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GB 12942-91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和扩大,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一、常见的有限空间:1、密闭设备: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压力容器、管道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暗沟、地窖、污水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料仓等。

二、作业前1、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先通风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

2、不准向受限空间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3、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4、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5、作业前30min,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6、应选用合格、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7、在受限空间作业的人员,一次作业时间不宜过长(≤60分钟),作业负责人应组织轮换,防止体力消耗过大而发生危险。

8、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争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方案和检测应急措施。

9、保证作业人员能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10、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装备。

如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三、作业中1、所有有关人员均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加强通风,尽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进行自然通风为主,必要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3、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4、受限空间内照明电压应低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使用12V安全电压。

5、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

6、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有人工作,禁止操作”警示牌。

7、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人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不得强行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幻灯片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幻灯片2
举例: 船上的小舱室(艏尖舱、尾尖舱)、飞机上的行 李舱、反应容器、地下室、锅炉、储罐、气体储罐、楼顶水 箱、地下储水箱、建筑施工时挖的深度超过1.2m的地基沟
三、标准条款讲解
GB12942—2006
等。 实例,出事故的有限空间:2006年12月4日新疆乌鲁木齐
发电厂因劣质煤造成锅炉膛内结焦,导致部分住宅小区停止 供暖3天,经抢修锅炉后于3天后恢复供暖,在抢修锅炉的画 面过程中所看到的现场就是有等限。空间;某厂朱某某等四人检 查修配车间锅炉,因缺氧致死;1988年,中国酿酒厂,在清 除发酵池(反应容器)底部积聚物时,引起高度二氧化碳伴 缺氧死亡2人;1964年,某厂丁乙烯槽清理时因用铁锹刮铲底 渣,产生火星,导致残气爆炸,造成两死一伤;住宅楼的楼 顶水箱清洗维修时经常发生缺氧事故。
三、标准条款讲解
GB12942—2006
注解1:此条是参照CB 3381-1991 第10条 “高处作业” 。 船舶制造、维修、运行过程中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高空作业的
情况是常常发生的,这条可以说是经验教训产生的标准。
注解2:CB 3381-1991 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 4.2 作业安全与卫生 4.2.1 必须对空气中含氧量进行现场监测,在常压条件下, 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氧量应为19 % ~ 23 %,若空气中含氧量 低于19 % ,应有报警信号。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12项:
(12项标准略)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五。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 ANSI Z117.1-1995《有限空间安全要 求》。与ANSI Z117.1-1995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替代GB 12942—19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限空 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适用范围1.1为了加强公司各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规范各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工作,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

2引用文件2.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2006)3术语和定义3.1本规定所指的有限空间包括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和地上有限空间等。

3.2封闭、半封闭设备:如油箱、变压器、管箱、搅拌机等。

3.3地下有限空间:如循环水管、地下室、各类水池、循泵房、机组排水槽、涵洞、深井、管道阀门井、电缆井道、污水管(沟、井、池)、建筑桩孔、深基坑、地下电缆沟等。

3.4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密闭工作场所等。

4管理职责4.1各单位工程部负责对施工项目的有限空间作业项目进行辨识,组织编制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检查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实施情况。

4.2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4.3专业或区域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

4.4班组长和施工队负责人负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

4.5现场监护人员负责对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环境及人员的作业行为实施旁站监护,并做好作业监护记录。

4.6公司安全管理部、工程部及相关专业部门负责审核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监督、检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

5管理规定5.1作业前准备5.1.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5.1.2应备有检测仪器,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具,通道较深的有限空间必须带好有效的联络通讯工具。

5.1.3作业前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且保持足够通风,将易挥发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1、安全隔绝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2、清洗或置换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并达到安全作业要求。

3、监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4、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5、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摘要:近年来,我国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有发生,仅2020年就发生了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起,死亡人数高达62人,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是盲目施救而死亡的。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易发、伤亡扩大的情况反映了其作业风险巨大。

