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合集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3、初步体会穷苦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导入语:〔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一位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但是她已经冻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如果此时你发现了她,你会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你们真有爱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纪的丹麦,就在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当人们发现她时,却只说了这样的话……〔出示句子: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人们说。

〕从这样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在这样冷漠无情的环境下生活,小女孩是多么不幸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她的故事。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师:有同学看过这个童话故事吗?你了解它的作者吗?(生答)师课件出示:安徒生:1805生于丹麦。

父亲是个穷鞋匠。

他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被誉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于1845年,当时丹麦已经沦为英国的附庸。

丹麦人民在本国统治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下境况十分悲惨,社会出现尖锐的阶级矛盾。

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当时社会穷苦人民的写照。

故事中的大年夜是指圣诞节的夜晚。

过渡语:看来,我们要体会“世界童话之王”笔下的精彩,真得好好研读课文了。

赶紧打开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有拿不准的字词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1能力训练目标:1、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构思剧本的方法。

3、展开合理想象,学会演绎童话,评价同学演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演绎童话,进一步地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受压迫的穷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合理想象是课文的重点。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课文的难点。

重点采用当导演、演绎童话、自己想办法感情朗读来深化理解。

难点则采用四人学习小组来讨论、与CAI课件进行人机交流来突破。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1、分段,归纳段意,抓重点编写剧本。

2、当导演,去演绎童话。

3、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演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想办法朗读课文。

5、写一个片断作文,实际运用展开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CAI课件,演绎童话的道具。

2、搜集有关如何当导演、如何扮演角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拟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抓住课文的脉络层次,构思出演绎的剧本。

3、自由演绎,演绎中领会并掌握破折号的用法。

目标完成过程:一、整体感知,构思剧本。

1、板课题,明目标。

同学们,看到这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为什么要大家学这一个故事呢?请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目的地阅读,然后结合课文的“导读”、“预习”、“思考与练习”完成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听歌曲,做填空。

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领会。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

3.2 教具:课件、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4.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5 课堂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

五、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记忆。

5.2 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表演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演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3 作业检查: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课堂氛围: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

7.3 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八、教学拓展:8.1 同类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故事,拓宽视野。

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美好品质,增强对贫富差距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性格的分析,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故事主题,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故事主题、人物性格和写作手法。

3.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关爱他人、珍惜生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3.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4.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阐述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5.2 学生对人物性格、作者写作手法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

6.2 互动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故事主题。

七、教学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7.2 火柴绘画: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出故事中火柴的图片,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_0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_0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段淑君课型讲读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培养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对比和想象写法。

3、情感体验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学会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沟通。

内容分析 1、重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表格教学策略假设导读法教学模式:入情—动情—升情—抒情—移情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构筑体系。

二、引入情境。

三、精读感悟。

1、我们先来进行一项思维训练。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思考、判断:1)、叙述班级特点,引出学习的主体“我们”并板书。

激励学生。

2)、叙述作者特点,引出“安徒生”并板书。

3)、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思考、判断,引出主要人物,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件演示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

请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

1、出示学习目标和建议。

思考、判断自由起立回答学生自我鼓励思考判断看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感受她的悲惨生活。

明确要求,选择方法,合作学习课文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展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感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入情。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四、对比说话。

五、想象说话六、课堂小结,七、课外拓展八、选择作业。

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请小组代表汇报填表情况。

3、请代表汇报小组讨论问题的结果。

4、请代表感情朗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其他同学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5、请学生小结:小女孩的感情变化。

6、角色转换,比赛读文。

7、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8、针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9、出示重点句子,理解两个“幸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出示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请学生回忆自己过大年夜的情景,对比小女孩的经历说话。

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基本功大赛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2)了解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3)通过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美好品质;(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了解作者安徒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2)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3)准备课堂讨论和提问的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2)查阅安徒生的生平资料,了解其作品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安徒生的生平及其作品特点;(2)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故事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小女孩的悲惨命运;(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主题阐述:(1)教师引导students analyze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nd understand the author's intentions;(2)学生分享对主题思想的感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活。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重要性;(2)学生谈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四篇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四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能够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2.难点: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惨辛酸。

