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水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矿山涌水量计算总结

矿山涌水量计算总结

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计算露天采矿场总涌水量是由地下水涌水量和降雨迳流量两部分组成。

一、地下水涌水量的计算露天采矿场地下涌水量与地下开采矿坑地下水涌水量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二、降雨迳流量计算露天采矿场降雨迳流量,应按正常降雨迳流量和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分别计算。

(一)计算方法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式中 F——泵站担负的最大汇水面积,m2;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其它符号同前。

(二)计算参数的选取1、汇水面积(F)的圈定(( ((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2、表土指腐植土,表中未包括的岩土则按类似岩土性质采用。

3、当岩石有少量裂隙时,表中数值减去0.1~0.2,中等裂隙减去0.2,裂隙发育时减去0.3~0.4。

4、当表土、粘性土壤中含砂时,按其含量适当将表中地表迳流系数减去0.1~0.2。

3、正常降雨量的选择一般矿区可按雨季平均降雨量作为正常降雨量,而对非雨季节经常出现较大降雨地区的露天矿,可选用控制雨量进行设计。

1)雨季平均降雨量的推求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式中 H——历年雨季日平均降雨量,m;N——历年降雨系列资料中某一年的雨季天数,d;Hi——历年降雨系列资料中某一年的雨季总降雨量,m;n——降雨系列资料统计年数。

2)控制雨量的推求24最大日暴雨量大左右,故采用24=1.1;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式中 K——变率,;N——统计年数;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大井法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

大井法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

大井法矿井涌水量计算公式一、大井的涌水概念及衡量标准1.涌水:指采矿过程中,由于施工、稳定设施地压或水压作用,煤层及其他岩层通过矿口涌出来的水流。

2.水压:指不考虑排水量因素影响,在煤层及其他岩层中所带来的涌水水压。

3.涌水量:指大井产生的涌水量。

二、大井法涌水量计算公式1. 低压涌水量计算公式涌水量(m3/h)= 矿膛面积(m2)*地压(MPa)*岩节理渗透系数(m3/MPa)/小时2. 高压涌水量计算公式涌水量(m3/h)= 矿膛面积(m2)*(地压-水压)(MPa)*岩节理渗透系数(m3/MPa)/小时三、大井法涌水量评价标准1.水力学特性:涌水量以小于0.5 m3/ h 为合理范围。

2.压力传递特性:建议将涌水量保持在1.5 ~ 2.5 m3/ h 之间,使得压力分布更均匀。

3.体积变化特性:涌水量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可取得矿井等体积变化更为稳定的效果。

四、大井法涌水量计算实例在以下实例中,假设大井膛面积等于10 m2,地压为0.5 MPa,岩节理渗透系数等于20 m3/ MPa 就可以计算出低压下的涌水量:低压涌水量按照低压涌水量计算公式=(10 m2) × (0.5MPa) × (20m3/MPa)/小时=100 m3/h假设水压为0.2MPa,则高压涌水量按照高压涌水量公式=(10 m2)×(0.5MPa-0.2MPa)×(20m3/MPa)/小时=80 m3/h。

五、结论根据以上的公式和分析,可以得出大井法涌水量可以按照低压涌水量计算公式和高压涌水量计算公式,评价标准为涌水量以小于0.5 m3/h 为合理范围,建议大井法涌水量控制在1.5~2.5m3/h之间,可以达到稳定的效果。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
涌水量=涌水速度×面积×涌水时间
其中,涌水速度是指井口单位时间内涌水的速度,通常以立方米/小
时为单位;面积是指井筒的截面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涌水时间是
指井筒涌水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面积=π×半径²
另外,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中的涌水速度也可以根据井筒内部的水力
特性进行修正。

例如,若井筒内存在流速降低的装置(如收敛段、扩散段等),则涌水速度需要根据流速分布进行积分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还需要考虑井筒
壁面的摩擦阻力、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水井的累积涌水量等因素。

