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导学稿(教师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导学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导学精品课件

议论文基本知识
• 一、概念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
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 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 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 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 逻辑性。
• 二、分类:
• 立论文
• 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的文章体裁。《劝学》《师说》为立论文。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导 学精品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导 学精品 课件
二、本单元的文章以说理为主,运用了多种说理方式,语 言也各有特色。
《劝学》多以比喻阐发道理,生动形象;《反对党八股》为 党八股画像,态度鲜明而又诙谐幽默;《拿来主义》先破后立, 睿智犀利而又妙趣横生。阅读本单元课文,梳理作者的论述思 路,体会其说理艺术,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学习之道”的。
• 总体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 具体结构:总分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
• 辩证分析的基本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事物都有两面性、对立统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导 学精品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导 学精品 课件
单元学习任务
一、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 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 学习的必备条件。
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 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本 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问题,阐 发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围绕“学习之道”, 深人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相应任务。
学会学习文言文
• 文言现象: • 古今异义、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高中历史《专题六第2节 卓尔不群的雅典》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高中历史《专题六第2节 卓尔不群的雅典》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四川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高中历史《专题六第2节卓尔不群的雅典》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预习培训】1.利用20分钟时间根据导学案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扎实掌握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完成知识框架构建和问题引导.2利用剩余20分钟完成预习自测与探究案。

并记下预习中存在的疑问。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来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

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恰当地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学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归纳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终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上、现实中弊病相对较少、优点较多的一种政治制度。

【预习案】(一)、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阶层对贵族专权不满;2、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1)内容:经济上:政治上:(2)意义: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____________奠定基础。

3、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1)内容:①用十个部落取代原来的四个部落;②设立,组成;③制定了。

(2)意义: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__________确立起来。

(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1、标志:公元前5世纪,执政时期。

2、表现:(1)除外,各级官职开放,(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3)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3.意义:(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3、评价:(1)意义:开西方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1.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原始民主制,禅让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2)奴隶制社会: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对应井田制);(3)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应小农经济)(4)近代社会:①康有为为代表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制,推行百日维新,失败;②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仿效美国三权分立原则),但由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阻挠,名存实亡。

③中共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在十年国共对峙时期成立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以“三三制”为原则,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根据地民主政权(如陕甘宁边区政府)。

(6)现代社会: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 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未能建立的原因:(1)双半社会下,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阻挠;(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带有软弱性,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共和国史分期:(1)过渡时期(1949—1956):1949—1952年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1953—1956年主要任务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Word版缺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Word版缺答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本章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多细胞的生物体”等内容;有关癌症的知识,学生也有所了解,但是都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机制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的水平。

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正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学习目标】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还要靠。

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2)通过模拟实验可知,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

因此,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又因为细胞核中的不会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制约。

二.细胞通过进行增值(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它是生物体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增殖而。

多细胞生物要经过细胞的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3)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和。

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完成,同时有细胞的适度生长。

问题呈现(1)我们人像其他多细胞生物一样会逐渐长大。

在这个生长过程中,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2)细胞会无限长大吗?为什么?能用实验证明吗?(3)细胞分裂有周期性吗?疑难问题【课堂学习】课堂探究(1)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问题探讨的问题.(2)阅读实验,分析该实验属于什么实验,完成下表P111表格,并解决后面的讨论题。

归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有什么关系?纳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课型分析:1.课型:复习课2.复习课的特点,有以下三项具体教学任务:第一、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掌握各阶段的历史发展特征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第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或各种史观等的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从中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姊妹课)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1.何谓民主革命?•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 以五四运动为界,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5.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6.主要阶段: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二)专题框架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各种救国方案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才能就中国Ⅰ.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高一: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六导学(教学方案)

高一: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六导学(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一: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六导学(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高一: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六导学(教学方案)本单元学习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体致短小的语录体散文,《墨子》中多对话,其中杂有议论的成分,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第二个阶段为战国中叶,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都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第三个为战国后期,以《苟子》和《韩非子》为代表,他们体制宏大,富有逻辑性。

1.学习重点目标(1)着重了解战国时期诸子散文中体现的各家思想和政治主张。

(2)注意学习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借鉴他们的治学方法。

(3)复习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特别是运用事例、比喻论证的方法。

(4)继续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学会对词的义项进行归纳。

2.比喻论证先秦诸子散文,共同特点是善用比喻说明道理。

孟子以“战喻”解答粱惠王的质疑。

荀子以灵活多变的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和方法;而庄子则以寓言故事为喻来说明道理:因此比喻论证是本单元学习和训练写作的重点。

比喻论证法就是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说明一个较为抽象、较为深刻的道理的议论方法。

这种方法,能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人乐于接受。

运用比喻论证,必须选好来比喻的事物。

历史高一人民版必修一第六专题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导学案

历史高一人民版必修一第六专题第二节卓尔不群的雅典导学案

宁都中学2018级高一历史导学案(专题六第二节)主备人:伍冠群[课标要求]1、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和具体表现;2、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恰当地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3、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终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上、现实中弊病相对较少、优点较多的一种政治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分析法、归纳法、讲述法预习案(自主学习)一、雅典民主政治背景及其实质1、实质: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

2、背景:(1)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2)公元前6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的阶层;(3)工商业者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1.奠基:梭伦改革(1)背景: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2)内容: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

②政治上,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3)特征:采取既不迁就贵族,又不偏袒平民的中立政策。

(4)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1)内容①以地域为基础重新划定10个行政选区。

②并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

③由十个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④制定“陶片放逐法”,放逐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2)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

