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16章化痰止咳平喘药-2008中药本
中药药理学— 化痰、止咳、平喘药

药理作用
祛痰作用 镇咳作用 平喘作用
祛痰作用
桔梗、浙贝母、川贝母、天南星、前胡、紫菀、 款冬花有祛痰作用。
有效成分与作用机理: 皂甙类成分(桔梗、前胡、皂荚、天南星): 为恶心性祛痰药.刺激胃粘膜或咽喉粘膜,反射性的
引起轻度恶心,促使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增加,稀 释痰液。
杜鹃素(杜鹃): 为粘痰溶解药. 使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纤维减少,断
桔梗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化学成分 桔梗皂甙、桔梗皂甙元、远志酸、桔梗酸A、 B、C、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桔梗聚 糖、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
祛痰、镇咳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其他作用
祛痰镇咳作用
1.祛痰作用 作用:使呼吸道分泌液增多,效果与氯化 铵相同。
特点------有效成分为皂甙,为恶心性祛痰药
2.镇咳作用: 皂甙有镇咳作用,为末梢性镇 咳药(对机械刺激气管粘膜的咳嗽有效)
抗炎作用
作用: 对 ┌ 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 ┐
│ 棉球肉芽肿
├ 有显著抑制作用
└ 醋酸性肿胀
┘
佐剂性关节炎 ────→ 有抑制作用
机理: 1. 抑制前列腺素E2(炎症介质)和NO(扩血管)的释放 2. 兴奋肾上腺皮质
生半夏、姜半夏、明矾半夏明显的镇咳作 用
作用部位:咳嗽中枢。
成分:生物碱
镇吐、催吐作用
催吐作用(生半夏) 成分与机理:2、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 苷元具强烈的刺激性,刺激粘膜产生呕吐。
镇吐作用(为炮制品的作用) 机理:抑制呕吐中枢 成分:生物碱、甲硫氨酸、甘氨酸等
保护胃粘膜
法半夏抗胃溃疡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活性;抗炎、镇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精选文档

半夏
抗肿瘤作用:半夏多糖组分 具有使多形核白细胞活化作 用和抗肿瘤作用;同时半夏 新鲜鳞茎中含有外源性凝集 素,可凝集多种癌细胞。
医学课件 23
半夏
抗生育抗早孕:半夏蛋白可结合 在子宫内膜腺管的上皮细胞膜上, 改变了细胞膜功能,可抑制卵巢 黄体孕酮的分泌,使血浆孕酮水 平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变薄使蜕 膜反应消失,使胚胎失去蜕膜支 持而流产。
镇咳祛痰平喘 抑菌作用
对胃肠道作用
对心血管作用
医学课件
30
川贝母
镇咳祛痰平喘:川贝母浸膏小鼠灌胃, 对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无明显镇咳作用, 但可使小鼠呼吸道酚红分泌量增加,有 明显祛痰作用。贝母总生物碱对组胺所 致豚鼠离体平滑肌痉挛有明显松弛作用。 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喘的豚鼠有显著平 喘效果。
医学课件 31
16
半夏
医学课件
17
主要成分
半夏块茎含挥发油,β-谷甾醇、 胆碱、胡萝卜苷、葡萄糖醛酸苷、 黑尿酸、甲硫氨酸、左旋麻黄碱、 胡芦巴碱、天门冬氨酸、 β-氨基 丁酸和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 及少量脂肪、多糖、淀粉、蛋白 质等。
医学课件 18
半夏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镇咳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 抗生育抗早孕 抗硅沉着病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医学课件 1
中医对痰证的认识
广义痰 停积于脏腑经络之 间各种各样的痰证。
狭义痰
指呼吸道咳出的痰
医学课件
2
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祛痰作用
止咳作用
医学课件
平喘作用
3
祛痰作用
许多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煎 剂或流浸膏均有祛痰作用, 都可增加呼吸道的分泌量。
中药药理学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
三、半夏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成分』 挥发油,生物碱(胆碱、左旋麻 成分』 挥发油,生物碱(胆碱、
黄碱、胡萝卜苷),甾醇类( 黄碱、胡萝卜苷),甾醇类(β-谷甾醇),氨 ),甾醇类 谷甾醇),氨 ), 基酸类(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 基酸类(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β-氨基丁酸、 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等。 氨基丁酸)
二、桔梗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祛痰、镇咳:桔梗皂苷类。 1. 祛痰、镇咳:桔梗皂苷类。 2. 抗炎*:~,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抗炎* ~,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释放NO。不抗菌, 释放NO。不抗菌,但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 NO 能和中性粒细胞抗菌活性。 能和中性粒细胞抗菌活性。
降血糖、降血脂: 3. 降血糖、降血脂:~。
止咳药:半夏,苦杏仁,桔梗,款冬花,贝母, 2. 止咳药:半夏,苦杏仁,桔梗,款冬花,贝母,
百部。 百部。
平喘药:浙贝母,苦杏仁,款冬花,枇杷叶。 3. 平喘药:浙贝母,苦杏仁,款冬花,枇杷叶。
桔梗
二、桔梗
『来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来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成分』 桔梗总皂苷,根据其母核分为3 成分』 桔梗总皂苷,根据其母核分为3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禹白附性味:味辛、甘,性温。