这些因
素会对涌水量进行修正,并可通过现场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和优化。

总之,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是通过将井筒的涌水速度与井筒的几何形
状和涌水时间相结合来计算井筒涌水量的一种公式。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还可以通过修正因素和附加条件来进行精确计算和预测。

这些计算公式和
方法在水资源评价、工程设计和水文地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不同孔径单位涌水量转换方法分析

不同孔径单位涌水量转换方法分析

不同孔径单位涌水量转换方法分析涌水量是水文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水文工程设计中的基础参数之一。

不同的涌水量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设计结果和计算精度,因此有必要进行涌水量转换。

本文将重点介绍不同孔径单位涌水量转换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涌水量公式、基于水文系数、基于水位-流量特征曲线等三种转换方法,以及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实用技巧。

一、基于涌水量公式的转换方法涌水量是水文学中计算涌水量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不同的孔径单位表示。

常见的涌水量公式有Q=A1V1=A2V2,其中Q表示涌水量,A1、A2表示不同单位孔径,V1、V2表示涌水量。

利用这个公式,可以将不同单位的孔径涌水量进行转换,例如将MM2涌水量转换成m2涌水量。

二、基于水文系数的转换方法水文系数是水文学中用于描述涌水量的重要概念,可以用不同的孔径单位表示。

当只知道不同单位的孔径水文系数时,可以计算出不同单位的涌水量。

例如,可以利用不同单位的水文系数计算出MM2涌水量和m2涌水量。

三、基于水位-流量特征曲线的转换方法水位-流量特征曲线是水文学中研究对应涌水量的重要概念,可以用不同的孔径单位表示。

当只知道不同单位的水位-流量特征曲线时,可以计算出不同单位的涌水量。

例如,可以利用不同单位的水位-流量特征曲线计算出MM2涌水量和m2涌水量。

四、实用技巧除了以上三种基本转换方法外,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很多实用技巧,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涌水量的转换。

例如,当不同涌水量的差别较小时,可以利用常见的表格将不同单位的涌水量直接进行转换;当涌水量差别较大时,可以利用空间指数公式或者更复杂的公式进行转换;当涌水量差别更大时,可以考虑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

综上所述,不同孔径单位涌水量转换方法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涌水量公式、基于水文系数、基于水位-流量特征曲线等三种转换方法,以及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实用技巧。

它们均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单位的涌水量进行转换,从而满足水文学和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准确涌水量的要求。

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露天采场涌水量计算

1、正常降雨迳流量(Qz)计算公式Qz=FHH——正常降雨量,m;——正常地表迳流系数,%。

2、设计频率暴雨迳流量(Qp)计算公式Qp=FHp′式中 Hp——设计频率暴雨量,m;′——暴雨地表迳流系数,%;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迳流系数() 表2 田庄露天铝土矿1964~1965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1982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年地表迳流系数实测值地表迳流系数()注:1、本表内数值适用于暴雨径流量计算,对正常降雨量计算应将表中数值减去0.1~0.2。

收集历年(一般要有10~15年)雨季各月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用下式求得。

选35.2m为非雨季节控制雨量,作为计算正常降雨迳流量的依据。

4、设计频率暴雨量的计算1)设计频率的选取露天矿排水设计频率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对一般矿山设计,可根据矿山规模按设计暴雨常用频率选用(见表7)。

对有特殊条件或要求的露天矿,可根据矿山具体情况,2)设计频率暴雨量的计算(1)短历时(≤24h)暴雨量不同频率24h的暴雨量及暴雨计算所需各种参数,均可由地区《水文手册》直接查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需要进行设计频率的不同历时的暴雨量计算。

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收集矿山附近气象台(站)的降雨和暴雨参数资料,按下述方法进行计算。

频率为P的24h暴雨量H24P计算公式:式中 Kp——模比系数。

24——历年24h最大暴雨量均值,mm;各地最大24h暴雨量比最大日暴雨量大10%左右,故采用24=1.1;频率为P的暴雨雨力Sp采用下式计算:S P=H24P/t1-n式中 n——暴雨递减指数,由地区n值等值线图查得;其余符号同前。

