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上《13东汉的兴亡》[严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这件东汉击鼓说唱俑头上戴帻, 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 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 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 夸张,不仅传神地再现了正在说唱的 俳优形象,更成为东汉雕塑艺术的代 表。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 生活和地方风貌
文化昌盛的 东汉
汉朝五贤帝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 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西汉

东汉
前202年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9年
文汉昭 景武宣 之盛中 治世兴
外 戚 王 莽
篡 爆发绿林(山) 汉 赤眉农民起义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 汉景帝 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 道) 有准备 规模大
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 民大起义。
黄巾起义的作用及影响: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 模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了巨大的 冲击,从此元气大伤,使其一蹶不 振,历史进入了三国鼎州立牧时割代据。: 为
了镇压黄巾起 事,朝廷改刺 史为州牧,令 各地州牧掌握 兵权,州牧拥 兵自重。此后 各州牧又互相

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

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
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
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
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
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
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
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
祖。
时间:公元25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十二生肖
天地 属
1:出现的朝代:东 汉

甲 乙
2:它是汉族和部分 丙
少数民族的记岁方 丁
法 3:与古代十二地支
戊 己 庚
相对应,称为:子 辛
鼠、丑牛、寅虎、 壬
卯兔、辰龙、巳蛇、 癸
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鼠相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午马、未羊、申猴、
亥猪
C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同: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 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 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王莽画像
公元9年— 公元23年
政权的更迭
西汉的灭亡 新莽政权
东汉的建立
刘秀画像 公元25年
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1、时 间: 公元25年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3、都 城: 洛阳 4:年号:光武
皇和 殇 安 顺 冲 质 桓 灵 少 献 帝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即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位 年 龄
寿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优质课件(共7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优质课件(共74张PPT)
把持朝政
外戚和宦官都是 利用君权作乱, 并非自身具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 究其根本原因是 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和皇位世袭制。
母后临朝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2、后果: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
讲授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平均即位年龄:9.5岁 平均寿命:24岁
讲授
价值。反映了东汉民
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列表比较东汉光武帝措施与汉高祖刘邦措施, 并分析这些措施有哪些共同点?
时 间 西 汉 初 年
人物
汉 高 祖 刘 邦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背景
经济凋 敝,吸 取秦朝 灭亡教 训
措施
1.把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 2.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 3.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徭役 4.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产
名词解释
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
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
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
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____年,外戚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光武帝_____在25年称帝,定都____,史称____。
材料中户籍人口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口增加,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图片分析
东汉画像砖嵌在墓壁 上,内容丰富多彩。 左图主人悠闲地对坐
畅饮,起舞的雀鸟和
洒扫的奴仆衬托出安
逸祥和的生活景象。
反应了社会安定局面。 东汉宅院画像砖
图片分析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
塑艺术,增加对说唱
人的直观感受,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13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课前思考:本课主要讲东汉的兴盛和衰亡,要求学生一定搞清“盛”的原因和表现,“衰”的原因和表现。

课堂教学要体现“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有教必练”的原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的异同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这么强盛的一个国家是如何灭亡的?乱世当中谁又成为了真英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汉的兴亡(出示课题)新授:1、(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独立自学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查看有无太难的内容需要解释。

设计意图:培养独立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如有疑问可以组内讨论或者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展示自己的学习3、教师展示幻灯片,说明西汉新朝东汉三者的顺序。

设计意图:加深三朝前后顺序认识4、看图学史,为什么叫东汉?(生回答:都城在长安以东)设计意图:读图用图的能力5、教师出示东汉建立之初史料,请同学们思考东汉初年的现象是否似曾相识?(类似当年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的社会景象)回忆当年刘邦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休养生息等等)设计意图:回忆刘邦建国时的状况和解决的措施,为展开二者比较做准备。

6、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呢?请大家找出答案,同学相互说一遍。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教师问:这些措施有何作用?作用:……设计意图:突出重点。

8为什么老师觉得这些措施和作用又似曾相识呢?(生自由回答:休养生息以后的措施,以及作用很类似)设计意图:为二者比较做准备。

9、幻灯片出示,两汉出现两次盛世的共同原因和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东汉
衰亡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历史思维。

磨练学生在难点面前迎难而上的韧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课件中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图、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课堂的生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逐渐养成学生历史对比意识,掌握历史对比的方法,培养历史对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教学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东汉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字经》中有一段描写汉朝历史的这么说道“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未知和疑问一起步入第13课《东汉的兴衰》,来了解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光武中兴1.王莽篡汉[讲述]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实施的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社会更加动荡,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新朝灭亡。

此时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向往和平,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来安邦定国、重整朝纲,他是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3页的内容后回答,东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2.东汉的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讲述]刘秀称帝时,天下并未一统,他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 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外东戚汉权中力期膨后胀,,即后位来的外皇戚帝宦大官多交年替迈年专,权幼导,致东
汉走向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 经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爆发了,使东汉一张蹶角不振。 黄巾
外戚宦材官料交一替专权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
么样的影响?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 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他让那些因战乱、饥 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还采取轻徭薄 赋的政策。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更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 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还提倡勤俭治国。
——摘自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P52
的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败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惩处贪官污吏。
措施允5:许东汉北政方府把少羌人数内迁民,族把南内匈奴迁内,迁,缓把乌和桓内民迁族,把矛鲜卑盾内迁,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东汉的兴衰》教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汉光武帝陵系列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汉光武帝陵。