四、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师生合作读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今天,让我们也来读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全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 2、故事中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小女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卖火柴的呢? ⑴指名读。

文中说到了大年夜,告诉老师在大年夜你都做些什么呢?咱们再来看看美丽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⑵出示课件,谈体会。

(小女孩卖火柴的录像片段。

)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想想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2、在这样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 ⑴指名读。

⑵师范读。

(小女孩实在是太可怜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部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⑶指名说。

再读。

四、学习点燃火柴的部分 1、可怜的孩子在风雪中卖着火柴,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在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景。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一、导入:(大屏幕出示图片丑小鸭、拇指姑娘)它们是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它们吗?知道是谁笔下的形象吗?学生答。

那谁能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安徒生?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位童话大师的笔,走近这样的一位小姑娘,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字准句顺的基础上,想一想安徒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读文,思考、汇报。

师:孩子,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答:可怜、悲惨等。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孩子,你从哪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快速浏览课文的14自然段,有了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举手说。

学生汇报:重点抓住大年夜:孩子,对于你来说大年夜意味着什么?可对于这个可怜的女孩来说呢?冷:从哪体会出了小女孩冷?学生答。

孩子,你感受到冷了吗?来,把这种冷读出来。

学生读。

饿。

家:是什么让这个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学生答。

师:是的,现在,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只能蜷缩在墙角,伴着她的只有那一把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三、研读,情感升华:师:浏览下文,小女孩和你想要的一样吗?学生答。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对她的同情,再次走近这个小女孩,走进课文的余下部分,动笔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可以和小驵内的人交流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
女孩》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段淑君课型讲读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培养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对比和想象写法。

3、情感体验目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学会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沟通。

内容分析1、重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表格
教学策略假设导读法
教学模式:入情—动情—升情—抒情—移情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构筑体系。

二、引入情境。

三、精读感悟。

1、我
们先来进行一项思维训练。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思考、判断:1)、叙述班级特点,引出学习的主体“我们”并板书。

激励学生。

2)、叙述作者特点,引出“安徒生”并板书。

3)、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思考、判断,引出主要人物,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件演示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

请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感受是什么?需要是什么?。

1、出示学习目标和建议。

思考、判断自由起立回答学生自我鼓励思考判断看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感受她的悲惨生活。

明确要求,选择方法,合作学习课文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展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感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入情。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四、对比说话。

五、想象说话六、课堂小结,七、课外拓展八、选择作业。

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请小组代表汇报填表情况。

3、请代表汇报小组讨论问题的结果。

4、请代表感情朗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其他同学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5、请学生小结:小女孩的感情变化。

6、角色转换,比赛读文。

7、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8、针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9、出示重点句子,理解两个“幸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出示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请学生回忆自己过大年夜的情景,对比小女孩的经历说话。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死,来到中国,来到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做什么?1、
请学生谈收获。

2、补充学生的总结,板书:“想象”“对比”和“关爱他人”。

1、出示贫困儿童图片。

2、号召同学们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

出示作业:请学生自由选择两项完成。

1、读一读安徒生其它的童话。

2、写一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

3、帮一帮贫困中的孩子。

第二部分。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讨论分析问题选代表汇报听同学读课文,角色转换,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自由读文第三部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看小女孩悲惨结局,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经历,对比说话想象说话思考、总结看图片唤爱心引行动选择作业情况,分析她一次次擦燃火柴的原因,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近人物,充当角色,有效的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入境,动情。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通过对比,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提高学生的认识,升情。

以“假设”撞击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心灵回响,抒发感情。

总结写法,学法。

把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转移学生的感情,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倡导学生奉献爱心。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悲惨想幸福幻象对象比冻死街头安徒生我们关爱他人局教培中心基本功大赛参赛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北学区远望小学段淑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