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脑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必背知识点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NS,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背腔,脑在颅腔,脊髓在脊椎管;颅骨保护脑,脊椎保护脊髓。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简介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及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及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特征正在加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一、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之一,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起着控制和调节身体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核心作用。

它是人类智能、思维、意识和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也是传导指令、调整机体内部平衡的关键。

二、大脑与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大脑:大脑位于颅腔内,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中枢。

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右半球相互连接且具有不同的特长。

大脑皮质覆盖在外表面,形成复杂的褶皱结构,增加表面积以容纳更多神经元。

大脑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部分都与特定功能相关联。

例如,额叶参与决策制定和情绪调控;顶叶负责空间感知和身体运动;颞叶涉及语言理解和记忆;而枕叶则主要处理视觉信息。

2. 脊髓: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重要通道,位于脊柱内。

它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并参与许多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和运动控制。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外界伤害的风险较高,脊髓还承担着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任务。

其周围存在硬膜、软膜和蛛网膜等层次的保护结构,有效缓冲外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冲击和损伤。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 智能认知:中枢神经系统是智力思维和学习记忆的基础。

大脑皮层通过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与其他器官进行交流,并接收来自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等)传递过来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处理、解码并形成感知、意识和思维。

2. 运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人体运动。

大脑通过下丘脑-高级运动区域-基底核-运动执行区域的传导路径控制着人体肌肉的运动和协调。

这种调控可以是主动的,如思考时手指敲击键盘;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如心跳和消化。

3. 信息传递:大脑与脊髓之间形成了复杂而精确的神经通路系统,用于传递来自外界和内部感觉器官的信息。

感觉信息从周围神经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着特定途径传递给相应的处理区域。

一旦解码并处理,中枢神经系统还通过脊髓将反馈信号发送回肌肉和其他组织。

4. 情感调节:情感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之一,而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概述、中枢神经系统

1概述、中枢神经系统
白质内尚埋有灰质团块,称为基底核
内部空腔——侧脑室。
1)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
在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形态不同,所以功能上 也有所不同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某些刺激,完成某些 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为皮质功能区:
35
躯体运动区
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局部定位,宛如一个倒立 的人形(头面部不倒)。
27
(三)间脑
位置 分部 分为背侧丘脑 、下丘脑等,内有第三脑室。 在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端脑所覆盖。
(1)背侧丘脑
又称为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 为一对卵圆形的灰 质团块
28
1、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外侧核群后部的腹侧份称为腹后核 全身各部的躯体感觉冲动,都要 经腹后核中转后再传人大脑 在背侧丘脑后下方,有一对隆起: 内侧膝状体——与听觉传导有关 外侧膝状体——与视觉传导有关
46
1)可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与颅骨相贴,∴无硬膜外隙 硬脑膜与颅盖的连接较疏松,与颅底的连接则相当紧密 ∴颅底骨折易被撕裂 2)可形成一些结构: A.大脑镰 伸入大脑纵裂内的硬脑膜,形似镰刀
B.小脑幕
伸入大脑横裂内的硬脑膜,形如幕状
C.硬脑膜窦 在脑的某些部位,硬脑膜两层分开,00 00000围成的腔隙。内含脑的静脉血 主要的有上矢状窦、直窦、海绵窦等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 锥状的部分。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 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 脊神经根组成。
9
脊髓的外形
白质
灰质
10
•前正中裂:前正中线上,宽而明显 •后正中沟:后正中线上,不明显

脑神经元与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元与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元与中枢神经系统每个人都知道大脑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控制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但是,当我们考虑大脑时,我们很少想到它是由一些极其微小的神经元和突触构成的。

事实上,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元是跟我们人类智慧的源头直接相关的。

神经元是身体中最小的细胞之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是构成脑和脊髓的主要元素。

这些大量的细胞可以互相连接的形成大量的神经元网络。

神经元本身由细胞体、突起和树突组成,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其他一些细胞器。

突起是从神经元体中延伸出来的长薄树枝状结构,它们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突触完成的。

当一个神经元处于静止状态时,神经膜的内外两侧的电荷是相距远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如受到别的神经元的冲动或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的刺激,膜上的离子流会导致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突然缩小,这被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着突起方向传播到神经元的突触末端,这里将释放神经递质,使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而继续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这种信号传递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来进行的。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也可被用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记录可以通过一种称为电生理学的技术得到。