教师: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

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光武中兴教师: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

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教师: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学生: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学生: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一下光武中兴局面的行成。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吾理天下,亦欲柔道行之。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材料二:刘秀,决定采取安抚政策,以柔道治天下。

具体措施为:一是简政以安民,即包括废除王莽的苛政,平反冤狱,释放犯人,也包括裁并机构,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二是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三十减轻田租,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 院 落 ( ( 模 型
宅 院 画 像 砖 拓 版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 (依附农民)万计,……琦赂(珍贵的财物)宝货,巨室不能 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仲长统传》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 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自王莽天凤元年(公 元14年)始,先后有北 方边地、并、平(幽 )、青、徐诸州及陇 右安定、北地、上郡 等地出现流民;地皇 三年(公元22年)关东流 民一次入关就有数十 万人。

中[兴杭州下,的一隐封患关于四季的情书] 阴丽华出生于显赫世家,
其祖上是辅佐齐桓公建立春 秋霸业的管仲。阴家是南阳 的豪门大户,富甲一方。
刘秀是靠什么人 的支持才当上皇 帝的?
郭圣通是古郭国的后裔, 出生于中山郡名门望族,其母 是西汉皇族后裔,其父是河北 世家大族郭昌。
豪强地主
起坞堡,缮甲兵,称霸一方
学生活动:
—— 一个没落“皇N代”的逆袭
[杭州,一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一个没落“皇N代”的逆袭
姓名:刘秀 血统:汉室后裔 职业:农民 爱好:游侠 文化程度:去长安太学学习了三年

现场[互杭动州:,你一封们关知于道四刘季秀的加情入书的] 哪一边起义军吗?
莽末,天下连岁灾 难,寇盗锋起。南阳荒 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注:冯衍与刘秀同时代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
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 无不怨恨在心。
东汉初年的社会是一番怎样的局面? 光武帝刘秀又是怎么解决的?
刘秀的治国举措体现出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刘秀连续发布六道释放奴婢的圣旨,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
黄巾起义成功推翻了 东汉王朝的统治吗?
英群 雄雄 人争 物霸 将的 逐年 一代 出 场
……
东汉
(公元25——220年)
民心

光__武__中__兴_
外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黄巾 起义

军阀割据混战 公元220年
曹丕代汉建魏
第谢13课 东汉谢的兴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2、这种倾斜的状态会给
东汉王朝的发展带来什么 影响?
外 我甥 想放做心一当 个皇 真帝 正 , 的舅 皇舅帝罩,着 不你 想和 做 你 个妈 傀。儡
皇帝年幼 使皇权衰 弱大权旁 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宝皇宝上还,小找,我什们么帮 都忙不您懂就,找当对皇人帝了, 要毕干竟什我么们?陪您长 大。
奴婢。公元35年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
减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帝在建武六年下令:“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 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天下一统后官员上奏: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
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帝却下诏:“今国无善
人口增长


彩 绘
出土于四川成都,现藏于
陶 中国国家博物馆造型滑稽、形
击 鼓
象喜乐,体现了政治清明之下,
说 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光武中兴”
东汉集市画像
此画砖出土于四川广汉,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反映出了东汉时期商业的 繁荣。
社会稳定





刘 秀
阳 市


刘秀让汉朝重新崛起,焕发生机 乡
——《后汉书·光武帝纪》

一、[杭复州兴,汉一室封关,于重四归季一的情统书]
光武帝刘秀
时间:公元25 建立者: 刘秀 都城:洛阳
光武帝
东汉是汉朝统治的延续

二、治国安民,光武中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 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 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汉书·王莽传》
赤眉绿林起义
流民问题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社会隐患
“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於宫 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 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
——《三国志·吴主五子传》
如若皇权衰落,这 权力的天平又会怎么 倾斜呢?
第二篇
人心乱 汉渐终
小组合作探究:
权力的天平
11、东汉中后期的权力天平往哪边倾斜?
部编版历史上册 课件
2020-2021学年
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学校名称:武汉七一华源中学 讲课人:严思茹
一枚安静的美男子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武汉七一华源中学 历史组 严思茹
第一篇
光武兴 为东汉

一、复兴汉室,重归一统
谢谢
中央集权体 制下的皇权 至高无上, 一人专权使 谁掌控皇帝, 谁便能掌控 权利。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军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一、外宦乱政 朝纲不振
外戚跋扈控制皇帝
宦官掌权迫害官僚
朝政腐败、政治腐朽 大肆兼并土地、搜刮民脂民膏

二、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
桓帝永兴三年(153年)郡国三十二蝗,河泛数千里,“百姓 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
灵帝建宁三年(170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帝本纪》《后汉书•灵帝本纪》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
从来不可轻”
——《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崔寔《政论》
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得,而复欲远事边外
乎?…不如息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藏宫传》
东汉人口统计表
6000
全国户籍人口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单位:0 万人) 西汉末 东汉初 57年 105年
光武帝去世时
宁城,当时东汉王朝北方的一 个边镇。画像砖上描绘了熙熙攘 攘的人群,热闹的街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