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合集下载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是指1m3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或各组成材料之重量比。

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为满足以下四项基本要求:1.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2.满足设计的强度等级,并具有95%的保证率。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4.经济合理,最大限度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为了达到混凝土配合设计的四项基本要求,关键是要控制好水灰比(W/C)、单位用量(W0)和砂率(Sp)三个基本参数。

这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原则如下:1.水灰比。

水灰比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确定。

确定原则为: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选用较大水灰比,以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

2.单位用水量。

单位用水量主要根据坍落度要求和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确定。

确定原则为:在满足施工和易性的基础上,尽量选用较小的单位用水量,以节约水泥。

因为当W/C一定时,用水量越大,所需水泥用量也越大。

3.砂率。

合理砂率的确定原则为:砂子的用量填满石子的空隙略有富余。

砂率对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影响很大,也直接影响水泥用量,故应尽可能选用最优砂率,并根据砂子细度模数、坍落度要求等加以调整,有条件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体积法(又称绝对体积法);二是重量法(又称假定表观密度法),基本原理如下:1. 体积法基本原理。

体积法的基本原理为混凝土的总体积等于砂子、石子、水、水泥体积及混凝土中所含的少量空气体积之总和。

若以Vh、Vc、Vw、Vs、Vg、Vk分别表示混凝土、水泥、水、砂、石子、空气的体积,则有:(4-32)若以C0、W0、S0、G0分别表示1m3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子的用量(kg),以分别表示水、水泥的密度和砂、石子的表观密度(g/cm3),10 表示混凝土中空气体积,则上式可改为:(4-33)式中,为混凝土含气量百分率(%),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a=1。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成混凝土的工艺和方法。

正确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和施工性能。

以下是一份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共计1200字以上。

一、配合比设计目标根据工程要求,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为:达到C40的强度等级。

二、计算各组份用量1.水泥用量计算:根据量均法则,按照水泥胶砂比例1:0.45计算,假设配合比中水泥胶砂含量为35%,则可得水泥用量Wc=(100/(1+胶砂含量))*胶砂用量;2.砂用量计算: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按照强度法则,可查找对应的标准强度值,假设为fcm=40;根据砂的湿密度和装载系数,计算砂的实际用量。

3.石料用量计算:根据砂石比例和砂石骨料的容重,计算石料的实际用量。

4.水用量计算:水用量一般根据水灰比确定,假设本次设计中采用水灰比为0.45,根据水泥用量计算水的实际用量。

三、配合比确定根据以上用量计算,可以得到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如下:水泥用量:X kg砂用量:Y kg石料用量:Z kg水用量:W kg四、配比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选择粒径合适、骨料均匀、含泥量低的粗细砂。

3.石料:选择粒径大小合适、均一、干净、无泥、碎石块的骨料。

4.水:选择清洁、无杂质、无盐分的水。

五、掺合料的选择和掺入量确定根据工程需要,可适量掺入合适的掺合料,如硅灰石粉等,掺合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10%左右。

六、施工注意事项1.配合比施工前,要进行试配实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2.施工时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保持施工环境整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要均匀、顺畅,避免堆放太久导致混凝土的初凝。