为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相关企业应正确认识有限空间的风险特性,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管控,提升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为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关键词:安全;有限空间;风险分析;管控引言有限空间施工涉及到了许多行业,但由于其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气体以及氧浓度低等的施工条件,使得有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风险,为此企业应当增强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控制,即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预防事故的发生,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的程度。

一、有限空间作业常见风险隐患有限空间作业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在能源、冶金、建筑、机械、危险品、纺织、烟草等行业存在较广泛。

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及人员被困等,以上因素均可能造成操作人员伤亡或设备设施损毁。

有限空间具有出入口狭小、进出不便、通风不良的结构特点,容易造成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聚集;有限空间通常光线暗弱,容易干扰作业者视觉;空间内的回声会干扰作业者听觉;空间内作业人员与外界沟通不畅;等等,因此,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作业风险隐患:1)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了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

若同时作业人员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导致过量有害物质侵入身体,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胁。

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如果作业人员吸入过量有害气体,将会中毒或窒息。

2)由于通风不良,长时间作业导致空间内氧气含量不足,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3)易燃易爆气体集聚,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其他诸如淹溺、坍塌掩埋、触电、机械伤害、噪声、高处坠落、滑倒、绊倒及跌倒、坠物伤害、灼伤、中暑等。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_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_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_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2006 代替GB12942-1991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Safety code for paint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afety forworking in confined spaces自 2006-9-1 起执行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12项:——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5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 14441—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 1444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77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 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五。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ANSI Z117.1—1995《有限空间的安全要求》。

与ANSIZ117.1—1995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替代GB 12942—19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GB 12942—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新的定义;——对标准的使用范围做了修改;——对原标准中有限空间的含氧量指标做了修改;——对涂装作业时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作业人员现场着装行为作出规定(具体增加了涂装作业时的安全事项;——规定对作业区的电气设备、照明设施实现整体防爆(对用电安全提出具体要求;——增加了要求在仅有顶部出入口的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人员佩带救生索的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警戒区域的划定及警戒标志设置作出规定,以完善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审查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在作业前确认在有限空间内所用材料的易燃、易爆等级并具有相关的安全使用资料;——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性,修改了通风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检查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有限空间安全检查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有限空间安全检查工作总结范文所谓有限空间,有些时候也被称作“受限空间”,指的是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____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____号)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你得把以下几点做好:1、你得告诉员工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让他在作业之前就能有个充分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你得让员工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每次作业时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你得____工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会使用检测仪器,才知道即将作业的有限空间是否适宜作业,如不适宜好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才能保证员工作业时不因错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而受到伤害。

4、你得____工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从以往事故来看,好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就是因为员工不懂得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最终酿成了事故。

作业前:1、评估作业环境,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ps.这才叫尽职好吗。

让老板知道你们要干一场很危险的工作了,引起他的重视。

2、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3、将作业方案、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4、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2006)

精心整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标准号:GB12942-200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热工等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机车车辆等行业的有限空间作业,对其他行业的有限空间作业亦应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隧道工程、工艺条件的氧浓集间或缺氧间,公用事业的上、下水道或电讯设2GB2893GB2894GB3805GB6514GB6515GB7691GB7692GB8958GBJ16TJ363术语3.1指仅有2m 封闭3.2热工作业hotwork仅指焊接、气割及能产生明火、火花或灼热工艺的作业。

4通用安全技术要求4.1作业前准备4.1.1作业者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有限空间。

4.1.2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具。

4.1.3将有限空间内管道开口端严密封佐,并堵上盲板,检查阀门滑块或伸缩接头,其质量必须可靠,严禁堵塞通向大气的阀门。

4.1.4在容器制造时,因工艺要求有限空间本身必须转动时,应限制最高转速。

4.1.5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且保持足够通风,将易挥发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

4.1.6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

4.1.7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配戴安全带。

4.24.2.24.2.34.2.44.2.54.2.64.2.74.34.3.14.3.24.3.34.3.4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