这种技术利用一系列的电极记录神经元动作电位,在不同时间点同时记录多个神经元,以探究神经元在不同情况下的响应。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展现了神经元精细的控制模式。

神经科学者不仅在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每个神经元,还研究大量的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网络。

神经元网络是一组神经元和它们的突触之间相互连接的组合,它们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学习、记忆和决策等。

神经科学家研究神经元网络和大脑的功能,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背后的科学和机理。

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研究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通过了解神经元如何相互关联的方式和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智慧背后的机理,并为实现智能机器人或更好的神经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最后,神经科学家的工作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智慧的奥秘,并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医疗带来巨大的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受和传递信息,协调和调控身体的各种功能活动。

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担任着人体的指挥中心。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论述。

一、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据颅腔的大部分空间。

它分为左右两半球,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

1. 大脑的结构大脑包括脑皮层、白质和基底神经节等组织。

(1) 脑皮层:脑的外部是一层厚度约为2-5毫米的灰质,称为脑皮层。

它负责感知、思考、记忆、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

(2) 白质:脑皮层下方是一层白色质地,称为白质。

它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连接和传递脑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

(3) 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的一组神经核团,包括纹状体、苍白球和尾状核等。

它们参与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2. 大脑的功能大脑的功能非常复杂,包括感知、运动、记忆、学习、情绪、语言等。

(1) 感知功能:大脑通过感觉皮层接受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运动功能:大脑通过运动皮层控制身体的运动活动,如行走、抓取物品等。

(3) 记忆和学习功能:大脑通过海马体、杏仁核等结构参与记忆和学习过程,使个体能够积累经验和知识。

(4) 情绪和情感功能:大脑的杏仁核和边缘系统参与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和调节。

(5) 语言功能:大脑的布罗卡区和温克尔区等区域控制和处理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二、脊髓的结构与功能脊髓是位于脊柱内的一根长管状结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续部分。

1. 脊髓的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1) 灰质:位于脊髓内部,呈蝴蝶状。

它包含了神经元细胞体和突触等结构,负责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2) 白质:环绕在灰质外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连接着各个神经元细胞体,能够传递信息。

2. 脊髓的功能脊髓是信息传递和反射活动的中心,具有以下功能。

(1) 信息传递功能:脊髓通过神经纤维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给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
视神经外面包有三层被膜,所以颅内压 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
前庭蜗(位听)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属躯体感觉性神 经。
.
二、有些脑神经只与运动有关
• III. 动眼神经 • IV.三叉神经 • VI.展神经 • XI.副神经 • XII.舌下神经
.
脑干的生理功能
• 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 生命活动的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 吸中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 命。
• 1.各种感觉信息的传入(视、嗅除外) • 2.各种运动指令的传出 • 3.正常呼吸、循环(生命中枢) • 4.脑桥为头面部的感觉、运动的输入、输出
.
脊髓
•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连延髓,下端终于第 一腰椎高度。脊髓中央是神经细胞集中的 部位,叫灰质,这些神经细胞有些与感觉 有关,有些则直接与躯体运动有关。运动 神经细胞有病变,就会引起它们所支配的 肌肉瘫痪,如小儿麻痹症。脊髓周围是向 上和向下的神经纤维传导束,这些传导束 如受损,与高级中枢的联络就中断,也会 发生瘫痪和感觉障碍。
• 5.视野改变
.
颞叶功能
• 1.听觉中枢: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 • 2.感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 • 3. 嗅觉中枢 • 4.高级神经活动(记忆、联想、比较等) • 5.边缘系统、精神活动
.
颞叶损害表现
• 感觉性失语(wernike失语) • 命名性失语(喝水用、茶杯) • 颞叶癫痫 • 幻觉 •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
.
额叶的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基底部、基底沟
延髓脑桥沟内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
基底部两侧有三叉神经根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
1.腹侧面
大脑脚、脚间窝
在脚间窝内有动眼神经根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动眼神经
2.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其深面有楔束核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菱形窝
髓纹
延髓上部、脑桥的背侧面形成
④“书写中枢”受损:失写症
②“说话中枢”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①“听话中枢”受损:感觉性失语症
③“阅读中枢”受损:失读症
语言中枢受损后的表现:
尾状核:“C”形,围绕背侧丘脑
豆状核:内侧部和中间部合称苍白球,外侧部最大称壳
杏仁体:连于尾状核的末端
背侧丘脑
尾状核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杏仁体

