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游隙实用标准
深沟球轴承游隙标准

深沟球轴承游隙标准深沟球轴承是一种常见的轴承类型,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在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深沟球轴承的游隙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深沟球轴承的游隙标准进行了解和掌握。
深沟球轴承的游隙标准是指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它直接影响着轴承的转动灵活性和承载能力。
游隙过大会导致轴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摩擦和振动,从而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而游隙过小则会影响润滑效果,加速轴承的磨损和损坏。
因此,合理的游隙标准对轴承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标准,深沟球轴承的游隙分为C2、C0、C3、C4和C5五个等级。
其中,C2级的游隙最小,适用于高速旋转和高精度设备;C4级的游隙最大,适用于高温或者高振动环境下的设备。
选择合适的游隙等级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除了国际标准外,国内也有相关的标准规定,如GB/T 4604-93《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和GB/T 4605-93《滚动轴承轴向游隙》等。
这些标准对于深沟球轴承的游隙范围、测量方法、检验规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为生产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深沟球轴承的游隙符合标准要求,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游隙测量仪、游隙测量环等,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轴承的游隙值,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此外,还需要注意轴承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避免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外力作用导致游隙的改变,从而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深沟球轴承的游隙标准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了解游隙标准的意义和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游隙等级,并严格控制游隙的测量和调整,对于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深沟球轴承游隙标准有所了解和帮助。
轴承游隙实用标准

轴承游隙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荷。
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如图1所示,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着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选择轴承类型时,全面掌握轴承的使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下表列出了主要的分析项目:
具有所需旋转精度的轴承类型[轴承的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已由GB 按轴承类型标准化了]。
nsk轴承游隙标准

NSK轴承游隙的标准范围通常在0.010mm至0.040mm之间,但这个范围可能会根据过盈量、刚度、材料和壳体温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此外,NSK轴承游隙的选择还会受到应用场景的影响。
例如,在需要精确测量的场合,如高速旋转或高载荷的环境下,可能需要使用CM游隙,这是一种精确测量的轴承游隙标准,可以提供更好的运动控制和更高的刚性。
同时,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轴承的游隙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高精度、高速或高负荷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小的游隙,以确保轴承在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NSK轴承游隙的标准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以确保轴承的性能和寿命。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NSK官方客服。
轴承游隙实用标准

轴承游隙实用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轴承游隙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如图1所示,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着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图1工作游隙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单位um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表3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轴承类型的选择选择轴承类型时,全面掌握轴承的使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下表列出了主要的分析项目:由于设计轴系时注重轴的刚性和强度,因此一般先确定轴径,即轴承内径。
但滚动轴承有多种尺寸系列和类型,应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
轴承油隙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604—93:滚动轴承径向游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径向游隙Rolling bearings—Radial internal clearance(GB/T 4604—93代替GB 4604—84)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753—1991《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下列类型圆柱孔轴承以及圆锥孔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a. 深沟球轴承(外球面球轴承除外,其游隙值规定在JB 5304中);b. 调心球轴承;c. 圆柱滚子轴承;d. 滚针轴承;e. 调心滚子轴承。
在附录中推荐了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给出的游隙值适用于无预负荷的轴承和在结构上能承受纯径向负荷的轴承。
本标准所列游隙值,供订户检验轴承时使用。
2 引用标准GB 4199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GB 4603 滚针轴承重系列尺寸和公差GB 5801 滚针轴承轻、中系列尺寸和公差JB 5304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径向游隙3 定义轴承径向游隙(无预负荷和能承受纯径向负荷)的定义规定在GB 4199的6.1.1条内。
4 径向游隙值4.1 深沟球轴承的径向游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深沟球轴承(um)4.2 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
表2 圆柱孔调心球承(um)表3 圆锥孔调心球轴承(um)4.3 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圆柱孔圆柱子轴承(um)4.4 滚针轴承的径向游隙除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和重系列滚针轴承外,有内、外圈和保持架的滚针轴承采用表4中给出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值。
圈的重系列滚针轴承(见GB 4603)和内圈作为一个分离零件交货的有保持架滚针轴承,其径向游隙由内圈滚道直径和滚针组件内径决定。
这些直径公差规定在GB 4603和GB5801中。
4.5 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表5 圆柱孔调心滚子轴承(um)GB/T 4604—93 (um)附录A推荐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补充件)表A1 推荐的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um)表A2 推荐的圆柱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um)表A2 推荐圆柱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 (um)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
轴承游隙实用规范标准

d mm
游 隙
C2
标准(CN)
C3
C4
C5
超过
到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2.5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80
100
120
140
6
10
14
18
24
30
40
50
65
80
100
120
140
160
-
7
9
12
14
18
23
29
35
40
45
-
17
20
24
27
32
39
47
56
68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 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20
20
25
30
35
40
50
60
75
95
110
120
130
140
150
170
190
200
220
240
260
280
310
350
轴承游隙标准

