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人民版)(含答案)
(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这反映出分封制( )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答案 C解析材料中“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说明分封制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故C项正确。
2.(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是指( )A.等级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恩荫制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此处的“古之制”主要指宗法制而非等级制、分封制以及恩荫制,排除A、C、D,选B。
3.(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大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部族色彩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④秦以后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政治等级;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③项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
4.(2019·睢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含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一) 生活与消费一、选择题1.目前,“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人们消费时关注的焦点,比如在服装市场,面料健康环保、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废弃以后能够回收利用的绿色服装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销的商品。
绿色商品之所以热销,是因为其( )A.凝结了较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B.是人类劳动的产物C.使用价值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D.能给人以精神享受2.2014年5月23日,1美元兑人民币6.168 1元;10月23日,1美元兑人民币6.119 3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出国留学费用会增加②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③进口外国产品增多④抑制我国的对外投资A.①②B.②③C.③④ D. ①④3.2014年7月巴西世界杯足球决赛在德国与阿根廷之间进行,门票高达1.6万美元一张,小王花1.6万美元买了一张。
这里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有(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④世界货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2014年5月24日落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
但是记者在超市调查发现,面对光鲜亮丽的有机蔬菜市民充满了矛盾之情,没有任何污染的蔬菜,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
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有机蔬菜“没有任何污染”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②“市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对立的一面③“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家庭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④“有机蔬菜占据了展厅的重要位置”说明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变化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5.下面的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2014年下半年内的价格走势。
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④生产者可能会减少该商品的产量A.③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国家发改委2014年加大了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落实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的有关措施,完善冬春蔬菜储备等调控手段,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引导。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专制皇权 D.减少决策失误2.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按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C.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4.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
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5.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
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B.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C.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D.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6.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A.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C.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D.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2023年高中语文必修1大考卷(人教版16份有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必修1大考卷(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憎恶(zēng wù)踌躇(chóu chú)悲切(bēi qiē)B. 惊骇(jīng hài)感慨(gǎn kǎi)狡黠(jiǎo xiá)C. 憎恨(zēng hèn)羁绊(jī bàn)惨淡(cǎn dàn)D. 拙劣(zhuō liè)慰藉(wèi jiè)憎恶(zēng 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老师要求大家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
C. 在课堂上,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这道难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D.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下列成语中,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B. 左顾右盼、瞻前顾后C.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D. 画蛇添足、杯弓蛇影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属于楚辞。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北国雪景图。
7.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忠诚报国的决心。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选择题1•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某某D.血缘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8.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统治区域的大小B.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0.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1.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C.门下省一尚书省一中书省一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12.《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六王毕,四海一”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D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材料原意,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
这一年是公元前( D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解析: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答案为D项。
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不是公元前2世纪,排除A、B项;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排除C项。
3.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解析: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故选A。
训练点2 海内为郡县4.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共100分。
选择题48分,材料题52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宗族权力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同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7.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幅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8.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温家宝在会上指出: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门阀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被实行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拨9.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
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1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比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共100分。
选择题48分,材料题52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5: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6---10: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11—12:_____ _____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
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
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
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材料二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
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2分)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6分)(2)结合材料二,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
(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4分)14.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一史料研读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
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
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
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
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
(6分)本质上反映了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2分)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方法二问题讨论(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4分)(4)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分)必修一专题一1.【答案】D【解析】①家天下即王位世袭制;④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2.【答案】A【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由此产生。
这段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后面的“天下为家……”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而前面的“大道”就应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3.【答案】B4.【答案】D5.【答案】C【解析】选C。
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
6.【答案】A【解析】从材料“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体现的是官僚政治,故A正确。
7.【答案】B【解析】图示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项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便于皇帝直接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的统治,B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汉初的局面,排除;D项所述符合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举措,不符合秦朝,排除。
8.【答案】A【解析】选A。
材料首先肯定了科举考试产生了官僚精英,但其中心在于说明科举考试所产生的官僚数量仅占全部官僚集团的少数,而出身名门望族的官僚则占据多数,科举制虽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抑制了门阀的作用,但唐朝时的门阀并没有消亡,依然影响着唐朝的政局。
9.【答案】D10.【答案】C【解析】本题实质考查专制主义制度下,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这一历史趋势。
三省的长官都为丞相,互相独立但互相牵制,从而达到分割相权的目的;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使专制主义达到一个新的时期,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则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
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不符。
11.【答案】C【解析】“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属于第二帝国“开放性”阶段。
12.【答案】C【解析】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时设内阁,明成祖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雍正帝说法不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