4.3.5潮湿储罐、部分装有液体的储罐和锅炉有水的一侧,必须使用电池、低电压或附有接地保险装置的照明系统,并应符合4.3.4条规定。

4.4机械设备安全4.4.1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将有限空间内具有转动部分的机器设备或转动装置的电源切断。

4.4.2若设备的动力源不能控制,应将转动部件与其他机器联动设备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GB 12942-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热工等作业的一般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机车车辆等行业的有限空间作业,对其他行业的有限空间作业亦应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井、隧道工程、工艺条件的氧浓集间或缺氧间,公用事业的上、下水道或电讯设备的进出口。

2 引用标准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
GB3805安全电压
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
GB651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通风净化
GB76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
GB769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
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有限空间 confined spaces
指仅有1~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m封闭和敞口的只允许单人进出的围截的通风不良空间。

3.2 热工作业 hot work
仅指焊接、气割及能产生明火、火花或灼热工艺的作业。

4 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4.1 作业前准备
4.1.1 作业者必须持有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才能进入有限空间。

4.1.2 应备有检测仪器,并设置相应的通风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具。

4.1.3 将有限空间内管道开口端严密封住,并堵上盲板,检查阀门滑块或伸缩接头,其质量必须可靠,严禁堵塞通向大气的阀门。

4.1.4 在容器制造时,因工艺要求有限空间本身必须转动时,应限制最高转速。

4.1.5 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且保持足够通风,将易挥发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

4.1.6 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急救措施的通道。

4.1.7 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应固定牢固或配戴安全带。

4.2 作业的安全与卫生
4.2.1 必须对空气中含氧量进行检测,在大气压条件下,有限空间的空气中含氧量应为18%~21%,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讯号。

4.2.2 作业时,有限空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TJ36规定。

4.2.3 必须进行测爆,有限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

对油轮船舶的拆修,以及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

4.2.4 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GB8958规定。

在进行短暂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避免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4.2.5 当有限空间内存在燃性气体和粉尘时,严禁带入能产生烟气、明火、电火花的器具。

4.2.6 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的情况,应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

4.2.7 发放个人防护用具应符合有关规定,个人防护用具应由单位集中保管,定期检查,保证其性能有效。

4.3 照明安全
4.3.1 应采用防爆型照明灯,电压应符合GB3805规定。

4.3.2 照明线路必须架设,照明灯不准用电线悬吊,照明线路应无接头。

4.3.3 临时照明灯或手提式照明灯,除应符合4.3.1条规定外,灯与线的连接应采用安全可靠绝缘的重型移动式通用橡套电缆线,露出金属部分必须接地。

4.3.4 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

4.3.5 潮湿储罐、部分装有液体的储罐和锅炉有水的一侧,必须使用电池、低电压或附有接地保险装置的照明系统,并应符合4.3.4条规定。

4.4 机械设备安全
4.4.1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将有限空间内具有转动部分的机器设备或转动装置的电源切断。

4.4.2 若设备的动力源不能控制,应将转动部件与其他机器联动设备断开。

4.4.3 喷漆高压软管,必须无破损,软管的金属接头应用布妥善包扎。

4.4.4 高压喷漆机的接头线,必须完好接地,卡紧装置必须可靠。

4.5 通风及其合理布局
4.5.1 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机械通风,使之符合4.2.1、4.2.2、4.2.3条的规定。

4.5.2 用于有限空间通风的送风系统、通风管道、通风机室应符合GB6515第6、7、8章的有关规定。

4.5.3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排风应符合GB6515第2.5条规定。

4.5.4 有限空间的吸风口应放置在底部。

当存在和空气一样重或比空气轻的污染物质时,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4.5.5 当有限空间排出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时,须经净化处理,并应符合GB6515中的规定,方可向大气排放。

