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2012macro8
合集下载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31
3)厂商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 利润等。
资本折旧
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里面。
企业转移支出
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
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
后两者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通过价 格转嫁给消费者
4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 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 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 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 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 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
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 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 值。
33635.0 26944.5
6690.5
23877.0
20300.5 3576.5
43579.4 34854.6
8724.8
28457.6
25154.2 3303.4
49684.6 39398.6 10286.0
30496.3
29475.5 1020.8
净出口
-14.8 -366.9 510.3 998.5 2857.2 2248.8
3)厂商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未分配 利润等。
资本折旧
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里面。
企业转移支出
对非赢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
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
后两者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是通过价 格转嫁给消费者
4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 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 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 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 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 发明则当之无愧”。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 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
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 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 值。
33635.0 26944.5
6690.5
23877.0
20300.5 3576.5
43579.4 34854.6
8724.8
28457.6
25154.2 3303.4
49684.6 39398.6 10286.0
30496.3
29475.5 1020.8
净出口
-14.8 -366.9 510.3 998.5 2857.2 2248.8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固定资产投资是用来增加新厂 房、新机械设备、新住房的支出。 存货投资是指厂商持有的存货 价值的变动。存货投资可能是正 值,也可能是负值 。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 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 。
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是指各级政府 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 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 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和政府雇员的 薪金等方面的支出。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 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 得税,余下部分才能由个人支配。因此,个人可 支配收入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个人所得税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 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是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 周转税等税款。
5、资本折旧 资本折旧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也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6、非公司业主收入 合伙企业或个人经济企业的收入。
7、公司税前利润 它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 司未分配利润等。
6万单位×20美元=120万美 元
220万美元
实际增长了[(220-150)/150=46.7%]
名义增长了[(340-150)/150=126.7%]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 实际GDP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一、 其他指标的含义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 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狭义)、个人收入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相关 概念。
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是指各级政府 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 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 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和政府雇员的 薪金等方面的支出。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 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 得税,余下部分才能由个人支配。因此,个人可 支配收入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个人所得税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 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是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 周转税等税款。
5、资本折旧 资本折旧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也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6、非公司业主收入 合伙企业或个人经济企业的收入。
7、公司税前利润 它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 司未分配利润等。
6万单位×20美元=120万美 元
220万美元
实际增长了[(220-150)/150=46.7%]
名义增长了[(340-150)/150=126.7%]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 实际GDP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一、 其他指标的含义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 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狭义)、个人收入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相关 概念。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

功能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劳动力资源配置、劳 动力价格形成、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创造等。
工资水平决定因素及差异原因
决定因素
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行业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决定。
差异原因
不同行业、地区、职位之间的工资差异主要由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行业利润率 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
就业政策目标及实施途径
政策目标
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保障 劳动者权益等。
实施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 就业服务和援助等途径来实现就业政策目标。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改革方向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扩 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再就 业等。
利率决定理论
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分析利率水平 及其变动的原因。
政策效应
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 收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 革的意义和措施。
资本市场结构、特点及作用
01
02
03
资本市场结构
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等,以及各市场 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 制。
3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探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向
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方向
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的建议。
财政支出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探讨财政支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制度改革与税收优惠政策
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 进行干预,波动幅度较大。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资产价格决定因素
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变量,其 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 政策因素、公司业绩等。经济增长和 公司业绩提高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和政策紧缩则可能导致资产 价格下跌。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等。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通过控制 通货膨胀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则是通过调 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则需要关注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因素。
展。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福利国家建设战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全球化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
绿色发展战略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 和绿色技术发展。
国际收支平衡与调节措施
国际收支平衡表
详细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包 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探讨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内外因素, 如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汇率等。
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1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分别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开放经济中的传 导路径及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分析不同政策组合对内外均衡的影响,如“双紧 ”、“双松”、“松紧搭配”等。
3
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VS
主权让渡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家需要让渡 部分经济主权,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这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社会因素
人口结构、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对经济增 长也有影响。
经济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工业化战略
通过发展工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
农业现代化战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 化。
经济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服务业发展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 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及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
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方面。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主要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等。其中,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主要分析消费和储蓄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IS-LM模型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AD-AS模型分析总需 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以及净误差与遗漏等部分。
02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通过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03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后果
包括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可能导
致外汇储备的增减、汇率的波动以及国内经济的失衡等后果。
汇率制度选择与外汇市场干预
货币政策工具及实施效果评估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影 响货币供应量,实施效果表现在控制 通货膨胀、稳定金融市场等方面。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学基础教程课件第8章宏观经济学概览

BACK
END
Emphases
Chapter 9
短期经济波动
➢全球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的 运行有何影响?
