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其中,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C.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D.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哲学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
国外已出现一批新式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传统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 )A.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B.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世界最终将统一于意识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知识、意识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本原,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因此,C、D项错误。
选项A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题干并没有体现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因此也被排除。
题干材料说明的核心: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论和辩证法C.科学社会主义D.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B项有一定干扰性,但不够完整,唯物论和辩证法只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不包括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批评与自我批评C.一切从实际出发D.彻底的唯物主义正确答案:C解析:A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B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D项彻底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特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所以C项正确。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差别在于它是(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超越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D.主要用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A项和D项是所有哲学的共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
考研政 治模拟试题及解析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解析考研政治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科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一套精心准备的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其社会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无产阶级的壮大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无产阶级的壮大是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唯心主义哲学强调精神第一性;旧唯物主义哲学忽视了实践的作用。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D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相对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C 需求不足D 供给不足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5、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A 垄断组织的形式不同B 垄断资本统治的范围不同C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不同D 垄断利润获取的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不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他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
这句话说的是( )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一维性的特点。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当物体的速度没有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时间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是指时间总是沿着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单向前进,不可逆转。
所以C正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就是哪怕自身的水平很高,没有米这个客观条件,也做不成饭。
与C的意思一致。
ABD都是正确的表达,但是不符合题干的设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3.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
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来自于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更完整C.抽象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具体;它能够把握事物的局部和表象,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答案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答案:C. 物质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是()答案:D. 法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答案:A. 市场机制(以下省略27个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有()答案:A. 富强 B. 民主 C. 文明 D. 和谐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答案: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 以下属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有()答案: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为人民谋幸福 C. 为民族谋复兴 D. 为世界谋大同(以下省略27个小题)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意义。
答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转化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转化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简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答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最高政治力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12,分数:24.00)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分数:2.00)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文艺复兴的思想成果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而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者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故A正确。
如果题干设问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则分别可选BC。
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或者说它超越旧哲学的根本性观点,即科学的实践观。
考生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ABC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性区别,所以不选。
3.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三宇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人们耳熟能详、口耳相传的“孟母三迁”的典故,便出自于此。
从哲学方面看,“孟母三迁”所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解析:解析:按照辩证法思想,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里的“基础”指的是A.价值B.认识C.实践D.事物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
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A、D为干扰项首先排除。
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所以选择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解析: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所以,备选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备选C、D两项是社会基本矛盾。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C解析:在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不同回答。
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B.唯理论C.经验论D.唯意志论正确答案:D解析:唯意志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做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这种看法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教条主义C.经验主义D.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我创造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
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
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
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
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题的时候要从后往前看,因为重点内容全在最后几句话,如果直接从头看材料的话,可能就会被材料带动着而错选。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尝
D.增殖补偿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价值补偿是是指社会的商品资本在出售之后以货币的形式回流实现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过程,实物补偿是指两大部类都能够买到社会再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剩余价值和回收的预付资本能顺利购买到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现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过渡。
题目中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
故B正确。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的作用,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的作用。
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量。
故C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
中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
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
她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的经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ABD
【答案解析】物质的运动是绝正确、无条件的、永恒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题干中长江的年龄和范围体现了时空的有限性。
因此,ABD选项正确。
C选项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因此错误。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她的故事与一般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
于是她"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可能是一颗巨星,可能是一把火炬,可能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
AD
【答案解析】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可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因此,AD选项正确。
19.19 ,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她:"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马上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
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
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因此,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
"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