②改革使所有公民都有参政机会,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易错防范】1.五百人会议与四百人会议:四百人会议按等级(出身)选举产生,五百人会议是按地域部落选举产生。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角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高考导航1、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五、课时安排:4课时(姊妹课)六、学习内容及程序:(一)专题综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实际上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的过程:第一阶段: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专题框架(三)知识梳理Ⅰ、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形成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概念:二战后,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拉开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初步形成——两大阵营的出现(1)原因:①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战时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③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根本原因)【合作探究】材料一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一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学习目标: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四、高考导航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与民主政治的联系;雅典城邦及其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及意义;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自然法精神;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五、课时安排:3课时(姊妹课)六、学习内容及程序:(一)知识回顾1、世界史时间范畴:476年 14、15世纪 1917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十月革命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476年(1)古代时期(古典时代) 封建社会:476年——14、15世纪(中世纪)世界史 (2)近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17年(3)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并存——1917年以来(二)专题框架条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奠基:梭伦改革典型(雅典民主政治)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古希腊民主政治 顶峰:伯里克里改革 意义 (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 局限 形成与完善:习惯法 成文法、公民法 万民法 古罗马的法律 积极(对当时、对后世) 评价(三)知识梳理Ⅰ、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1)位置:地中海东部,三面环海,良港众多——利于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以工商、航海为主,商品经济发达);处于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有利于吸收先进文明。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2)气候:地中海式气候——适宜葡萄和橄榄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3)地形:多山、多港、多岛,小块平原——促成形成了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经济基础:商品经济下,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3、政治环境:城邦制度(1)建立时间:公元前8世纪左右。

(2)定义: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一些村落而建立的一些城市国家,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3)代表:雅典、斯巴达(4)特点:①小国寡民,独立自治②公民政治:公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③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④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是希腊的文化中心⑤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4.人文条件:希腊的公民(1)地位: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外的成年男子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2)组成:通常由祖籍本邦的成年男子组成。

(3)权力: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4)素质:①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挑战权威。

②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自主学习检测一】1. (2010·浙江模拟)某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C.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D.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解析:B 题干中的书籍探讨内容可归纳为地理、社会环境、城邦与希腊文明,可判断B项最全面、准确。

Ⅱ、卓尔不群的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1、确立过程(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1)奠基——梭伦改革(前594年)①背景: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制统治,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及普通民众的矛盾日益激化。

②目的:缓和社会矛盾③内容:A、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成为自由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

B、政治上——按财产的多寡将公民划分为4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④评价: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前506年)①内容:A)以地域为基础划分10个新的选区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B)建立“五百人会议”(从10个部落的任何等级公民中以抽签方式产生,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享有很大权力,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闭幕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D)制定陶片放逐法。

②评价: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黄金时代——伯里克利(前443——前429年)①背景:希波战争的推动(检验了雅典近百年来的民主改革成果;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开启了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雇工贫农政治地位提高,民主派十分活跃)【自主探究】阅读课文中“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一目后完成下题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的3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你能享有哪些权利?(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1、有权利通过抽签担任除十将军外的所有官职2、有权利参加公民大会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3、有权利通过抽签参加五百人会议4、有权利通过抽签担任陪审法庭的法官5、参政可以领取工资和津贴②内容:A) 除十将军外的各级官职以抽签方式向所有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立法权)B)民主政治三大机构完善五百人会议是常设机构兼有政府职能。

(行政权)陪审法庭负责审理案件。

(司法权)C)国家为担任公职和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基本特点: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伯利克里材料二:“雅典的一切公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除将军外),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思想。

”——《世界上古史》通过材料你发现了雅典制度的什么特点?(答:主权在民,集体领导,轮番而治)3、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评价)史料链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生追求智慧,信守法律和正义。

由于直言不讳,他得罪了政客雷图斯、吕康和安涅托斯。

他们以“不信神”和“误导青年”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上法庭。

按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所记,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不畏强权。

大多数参加表决的公民不能容忍他的强硬态度,再加之某些与他为敌的政客的蛊惑,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最终判处他死刑,苏格拉底慷慨赴死,认为判决的不公正并不等于法律本身的不义。

读史感悟:从此事件中,你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暴露出哪些问题?给今天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哪些借鉴?(暴露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缺陷,借鉴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方面)答: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1)历史局限性(失)①范围: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性质: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方式:抽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素养不同的人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④结果:后来成为野心家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混乱和内耗,雅典最终衰落。

(2)历史进步性(得)①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主权在民,取消财产和等级限制,公民权力得到充分体现。

③民主制度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个性自由,不畏权威,敢于发表言论,这样宽松自由的环境,促进了雅典(经济文化等)的繁荣,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④为人类提供一套集体管理,创造出许多具体的民主运作方式,如任期制、选举制、法律高于人治、平等的观念等,对近代民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自主学习检测二】☆身临其境: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奥赛特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30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

今天是个太阳高照的日子,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奥赛特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

提问:他为什么愿意去?(因为雅典民主政治生活有津贴制度保证)第二:奥赛特的妻子海伦也想跟丈夫去公民大会瞧瞧热闹,到了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看见奥赛特夫妇,大声地冲着奥赛特喊道,“喂!你的妻子不能来这地方。

”提问:奥赛特的妻子为什么不能进入会场?(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不是雅典公民,无权参加公民大会)第三:公民大会今天的议题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

每位到会者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

奥赛特不识字,只好请一位贵族代写。

这次得票最多的是贵族库李维,人们争相谴责他居功自傲,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

提问:这项议程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它?(陶片放逐法。

它驱逐了反对民主政治的敌人,保证民主政治的顺利进行;但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人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工具)Ⅲ、罗马人的法律1、罗马历史:公元前八世纪中期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1-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2、罗马法定义: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3、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1)起源:习惯法——未经政府明确承认,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而被一般人默认为依靠传统风俗习惯来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

案例分析: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

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答: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

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2)形成: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①颁布:公元前449 年(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②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