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效:中药禹白附有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经。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皂荚性味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通窍开闭。
主治:用于咳喘胸闷,中风口噤,癫痫、喉痹。
旋覆花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白前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主治: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二)清化热痰药桔梗性味归经:性平,味苦、辛。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治疗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咽痛音哑、肺疽吐脓前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主治: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外感风热,降气化痰】川贝母归经:归肺、心经。
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适合阴虚肺热燥咳】浙贝母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肺经、心经。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主治:用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
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用 (2)经典配方:
①治痰热阻滞心下痞满者,常配干 姜、黄连、黄芩以苦泄通降,开痞 散结,如半夏(bàn xià)泻心汤;
第十五页,共167页。
半夏(bàn xià)★★★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 伤。
应 (1)药性特点:本品内服能消痰 用 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2)经典配方:
①治疗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 贝母(bèi mǔ)等;
(xiàndài)
研
现 2.药理作用:
究
代 1.镇咳祛痰;
2.止呕;
3.抗肿瘤;
4.抗早孕;
5.降血压。
第十八页,共167页。
半夏(bàn xià)★★★
研 究
(lín chuánɡ)
1. 治疗重症妊娠恶阻:半夏(bàn xià)30g,山药30g,先
临 用文火煎半夏(bàn xià)约45分钟,然后去渣调入山药 末,再煎三、四沸后调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
温化寒痰药
第七页,共167页。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概 述
功效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 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bù fen)药物外用有消 肿止痛的作用。 适应范围
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 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 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
基 原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cǎoběnzhíwù)
药 川贝母 ,暗紫贝母,甘肃贝母 或梭砂贝母的 物 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称“松贝”和“青
贝”;后者称“炉贝”。主产于四川、云南、
甘肃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粗皮,
晒干,生用。
第四十页,共167页。
最新中药学课件18. 化痰止咳平喘药

胃气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如大半夏汤(《金匮要略》)。
2021/3/13
中药学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配干姜、黄连、黄芩,如半夏泻心汤; 痰热结胸——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气郁痰凝梅核气——配紫苏、厚朴、茯苓等,如半夏厚朴汤。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常用配伍: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 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使用注意: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川贝母 浙贝母 瓜 蒌
桔梗 竹 茹
2021/3/13
中药学
川贝母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
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甘肃贝母 p.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 F. delavayi Franch.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 性状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中药学
温化寒痰药比较
半 夏: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善治肺胃寒痰,湿痰 温 天南星: 善治老痰、顽痰及经络风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化 白附子: 善治头面风痰 。 寒 白芥子: 利气散结,消肿止痛,善治皮里膜外之风痰。 痰 旋覆花: 降气止呕,行水消痰,善治中、上二焦寒湿痰。 药 白 前: 降气止咳化痰,善治寒痰,热痰咳嗽。
