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上《13东汉的兴亡》[严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 生活和地方风貌
文化昌盛的 东汉
汉朝五贤帝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 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西汉
新
东汉
前202年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9年
文汉昭 景武宣 之盛中 治世兴
外 戚 王 莽
篡 爆发绿林(山) 汉 赤眉农民起义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 汉景帝 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 道) 有准备 规模大
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 民大起义。
黄巾起义的作用及影响: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 模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了巨大的 冲击,从此元气大伤,使其一蹶不 振,历史进入了三国鼎州立牧时割代据。: 为
了镇压黄巾起 事,朝廷改刺 史为州牧,令 各地州牧掌握 兵权,州牧拥 兵自重。此后 各州牧又互相
刘
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
秀
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
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
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
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
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
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
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
祖。
时间:公元25
东
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十二生肖
天地 属
1:出现的朝代:东 汉
干
甲 乙
2:它是汉族和部分 丙
少数民族的记岁方 丁
法 3:与古代十二地支
戊 己 庚
相对应,称为:子 辛
鼠、丑牛、寅虎、 壬
卯兔、辰龙、巳蛇、 癸
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鼠相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午马、未羊、申猴、
亥猪
C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同: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 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 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王莽画像
公元9年— 公元23年
政权的更迭
西汉的灭亡 新莽政权
东汉的建立
刘秀画像 公元25年
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1、时 间: 公元25年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3、都 城: 洛阳 4:年号:光武
皇和 殇 安 顺 冲 质 桓 灵 少 献 帝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即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位 年 龄
寿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优质课件(共74张PPT)

外戚和宦官都是 利用君权作乱, 并非自身具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 究其根本原因是 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和皇位世袭制。
母后临朝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2、后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
讲授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平均即位年龄:9.5岁 平均寿命:24岁
讲授
价值。反映了东汉民
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列表比较东汉光武帝措施与汉高祖刘邦措施, 并分析这些措施有哪些共同点?
时 间 西 汉 初 年
人物
汉 高 祖 刘 邦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背景
经济凋 敝,吸 取秦朝 灭亡教 训
措施
1.把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 2.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 3.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徭役 4.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产
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
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
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____年,外戚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光武帝_____在25年称帝,定都____,史称____。
材料中户籍人口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口增加,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图片分析
东汉画像砖嵌在墓壁 上,内容丰富多彩。 左图主人悠闲地对坐
畅饮,起舞的雀鸟和
洒扫的奴仆衬托出安
逸祥和的生活景象。
反应了社会安定局面。 东汉宅院画像砖
图片分析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
塑艺术,增加对说唱
人的直观感受,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13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课前思考:本课主要讲东汉的兴盛和衰亡,要求学生一定搞清“盛”的原因和表现,“衰”的原因和表现。
课堂教学要体现“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有教必练”的原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的异同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这么强盛的一个国家是如何灭亡的?乱世当中谁又成为了真英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汉的兴亡(出示课题)新授:1、(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独立自学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查看有无太难的内容需要解释。
设计意图:培养独立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如有疑问可以组内讨论或者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展示自己的学习3、教师展示幻灯片,说明西汉新朝东汉三者的顺序。
设计意图:加深三朝前后顺序认识4、看图学史,为什么叫东汉?(生回答:都城在长安以东)设计意图:读图用图的能力5、教师出示东汉建立之初史料,请同学们思考东汉初年的现象是否似曾相识?(类似当年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的社会景象)回忆当年刘邦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休养生息等等)设计意图:回忆刘邦建国时的状况和解决的措施,为展开二者比较做准备。
6、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呢?请大家找出答案,同学相互说一遍。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教师问:这些措施有何作用?作用:……设计意图:突出重点。
8为什么老师觉得这些措施和作用又似曾相识呢?(生自由回答:休养生息以后的措施,以及作用很类似)设计意图:为二者比较做准备。
9、幻灯片出示,两汉出现两次盛世的共同原因和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东汉
衰亡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历史思维。
磨练学生在难点面前迎难而上的韧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课件中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图、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课堂的生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逐渐养成学生历史对比意识,掌握历史对比的方法,培养历史对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教学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东汉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字经》中有一段描写汉朝历史的这么说道“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未知和疑问一起步入第13课《东汉的兴衰》,来了解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光武中兴1.王莽篡汉[讲述]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实施的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社会更加动荡,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新朝灭亡。
此时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向往和平,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来安邦定国、重整朝纲,他是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3页的内容后回答,东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2.东汉的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讲述]刘秀称帝时,天下并未一统,他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 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外东戚汉权中力期膨后胀,,即后位来的外皇戚帝宦大官多交年替迈年专,权幼导,致东
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 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爆发了,使东汉一张蹶角不振。 黄巾
外戚宦材官料交一替专权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
么样的影响?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 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他让那些因战乱、饥 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还采取轻徭薄 赋的政策。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更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 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还提倡勤俭治国。
——摘自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P52
的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衰
败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惩处贪官污吏。
措施允5:许东汉北政方府把少羌人数内迁民,族把南内匈奴迁内,迁,缓把乌和桓内民迁族,把矛鲜卑盾内迁,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东汉的兴衰》教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汉光武帝陵系列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汉光武帝陵。
教师: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
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光武中兴教师: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
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教师: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学生: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学生: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一下光武中兴局面的行成。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吾理天下,亦欲柔道行之。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材料二:刘秀,决定采取安抚政策,以柔道治天下。
具体措施为:一是简政以安民,即包括废除王莽的苛政,平反冤狱,释放犯人,也包括裁并机构,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二是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三十减轻田租,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汉
陶 院 落 ( ( 模 型
宅 院 画 像 砖 拓 版
)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 (依附农民)万计,……琦赂(珍贵的财物)宝货,巨室不能 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 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自王莽天凤元年(公 元14年)始,先后有北 方边地、并、平(幽 )、青、徐诸州及陇 右安定、北地、上郡 等地出现流民;地皇 三年(公元22年)关东流 民一次入关就有数十 万人。
「
中[兴杭州下,的一隐封患关于四季的情书] 阴丽华出生于显赫世家,
其祖上是辅佐齐桓公建立春 秋霸业的管仲。阴家是南阳 的豪门大户,富甲一方。
刘秀是靠什么人 的支持才当上皇 帝的?