苍白球
纹状体
端脑又称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深裂称为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结构称为胼胝体。
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胼胝体
3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背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下丘脑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对内分泌、体温、摄食、水盐平衡、情绪反应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功能
位置:在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
交通: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WI FLAIR (水抑FL制A序IR列)
DWI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8
02 PART TWO
正常影像表现
Normal imaging performance
1.CT检查
脑实质
CT检查
蛛网膜下腔
颅骨
脑室系统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室 系统未见明显扩张,脑沟裂池未见增宽及加深,中线结构居中。
(4)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6
(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1WI
T2WI
Gd
+
COR.
SAG.
MRA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7
(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09
(3) 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
常规扫描
二维采样,层与层之间为分离数据
螺旋扫描
三维(容积)采样,纵轴数据连续。 优势:快速(层与层间无时间间隔)
Plane film 平片
Cerebral Angiography脑血管造影
CT 计算机X线体层
Ultrasound超声
MRI
CT和MRI是主要检查技术
磁共振成像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05
(1). 头颅平片Plain film of skull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06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0
1.CT检查
颅底层面
眼眶 颞叶 蝶窦 颈静脉结节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1
1.CT检查
中脑层面
额叶 鞍上池 四脑室
外侧裂 颞叶 桥脑
小脑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2
1.CT检查
第三脑室层面
额叶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
四叠体池
尾状核头 三脑室 中脑
(3) 图像后处理image post process
表最面大多阴(容方影小积位显)演重示密示组(度(S(VSM投RDP)影)R()MIP颅) 骨颅头、脑颈皮矢部肤C状CTTS重AAS(D组MIP)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4
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短时间内高速注射对比剂,同时在固定层面连续扫描, 记录下每个象素CT值的动态变化,绘制成时间密度曲 线(time density curve, TDC),然后经过计算把不同 种类参数差别转换成伪彩色图像。
小脑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3
1.CT检查
丘脑层面
内囊前肢 豆状核 内囊后肢
枕叶
额叶 尾状核头
外囊 丘脑
大脑大静 脉池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4
1.CT检查
侧脑室体部层面
额叶
颞叶 丘脑 侧脑室三角区 枕叶胼胝体膝部中间帆腔 顶叶
胼胝体压部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5
(2)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07
(2)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
Conventional Cerebral Angiography 常规脑血管造影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08
(2)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
应用后能加大不同正常组织间,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间,不同病理
组织间密度差别的制剂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a),旧称造影剂。
血管内应用对比剂后导致的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
(enhancement),又称强化。
强化程度的基础(about enhancement)
血流速度(blood velocity)和血管密集程度(vessel density)
1.PLAIN FILM 平片
2.CEREBRAL ANGIOGRAPHY
脑血管造影
G
超声
4.CT
计算机X线体层
5.MRI
磁共振成像
多种检查手段各具不同的优 势、不足和应用范围,其间 有很大差异。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04
1.颅脑检查技术EXAMINATION TECHNIQUE OF BRAIN

血流速度越快,

血管越密集

强化程度越高
血脑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BBB)

血脑屏障破坏越严重

强化程度越高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2
(3) CT对比剂与增强contrast media and enhancement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3
1.CT检查
半卵圆中心层面
额叶
半卵圆中心
顶叶 大脑镰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6
2.MRI检查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7
2.MRI检查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8
2.MRI检查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29
2.MRI检查
梁爽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牡丹江医学院 影像诊断教研室
The second chapt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iangshuang,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Imaging diagnosis research section
第一节 脑
01
检查技术
Inspection technology
02
正常影像表现
Normal imaging performance
03
基本病变
Primary lesion
04
疾病诊断
disease diagnosis
02
01 PART ONE
检查技术
Inspection technology
1.颅脑检查技术EXAMINATION TECHNIQUE OF BRAIN
三维后处理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0
(3) 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TC OO MM OP GU RT AE PD H Y
梁爽,牡丹江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 11
(3) CT对比剂与增强contrast media and enhanc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