的并行处理电子计算机常具有NⅪ的并行性,其结构和运行极为复杂,速度和精度也相当低。

光脑则不同,它具有NXI的并行性,具有并进通信和并行处理能力强,可用简单的运算去处理大阵列的特点。

(3)光脑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

电子的传播速度每秒只能达到593公里,而光子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光在光缆中互连通信要比利用电子在互连的导线中通信减少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运算速度。

同时超高速电脑的计算器件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而光脑则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超高运算,也在于光的频带远大于无线电波和微波,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存储量可达108位。

(4)光脑抗干扰能力强。

光脑靠光子传播信息,光电子没有带电荷,对其他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

所以光信号不仅不相互干扰,而且可以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此外光脑容错性能好,具有与人脑类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差错时,并不影响到最后结果。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 。

1分2.简略回答光脑同电脑相比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2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是4.第3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光脑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的?一方面从光脑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另一方面从光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一句中,“基本”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淘米水的妙用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实质特色,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色、结构、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令人获取悉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解说等。

要掌握几种常有的说明方法,会剖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详细真实地说了然事物的××特色。

②分类型:条理清楚地说了然事物的××特色。

对事物的特色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防止重复交错的现象。

③列数字:详细而正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色。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重申了被说明对象的××特色(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 / 科学事理加以揭露,进而更科学、更实质、更归纳地揭露事物的特色/ 事理。

⑥打比方: (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色,加强了文章的兴趣性。

⑦绘图表:使读者了如指掌,特别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色。

⑧ 作解说:对事物的特色 / 事理加以详细的解说说明,使说明更平常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色 / 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详细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详细、更充分/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色,加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解说的差别是:定义要求完好,而解说其实不要求完好,对事物的特色 / 事理加以详细的解说说明,使说明更平常易懂。

能够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次序有:空间次序、时间次序、逻辑次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详细些。

如:空间次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向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一、天桥
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统称。

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

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

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桥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天桥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通过天桥从这个商店走到那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或者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天桥,采用顺序,按照式的结构,依次说明了天桥的分类:、、、。

2、本文除第一段外,其它各段在表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段首用()句概括文段的内容。

3、文中划线句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说下边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车行天桥基本
..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二、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

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在地下,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力的作用,而且这些力会在某些地方积累增强,当增大到岩石承受不了时,就会发生破裂。

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地壳运动。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

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

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
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

我们要预报预防的主要是前者。

1、依据本文的介绍,请说说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用原文回答)。

(2分)
2、作者在写了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后,为什么又写了“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这样一段话?(3分)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
4、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三、
沙漠化号称地球健康肌肤上的“毒瘤”,它悄无声息地蔓延着,吞噬着肥沃的土地,吞噬着生灵生存的环境。

面对沙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失,人类除了采用传统的植树造林绿化沙漠外,还频频使用新招防止沙漠化。

“工程植物”:绿化沙漠新技术
要在荒芜人烟的沙漠地区植树种草,改变沙漠中缺乏绿色植物的现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种特殊的恶劣环境有它的特点:缺水、缺土、遍地沙砾;阳光充足、气候干燥、气温高、风沙大。

科学家于是利用“生物工程”定向培养新植物品种——“工程植物”,这种植物具有抗旱性和经济性,以用于沙漠改造。

荷兰一家公司用大肠杆菌中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增加海藻含糖量,从而使“工程植物”增强耐旱性和耐寒性。

日本科学家也研制出了一种含过氧化氢酶的“工程烟草”,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可望几年后在沙漠中进行广泛
种植。

“定风丹”:树木自备“贮水器”
目前,各种沙漠绿化的方法成本都比较高,速度也比较慢,效果不太明显,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字:“水”!如何使降下的宝贵雨水不蒸发或少蒸发,从而摆脱在沙漠中缺水植物无法生存的现状呢?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研制成功了现代“定风丹”,这就是神奇的固体水。

这种看上去像一块果冻、装在一个可降解纸做成的小包装瓶里的固体水,被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森露”,它的成分97%是水,另外的3%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作用是将水分子固化。

这种神奇的固体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一种无公害产品。

种树的时候,将固体水靠着树苗的根部埋入土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固体水就会逐渐缓缓释放,可在3个月的时间内为树苗源源不断提供水分直到树根深深扎进潮土层,树苗挺直腰杆茁壮成长。

神奇的固体水完全不怕被狂风吹走水分,是名副其实的“定风丹”。

“化学固沙”:给沙漠蒙上一层皮
风沙流动大不能固定是沙漠化难以防止的主要现状之一,为此,科学家们最终研制出了几种无害化的固沙剂,以进行“化学固沙”。

所谓“化学固沙”,就是用固沙剂将表层沙漠加以粘合,从而给沙漠蒙上一层“皮”,可以起到和种草坪一样的效果。

固沙剂是对造纸废液进行化学改性之后产生的,这种产物除了具有非常好的黏性之外,还是一种可以缓缓释放营养的有机肥,并且具有较好的吸湿和蓄水性。

“化学固沙”同时能解决两大世界难题:既解决了沙漠飞扬的难题,又解决了造纸废液污染环境的难题。

1、请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并结合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2、科学家治理沙漠的三种新技术分别是针对沙漠中的什么现状入手研究的?
3、从第二个小标题“‘定风丹’:树木自备‘贮水器’”中,你能看出对这部分内容的说明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吗?并请结合这部分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假如央视要做一个“预防土地沙漠化”的公益广告,请你为这则广告拟一条广告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