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设计片段
部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部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2,思考课后作业。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
第二部分:课堂导读(第一课时)一,解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
注意下列读音:擂应读léi 丞应读chěng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
(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25`)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是当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制定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加强他们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草船借箭》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故事,作为教学设计范例,本文将会详细分析其优秀的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故事梗概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传奇故事,有吕布、曹操、刘备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参与。
故事说的是曹操的部队被敌方围攻,箭矢匮乏,该如何才能打败敌人呢?刘备派出诸葛亮去借箭,可是对方并不肯借。
诸葛亮干脆在一艘草船上画了几十只箭,让吕布用弓射中草船,取出箭来,曹操的部队就成功地借到了箭,顺利打败了敌人。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分析1.情景设计:教师可以选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故事情节,比如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曹操的将领,另一部分扮演围攻曹操的敌军,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语境设计: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关注一些关键词语的介绍,比如草船、借箭等。
还可以将故事里的一些成语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3.思维启发:通过故事中诸葛亮的精明、机智和灵活的应对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灵活运用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考虑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情感引导:课堂中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情感共鸣,让他们体会到勇气、智慧、团结、信任等正能量。
第三部分:课堂效果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掌握《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2.情感体验:能够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正面情感,比如勇气、智慧、团结、信任等,增强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3.思维训练:能够通过故事中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思维,从多个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语言表达: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汉语表达故事情节,增强其语言表达水平。
总结: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
通过巧妙地情境设计,深入浅出的语境设计,涵盖多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和情感体验的引导,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
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
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1、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8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⑴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⑴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⑴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⑴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⑴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妒忌、神机妙算”等重点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圈点勾画的方法,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1】篇〗草船借箭教学目的: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
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经过(3~9自然段);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
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6篇)《草船借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及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1)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出示歌词:(3)学生阅读歌词,说说对这首歌的了解。
(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4)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教师评议并梳理词意: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地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世人下酒闲谈的材料。
(5)问题交流:歌词里说“浪花淘尽英雄”,你最崇拜《三国演义》中的哪个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相机呈现三国人物形象。
(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三国演义》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
(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学生阅读,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草船借箭作业设计

草船借箭作业设计
《草船借箭作业设计》
哎呀呀,说到草船借箭这个事儿啊,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好玩的事儿。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玩弹弓,就天天拿着个弹弓到处晃悠。
有一天呢,我看到邻居家的树上有个鸟窝,嘿,我这调皮劲儿就上来了。
我心想,要是能打下一只小鸟来,那多有意思呀!于是我就偷偷摸摸地躲在树后面,拿着弹弓瞄准那个鸟窝。
我那个紧张呀,手心里都出汗了,心里还在嘀咕:可一定要打中呀!然后我就一咬牙,“嗖”的一下把石子射了出去。
结果呢,石子没打中鸟窝,倒是“啪”的一声打到了旁边的窗户上,玻璃碎了一地!哎呀呀,这可把我给吓坏了,我撒腿就跑,生怕被邻居发现。
这事儿就跟草船借箭似的,我本想着能有个好结果,没想到最后弄巧成拙啦。
不过呀,现在想想还挺好玩的,虽然当时吓得不轻。
哈哈,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插曲,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呢!现在做作业的时候想到这个,就觉得生活中真的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儿呀,就像草船借箭那样,计划赶不上变化呀,但也是这些事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啦!
咋样,我这事儿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嘿嘿。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读三国——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汇报: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指名说)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设计片段草船借箭设计片段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三、精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
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你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暗藏杀机。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3、练习感情朗读。
2、学习第一段:⑴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
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
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师生读书。
)⑵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
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默读、思考。
)⑶讨论交流,在学生给课文加上提示之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么加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⑷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
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②小黑板出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都想了些什么”二、点拨新授1、指导探究: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师:反复读课文,认真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我建议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己先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后再互相交流,然后推荐一个代表小组汇报,其他同学准备补充。
2、学生自由读文探究。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很专心,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请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一下自己组的学习成果。
汇报时可按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___,我的根据是___,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这一点的。
学生交流汇报:⑴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根据“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师: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师: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4、他算好了人:⑴他知道鲁肃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的事。
根据是“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⑵他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
根据是“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教师追问:“那么他到底算得准不准呢”⑶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诸葛亮下令……”“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5、巧妙点拨,深化探究:⑴同学们,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多次描写诸葛亮的语言,但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们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⑵同学们,诸葛亮这么一笑,笑出了他的本领和智慧,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那么,你认为周瑜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⑶写后交流: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得失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②齐读这两段,指导读出笑的句子。
③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到底在笑谁。
指导学生体会出诸葛亮在笑曹操──讽刺的笑,轻蔑的笑;笑自己──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安慰的笑,宽厚的笑;笑周瑜──会心的笑,自豪的笑,并指导用不同的语气读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识人心: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⑴“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⑵“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⑶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⑷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
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三、学第一段(快速默读第一段)1、课文第二节是一段精彩的对白,可我们发现它的提示语都是“周瑜问”“诸葛亮说”,我们知道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试着给提示语加上表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好不好2、生交流,并指导读。
3、通过大家这样一添,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4、诸葛亮是来帮周瑜的。
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5、诸葛亮不仅识周瑜的妒忌,知曹操的多疑,还相信谁(鲁肃)你觉得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