轴承游隙标准发布时间:2013/7/18轴承游隙的选择原则一、游隙的选择原则:1、采用较紧配合,外圈温差较大、需要降低摩擦力矩及深沟球轴承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的场合,宜采用大游隙组。
2、当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或需严格限制轴向位移时,宜采用小游隙组。
二、与游隙有关的因素:1、轴承圈与轴的配合。
2、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
3、温度的影响。
注:径向游隙减少量与配合零件的实际有效过盈量大小、相配轴径大小、外壳孔的壁厚有关。
1、实际有效过盈量(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2、实际有效过盈量(外圈)应为:△Dy = 2/3△D–G* △D为名义过盈量,G*为过盈配合的压平尺寸。
3、产生的热量将导致轴承部温度升高,继而引起轴、轴承座和轴承零件的膨胀。
游隙可以增大或减小,这取决于轴和轴承座的材料,以及轴承和轴承支承部件之间的温度剃度。
三、游隙的计算公式:(1):配合的影响1、轴承圈与钢质实心轴:△j =△dy * d/h2、轴承圈与钢质空心轴:△j =△dy * F(d)F(d) = d/h * [(d/d1)2 -1]/[(d/d1)2 - (d/h)2]3、轴承外圈与钢质实体外壳:△A =△Dy * H/D4、轴承外圈与钢质薄壁外壳:△A =△Dy * F(D)F(D) = H/D * [(F/D)2 - 1]/[(F/D)2 - (H/D)2]5、轴承外圈与灰铸铁外壳:△A =△Dy * [F(D)–0.15 ]6、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外壳:△A =△Dy * [F(D)–0.25 ]注:△j --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扩量(um)。
△dy—轴颈有效过盈量(um)。
d --轴承径公称尺寸(mm)。
h --圈滚道挡边直径(mm)。
B --轴承宽度(mm)。
d1 --空心轴径(mm)。
△A --外圈滚道挡边直径的收缩量(mm)。
△Dy --外壳孔直径实际有效过盈量(um)。
轴承等级径向游隙标准

轴承等级径向游隙标准
轴承的游隙是指轴承内外圈的相对位移量,即将轴承内圈或外圈固定,另一套圈从一个极限位置至另一极限位置的距离。
径向位移量称为径向游隙,轴向位移量称为轴向游隙。
径向游隙值e=R1-R2-d。
在滚动轴承径向游隙标准GB/T4604中,规定了不同工作组别下轴承游隙值,可以满足目前多数的工程应用场合。
以NSK为例,C2 < CN < C3 < C4<c5 cn(有的工厂称之为c0)是标准游隙,大于标准游隙的称之为大游隙,小于标准游隙的称之为小游隙。
CM游隙:电机专用游隙,游隙值在CN和C3之间,范围量比较小。
MC1 < MC2 < MC3 < MC4 < MC5 小径球轴承(微型轴承)径向内部游隙。
MC3为标准游隙。
E和EN:磁电机轴承径向内部游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轴承等级径向游隙标准的具体信息,建议咨询轴承生产商或查阅轴承相关标准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游隙
所谓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
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
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
因此,所得到的测量值比真正的游隙(称做理论游隙)大,即增加了测量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
但对于滚子轴承来说,由于该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安装前轴承的内部游隙一般用理论游隙表示。
游隙的选择
从理论游隙减去轴承安装在轴上或外壳内时因过盈配合产生的套圈的膨胀量或收缩后的游隙称做“安装游隙”。
在安装游隙上加减因轴承内部温差产生的尺寸变动量后的游隙称做“有效游隙”。
轴承安装有机械上承受一定的负荷放置时的游隙,即有效游隙加上轴承负荷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后的以便称做“工作游隙”。
如图1所示,当工作游隙为微负值时,轴承的疲劳寿命最长但随着负游隙的增大疲劳寿命同显着下降。
因此,选择轴承的游隙时,一般使工作游隙为零或略为正为宜。
图1工作游隙与疲劳寿命的关系
另外,需提高轴承的刚性或需降低噪声时,工作游隙要进一步取负值,而在轴承温升剧烈时,工作游隙则要进一步取正值等等,还必须根据使用条件做具体分析。
color=#000000>表1深沟球轴承(圆柱孔)的径向游隙单位um
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
(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
表2调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
(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
表5四列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圆柱孔)单位 um
?
表3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
(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
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
(1)圆柱孔轴承单位 um
表4调心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
(2)圆锥孔轴承单位 um
轴承类型的选择
选择轴承类型时,全面掌握轴承的使用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下表列出了主要的分析项目:
由于设计轴系时注重轴的刚性和强度,因此一般先确定轴径,即轴承内径。
但滚动轴承有多种尺寸系列和类型,应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
轴承负荷富于变化,如负荷的大小、是否只有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是单向还是双向、振动或冲击的程度等等。
在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再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轴承类型。
一般来说,相同内径的轴承的径向负荷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增: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
轴承的极限转速不仅取于轴承类型还限于轴承尺寸、保持架型式、精度等级、负荷条件和润滑方式等,因此,选择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下列轴承大多用于高速旋转:
具有所需旋转精度的轴承类型[轴承的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已由GB按轴承类型标准化了]机床主轴、燃汽轮机和控制机器分别要求高旋转精度、高转速和低摩擦,这时应该使用5级精度以上的轴承。
一般使用下列轴承:
深沟球轴承、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
在机床主轴和汽车末级减速装置等部位,在提高轴的刚性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轴承的刚性。
滚子轴承承受负荷生的变形比球轴承小。
对轴承施加预紧(负游隙)可以提高刚性。
该方法适用于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
如果内圈与外圈的相对倾斜过大,轴承会因产生内部负荷造成损伤。
因此应选择可以承受这种倾斜的轴承类型。
一般来说,允许倾斜角(或调心角)按下列顺序递增:
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调心滚子(球)轴承
装拆频繁时,使用内圈与外圈可分离的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较为方便。
圆锥孔调心球轴承及圆锥孔调心滚子轴承通过使用紧固件或退卸套可便于装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