治痰湿壅肺——配陈皮、茯苓,如二陈汤(《局方》);
湿痰上犯头痛、眩晕——配天麻、白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古今医鉴》)。
2.呕吐。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胃 热、寒、虚)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
2011第16章化痰止咳平喘药-2008中药本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熟悉其主要 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2.掌握桔梗、半夏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桔梗、半夏的主要药理作用。 3.熟悉贝母、杏仁的的作用特点。 熟悉贝母、杏仁的的作用特点。
平喘药
定义 是用于缓解、 是用于缓解、消除或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常用实验方法
法 法 ( )法 法 法 实验 法法
镇 静 实 验
(2) 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桔梗水或醇提取物给兔灌服使血 糖下降; 糖下降;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和食 物性血糖上升有抑制作用。 物性血糖上升有抑制作用。降低大鼠肝脏 内胆固醇含量。 内胆固醇含量。
(3) 对胃肠道作用 抑制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作用
痰留于肺
“肺为贮痰之器”,痰易停聚于肺 肺为贮痰之器” 基本表现:咳嗽、咯痰、 基本表现:咳嗽、咯痰、喘息 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患
“ 痰 、 咳 、 喘 、 炎 ” —— 在疾病过程中相互 影响,互为因果。 影响,互为因果。 咳嗽有痰者为多,痰多又易致咳嗽, *咳嗽有痰者为多,痰多又易致咳嗽,祛痰药 多能止咳 ; *咳嗽与喘息又常并存,止咳有利于平喘,平 咳嗽与喘息又常并存,止咳有利于平喘, 喘亦利排痰止咳; 喘亦利排痰止咳; *痰、咳、喘又多与炎症相伴。 喘又多与炎症相伴。
实验
• 常用实 验
法----法
功能
临床应用
---肺炎\急性扁桃体炎\ ---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小结 肺炎
(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胸膈痞闷,咽 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胸膈痞闷, 痛音哑等 (2)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 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
中药学PPT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阴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属虚寒象。 (脉管炎)
流注: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的全身感 染性疾病,循经络此起彼伏。(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
痰核: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不红不肿,不硬不痛,触 之如果核软滑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皮下脂肪瘤)
【使用注意】反乌头。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 痰应慎用。
天南星
【药用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 南星的干燥块茎。生用或制用。
天南星
胆南星
【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
【性能特点】 天南星善燥湿而化痰浊,并有止咳作用,功似半夏而温燥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生品内服亦慎。
半夏与天南星:
二者皆属辛温有毒之品,均具燥湿化痰之功,善治 湿痰、寒痰及痰饮喘咳之证,外用消肿止痛。
半夏:专入肠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呕吐 反胃,心下痞、结胸、及梅核气等。
天南星:兼归肝经,走经络,且燥烈之性较强,长 于祛风解痉,主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口眼喎斜及 破伤风等。
取其消散之力,可用鲜品捣烂外敷;用于毒蛇咬伤,可单用本 品外敷;或与雄黄共研细末,用水或酒调涂伤处。
【临床应用】
祛风痰 中风痰壅,口眼喎斜,配全蝎、僵蚕等
定惊搐 惊风癫痫,配半夏、天南星等
破伤风,配防风、天南星等
白
附 子
止痛——痰厥头痛,配半夏、天南星等 偏头痛,配白芷、川芎等
外用解毒散结——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此外,天南星外用能消肿散结止痛,还可用于瘿瘤痰 核、痈疽肿痛及毒蛇咬伤等。
【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痰浊滞于皮肤经络
可生瘰疬、瘿瘤 (见于皮下气肿、慢性淋巴节炎、单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
竭等病证)。
痰迷心窍
❖ 神志不明、昏迷、谵妄、精神错乱 ❖ 见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等证
痰留于肺
❖ “肺为贮痰之器”,痰易停聚于肺 ❖ 基本表现:咳嗽、咯痰、喘息 ❖ 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患
“痰、咳、喘、炎”——在疾病过程中相互 影响,互为因果。
*咳嗽有痰者为多,痰多又易致咳嗽,祛痰药 多能止咳 ;
*咳嗽与喘息又常并存,止咳有利于平喘,平 喘亦利排痰止咳; *痰、咳、喘又多与炎症相伴。
咳
痰
炎
喘
二、主要药理作用
(1)祛痰机理 A 痰液形成
呼吸道炎症→ 粘液分泌↑、粘度↑
粘膜上皮受损→纤毛运动↓
积液成痰→→刺激支气管感受器→→咳嗽
祛痰的途径
•刺激胃or咽喉粘膜→→轻度恶心,呼吸道腺 体分泌↑→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桔梗、 前胡、皂荚、南星等)。