5 涂装、热工作业安全
5.1 涂装作业安全
5.1.1 涂装前处理作业应符合GB7692有关规定。

5.1.2 涂装工艺安全应符合GB6514有关规定。

5.1.3 涂装作业的警戒区
a.在有限空间外敞面,根据具体要求应设置警戒区、警戒线和警戒标志。

其设置要求,应分别符合GBJ16、GB2893和GB2894的规定。

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有限空间。

b.警戒区内应设置灭火器材,专职安全员、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监护安全生产。

c.涂装作业完毕后,应继续通风24h,在停止通风10min后,最少每隔1h检测可燃性气体浓度一次,直到符合4.2.3条规定,方可拆除警戒区。

5.1.4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时,场外应有人监护,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5.1.5 涂装作业完毕,剩余的涂料、溶剂等物,必须全部清理出有限空间,应存放到指定的安全地点。

5.2 热工作业
5.2.1 持有动火证方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热工作业,并应采取轮换工作制及监护措施。

5.2.2 有限空间内所有管道和容器内部的可燃性气体浓度应符合4.2.3条规定,方可作业。

5.2.3 在有限空间内或邻近有限空间处需进行涂装和热工作业时,一般先进行热工作业,后进行涂装作业,严禁同时进行两种作业。

5.2.4 中断8h以上电焊作业,应将焊枪、软管移出有限空间。

5.2.5 有涂覆车间底漆作业过程中进行热工作业时,应排除有害物质,使有害物质浓度符合TJ36规定。

5.2.6 在有限空间进行热工作业时,必须选择有效的吸尘装置,以排除烟雾和粉尘。

5.2.7 在潮湿的情况下,电焊作业者不准接触二次回路的导电体,作业点附近地面上应铺垫良好的绝缘材料。

5.2.8 电焊作业人员必须与焊件之间保持绝缘。

6 安全管理
6.1 作业管理
6.1.1 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作业安全管理,应给本单位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颁发作业许可证。

6.1.2 颁发作业许可证,应具备以列条件:
a.有经培训合格的作业负责人员、监护人员、检测人员和持证作业人员;
b.有经检验合格的检测仪器;
c.有符合国家标准,经检验合格的专用防护用具及电器照明设备。

6.1.3 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及携带物品均应逐人清点,并记录进出时间,完成作业后,经查明无遗留物、无火种,方可撤离和封孔。

6.1.4 建立每班的作业记录制度,并应备档。

6.2 作业审批
6.2.1 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应审查下列内容:
a.有限空间的作业位置、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人员、作业负责人员、作业监护人员和作业的安全对策;
b.有限空间内部结构示意图(包括设备、管路、电器线路、地沟等分布);
c.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救护措施;
d.通风布置、电器照明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具。

6.2.2 作业监护
a.作业监护人员必须检查作业人员的作业许可证,以及备好作业监护记录;
b.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坚守岗位,严密监护;
c.发现作业人员有反常情况或违章操作,应立即纠正,并撤离有限空间;
d.在监护范围内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发出呼救信号,作业监护者不准离开岗位,并立即发出营救信号,设法营救;
e.应标明作业警戒区。

6.3作业检查与检测
6.3.1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定时检测空气中含氧量及可燃性气体,以保证作业安全。

6.3.2 有限空间内设备、管道、地沟等封闭情况,应符合4.1.3条与4.4.1条规定。

6.3.3 警戒区的布置应符合5.1.3条规定。

6.3.4 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不准任何人进入有限空间。

6.4 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
6.4.1 必须建立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经诊断患有职业禁忌症者及未成年者,严禁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并应符合GB7691中10.1条、10.2.1条的规定。

6.4.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教育,并符合GB7691第9.2.2条规定。

6.4.3 作业前应公布作业方案,对作业内容、危害等进行教育。

6.4.4 进行有关职业安全法规、标准和制度的教育。

6.4.5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窒息、中毒及其他伤害的急救知识以及检查救援措施,进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