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

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 、酸碱度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

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

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

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

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

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

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

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

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介绍本份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说明文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学生将能够增强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使用方法1. 每个练题包含一篇说明文和若干个问题。

2. 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文中的内容,确保理解每一句话。

3. 阅读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回答中的提示,选择正确的答案或写出合适的回答。

4. 学生应该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并避免涉及到不确定的内容。

提高建议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能,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 注重理解:阅读时要仔细理解每一句话,注意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信息。

注重理解:阅读时要仔细理解每一句话,注意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信息。

2. 梳理结构:在阅读长文时,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和段落间的关系来理清思路。

梳理结构:在阅读长文时,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结构和段落间的关系来理清思路。

3. 积累词汇:多积累各个领域的常用词汇,这样阅读起来更加轻松。

积累词汇:多积累各个领域的常用词汇,这样阅读起来更加轻松。

4. 练技巧:多做一些类似的阅读理解练,熟能生巧。

练习技巧:多做一些类似的阅读理解练习,熟能生巧。

注意事项1. 本题集中的文章和问题均为原创。

2. 题目中的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独立回答。

希望通过这份小学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加强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学生们学习进步!。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科目:语文年级:5、6年级课题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及其方法重点、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考点及考试要求1、说明文中的词语能否换?2、文明文中的词语能否删?教学内容知识框架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①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

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

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

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

★注意约数与确数(使用时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是否达到全面、精确的程度)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

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

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2)说明语言按风格分,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即: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分为: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简明平实(3)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完整版)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天桥是指各种天桥的统称,可以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天桥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多种。

天桥的形状也千姿百态,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形状。

只要将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例如,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建造的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以通过天桥从一个商店走到另一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或者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天桥,按照结构依次说明了天桥的分类。

除第一段外,每段开头都用括号句概括文段内容。

文中除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使用了比较和对比的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车行天桥的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可以去掉“基本类型”,因为“车行天桥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已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地震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这种变动是地震发生的主因。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就会引起断裂变动。

此外,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也可造成地震,但其数量少、规模小。

沙漠化是地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可能导致土地贫瘠、生态系统破坏和人类居住地的丧失。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六年级的说明文你们掌握多少了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六年级的说明文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

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

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

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

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

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

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

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

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

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l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

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

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

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

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

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

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习题1.这段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说明文语段练习(一)(1)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脑已由欧共体研制成功,这是一台全光数字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比电脑快一千倍。

(2)光脑具有超并行性。

目前最新的并行处理电子计算机常具有NⅪ的并行性,其结构和运行极为复杂,速度和精度也相当低。

光脑则不同,它具有NXI的并行性,具有并进通信和并行处理能力强,可用简单的运算去处理大阵列的特点。

(3)光脑可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

电子的传播速度每秒只能达到593公里,而光子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光在光缆中互连通信要比利用电子在互连的导线中通信减少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运算速度。

同时超高速电脑的计算器件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工作,而光脑则可以在接近室温下进行超高运算,也在于光的频带远大于无线电波和微波,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存储量可达108位。

(4)光脑抗干扰能力强。

光脑靠光子传播信息,光电子没有带电荷,对其他邻近的光子和电子毫无影响。

所以光信号不仅不相互干扰,而且可以与电子控制信号交叉,此外光脑容错性能好,具有与人脑类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差错时,并不影响到最后结果。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 。

1分2.简略回答光脑同电脑相比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2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它的作用是4.第3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光脑在接近室温条件下具有超运算速度的?一方面从光脑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另一方面从光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光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光子代替了电子”一句中,“基本”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淘米水的妙用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共6篇)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共6篇)

篇一:六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一)赵州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用横线画出本段说明的中心句。

2、文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赵州桥哪些方面的特点?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4、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5、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中的“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在原文用//给文段分三层,并概括层意。

(二)“空中恶魔”:酸雨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④“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不可以,“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3)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⑤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据调查”一词,说明所列左撇子的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举例确凿可信,表达准确严密。
⑥“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段运用了列数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4、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部分”一词表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人的潜力
(1)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科目:语文年级:5、6年级
课题
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及其方法
重点、难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
考点及考试要求
1、说明文中的词语能否换?
2、文明文中的词语能否删?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2)说明语言按风格分,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即: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答:不能。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________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________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方法: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太绝对了);
4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
①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至少”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说明文语言分为: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简明平实
(3)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罗斯冰架和菲尔克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渐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有冰架送出去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①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注意约数与确数(使用时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是否达到全面、精确的程度)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行,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岁~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选自《科学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