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研究进展学号:201321132250姓名:王南建表面活性剂绿色化研究进展现在社会,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现行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自从Fleming发现微生物产生青霉素以来,微生物成为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为天然合成化学品提供了丰富资源。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申分泌出来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蛋白脂、脂肪、磷脂利脂肪酸中性类脂衍生物。

它们与一般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结构上类似,即在分子中不仅有脂肪烃链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同时也含有极性的亲水基。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1946年,1965年之后,微生物对烃类乳化机制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

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

1968年,Arima等首次发现枯草芽胞杆菌株(Bacillus subtilis)产生的是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呈晶状,商品名为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这类表面活性剂主要含:伊枯草菌素(Iturilns),杆菌霉素(Bacillomycin),芬荠素(Fengycin)和表面活性(Surfacin)等,其中surfactin的表面活性最强,是迄今报道的效果最好的生物表面活性齐之一。

脂肽分子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肤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药、微生物采油、环境治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目前发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数十种。

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指分子量大于1000、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减小两相界面张力的大分子物质皆可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能力,毒性小,可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粘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李俊峰;刘丽【摘要】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和生理特性。

简介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及其种类,重点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所产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ith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They have excellent surface activity and speci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ing microbles and types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ere reviewed,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 was mainly introduced,and prospect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was put forward too.【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作者】李俊峰;刘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5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来的具有表面活性的脂肽类化合物。

这些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两亲性分子结构,同时存在极性亲水的肽键及脂肪烃链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具有特殊的功能。

槐糖脂的生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槐糖脂的生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01-14作者简介:陈静(197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

槐糖脂的生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陈 静1,张云瑞1,宋 欣2(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槐糖脂是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应用在食品工业、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和医药等许多领域。

本文综述了槐糖脂的产生菌、槐糖脂的生产、槐糖脂的应用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槐糖脂;生产;应用;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ophorolipidsCHEN Jing 1,ZHANG Yun-rui 1,SONG Xin 2(1.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 Engineeri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Jinan 250100,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ol Techn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 :Sophorolipids are a kind of biosurfactants produc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They have many excell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promising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aspects. The progress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especially in food industries, oil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ophorolipids ;production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research中图分类号:O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7)08-0525-051槐糖脂的发现及其分子结构Spencer在1954年首次发现槐糖脂是由Torulopsis sp产生的。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设计研究进展

word整理版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 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

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提纯及其应用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具有表面活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生物可降解性及良好的抑菌作用等优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质。

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环境工业、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提纯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由微生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在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时产生的。

这些碳源可以是碳水化合物、烃类、油、脂肪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较为少见。

像其它表面活性物质一样,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一个或多个亲水性和憎水性基团组成, 亲水基可以是酯、羟基、磷酸盐、或羧酸盐基团、或者是糖基, 憎水基可以是蛋白质或者是含有憎水性支链的缩氨酸。

根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可将其分为5 类:糖脂、脂肽、多糖蛋白质络合物、磷脂和脂肪酸或中性脂。

和传统的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 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许多明显的优势:(1)更强的表面和界面活性;(2)对热的稳定性;(3)对离子强度的稳定性;(4)生物可降解性;(5) 破乳性。

由于这些显著特点, 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一些方面可以逐渐代替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而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分类及制备1.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包含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是一种具有亲水、疏水两性特点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可以由不同的分子成分组成。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比较,主要特性就是无毒性、稳定性好、耐酸耐盐性好、可以被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及抗菌性。

1.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酰基缩氨酸系、糖脂系、磷脂系、高分子聚合物和脂肪酸系表面活性剂五类,如表1 所示。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Vol 135No 16化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0312*******);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王培义(1960-),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品和功能材料。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王培义 张晓丽 徐甲强(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郑州450002)摘 要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软模板作用和稳定分散作用,重点综述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聚集形成的胶团、反胶团、微乳液、囊泡、液晶等各种有序聚集体辅助制备纳米材料的作用机理。

