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三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8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8篇《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1前几日,闲来无聊去了趟书店,随手拿了本《教育从爱开始》。
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教育专著应该是枯燥的.,可随便翻看了几页后就发觉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认真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用了不少心力来编写此书,该书通俗易懂,书中要阐明一个道理,不是用简单的说教,如果是那样的陈词滥调,恐怕没有人能看完它,而我是认认真真的饶有兴趣地从头读下来,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教育从爱开始》一书是由张玉芬老师编写的,此书共分为三辑十三章,每章都用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每个道理都使人警醒。
在这些故事和道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育而有道”中的一章。
成绩不好的于冬在一次测验中得了满分而被其他同学冤枉成作弊,但是,即使作者心里没底却依然选择信任于冬,而结果也是可喜的,因为作者的信任,于东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测验每次都是满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是发生在我自己的班级,我所教的学生身上,我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会不会也像作者一样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也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教育便充满无限生机;没有爱,教育就是苍白的,必将枯萎直至消亡。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世界是纯洁的、简单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爱来维护孩子心中的纯洁与简单。
有人说,严师出高徒。
但我却觉得,严师不一定出高徒,特别是在容易出现叛逆期的中学生身上,过于严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寻找新的突破点,这种情况下,“爱的教育”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习不好,但他却会在其他地方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优生和差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在学生迷茫无助,找不到自我时,作为一盏明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使他找到发展的目标,自信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摘抄一:教育从爱开始,因为只有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当教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和积极性。
爱是教育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爱,才能够培养出一个个有才华、有品德的优秀学生。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力量。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都能够快乐地成长。
摘抄二:教育从爱开始,因为只有爱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和自信心。
爱是最好的催化剂,当学生被爱所包围时,他们会变得自信、勇敢并且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师应该用爱去打开学生的内心之门,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且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摘抄三:教育从爱开始,因为只有爱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怀时,他们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教师应该用爱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感悟一:从这几段摘抄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关怀,更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和关怀。
只有爱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唤醒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作为教师,我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鼓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被爱的力量。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感悟二:这几段摘抄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爱。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带着爱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才能真正引导他们成长。
我们要用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追求梦想。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摘抄1:“教育应该从爱开始,爱是教育的基础。
父母、老师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以爱为依托,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才能真实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感悟1:教育的核心是爱,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才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真正地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教育体验。
爱是教育的力量之源,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发展动力。
摘抄2:“爱是一种包容、理解和接纳。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不将其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积极地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感悟2: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上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和天赋。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不将其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以包容、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摘抄3:“教育从爱开始,但不止于爱。
除了爱,还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规范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温暖的爱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信和自主性的个体。
”感悟3:爱是教育的基础,但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对孩子的爱上。
除了爱,我们还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规范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在爱的环境中培养出具有自信和自主性的个体。
只有爱和规范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促使孩子成长和发展。
教育从爱开始,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和力量。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在教育过程中,爱是一种包容、理解和接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学习和成长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天赋。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不将其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积极地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通过理解和接纳,我们可以向孩子传递一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合集三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合集三篇) 【篇一】《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暑假前,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教育从爱开始》,本想以此打发闲暇,没想到一捧起来便欲罢不能了。
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
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自己班上的那一群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
孩子是我们播撒爱的地方。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信奉着: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孩子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孩子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着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的学科。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觉得,让孩子们喜欢你、相信你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更愿意用感性的方式记录自己以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
课间,我可能会抽时间看着孩子们玩耍,或者参与其中,共享其乐。
中午,上课累了,我可能会抽个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唱两首他们特喜欢的流行歌曲。
适当的时候,我可能会敞开心扉,给孩子讲讲我的故事。
有时,我还会让孩子看看我学生时代保存的作业。
你会觉得,孩子真的很单纯。
大自然不可能没有疾风骤雨,但如果每天都这样,即使每周一次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们每个人都会受不了。