4.施工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等问题。

七、配合比的试验及结果分析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配合比的合理性。

普通_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_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计算初步配合比1)混凝土设计强度 (f cu.k )=Mpa 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mm粗骨料类型:砂:水泥强度等级Mpa2)选择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σ=MPa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 cu.o)=f cu.o+1.645σ=Mpa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f ce =Mpa 水泥强度富余系数γc =回归系数 a a =a b =a a *fcefcu.o+a a *a b *f ce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kg/m 3计算水泥用量m co =kg/m 3选定砂率βs=假定混凝土湿表观密度m cp =kg/m 3计算单位砂用量m so =kg/m 3计算单位石用量m go =kg/m 3确定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石 =::水灰比 =2、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1)计算水泥混试拌材料用量: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混凝土拌和物L ,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kg 水=kg 砂=kg 石=kg2)调整工作性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坍落度测定值为mm,粘聚性和保水性,施工和易性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保持不变,增加重新拌制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35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30.012.60.460.07=6.041.287.6II区中砂计算水灰比W/C=0.420.4242.5301042.544.9 1.00选定水灰比:2.9270良好满足11.370.421804290.327058924501252碎石3)提出基准配合比经过工作性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 =::水灰比 =单位材料用量为:水泥=kg/m 3水=kg/m 3砂=kg/m 3石=kg/m 34)设计掺入外加剂%,外加剂的减水率β为%,计算单位用水量m wa =m w0(1-β)=kg/m3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a=kg/m 3计算单位砂用量msa=kg/m3计算单位石用量mga=kg/m 3按重新计算的各材料的单位用量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范一、术语、符号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代替水灰比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基本参数1水胶比W/B;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6砂率βS: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基本步骤:✓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计算水胶比;✓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确定混凝土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σ645.1,0,+≥k cu cu f f 1式中: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k cu cu f f ,0,15.1≥ 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有近1~3个月同品种、同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 ≥ 30组数据按式3统计计算:1122,-⋅-=∑=n m n fni fcui cu σ 3式中:i cu f ,——第i 组试件强度MPa ;2fcu m ——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 n ——试件组数;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时,按式3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时,应取;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时,应按式3的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时,应取;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下表取值;表1 标准差σ取值MPa2水胶比确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bb a cu ba f f f B W ααα+=0, 4式中:B W ——混凝土水胶比; a α、b α——回归系数,按表2取值;b f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MPa,可以实测;也可按照式5计算确定;表2 回归系数a α、b α取值表当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值b f 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ce s f b f f γγ= 5式中:f γ、s γ——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按表3选用;ce f ——水泥28d 胶砂抗压强度MPa,可以实测;也可按照式6计算确定;表3 粉煤灰影响系数f γ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γ注:1.采用Ⅰ级、Ⅱ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2.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经试验确定 当水泥28d 胶砂抗压强度ce f 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g ce c ce f f ,γ= 6式中:c γ——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也可按表4选用;g ce f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表4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c γ耐久性验证: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控制水胶比是保证耐久性的重要手段,水胶比是配比设计的首要参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作了规定;表5 结构混凝土材料水胶比基本要求注: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二b、三a类环境中的混凝土应使用引气剂,并可采用括号中的有关参数;混凝土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按表6进行划分;表6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7的限制;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用量表7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用水量确定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应符合下列规定:w1混凝土水胶比在范围时,可以按表8、9选取;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时,可通过试验确定;表8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3表9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3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以增加5kg-10kg ;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kg-10kg ; 2.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4胶凝材料用量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0b m 应按式7计算,并应进行试拌调整,在拌合物性能满足的情况下,取经济合理的胶凝材料用量;BW m m w b 07 式中:0b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 3;0w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量kg/m 3;B W ——水胶比;5砂率确定砂率s β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性质、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当缺乏砂率的历史资料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坍落度小于1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2坍落度为10mm-6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胶比按照表7选取;3坍落度大于60mm 的混凝土,其砂率可经经验确定,也可在表10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表10 混凝土的砂率%注: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的减少或增加; 2.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以适当增加; 3.