展望了表面活性剂在纳米材料形貌调控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材料,形貌调控,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体,作用机理Progress in f 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surfactant incontrolling of size and shape of nanomaterialsWang Peiyi Zhang Xiaoli Xu Jiaqiang(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stry Engineering ,Zheng Zhou University ofLight Indust ry ,Zhengzhou 450002)Abstract The f unction of surfactants in controlling size and shape of nanomaterial particles ,which are template ac 2tion and dispersion property ,were anized surfactant assembles ,including micelles ,reverse micelles ,microe 2mulsion ,surfactant liquid crystal and surfactant vesicl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mechanism in assistant formation of nano 2materials are summarized.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of surfactant in controlling of size and shape of nanomaterials is viewed.K ey w ords nanomaterial ,controlling shape ,surfactant ,organized assemble ,mechanism 在纳米材料研究过程中,只有实现对纳米材料微结构的有效控制,才有可能将其更有效地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等高科技领域中,因此,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
双子 表面 活性剂 通 常是用 化学 键将 两个 或 两 个 以上 的亲水 端基 或其 附近 可连接 部位 连接 在 同 一 作 用 点 上 ,用 于增 强 表 面 活 性 剂 的作 用 效 率 。 该类 表 面 活 性 剂 有 阴离 子 型 、非 离 子 型 、阳 离 子 型、两性离子型及 阴 一非离子型 、阳 一非离子 型 等 。
阴离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接 结 构 不 同 可 分 为 羧 酸 盐 、磺 酸 盐 、硫 酸 酯盐 和磷 酸酯盐 等 四大类 。按 其 亲水基团的结构分为 :磺酸盐和硫酸酯盐 ,如十二 烷基苯磺酸钠 。使用时若与三聚磷酸钠等络合剂 复配 ,通过络合去除钙 、镁离子 ,就可在硬水、土壤 污染治理 中使用 ,以增强脱洗效果 J。
非 离子 型表 面 活 性剂 其 亲 水 基 是 由醚 基 、羟 基和酰胺基等含氧基团构成 ,可分为烷基醇酰胺 、 烷 基酚 聚氧 化 乙烯醚 、脂肪 醇 聚氧化 乙烯 醚 、多元 醇 多元 酸及 其 聚氧 化 乙烯 醚 、烷 基 多 苷及 其 衍 生 物 等 。因其 在溶 液 中不 是 离 子 状 态 ,所 以稳 定 性 高 ,不 易受强 电解 质无 机盐 类存 在 的影 响 ,也 不易 受 pH 的影 响 ,与其他 类 型 表 面活 性 剂 相容 性 好 , 因而综 合性 能更 为优 越 。大 多为液 态 、浆 状态 ,在 水 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对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 来说 ,亲水 性 取决 于醚键 的多少 ,而醚 键 与 水 分子 会发 生化 学结 合 ,并 放热 ,因此 当水分 子逐 渐 脱离 醚键 时 ,因溶解 度 降低 而析 出 ,溶 液会 出现 浑浊现 象 ,此 时表 面活 性 剂 失 去 作用 。刚 出 现浑 浊现象的温度称为浊点 ,而浊点越高 ,使用的温度 范 围广 。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科技信息.
高校 理 科 研 究
生物 表面活性剂研 究进 展
兰州 交通 大学环境 与 市政 工程 学院 赵 炜
[ 摘 要] 生物表 面活性 剂是 指微 生物产 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 生物大分子物质 , 该物质 具有 良好稳 定性 、 无毒 和生物 可降解性 等 性 能 。 本 文 对 生物 表 面 活性 剂 的种 类 、 成 方 法及 应 用 前 景进 行 了综述 。 合 [ 关键 词 ] 物表 面 活性 剂 合 成 发 酵 生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 降低溶 剂表面张力 的两 性化 合物 ,该化 合物能在相界面上形成分子层 , 具有 降低界面能量 的特性 , 使其具有乳 化、 分散 、 增溶和洗涤等功能 , 被广 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 目前 , 大多数表 面活性剂 主要 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合 成而来 , 由于受化工 原料 、 产品的 理化特性及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等原 因 ,使表面 活性 剂的应用前景受到极大 的挑 战。为 了改进和提高表 面活性剂的性 能, 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表面活性剂 即生物表面活性剂。生 物表 面活性剂是指利用酶或微生物通过 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 法得到的 具有表面活性的两性化合物。 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 比, 除具有降低 表 面张力 、 稳定乳化液和发泡功能外 , 物表面活性剂还具备 良好 的热 生 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 ; 结构复杂 ; 化和破乳 能力强 ; 乳 无毒 、 用量少 ; 与 生态环境相容 , 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等优 良性能 由于具有上述优 良 】 。 特性 , 生物表面活性剂将逐渐取代化学合成 表面活性剂 , 广泛应用 于医 药食 品、 环境工程 、 石油工业 、 污水处理 、 生态修复和化妆品等领域。 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研 究 现 状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 1 4 9 6年。 9 9年利用假单胞菌生 14 产生物表 面活性剂 鼠李 糖脂。 15 9 5年 Hakn sig发现黑粉菌在 葡糖糖 培 养上可产生赤藓糖醇 、 甘露糖和高级脂肪酸酯化的糖脂。 9 8 , i a 16 年 Ar m 等首次从枯草芽胞杆菌发酵液 中发现表面活性素 (uf t )该化合 物 S r ci , a n 具有较强的表面' l 属于脂 肽类表面活性 剂 9 9年 B l y 乙酸 活 胜, 。17 es 从 k 不动杆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由杂 多糖和脂 肪酸构成的脂 多糖 。2 世 纪 0 7 0年代后期 , 研究发现可 以利用生物合成法生 产生物表 聚甘油脂肪 酸 酯 。19 9 6年张念湘用硅胶 吸附糖 和脂肪酶 , 有机溶剂 中与乙酸酐 酰 在 化合成糖脂 。19 9 7年 N k yma 利用重组枯 草杆菌生产一 种新型 的 a aa 等 S r c n 0 1 V ea ai uf t 。20 年 en ndg等将枯 草杆菌 F 一 ai E 2接种在 以小麦糠为原 料的 3 L的生物反应器 中 ,得 到一种能分散有机磷杀 虫剂 Fnho 0 eti n的 生物表面活性剂 。近年来 , 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入 , 出现 了一 些新型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 蔗糖 酯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多元 醇 型 非离 子 表 面 活性 剂 。 裕 如 赵 蓉等将解烃棒 状杆菌接种在 以蔗糖为唯一碳源 的培养 基上能够产生蔗 糖酯 , 对其进行 了定性定量检 测 】 目前 , 国、 并 。 英 加拿 大和 日本等 国家 的研究人员对 生物表面活性 剂进行 了大量 的基础研 究和应用开 发 , 研 制了一些新 型表 面活性剂 , 极大地拓宽 了表 面活性剂 的应用领域 。国内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研究较 晚, 大多数处于实验研究 阶段 , 主要针对生 物表面活性产生菌 的筛选和培养条件 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 二 、 物表 面 活 性 剂 的种 类 生 与化学表 面活性剂相 比,生物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更加 复杂。 目 前, 生物表 面活性剂主要按照化学结构来 分类 , 可分为①糖脂 类生物表 面活性剂 。 如绿脓杆菌产生的 鼠李糖脂 、 红色球菌产生的海藻糖脂和酵 母菌产生 的槐糖脂等 。 ②含氨基酸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如枯草杆菌产生 的脂肽和棒状杆菌产生的脂蛋 白等 。 ③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如假丝 酵母 、 微球菌和不动杆菌产生 的磷脂 等。④脂肪酸类生物表 面活性剂。 如棒 杆 菌和 不 动 杆 菌 产 生 的 甘 油 酯 , 杆 菌 和 节 杆 菌 产 生 的脂 肪 酸 等 。 棒 ⑤结合 多糖 、 白质类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 。 地 限制 了酶 法 合 成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发 展 。 极 3微 生 物 发 酵 法 . 用微生物发酵法 生产表面活性剂是 2 0世 纪 7 O年代后期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研究进展刘江红陈逸桐贾云鹏芦艳(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大庆163318)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具有表面活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生物可降解性及良好的抑菌作用等优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质。