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国民产出——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就业状况货投资变化 ➢信心指数 ➢遗憾指数
宏观经济学 国内生产总值 价格指数 失业率
Macroeconomic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rice index rate of unemployment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什么因素决定了一国经济的长期 增长?
老百姓的日子 越来越好了!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引起一国短期经济波 动(或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我们如何解释高的和持续的 失业时期?
失业了! 房贷 车贷 学费
我该怎么办?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如何解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 缩?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 (1)促进增长 ➢ (2)稳定经济 ➢ (3)减少失业 ➢ (4)控制物价 ➢ (5)对外平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 说,有以下几点:
➢ 1、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年通货膨 胀率的公式为:
年通货膨胀率
今年的价格水平 去年的价格水平 去年的价格水平
100%
• 上面公式中的价格水平通常选用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的数字。
• 例如,美国1990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
• 一国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所有 对外收支总额的对照表称为国际收支账户,它是 一种以复式登录的记账方法为基础的会计表格。
• 我们看到,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内容:
➢ 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 2、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
➢ 3、官方结算项目(Official settlement account)
• 我们可以通过表1.1的美国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 国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
• 从国际收支平衡账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 解,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其结果必然 是外国资本的净流入(资本项目顺差), 或者官方储备的减少(官方结算项目顺 差);而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情况正 好相反。贸易不平衡是开放经济这一课题 下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贸易逆差 问题受到逆差国媒体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 高的重视。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 (Macro)一词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 “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 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 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 济总量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 说,有以下几点:
➢ 1、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 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化。年通货膨 胀率的公式为:
年通货膨胀率
今年的价格水平 去年的价格水平 去年的价格水平
100%
• 上面公式中的价格水平通常选用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的数字。
• 例如,美国1990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
• 一国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所有 对外收支总额的对照表称为国际收支账户,它是 一种以复式登录的记账方法为基础的会计表格。
• 我们看到,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以下三 个内容:
➢ 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 2、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
➢ 3、官方结算项目(Official settlement account)
• 我们可以通过表1.1的美国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 国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
• 从国际收支平衡账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 解,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其结果必然 是外国资本的净流入(资本项目顺差), 或者官方储备的减少(官方结算项目顺 差);而当一国出现贸易顺差时,情况正 好相反。贸易不平衡是开放经济这一课题 下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贸易逆差 问题受到逆差国媒体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 高的重视。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 (Macro)一词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 “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 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 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 济总量的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调查失业人数
城镇调查失业率= —————————————--- ×100%
城镇调查从业人数+城镇调查失业人数
调查失业率作为就业形势的重要经济指标,已被普遍视为 研判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前景及相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关 键依据。从国际成熟经验看,一国政府在制定本国宏观经 济政策时,一般倾向于把本国调查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决 策依据和立足点。
2
第八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8.1 失业的描述 8.2 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8.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率 8.4 通货膨胀概述 8.5 通货膨胀的成因 8.6 通货膨胀经济效应 8.7 菲利普斯曲线 8.8 治理通胀和失业的对策
3
8.1 失业的描述
8.1.1 失业的数据 8.1.2 失业的分类 8.1.3 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0
0
i1
式中: P为i 种商品的价格, i=1,2,3,···n Q为i 种商品的数量 1-为报告期(现期) 0-为比较期(基期)
30
例题
假定经济中只有A、B、C三种商品进行交易 ,这些产品价格变动和价格指数如下:
品种 数量 基期价格
A
2
1.00
B
1
3.00
C
3
2.00
本期价格 1.50 4.00 4.00
失业人数
770 800 827 839 847 830 886 921 908 922
7
8
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 在4.0%—4.3%的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维持在 1000万人以下
9
迷失的失业率
2010年4.1%,2011年4.1%,今年上半年还是4.1%——这就是中国官方 公布的就业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深重的2009年,这一 指标也波澜不惊,只略微上升至4.3%。
6
失业绝对人口变化状况(单位:万人)
年份
1986 1988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失业人数
264.4 296.2 383.2 519.6 552.8 570 571 575 595 681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失 业 5.3 4.9 2 2.2 3.1 3.1 4.1 4 4.2 4.3 4.1 4.1 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非农业人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但不包 括:(1)正在就读的学生和等待就学的人员;(2)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退 休年龄或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已经办理了退休(含离休)、 退职手续的人员;(3)其他不符合失业定义的人员。
4
8.1.1 失业的数据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就业是指处于受雇佣与“自我雇佣”的状态 劳动力=失业者+就业者 失业率是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
人所占的比率。
失 业 率 失 劳业 动人 力 1数 0 0 %
5
我国失业状况: 城镇登记失业率变化状况
年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份 78 80 88 90 98 00 06 07 08 09 10 11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2012macro(8)
第八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两大宏观经济国 际现象,也是两大重要问题。 上一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未必相交于充分就业 点上,即使偶然相交,它们的移动也会造成失业 或通货膨胀。即失业或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难以 避免的。 本章将学习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相关知识。
.