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6粗、细骨料用量确定当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应按式8计算,砂率按式9计算;cp w s g b m m m m m =+++0000 8%100⨯+=sogo sos m m m β 9式中:0b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 3;0w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量kg/m 3; 0g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kg/m 3;0s m ——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kg/m 3;s β——砂率;cp m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kg/m 3-2450 kg/m 3;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按式10、11计算;101.00=++++αρρρρww ss gg bb m m m m 10%100⨯+=sogo sos m m m β 11式中:b ρ——胶凝材料密度kg/m 3;仅采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时,便为水泥密度;g ρ——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3;s ρ——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3;w ρ——水的密度kg/m 3,可取1000 kg/m 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1;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1配合比的试配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进行搅拌,搅拌方法与施工采用方法相同; 实验室成型条件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规定;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11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表11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应该保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得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上述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比试拌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适当增加和减少1%;2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拌合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3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并标准养护至28d或设计规定龄期进行试压;2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根据得出的各组砼强度结果,绘制强度和胶水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砼配制强度f相对应的胶水比数值;cu0,或者选三个或多个强度中的一个所对应的胶水比,该强度大等于配制强度;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用水量m应按试拌配合比中的单位用水量,并根据制作强度w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适当调整;胶凝材料用量b m 应以用水量乘以确定的胶水比计算得出;粗骨料g m 和细骨料s m 用量应按试拌配合比中砂率,根据用水量及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和配合比校正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合比调整后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应按下式计算:w s g b c c m m m m +++=,ρ 12式中:c c ,ρ——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kg/m 3;b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3; g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 3;s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 3; w m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 3;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cc tc ,,ρρδ=13 式中:δ——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t c ,ρ——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实测值kg/m 3;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配合比保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δ;施工配合比当工地所采用砂的含水量为s W ,石子的含水量为g W 时,将上述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每立方米中各种材料的用量为:胶凝材料: b bm m ='细骨料: )1('s s s W m m +⨯=粗骨料: )1('g g g W m m +⨯=水: )('g g s s w w W m W m m m ⨯+⨯-=三、参考资料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人民交通出版社;四、计算示例设计资料1设计要求非寒冷地区露天环境下某桥梁工程桥墩用钢筋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2组成材料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级,密度为3/3100m kg c =ρ; 砂:中砂,表观密度3/2600m kg s =ρ;碎石:最大粒径40mm,表观密度3/2650m kg g =ρ; 水:自来水;设计要求1确定理论计算配合比;2经试拌坍落度为10mm,采取措施:增加5%水泥浆,工作性满足要求;请确定试拌配合比34某施工现场砂子的含水率为s W =2%,碎石含水率为g W =1%,请确定施工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1:理论配合比计算 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查表得到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σ=,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225.380.5645.130645.1,0,=⨯+=+≥σk cu cu f f MPa2水胶比确定水泥强度等级为5.32,=g ce f MPa,查表得到富余系数为,那么水泥28d 胶砂抗压强度:4.365.3212.1,=⨯==g ce c ce f f γ MPa本次设计采用水泥作为唯一的胶凝材料,因此,0.1=f γ、0.1=s γ;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值b f 为:4.36==ce s f b f f γγ MPa由于粗骨料为碎石,因此查表得到a α=,b α=; 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该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二a,其最大水胶比为;因此,计算所得的水胶比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3用水量确定混凝土拌合物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因此查表得到单位用水量为:0w m =175kg/m 34胶凝材料用量确定根据水胶比46.0=B W ,0w m =175kg/m 3,计算得到水泥用量为:0c m =380 kg/m 3根据耐久性要求,二a 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小水泥用量为280 kg/m 3;本次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5砂率确定由碎石最大粒径40mm,水胶比,可得: 对应于水胶比时,砂率s β=; 对应于水胶比时,砂率s β=; 由水胶比,通过线性内插可知:s β=+5.29)40.046.0(40.050.05.295.32+-⨯--=6粗、细骨料用量确定 采用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计算:101.00=++++αρρρρww ss gg bb m m m m 10%100⨯+=sogo sos m m m β 11联立方程组求解可得:0g m =1253kg/m 3so m =571 kg/m 3按体积法计算所得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0b m :0w m :0s m :0g m =380:175:571:1253 以水泥质量为1表示其他材料用量为:0b m :0w m :0s m :0g m =1::: 步骤2:试拌配合比计算按计算配合比试拌混凝土拌合物,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380=; 水:175=; 砂:571=; 碎石:1253=;采取措施:增加5%水泥浆,那么: 水泥:3801+5%=; 水:1751+5%=; 砂:571=; 碎石:1253=; 进行试拌配合比换算: 水泥体积:3100=; 水体积:1000=; 砂体积:2600=; 碎石体积:2650=; 拌合物总体积:+++=配置1m 3混凝土拌合物所需材料比例为:0b m :0w m :0s m :0g m =1/: 1/: 1/: 1/=405:187:580:1273上述比例即为试拌配合比; 步骤3:设计配合比计算 1强度检验以计算水胶比为基础,采用水灰比、、进行强度检验,基准用水量187kg/m 3保持不变,相应调整砂、碎石用量,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合物并成型试件,水灰比、的两种配合比坍落度均符合要求;与三个水灰比相对应的28d 抗压强度实测结果分别为:、 MPa 、 MPa;绘制灰水比与抗压强度曲线,如下:得到对应于混凝土配置强度225.380.5645.130645.1,0,=⨯+=+≥σk cu cu f f MPa 的灰水比为:;因此水灰比为; 2设计配合比确定按强度试验结果修正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 单位用水量保持为拌合配合比用水量:187kg/m 3; 单位水泥用量为:187/=416 kg/m 3;砂、碎石按体积法计算得到,砂用量为: 碎石用量为: 3设计配合比的调整 步骤4:施工配合比计算。