郭圣通是古郭国的后裔, 出生于中山郡名门望族,其母 是西汉皇族后裔,其父是河北 世家大族郭昌。
豪强地主
起坞堡,缮甲兵,称霸一方
学生活动:
—— 一个没落“皇N代”的逆袭
[杭州,一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
一个没落“皇N代”的逆袭
姓名:刘秀 血统:汉室后裔 职业:农民 爱好:游侠 文化程度:去长安太学学习了三年
「
现场[互杭动州:,你一封们关知于道四刘季秀的加情入书的] 哪一边起义军吗?
莽末,天下连岁灾 难,寇盗锋起。南阳荒 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注:冯衍与刘秀同时代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
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 无不怨恨在心。
东汉初年的社会是一番怎样的局面? 光武帝刘秀又是怎么解决的?
刘秀的治国举措体现出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刘秀连续发布六道释放奴婢的圣旨,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
黄巾起义成功推翻了 东汉王朝的统治吗?
英群 雄雄 人争 物霸 将的 逐年 一代 出 场
……
东汉
(公元25——220年)
民心
兴
光__武__中__兴_
外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黄巾 起义
亡
军阀割据混战 公元220年
曹丕代汉建魏
第谢13课 东汉谢的兴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2、这种倾斜的状态会给
东汉王朝的发展带来什么 影响?
外 我甥 想放做心一当 个皇 真帝 正 , 的舅 皇舅帝罩,着 不你 想和 做 你 个妈 傀。儡
皇帝年幼 使皇权衰 弱大权旁 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宝皇宝上还,小找,我什们么帮 都忙不您懂就,找当对皇人帝了, 要毕干竟什我么们?陪您长 大。
奴婢。公元35年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
减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帝在建武六年下令:“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 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天下一统后官员上奏: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
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帝却下诏:“今国无善
人口增长
东
汉
彩 绘
出土于四川成都,现藏于
陶 中国国家博物馆造型滑稽、形
击 鼓
象喜乐,体现了政治清明之下,
说 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唱
俑
“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
此画砖出土于四川广汉,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反映出了东汉时期商业的 繁荣。
社会稳定
湖
北
省
枣
—
刘 秀
阳 市
的
家
刘秀让汉朝重新崛起,焕发生机 乡
——《后汉书·光武帝纪》
「
一、[杭复州兴,汉一室封关,于重四归季一的情统书]
光武帝刘秀
时间:公元25 建立者: 刘秀 都城:洛阳
光武帝
东汉是汉朝统治的延续
「
二、治国安民,光武中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 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 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汉书·王莽传》
赤眉绿林起义
流民问题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社会隐患
“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於宫 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 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三国志·吴主五子传》
如若皇权衰落,这 权力的天平又会怎么 倾斜呢?
第二篇
人心乱 汉渐终
小组合作探究:
权力的天平
11、东汉中后期的权力天平往哪边倾斜?
部编版历史上册 课件
2020-2021学年
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学校名称:武汉七一华源中学 讲课人:严思茹
一枚安静的美男子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武汉七一华源中学 历史组 严思茹
第一篇
光武兴 为东汉
「
一、复兴汉室,重归一统
谢谢
中央集权体 制下的皇权 至高无上, 一人专权使 谁掌控皇帝, 谁便能掌控 权利。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军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
一、外宦乱政 朝纲不振
外戚跋扈控制皇帝
宦官掌权迫害官僚
朝政腐败、政治腐朽 大肆兼并土地、搜刮民脂民膏
「
二、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
桓帝永兴三年(153年)郡国三十二蝗,河泛数千里,“百姓 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
灵帝建宁三年(170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帝本纪》《后汉书•灵帝本纪》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
从来不可轻”
——《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崔寔《政论》
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得,而复欲远事边外
乎?…不如息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藏宫传》
东汉人口统计表
6000
全国户籍人口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单位:0 万人) 西汉末 东汉初 57年 105年
光武帝去世时
宁城,当时东汉王朝北方的一 个边镇。画像砖上描绘了熙熙攘 攘的人群,热闹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