•促进气管粘液-纤毛运动→→排出痰液
•分解痰液中粘多糖、粘蛋白等粘性成分→→痰 液粘度↓→易于咳出。
概括为:
❖ 1 增加水样层的厚度 ❖ 2 裂解糖蛋白交联和水解糖蛋白 ❖ 3 降低凝胶层的黏附力 ❖ 4 提高纤毛的扇动能力
(2) 镇咳作用 A 中枢性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 B 末梢性镇咳→→作用于外周。
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
❖ 1 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
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
❖ 2 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 ❖ 3 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
吸中枢。
❖ 4 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要成分:
桔梗皂甙 2% 水解产生皂甙元为三萜酸混合物—— 桔梗皂甙元、远志酸、桔梗酸A、B、C等 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1 祛痰镇咳
A 桔梗皂甙→→刺激胃or咽喉粘膜→→轻度 恶心, 呼吸道腺体分泌↑→痰液稀释→→ 易于咳出
B 镇咳——桔梗皂甙。
机制:
(1)刺激性排痰
含有皂甙,刺激胃、咽喉粘膜反 射,腺体分泌增加,痰液稀释,便于咳出。 桔梗、前胡>皂荚>款冬花
(2)粘痰溶解
满山红杜鹃素促进气管粘液-纤毛 运动;使分泌物中酸性粘多糖纤维断裂,痰 液粘稠度下降,易于咳出。
祛广义之痰
❖ 指流连于皮肤、脏腑、经络的无形之痰, 如痰湿、痰饮、痰浊、痰核、痰窠等, 各有其病理生理特点
祛痰的原则
❖ 1 在呼吸道炎症初期 ❖ 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痰少而稠不易咳出者,
用恶心性祛痰药,如 氯化铵等 ❖ 对咳痰困难剂肺合病症的危急状态,可用粘
痰溶解药 ❖ 2慢性呼吸道炎症可采用刺激性祛痰药,如
松节油等
中医
祛狭义之痰
药物 桔梗、前胡、贝母、天
南星、款冬花、满山红、枇杷叶等 煎剂或流浸膏均有祛痰作用。
❖ 代表性作用
❖ 抗肿瘤、消瘿瘤
半夏 天南星 昆布 海藻 黄药子
❖ 豁痰开窍与调节神经系统
天南星 白附子 半夏厚朴汤
❖ 化痰宣痹与心血管活性
瓜蒌 浙贝 川贝 桔梗
❖ 降血脂
海藻 昆布 海带
常用药物及复方
*燥湿化痰——半夏、天南星等 ;二成丸、 清气化痰丸等
*清热化痰——桔梗、紫苑等;蛇胆川贝散、 蛇胆川贝批把膏、牛胆川贝口服液等
作
用
气管容积法
实 验
肺溢流法
支气管灌流法
常用药物
桔梗
Platycodo grandiflorum
来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
产地
安徽、河南、湖北、辽宁、吉林、河北、 内蒙古等地,多为野生。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净后浸入水中,刮去 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
常用止咳药
橘红片、橘红痰咳煎膏、止咳橘红口服液等,
它们多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多谈,胸满气 短,咽干喉痒等症。
(3)平喘作用
哮喘的形成原因
1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 2 过多的黏液分泌及黏附在支气管壁上。 3 支气管黏膜水肿,常见原因为支气管哮
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
炎症显著的病理特征
治疗药物:类固醇为主(西药)
桔梗、半夏、苦杏仁 (中药)
常用实验方法
浓氨水引咳法
镇
化学药物引咳法
二氧化硫引咳法
咳
枸橼酸引咳法
实
验
刺激猫喉上神经
电刺激引咳法
刺激延髓咳嗽中枢
常用实验方法
气管段酚红排泌法
化
痰
作 用
毛细玻管法
实
验
气管纤毛运动法
常用实验方法
喷雾致喘法
平
喘
气管螺旋条法
❖ 2 抗炎性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 烯药物
❖ 3 抗过敏性药物:色干酸二钠、耐多罗 米钠等
镇咳药
❖ 镇咳药是作用于咳嗽反射的中枢或外周部位, 抑制咳嗽反射的药物。
常用镇咳药
❖ 1 中枢性咳嗽药:可待因、右美沙芬、 喷拖维林等
❖ 2 外周性咳嗽药:那可丁、甘草流浸膏 和糖浆
祛痰药
❖ 凡是使痰液变稀、粘度下降而易于咳出 的药物
平喘机制 A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扩张→→平喘
B 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释放→→缓解支气管痉 挛→→平喘
代表性药 物
*止咳平喘——杏仁、百部等;枇杷止咳糖 浆、杏仁止咳口服液、止咳橘红口服液等
(4)抗炎作用 :
1 肥大细胞是变应性炎症的关键参与者 2 嗜酸细胞在气道的出现是呼吸道变应性和非变应性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熟悉其主要 药理作用。
❖ 2.掌握桔梗、半夏的主要药理作用。 ❖ 3.熟悉贝母、杏仁的的作用特点。
平喘药
❖ 定义 ❖ 是用于缓解、消除或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 适应症 ❖ 哮喘 ❖ 喘息性支气管炎
常用平喘药
❖ 1 支气管扩张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
常用的祛痰药
1 黏液分泌促进药:氯化铵、碘化钾、吐根等 2 粘痰溶解药: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
一、概念
❖痰
❖ ❖ ❖ ❖ ❖
★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液) 有形(狭义)之痰
★病因和病证 无形(广义)之痰
❖ 痰浊为病,颇为复杂,见证多端。
❖ “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
❖ 《古今医鉴·痰饮》:痰为津液所化,或因风 寒湿之感,或七情饮食所伤,以致气逆液浊, 变为痰饮。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 聚肠胃,或流注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 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