C2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设计说明:设计混凝土拟定使用部位:混凝土路(无减水剂,掺合料)坍落度选择90-130 mm。

二、设计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三、原材料选定:1、大田红狮水泥 P.O42.5R2、大田吴山砂场河砂(中砂)3、大田梨子坑碎石场4.75-31.5碎石4、饮用水四、配合比设计:1、配制强度Fcu,0=20.0+1.645×4.0=26.6Mpa2.计算基准水胶比:W/B=(a a×f b)/ (f cu,o+ a a×a b×f b) =(a a×f ce)/ (f cu,o+ a a×a b×f ce) 根据碎石施工工艺a a和a b的回归系数为:a a=0.53 a b=0.20 水泥富余系数为:r c=1.16 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为:42.5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f ce = r c×f ce,g=1.16×42.5=49.3 MpaW/C=(0.53×49.3)/(26.6+0.53×0.20×49.3)=0.823、水用量①75-90mm坍落度取205Kg,以90mm坍落度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205+(130-90)×5/20=215 Kg4、水胶比及水泥用量按照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为满足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和易性,选用水胶比0.63水泥用量Mc0=215/0.63=341 Kg5、砂率取38%7、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的确定按照重量法,假定拌和物表观密度为2400Kg/m3混凝土拌和物计算:341+ Ms0+ Mg0+215=2400Kg(Ms0-细集料质量,Mg0-粗集料质量)Ms0/( Ms0+ Mg0)*100%=38%Ms0=701KgMg0=1143Kg8、初步配合比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417011143215用量(Kg)配合比 1.00 2.06 3.350.63通过试配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水胶比不变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446991140217用量(Kg)配合比 1.00 2.03 3.310.63通过适配坍落度达到105mm,黏聚性良好遂得出基准配合比: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446991140217用量(Kg)配合比 1.00 2.03 3.310.639、配合比调整①、水胶比增加0.05 ,取0.68;砂率增加1%,取39%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用量(Kg)3197271137217配合比 1.00 2.28 3.560.68②、水胶比减少0.05 ,取0.58;砂率减少1%,取37%材料名称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1m3混凝土材料3746691140217用量(Kg)配合比 1.00 1.79 3.050.5810、试验室配合比以上三个不同配合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下:①水胶比0.63,砂率38%,7d砼抗压强度22.9Mpa,28d砼抗压强度27.5 Mpa。

普通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规4
5

6
混合料级配组成
集料规格
掺配率 (%) 37.5
累计筛余百分率(%)
31.5 26.5 19.0 16.0 9.5 4.75 2.36 <2.36
1 4.75-16mm 30.0 0.0 0.0 0.0 2.5 5.2 9.1 27.4 30.0 30.0
2 16-31.5mm 70.0 0.0 2.9 12.7 25.3 70.0 70.0 70.0 70.0 70.0
1086.0
抗 压 强 度
(MPa)
48.3
平 均 值
(Mpa)
150×150×150 150×150×150 150×150×150
35 42.5
0.39 610 1295 153 392
##### 65 20 2460 7 1125.0 50.0 49.3
1116.0 49.6
1022.0 45.4
k g
618
k g
1315
k g
3.64 k g
A水
2泥 水
用 砂
用 石
用 外

392
k g
153
k g
610
k g
1295
k g
3.92 k g
满足
0.03
% ,
砂 率


A水
3泥 水
用 砂
用 石
用 外

340
k g
153
k g
626
k g
1331
k g
3.40 k g
4 、
1 ) 检
试配号
试配1
合同号: A3 试验编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一、规范的引言二、设计原则1.满足强度要求:混凝土强度是根据工程结构的荷载要求和预计使用性能来确定的,应根据强度等级确定配合比设计。

2.保证耐久性:混凝土在使用寿命内应保持结构强度和稳定,不出现裂缝和腐蚀现象。

应合理选择材料,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3.确保施工性能:混凝土应具备适宜的流动性和可浇筑性,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材料要求1.水泥: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与工程强度等级相适应。

2.骨料:应选用质地坚实、清洁无尘、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砂和石子的颗粒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3.水: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水源。

4.外加剂:根据需要选用适宜的减水剂、增塑剂、缓凝剂和其他外加剂。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结构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2.计算材料用量:按照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理论用量计算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的用量。

3.制定配合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材料用量,制定初步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应满足强度要求和耐久性要求。

4.试验和调整:根据初步配合比,制备混凝土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五、配合比设计内容1.水胶比:根据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确定适宜的水胶比。

2.骨料用量:根据骨料和胶凝材料的粘结性能,确定适宜的骨料用量。

3.水和外加剂掺量: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确定适宜的水和外加剂掺量。

4.细集料用量:根据配合比公式或施工经验,确定适宜的细集料用量。

5.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结构荷载和使用要求,确定适宜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六、配合比调整根据混凝土试验强度结果和施工处理情况,进行适当的配合比调整。

