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及社会第二单元提纲浙教版.doc

合集下载

历社初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历社初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以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为标志)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依次为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黄河和长江)说明什么?(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4、古代埃及什么时候统一?(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时,强盛,地跨亚、非。

)5、古代巴比伦统一的时间、统一者、都城分别是什么?(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6、最早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国家的是什么人?(来自西北的雅利安人)由谁统一?(摩揭陀国的阿育王)7、古代印度最早栽培了什么作物?(棉花)8、古代中国最早栽培了哪些作物?(麦、粟、水稻)分别在什么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9、良渚文化(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红山文化(辽河流域一带)、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什么?(蛋壳黑陶杯)10、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分别是什么?(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11、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什么?(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二、早期国家的形成1、国家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社会)国家的出现是什么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P35表3、埃及国王又称什么?(法老)它自认为是什么之子?(太阳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八下-历史与社会-浙教版-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与社会-浙教版-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下复习提纲第六单元《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工商业的兴起(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1、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

2①手工作坊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作坊主);而手工工场的工人是人身独立的,靠出卖劳动来换取工资②作坊主进行全过程的生产;手工工场场主基本上不参加生产劳动。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最大的不同是手工工场主与工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7。

、16世纪农业仍然是西欧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于农业社会。

8、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

(原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推行了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影响: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作用:有利于当时社会工商业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原因: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他们成为新的贵族-—资本家)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影响:他们形成了又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工人阶级的前身。

他们在手工工场里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很低,往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9、手工工场出现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革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中世纪特点:①基督教的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②封建庄园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③没有生机,要求人们服从“上帝"的安排,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性与需要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但是它的观念不是武断的,而是建立在观察和证据的基础上(2)哥白尼的学说从客观上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对人们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浙教版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3、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北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僧侣、贵族;):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P35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P34第三课告别野蛮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P37从图画文字逐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上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中世纪:指从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 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日耳曼人的一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公元800 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诞生。

查理进行了土地分封,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

843 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分别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日耳曼人另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于9 世纪建立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3、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欧洲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特点是: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关系。

(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说明西欧封建社会虽然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封建领主之间一团乱麻般的关系,权利义务不清,不断发生战争)4、中世纪基督教的地位和影响:“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会在西欧的统治的表现:政治上,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丕平献土,教皇国产生,逐渐凌驾于各国之上;经济上,控制大量封建地产,经营庄园,还要求收取“什一税”;思想上,教会垄断教育和文化,控制思想。

5、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

6、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的历史条件:1 世纪,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残暴统治。

犹太人多次起义但屡屡失败,感到绝望的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来拯救自己脱离苦难。

基督教产生了。

(2)变化:由贫苦民众的宗教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成为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政治原因:随着罗马帝国加强对内压迫、对外侵略,阶级、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罗马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便于控制被压迫人民和被征服民族,开始对基督教采用控制、利用政策,加以扶植。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史前时代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史前时代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一、尼罗河的赠礼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惟一的水源。

(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见书本第24页2、古代埃及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出现小国公元前3000年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

公元前15世纪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3、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是惟一的水源。

农业发达使尼罗河沿河地区形成村落城市兴起,人口不断增加,手工业商业也发展起来,约从公元前3500年,出现早期国家。

二、新月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1、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这里干旱少雨,河水水量又不稳定,沿河农业更多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早期居民有哪些?东部苏美尔人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西部腓尼基人希伯来人(今犹太人)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奔腾入海,上游高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2)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通过佛教传播和商业贸易,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

(3)发展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4)文化:最早种植棉花佛教的诞生地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1、黄河与长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1)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丰富,地势平坦,易于开垦和耕作,适于种植麦和粟;(2)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历史主要学习什么内容?期末考试将至,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好历史学科的复习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文明的起源一、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产生的自然环境:(1)古埃及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产生于两河流域;古印度产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中国产生于黄河和长江流域;(2)四大文明古国大致都位于北温带,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便于人类的生产生活;(3)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人类弱小的时候自然环境起了决定作用。

1.国家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导致了国家的形成。

2.国家出现的标志:国家的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制定了法律。

(一)城市的出现古中国:二里头宫殿;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及其;古代巴比伦:乌尔城; 古代城市的特征,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从城市设施、布局两方面来讲。

(二)王权神圣的表现1,表现:古代中国:禹:①在涂山召见部落首领,接受朝贡。

②诛杀防风氏。

③划定九州。

④制造九鼎。

启:建立军队,制定刑法,加强国家权利。

改禅让为世袭;古代埃及:法老,军事兼宗教领袖,“太阳神之子”;古代巴比伦:汉漠拉比自称天神与地神宠人;2,共同点:统治者以神作为巩固权利的工具。

(三)社会分化古代埃及:王室、僧侣和贵族是统治阶层。

工匠和农民是自由民,底层是奴隶,都是被统治阶层。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吠舍(包括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包括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古代中国:商时期的贵族、平民、奴隶以及殉葬。

(四)军队与刑法古代埃及:国王亲领的常备军,军队强大;古代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内容、历史地位、意义;古代中国:夏商时期的军队和刑法,女将军妇好;问: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答:1,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管理奴隶制社会,管理奴隶以及平民,巩固奴隶主的统治;2,法典的内容对奴隶主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奴隶可以买卖、抵债,是奴隶买卖合法化;在法典中,努力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3,所以,《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典。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一)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并开始“分科治病”。

(二)古代西亚国家:1、“新月沃地”: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一弯新月,故称“新月沃地”。

(1)河流:沃地东部为“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浙教版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3、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
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北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
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1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P35
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埃及孟斐斯法老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
两河流域乌尔城国王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汉谟拉比法典》中国二里头国王商王、贵族、平民和奴隶严酷刑法
印度摩亨佐·达
国王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罗
3、印度种姓制度(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P32
地位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一婆罗门僧侣掌握宗教文化祭祀大权
级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掌握军事行政大权
被统治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供养前两个阶层
阶级四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没有任何权利,处在社会
(奴隶、理发师等)最底层
4、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P35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5、《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
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
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
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
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
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P34
第三课告别野蛮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P37
2、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P36-37
各自特点共同点
古老文字
发源地形成时间发明者书写材料
①都是从图画文字逐
尼罗河流公元前 3000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纸草步发展而来;②都是域年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
公元前 3000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泥版文明时代的重要标
年志;③都是现代文字
甲骨文黄河流域
商朝
中国商朝的起源。

(殷墟)人
龟甲、兽骨
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
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
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4、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P39
5、人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大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国文字建筑和工艺科学技术宗教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胡夫)、世界最早的太阳历,木乃伊(解多神教国家,阿蒙
狮身人面像(哈佛剖学和防腐技术),几何学,圆神(王国保护神)
拉)周率 3.16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六十
进位
古印度发明 0—9 十个阿拉伯数字佛教古中国商朝的甲商朝—青铜文化历法、青铜器西汉末年(公元前骨文(司母戊大方鼎、后)佛教传入
三星堆青铜立人
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