频率为P的不同历时暴雨量Htp按下式计算:Htp=Sp t1-n式中 t——暴雨历时,min;所有符号同前。

偏差系数Cs一般根据当地Cs与C关系确定,无该资料是可按下式计算:变差系数C,利用地区C24等值线图查得,当无该资料时,可利用下式计算:式中 K——变率,;H——统计系列资料中某年日最大暴雨量,mm。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

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
1.雷诺公式
雷诺公式是通过井筒中液体流动的速度、井筒内径、液体密度等参数来计算井筒涌水量的公式。

根据雷诺公式,井筒涌水量(Q)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A×V
其中,A为井筒横截面积,V为液体的平均速度。

井筒横截面积(A)可以通过井筒内径(d)计算得到:
A=π×(d/2)²
液体的平均速度(V)可以通过液体通过井筒的时间(t)和液体通过井筒的高度(h)计算得到:
V=h/t
将上述公式带入井筒涌水量公式中,可以得到完整的雷诺公式。

2.边坡稳定公式
边坡稳定公式是应用于地下水渗流情况下的井筒涌水量计算的公式。

井筒涌水量(Q)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Q=k×h×L
其中,k为渗透系数,h为渗流厚度,L为渗流长度。

渗透系数(k)可以通过实地勘探和试验得到,渗流厚度(h)是指地下水位与地表的垂直距离,渗流长度(L)是指地下水渗流的路径长度。

边坡稳定公式主要应用于土体和岩石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通过计算井筒涌水量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加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是两种常见的井筒涌水量计算公式,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位变化、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基坑等效半径r0 源自m41.57295 10.04
0.000079 1644.648729 28.19397822
m/s m3/d 29
注意:1、计算中未考虑本段内雨季降水情况;2、地勘报告与计算模型有差别
西侧基坑属于均质含水层澘水非完整井基坑,且基坑远离地面水源 Q——基坑涌水量;K——土壤的渗透系数; H——潜水含水层厚度;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本段内地下稳定水位埋深10m 考虑本段内地层情况,含水层厚度可估算为 基坑底深度13.92m 计划降水深度:13.92m 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取圆半径。当基坑非圆形时,对矩形基坑的 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0=0.29(a+b) (6-127) 式中 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基坑等效半径r0=0.29*(43.67+99.685) hm=(H+h)/2 R——降水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对 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R=2s√KH 降水影响半径R l为降水稳定后,过滤器浸入水中长度 根据勘察报告综合分析,本段内抽水过程中,排出的水主要是3层粉细砂中的潜水,因此计 算中渗透系数选3层粉细砂的渗透系数进行计算 渗透系数 0.0079 cm/s 6.8256 m/d 涌水量Q=1.366K(H2-hm2)/(lg(1+R/r0)+(hm-l)/l*lg(1+0.2*hm/r0)) 设计井点数n=1.2Q/q 单井涌水量设计为70m3/d 70.95404 6 初始水头高度 潜水含水层厚度H h 水位降幅s=13.92-10 10 12 8.08 3.92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

煤矿井下涌水量计算的几种观测方法1、水桶法水桶法指的是,将涌出的水导入一定容积的量水桶(圆形或方形),用秒表测流满该量水桶所需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 V/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V——量水桶的体积,m3t——水流满量水桶的时间,h(min)2、水位标定法水位标定法指的是利用水泵将水窝(或水仓)中的水位降低,然后停泵,测量回升到原来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F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水窝(或水仓)的断面积,m2H——水位回升的高度,mt——水流满凉水桶的时间,h(min)3、水泵能力法水位能力法指的是维持水位不变时增加水泵的排水能力,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NW+SH/t式中Q——涌水量,m3/h(m3/min)K——水泵的排水系数,%(当新水泵排清水时K=1,旧水泵排清水时K=0.8,排混水时K=0.9,旧水泵排混水时K=0.7,双台旧水泵排水时K=0.6)N——增加的水泵台数,台W——水泵的铭牌排水量,m3/h(m3/min)S——水仓(或水窝)水平截面积,m2H——水位上升的高度,mT——水位上升所需的时间,h(min)当H=0时,即水位不上升,则Q=KNW4、浮标法浮标法指的是利用木屑或纸屑作为浮标,测量水沟中水的流速,根据水沟断面计算涌水量。