不得随意调整配合比,应经过合理的论证和试验,保证混凝土的品质。

七、施工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搅拌比例、施工温度、浇筑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设施工配合比1 m3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旳用量分别为C’、W’、S’、G’;并设工地砂子含水率为a%,石子含水率为b%。则施工配合比1 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
C’=C
S’=S· (1+a%)
G’=G· (1+b%)
W’=W-S·a%-G·b%
例1.某框架构造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原则差σ=5MPa。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水泥:42.5级一般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10g/cm3,水泥强度等级原则值旳充裕系数为1.08;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ρos=2.60g/cm3; 石: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og=2.65g/cm3;试求: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2.若经试配混凝土旳和易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求,无需作调整。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 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5)拟定砂率(βs) 查表4.0.2,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旳卵石配制旳混凝土,当水灰比为0.47时,其砂率值可选用26.8%~32.1%,(采用插入法选定)现取βs= 30%。(6)计算砂、石用量(ms0、mg0)假定表观密度法计算,将mc0=362㎏;mw0=170㎏代入方程组
计算配比:C: 362kg, W:170kg, S:561kg, G:1307Kg, W/C=0.4715升用量:C:4.34kg,W:2.04kg,S:6.73kg,G:15.68kg第二组:W/C=0.47+0.05=0.52: W:170kgmc0=170/0.52=327kg砂率:31%,mg0=2.23ms0解得:S=589kg, G=1314kg, W=170kg, C=327kg第三组:W/C=0.47-0.05=0.42: W:170kgmc0=170/0.42=405kg砂率:28%,mg0=2.57ms0解得:S=511kg, G=1314kg, W=170kg, C=405kg每 种配比制作两组强度试块,原则养护28d进行强度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
2.10 100 % 34.5% 2.1 4.0
(2) mco 2.1mco 4.0mco 0.6mco 2410
∴ mco 313 kg mso 657 kg mgo 1252 kg mwo 188 kg
考题变形
已知实验室配合比为1:2.1:4.3,水灰比 为0.52,配每m3 砼用水泥300kg,如果 砂的含水率为4%,石子的含水率为2%, 求①施工配合比 ②用5包水泥时其他各材 料的用量。
mW 0
W
0.01
1
mS 0
mS 0 mG0
100
S
注意:ρc、ρw为密度,ρs、ρg为表观密度
直击高考
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1:4.0,水灰 比为0.60,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2410kg/m3, 求1 m3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
解题过程
解: (1)
mso mso mgo
解题过程
解:1、
(1)mco 300kg (2)mso 300 2.1 (1 4%) 655.2kg (3)mgo 300 4.3 (1 2%) 1315.8kg (4)mwo 300 0.52 (630 4%) (1290 2%) 105kg
∴ mco : mso : mgo 1: 2.2 : 4.4
mwo 0.35 mco
解题过程
解:2、
∵5包水泥=250kg
∴ mco 250 kg

mso
655.2
5 6
546k g
mgo
1315.8
5 6
1096.5kg
mwo
105
5 6
87.5k g
考题变形
已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10: 4.20:0.60,且水泥用量为300kg/m3混 凝土,试求混凝土的砂率及表观密度。
高考考点
掌握利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计算施工配 合比和各组成材料的投料量
高考试题
(12年高职考题) 已知某混凝土配合比为1∶2.1∶4.3,水
灰比为0.55,若以该配合比配制混凝土用于 施工,每1m3混凝土需用水泥400kg,已知 现场砂含水3%,石子含水1%,求施 工现场配置1m3,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高考考点分析
类型一: 由实验室配合比推算施工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
类型二: 通过体积法和质量法计算1m3混凝 土各材料的用量
类型一
根据已知的实验室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砂、 石子的含水率,求解施工现场配合比。
水泥:C施 = C 砂: S施 = S × (1+a%) 石: G施 = G× (1+b%) 水: W施 = W-(S × a%)-(G × b%)
类型二
质量法:在已知实验室配合比的前提下,通 过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去求解各材料的用量。
mC0 mS 0 mG0 mW 0 oh
mS 0 mS 0 mG0
100%
S
类型二
体积法:在已知实验室配合比的前提下,通过各材料 密度及表观密度求解各材料的用量。
mC0
C
mS 0
S
mG 0
G
解题过程
解:施工配合比为: mc’:ms’:mg’=1:2.1(1+3%):4.3(1+1%) =1:2.16:4.34 mw’:mc’=0.55-2.1×3%-4.3×1%=0.44
∵1m3混凝土需要水泥400kg ∴ ms’=400× 2.16=864kmw’=400 ×0.44=176kg ∴1m3混凝土需要水泥400kg,砂864kg,石子 1736kg,水176kg。
解题过程
解:
s
mso mso mgo
100%
2.10 2.10 4.20
0.33
oh mco mso mgo mwo
300 300 2.1 300 4.2 3000.6 2370kg
考题变形
已知某混凝土现场的施工配合比为 mc’:ms’:mg’:mw’=1:2.31:4.04:0.50, 施工现场砂子的含水率为5%,石子的含水 率为1%,计算: (1)该混凝土的水灰比 (2)该混凝土的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