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分类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环境工业、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分类应用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BiosurfactantsLiu Jianghong,Chen Yitong,Jia Yunpeng,Lu Yan(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Oil&Gas Chemical Technology,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163318)Abstract Biosurfactants are natural product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The biosurfactants have unique properties,such as,high surface activity,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biodegradable and good anti-microbial activity,which chemical surfactants do not have.Herein the properties,classification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f biosurfactants are introduced in brief.The applications of biosurfactant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petroleum exploi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reparation of medicals,food products as well as agriculture and cosmetics are summarized.The prosp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osurfactants is predicted.Keywords Biosurfactant,Property,Classification,Application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如植物油、碳水化合物等为原料,由不同的微生物生产代谢得到的。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耐酸、耐盐、可生物降解、低毒性、抗菌性、对环境无污染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兼备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及增加泡沫等其他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逐渐在石油工业、环境工业、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妆品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未来有逐步替代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趋势。

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分类及制备1.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包含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是一种具有亲水、疏水两性特点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可以由不同的分子成分组成。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比较,主要特性就是无毒性、稳定性好、耐酸耐盐性好、可以被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及抗菌性。

1.2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酰基缩氨酸系、糖脂系、磷脂系、高分子聚合物和脂肪酸系表面活性剂五类,如表1所示。

刘江红女,47岁,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研究。

E-mail:ljhread@126.com国家863计划项目(2008AA06Z304)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153005)资助2012-11-09收稿,2013-03-31接受表1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Tab.1The classification of biosurfactants分类典型产物酰基缩氨酸系脂蛋白、脂肽、脂氨基酸糖脂海藻糖脂、鼠李糖脂、槐糖脂磷脂磷脂酰乙醇胺中性脂/脂肪酸甘油脂、脂肪酸、脂肪醇、蜡聚合物脂杂多糖、脂多糖复合物、蛋白质-多糖复合物1.3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全微生物细胞代谢法、酶合成法和天然生物材料提取法。