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转转,看看天有多蓝,看看花有多艳,心情会格外舒畅。
孩子是一棵幼苗,所以教育同样需要阳光明媚。
过多的严厉批评、过滥的无情指责,有百害而无一利。
浪费的是时间,伤身的是教师,受罪的是孩子。
教育,需要脸上带着笑容,心中装着阳光,步履才会变得愈加轻盈!教育其实有时十分简单,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出现“情况”时,如果用我们惯常的思维去呵斥,往往会发现,所有的苦心灌输会显得多么贫乏和无力。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1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
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
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
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
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
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
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
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
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
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
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1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
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
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
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
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
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
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
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
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
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
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教育从爱开始读后感1暑假前,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教育从爱开始》,本想以此打发闲暇,没想到一捧起来便欲罢不能了。
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
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想到了自己班上的那一群孩子,我也像作者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
孩子是我们播撒爱的地方。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一直信奉着: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无法否认,教师的亲和力,孩子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孩子常常会因为尊敬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着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的学科。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觉得,让孩子们喜欢你、相信你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更愿意用感性的方式记录自己以往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时代变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构建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平台,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一些与孩子的沟通。
课间,我可能会抽时间看着孩子们玩耍,或者参与其中,共享其乐。
中午,上课累了,我可能会抽个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唱两首他们特喜欢的流行歌曲。
适当的时候,我可能会敞开心扉,给孩子讲讲我的故事。
有时,我还会让孩子看看我学生时代保存的作业。
你会觉得,孩子真的很单纯。
大自然不可能没有疾风骤雨,但如果每天都这样,即使每周一次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们每个人都会受不了。
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转转,看看天有多蓝,看看花有多艳,心情会格外舒畅。
孩子是一棵幼苗,所以教育同样需要阳光明媚。
过多的严厉批评、过滥的无情指责,有百害而无一利。
浪费的是时间,伤身的是教师,受罪的是孩子。
教育,需要脸上带着笑容,心中装着阳光,步履才会变得愈加轻盈!教育其实有时十分简单,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出现“情况”时,如果用我们惯常的思维去呵斥,往往会发现,所有的苦心灌输会显得多么贫乏和无力。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3篇《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1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
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
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
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
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
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
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
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
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
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
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三篇
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最大追求。
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让我感受到,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每天不断地做到“更好”。
在我们每天做到“更好”的时候,要不能忘记做最好的老师最基本的条件——爱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我的一个小外甥,今年上一年级。
一次我问他:“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我的小外甥马上用惊恐的眼光望着我说,“不喜欢,她经常打学生,打的很厉害,教室讲桌上常常要放三四根小棍。
”我说:“她打过你吗?”外甥说:“她不打我,但是,她经常打其他小朋友,我心里很害怕,跟打我一样。
”听了这话,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
这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呢?我想,这个有她自己的理由,她可能会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可是这样的严格,让没有挨打的学生心里都产生的恐惧,那挨打的学生的心里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我了解到,小外甥的这个老师今年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大孩子。
一个大孩子管理一个班的小孩子,工作上的压力和对学生的不满就会发泄学生到学生身上,却往往不注意方式方法,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李镇西老师说,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爱心的,不然我就不会打学生也不会讽刺挖苦学生了,但我从这些教训中感到——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
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最近,我认真读了张玉芬老师的《教育从爱开始---冬雪篇》这本书。
刚捧上这本书,便让我爱不释手,封面上朵朵雪花犹如老师们纯净的心灵,深深地吸引了我。
封面上托尔斯泰的一段话更让我情不自禁地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天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
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
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
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我从一个个教育故事中体会到: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学科,喜欢上学。
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进行了一项调查,让学生写出最喜欢的老师和最不喜欢的老师,结果陈明同学毫不客气地写道:我喜欢男老师,不喜欢女老师。
一天,陈明竟然拿了一条蛇在班上吓唬其他人。
我知道后,毅然走到他面前,故作镇定地说:“把蛇给我!”陈明不敢相信我竟敢拿蛇。
我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捏住蛇的头部,把它放生了。
事后,我没有对陈明大发雷霆,而是真诚地对他说:“我要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勇敢。
女孩子天生胆小,这是事实,男孩子不但不该嘲笑她,而且应该努力保护她们,这才是男子汉所为。
老师希望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从此之后,陈明变了,变得爱帮女同学,班上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对于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坏学生”,张老师没有板起面孔训他,也没有向家长打报告,更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以“爱”为前提,用教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做一个好人”的信心和希望。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天性,也是一门艺术,因为爱既包含着赞扬、鼓励,也包含着批评教育,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错误思想,及时给以恰当的批评,及时帮其纠正,更是关爱。
张老师用自己的艺术,成功地感化了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