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有句古谚语叫做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饭桌上下的食物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

中国人见面互相打招呼,最多是以‘吃饱了么'来嘘寒问暖;中国走出世界且享誉世界的也是中国的美食。

然而如今比起味蕾上的满足更多人的视线聚焦到了食品安全的阴暗面,地沟油、工业原料、黑作坊加工、肉类造假等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作为化工学院的学生也是食品消费食用的一员,应该以更科学、理性地来正确看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疾病谱悄然发生着转变,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渐下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代谢综合征作为典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当前其发病率已达13.61%;而在我国,其发病率为14-18%,显著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这么高的慢性代谢疾病与我国每况日下的食品安全有着必然的联系。

所以在面对食品安全这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必须冷静、客观、正确地来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在现阶段,对于不断爆出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不断在加大打击力度,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其中的核心是重建设,严监管,抓落实。

目前食品安全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但在国家日益加大的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下,不合格的食品只会愈来愈少,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但是食品安全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2万亿,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设置监测点2489个,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1956家,实现了监测点覆盖80%县级区域的年度目标。

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实现了监测点、哨点医院的县级区域全覆盖。

全国共监测样品29.2万件,是年度计划的1.7倍。

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80起,监测食源性疾病16万人次,报告事件数和监测病例数较2013年分别增长47.9%和103%。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4月15日发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督查工作情况的通报》的内容,该通告指示了2015年食品安全及食源性疾病的工作要求。

《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一)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其次,监管标准不统一,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导致各地监管标准存在差异。

此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法律空白和漏洞。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食品安全管理,甚至存在违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行为。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原料,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三)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只关注价格和口感,忽视食品安全。

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辨别真假食品的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 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统一监管尺度,提高监管效率。

3.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1.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

2. 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

3. 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诚信经营。

(三)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1.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2.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辨别真假食品的能力。

3. 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四、结论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

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篇一: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21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21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21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21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21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21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1.我国食品现在存在的问题1.1 初级农副产品污染严重,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我国种植和养殖业的现状多以农户为单位,分散面广,监管难度大,加之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差,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高效农药、大量施用化肥、滥用植物类激素如胀大剂、催红素、增甜剂等;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瘦肉精等;工业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造成重金属在农畜产品中含量超标、超量等,残留于食品中的诸多有害物质,都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

1.2 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传统食品行业管理水平落后,许多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缺乏诚信意识,存在以下制假售假现象:(1)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

如:用霉变的大米制作米制品、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加工食品。

(2)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在面粉中超限量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

(3)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

如: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用工业石醋制造火锅底料等。

(4)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

如三鹿奶粉为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在奶粉中增加三聚氰氨就是在食品中添加有毒物质的典型事例。

1.3 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有约1.3万人因食用不洁食物发生食源性疾病,这主要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原料采购与使用、加工的条件与设施和加工过程不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生长条件,导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因而会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我国每年发生在集体食堂和餐饮消费行业中的食物中毒,大多数由微生物引起。

1.4 小食品作坊监管乏力(1)监管网络不健全,对遍布城乡各地的家庭式作坊、食品经营摊点缺乏有效监管;(2)由于我国传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设施简陋,易隐蔽,易于搬迁,流动性强,难于监管与控制;(3)对于不具备完善的卫生设施和相应的卫生条件的食品经营摊点,执法部门难以许可,有时为了社会稳定和解决社会就业矛盾,只能予以许可,即使不许可也难以取缔。

食品安全辩论辩题

食品安全辩论辩题

食品安全辩论辩题正方,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食品安全是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就可能导致食品中毒、疾病传播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例如,2018年中国湖南省一起食品中毒事件中,数十名学生因食用不合格的午餐食品而中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爆发,不仅会引起消费者恐慌,影响食品市场的稳定,还会损害国家的形象和信誉。

比如,2013年中国上海一起“地沟油”事件,严重影响了国内外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给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损失。

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只有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全球人民的饮食安全。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和国家经济稳定,也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反方,食品安全问题被夸大了。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并非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严重。

虽然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但并不是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很多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只是个别事件,不应该被夸大。

比如,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只是因为个别商家的违规行为而引起,不应该将其推广为整个行业的问题。

其次,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过分强调监管和限制。

一些人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和限制,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辩论辩题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辩论辩题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辩论辩题正方: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比如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这些事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其次,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还导致了市场秩序混乱、食品行业信誉受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再者,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还会导致经济损失,因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企业往往要面临巨大的赔偿费用和市场信任危机。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名人名句,毛泽东曾说过,“人民生活是人民的生命。

”这句话表明了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也凸显了食品安全监管不力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反方:
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食品企业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政府也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比如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了对食品企业的检查力度等。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
件就认为整个食品行业都存在问题,更不能因此就贸然断定食品安
全监管不力。

经典案例,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食品安全法》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说明政府对于食品安
全问题是高度重视的。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并非普遍存在,政府和企业在加
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努力。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个别
事件就断定整个食品行业都存在问题,更不能因此就贸然断定食品
安全监管不力。

中国食品安全学术演讲稿(3篇)

中国食品安全学术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食品安全这一重要议题。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此,我将从食品安全现状、问题根源、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构建食品安全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一些思考。

一、食品安全现状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毒豆芽、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其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再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滞后于实际需求。

二、问题根源1. 生产经营者道德缺失。

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采用非法手段生产、加工食品。

2. 监管体系不健全。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人员、经费、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3. 法规滞后。