按下式计算涌水量:Q=KVF式中Q——涌水量,m3/h(m3/min)F——断面面积,m2V=L/tt——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流时间,h(min)L——从断面1到断面2的水距离,mK——断面系数,与水沟粗糙度、风流方向和大小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水沟水深大于1.0吗,当水沟粗糙时,K=0.75—0.85;在水沟水沟平滑时,K=0.80—0.90。

此计算方法可用于巷道排水沟中水的测量;当涌水较大,淹没巷道水沟时,也可用来测量巷道流水中水量。

5、堰测法堰测法指的是在井下排水沟中设置测水堰板,使水流通过一定形状的堰口水流高度,然后计算涌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
一、基坑涌水量计算
Q=
#DIV/0!
1.366K*(2H-S)*S/log(1+R/r)
对潜水含 水层按下
R= 对承压含 水层按下
R=
0 0
2*S*SQRT(K*H) 10*S*SQRT(K)
当基坑非圆形时,矩形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
(b<R/2)
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
(b>M/2) (b<l) (b>l)
M--------承压含水层厚度
b<0.5r
q-------单井出水量 r-------过滤器半径(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K
H
S
R
r
a
b
A
k
H
S
r
b
k
H
S
r
b1
b2
k
H
S
r
R
b
k
H
hm
r
R
0
l
h
k
b
h
r
s
l
M
k
b
h
r
s
l
arsh (0.44l/b)
#DIV/0!
k
M
S
R
r
k
M
S
b
r
k
H
S
r
b1
b2
k
M
S
R
r
l
k
M
H
h
R
r
Q
q
r
l
k
0
Q------基坑涌水量
公式中参数
K------土壤的渗透系数
H------潜水含水层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k------土的渗透系数 r------基坑等效半径 a、b------基坑的长、短边 A---------基坑面积
0
0.29*(a+b)
当基坑非圆形时,不规则形状基坑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
0
SQRT(A/3.1415926)
(2)基坑靠近河岸时
Q=
#DIV/0!
1.366k*(2H-S)*S/log(2b/r)
(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Q=
#DIV/0!
1.366k*(2H-S)*S/log(2(b1+b2) *COS(3.1416*(b1-b2)/2/(b1+b2))/3.1416r)
(2)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
1.366ks*
Q=
#DIV/0!
((l+s)/log(2b/r)+l/(log(0.66l/r)+0.25l/
M*log(b²/(M²-0.14l²)))
(3)当基坑靠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时
1.366ks*
Q=
#DIV/0!
((l+s)/log(2b/r)+l/(log(0.66l/r)-
0.22arsh(0.44l/b))
1.366ks*
Q=
#DIV/0!
((l+s)/log(2b/r)+l/(log(0.66l/r)-
0.11*l/b))
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
Q=
#DIV/0!
2.73k*MS/LOG(1+R/r)
(2)基坑靠近河岸 Q=
#DIV/0!
2.73k*MS/(LOG(1+R/r)+(Ml)/l*log(1+0.2*M/r))
5、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Q=
#DIV/0!
1.366k*((2H-M)*M-h²)/log(1+R/r)
降水
q= 0
120πrlk^(1/3)
n= #DIV/0!
1.1*Q/q
计算
(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
Q=
#NUM!
1.366k*(2H-S)*S/(2log(r+R)-log(r水量计算 (1)当基坑远离地面水源
Q=
#DIV/0!
1.366k*(H²-hm²)/(log(1+R/r)+(hml)*log(1+0.2*hm/r)/l)
#DIV/0!
2.73k*MS/LOG(2b/r)
(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Q=
#DIV/0!
2.73k*(2H-S)*S/log(2(b1+b2) *COS(3.1416*(b1+b2)/2/(b1+b2))/3.142r)
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