2009=11.26%
2010=13.52%
2011=10.37%
2012=6.13%
34
8.4.3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区分
技能性失业 个人角度考察的技术性失业
16
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
显性失业 是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现出来的失业
隐性失业 表面上在工作,但实际上属于失业的 一种失业类型,主要指的是农村的剩 余劳动力和企业中的冗员
17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
自愿失业
是指在现行工资率下,不愿意就业;或不愿意 接受现行工资率而引起的失业。
社科院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为9.4%,比
官方一般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字高约一倍。中西部居民的就业压力
又更大,失业率超过10%,其中大中城市失业率约10.1%。此外,大学
生的实际失业率为12%,比登记失业率高出三倍。
12
8.1.2 失业的分类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季节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显性失业与隐蔽性失业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14
周期性失业 (需求不足失业、季节性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 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指 出和产出下降时造成的
属于非自愿失业,也是凯恩斯主义重点关注 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
15
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是结构性 失业的来源之一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 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2.5或 3)个百分点。
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 要的联系。
25
奥肯定律
注意:是实际GNP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的界限时(通常以4%的 失业率为标准) 每使失业率降低1%,实际GNP则必然增加3%(也 有的经济学家提出2.5%或2%) 反之,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NP则会减少3%。
这份权威的就业报告提供失业率、月度新增就业人数、劳动参与率等 非常重要的数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如果希望了解 得更清楚些,还可以查阅月度报告的每一个分项报表,诸如分行业、 分年龄、分性别等的不同选项。
_______ 2012年11月22日 17:52 来源于 财新网
11
调查失业率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是反 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 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非自愿性失业
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但因为需求不足或其 它原因而引起失业 。
18
8.1.3 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 自然就业率
19
自然失业率
是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处于 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指既不会 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失业率。实际上就 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价格变化 50% 33% 100%
求通胀率?
31
其它相关的价格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PI) 零售物价指数(RPI) 批发物价指数(WPI)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修正因子)
G
N
P
(
G
D指 P )数 =折 实 名算 际 义
G G
NNPP× 或 或 1 0GG0
32
最常用的价格指数——CPI
通货膨胀率是一般物价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 时期的变化率,它衡量的是货币的购买能力。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胀的高低之 间不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 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 态时的失业率
摩擦自 性愿 结构性 自然 业 失 然 失业 总 失 劳 业 动 失力 业 100%
20
美国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以美国为例:
(例如见表,2007=100)
t
Pt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CPI
195.4 217.4 246.8 272.4 289.1
GNP折算指数 150.4 163.4 178.4 195.6 207.4
33
计算各年的通货膨胀率
πt
Pt Pt1 Pt1
1
0
0
%
π 2 0 0 2 9
1 7 1.945 1.04 01%1 195.4
总结: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 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 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9
8.4.2 通货膨胀的度量
n
π i n 1Pi1Qi11
Pi0Qi1
00PP11 01Q Q1 1 1 1 P P2 20 1Q Q1 1 2 2 P Pn n 10QQ1 n1 n1
27
8.4 通货膨胀概述
8.4.1通货膨胀的定义 8.4.2通货膨胀的度量 8.4.3通货膨胀的分类
28
8.4 .1 通货膨涨定义
罗宾逊夫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使工资率上 升;
萨谬尔逊: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涨时期
哈耶克、佛里德曼: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导致物 价上涨;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种课税。是政府违背人 民意愿所做的事情。使贬值货币的重担加在社会 身上;我国学术界有人: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 流通需金属货币量
目前,美国失业率处于8%以上,虽比08年有所下降,但依然很高。而欧 元区3月份失业率则为10.9%,达到欧元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至于印度 、俄罗斯、南非、巴西等新经济体的失业率,亦在高位徘徊。由此可见, 全球各国经济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临失业人口攀升、就业形势不佳的 社会危机,严重依赖外向型经济的中国,又岂能够独善其身。因此,失业 率持续两年未有变化,只能说明其中的水分太大。宏观管理部门官员及学 者均对就业指标重视,但中国庞大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却以几无变化的登 记失业率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