部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无法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4. 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维权意识。

5. 产业链条复杂。

食品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监管难度大。

三、对策建议1. 加强道德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法律约束等手段,提高生产经营者的道德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完善监管体系。

加大监管力度,强化部门协作,提高监管效能。

同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3. 完善法律法规。

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使法律法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5. 优化产业链条。

简化食品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监管难度。

6. 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食品安全科技研发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

浅析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吴仪副总理也说:“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工作是何等的重要。

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问题。

然而我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曝光的假冒伪劣食品,接二连三的食品中毒事件,却让人感到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它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那么,我国为什么接连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能否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呢?笔者就此问题试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在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系列食品犯罪案件中,无论是广州甲醇勾兑的假酒致人死亡,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四川彭州的毒泡菜,陈化粮事件或是龙口粉丝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这些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执法力度不够、检测手段落后、企业惟利是图、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等渲幸桓鲋饕蚴俏夜氖称钒踩⒎ㄓ肷缁岱⒄沟牟幌嗍视Γ贾率称钒踩商逑涤胧称钒踩问葡嗤呀冢饕硐衷冢?1、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滞后。

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从全局出发保障食品安全综合性的母法-“食品安全法”来统一各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即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制定上不够协调和系统。

虽然中国已经制定了数百项与食品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但都分别授权特定职能部门实施。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综合监督的法律法规,造成几个部门分工有交叉和空白地带,容易引发多头执法,浪费行政资源。

同时又容易造成相互推诿,无人监管的现象,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群众,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食品监管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并承担原由卫生部门负责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物资学院 2010 —2011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0608725) 课程考察要求 一、形式:论文 二、论文要求: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论文,就有关社会学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或就现实中有关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题目: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社会学概论的知识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题目自拟。

三、字数:3000字左右。

四、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总体评分标准 1.90-100:论文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意义,逻辑结构清晰合理,文字简洁流畅,分析深入,研究理论工具合理,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结论具有创新或创造性; 2.80-89:论文观点鲜明,能够依据现有的理论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意义,论文结构合理,研究结论具有说服力,文字流畅; 3.70-79:论文立论成立,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部分具有合理性,论文结构合理,文字通顺; 4.60-69:立论基本成立,但缺乏深度,或未能社会问题进行合理、可信的分析,或分析建议的合理性或可行性存在问题,逻辑结构不存在重大问题,文字基本通顺; 5.60分以下:理论基础错误,论文逻辑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研究结论不合理、无任何说服力,文字不通顺。

(二)具体评分细则 1.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体例、格式及我院论文考察的相关规定。

(20分) 2.文章思路清楚,结构合理,论证完整,内容充实。

(25分) 3.有明确的个人观点,见解正确,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25分) 4.语言符合论文风范,表达流畅,说理明白,言简意赅。

(20分) 5.打印格式完全符合标准要求。

(10分) 五、其他 避免发表偏激、缺乏根据乃至不负责任的意见。

(严禁整篇从网上下载,已经发现,零分处理)学号:班级:姓名:装订线内不要答题附件一: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2011210611班姓名:戴伟学号:2011210133任课教师:曹媞题目:论中国食品安全论中国食品安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戴伟学号2011210133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

每个人要生存、生活下去,就离不开食品。

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

每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看报纸,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

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

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

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在看到世界性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

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

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前几年的毒奶粉事件还让人们心有余悸,对奶粉和牛奶不太放心,台湾最近又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说是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

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

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

就在端午节前夕,当家家户户包粽子准备过节时,北京又查获了粽子生产黑作坊,一位到黑作坊买过粽子的村民告诉记者,黑作坊西侧屋内是煮粽子的地方,“粽叶和江米随地摆放,苍蝇就落在煮好的粽子上”。

刚开张时,黑作坊里的人骑着三轮车送货,去年开始用面包车送货。

这位村民说,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曾看到他家人向一个泡满大枣的锅里倒东西,后听说倒的是甜蜜素”。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而近些年来的食品安全事故是如此牵动国人们的神经,可是这些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呢,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一)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危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1.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

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

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

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

硝酸盐本身并没有毒,但在人的口腔和胃肠中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

当亚硝酸盐大量聚集则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

流行病学实验已经证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食品中固有的胺类化合物是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胺的诱癌时间随人体摄入量增多而缩短。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

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在食品中由于药物本身的副反应或耐药性细菌种群的增长,将增加潜在健康安全问题。

近年,在我国由于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兴奋剂可以使禽、畜产生足够的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使更多食用残留有“瘦肉精”食品的消费者引起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3、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它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

据分析,重金属污染以镉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

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

目前,我国儿童铅污染较为严重。

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超标量20多倍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等。

5、毒素污染毒素污染是目前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毒素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如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毒大米”事件,即为黄曲霉毒素污染。

6、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

如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

7、食品制造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

8、假冒伪劣食品近年来假冒伪劣食品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肆意横行。

如:用化学合成物质掺兑的酱油、食醋;用工业酒精制造假酒、甲醇假冒白酒等。

9、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

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10、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食品基本都以动植物生物组织作为主要成分。

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物变化,产生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比如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等。

11、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如今,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转基因食品也具有潜在的危险: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标记基因);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的危害。

2.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1、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消费者空前的“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2、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

其次欧盟肉骨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引起市场萧条。

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3、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

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

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

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农产品种植和食品加工时操作的不当所造成,滥用农药、化肥,加工过程受污染等。

再有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