其中,全微生物细胞代谢法是一种在细胞内部进行的利用多种酶联合催化的生物转化活动;酶合成法是利用外源酶催化合成的有机反应;天然生物材料提取法是利用天然的动植物材料,从中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3种制备方法的比较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3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未来如果能将微生物细胞代谢法和酶合成法联合起来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兼具原料价格低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高、种类丰富等优点,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大规模工业化提供条件。

表23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的优缺点Tab.2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biosurfactants preparation method 制备方法优点缺点全微生物细胞代谢法生物表面活性剂种类多种多样、原料廉价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提取费用高酶合成法产量高、生产条件简单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构简单,种类单一天然生物材料提取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分离提取容易原料资源受限难以大量生产2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研究进展2.1在石油工业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就是在石油工业。

就提高原油采收率而言,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使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降粘效果,同时可以增加含油岩石的润湿角,使得岩石孔隙中的残余油从中脱附出来,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Wagner实验室[1]研究出一种由紫红诺卡氏菌(Nocardia rhodochrous)产生的海藻糖脂,Wintershall公司将其应用于北海油田,结果表明当添加50mg/L海藻糖脂时,原油采收率提高了30%。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清除原油中的沥青质和石蜡上也有广泛应用,沥青质和石蜡在油井和输油管道中沉积会给原油的开采带来很大的影响。

Lazar等[2]研究表明,采用热洗清蜡或者化学清蜡的方法来去除原油中的沥青质和石蜡会使其后续处理困难、伤害地层且成本较高,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成功地解决了油井结蜡问题[3]。

生物表面活性剂还用于处理原油罐中原油的回收。

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Emulsan[4],因其具有的牢固附着在油/水界面的特性,用很少的Emulsan就能使水包油(O/W)型乳状液稳定,因此可用于油罐中污泥的清洗和清洗后的原油回收方面。

2.2在环境工业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就处理重金属方面而言,Ochoa-Loza 等[5]研究发现,鼠李糖脂易和Pb2+、Hg2+发生络合,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Zouboulis等[6]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吸附-浮选法,可以达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Cr6+和Zn2+的目的,去除率最低可达90%。

Juwarker等[7]研究表明,在土壤结构未改变的条件下,用鼠李糖脂可以去除污染土壤中的Pb和Cd,Pb 的去除率为88%,Cd的去除率为92%。

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面,华兆哲等[8]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甘露糖赤藓糖醇酯对正构烷烃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Harvey等[9]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海藻糖脂使阿拉斯加原油污染物的降解率大大提高。

Van Dyke等[10]研究表明,将鼠李糖脂加入到受污染的泥浆中,烃类的回收率提高了70%;加入到受污染的砂土中,烃类的回收率提高了80%。

就促进污染物的增溶、分散而言,刘辉等[11]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株代谢得到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对萘、蒽、苯并蒽等具有增溶效果,当生物表面活性剂加入量为500mg/L时,其溶解效率均有显著的提高。

2.3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农业方面也有广泛大量的应用,可以用于堆肥、土壤中有机农药的去除、土壤改良以及用作杀虫剂等。

戴芳等[12]以稻草秸秆和麸皮联合好氧堆肥过程,在添加鼠李糖脂后,可以促进其中有机质的降解,加快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

Mata-Sandoval等[13]研究表明,通过建立Langmuir 吸附模型,当被吸附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助溶剂,能够有效降解吸附在土壤中的杀虫剂,使得有机农药从土壤中去除。

2.4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是医药行业。

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作为杀菌剂,还能改善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

在制药工程方面,卵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健脑、护肝、降血脂、抗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14],是很好的药材。

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杀菌剂,在抑制细菌生长以及抗病毒方面也颇具潜力。

Eshita等[15,16]研究发现,伊枯草菌素A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类似的杆菌霉素(bacillomycin)D和Lc也能抑制细菌生长。

Joachim等[17]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株代谢得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是一种从被石油污染的淤泥中筛选分离得到的很有潜力的抗菌剂。

Uchida等[18]发现,红串红球菌合成的琥珀酰-海藻糖脂能够抑制流感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改善免疫功能和脂肪代谢方面也有所作用。

免疫球蛋白G是最主要和基本的免疫球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免疫诊断与治疗应用[19]。

Im等[20]发现,人免疫球蛋白G与由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A形成的复合物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Inoh等[21]发现,MEL-A能够显著提高阳离子脂质体的基因转染效率。

Isoda等[22]报道,所有的糖脂类表面活性剂(除鼠李糖脂外)都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产生分化、增值。

2.5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在化妆品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也有所涉及。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毒性、抗菌性、皮肤的保湿能力及与皮肤的亲和性,在护理产品中进展迅速。

在用作皮肤保湿剂方面,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可以提高化妆品的分散性,保持皮肤的湿润,活化皮肤的呼吸,调整皮肤的酸度等作用。

槐糖脂的产品即使是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具有良好的皮肤亲和性,因此可作为一种皮肤保湿剂[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