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学方:八下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合集下载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一、活动背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

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

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活动,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深刻认识“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课前准备:1、活动前老师要搜集有关“母爱”的文字和音像材料,以便给活动营造一种氛围或提供一些背景。

2、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作好准备。

五、活动组织与计划: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五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

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等。

第二阶段: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

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六、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献给母亲的歌》是一首描绘母亲形象和母爱主题的歌曲。

通过歌词的学习和演唱,让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母爱的诗歌、故事等,对于母爱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如何在歌唱中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需要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献给母亲的歌》,理解歌词的含义,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演唱、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感恩,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献给母亲的歌》,理解歌词的含义,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在演唱中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以及如何在歌唱中掌握音乐节奏和旋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的含义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表演等,教师进行指导。

4. 情感教学法:通过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献给母亲的歌》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

(2)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演唱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每组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4. 演唱展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及答案

“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及答案

“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及答案第一篇:“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及答案献给母亲的歌1、道不尽母爱(1)你知道的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有哪些?各举2个例子。

散文冰心的《繁星春水》《爱的教育》诗歌孟郊的《游子吟》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小说高尔基《母亲》歌曲《妈妈的吻》《七子之歌》《党啊,亲爱的妈妈》(2)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有哪些?举2个例子。

孟母最知书达理的母亲岳母最爱国的母亲佘太君最坚强的母亲邓颖超最博爱的母亲(3)写2个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4)写一个动物母亲的感人的事迹。

(5)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写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方案见后2、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母亲。

3、母亲除了指自己的妈妈之外还有哪些寓意?祖国,故乡.“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及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

今年的5月13日是母亲节,班级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主题是“献给母亲的歌”,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班会的气氛,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不得引用材料中的语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补全所缺的环节。

(3分)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环节四:_______________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环节六:班主任总结3.“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父母给了我们全部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具体方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小静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小静改变主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示例一: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案
活动过程:
二、导语: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
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的母爱
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
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一)名人谈母爱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广,父母恩大。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过渡语)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
3、多角度看母爱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课时教案
第节总序第节
课题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编写时间
月日
执行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理解和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内容理解和感悟。

2. 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分析。

3. 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内容理解和感悟,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探讨如何通过文学表达母爱。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献给母亲的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写作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会在课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献给母亲的歌》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方式。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献给母亲的歌》全诗,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标题。

步骤二:欣赏与鉴赏(15分钟)1.教师播放音频,学生闭目听歌。

2.学生自由表达对歌曲和诗歌的感受。

3.教师用PPT展示诗歌的内容,解释少儿诗歌作品的创作目的和方式。

4.教师指导学生分段理解诗歌的内容,学习用词、文学修辞手法等。

步骤三:诗歌创作(20分钟)1.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歌。

2.学生分组互相检查并修改自己的诗歌。

3.学生交流自己的诗歌,展示给全班同学。

步骤四:分享与讨论(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全班同学用轻声鼓掌表示欣赏。

2.学生就自己的创作体会谈论“写诗和写散文有什么不同?”“写诗的难点是什么?”等问题。

步骤五: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诗歌创作的特点和好处。

2.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并改进。

四、教学资源1.《献给母亲的歌》音频2.PPT3.学生课桌纸和笔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与鉴赏中培养了对诗歌的情感认同,了解了诗歌创作的方式和目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和分享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不过,本节课在导入和反思环节的设置上还可以有所改进。

导入环节可以加入一些与母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反思环节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加深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在诗歌创作环节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绘画、舞蹈、演讲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活动目标:1.能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3.综合运用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课件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4.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口语表达、写作、表演、实践等)表达情感的能力。

活动准备:1.活动前,老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以便给活动营造一种氛围或提供一些背景;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组长并明确组长职责;3.在活动开展之前,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活动过程:课外部分:1、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2、请每位同学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材料,并配上一段说明文字,为什么选择它,它有什么打动你的地方还是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选择两位同学代表在主题班会上发言。

3、小组在搜集的材料中选择一篇散文或短篇小说配乐朗读,在班会上展示。

4、每位同学为母亲画一幅画像或者拍一些照片,并为每张照片或画像配上合适的一句简短的话;5、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然后通过采访的形式让母亲说一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根据采访日记整理你的采访过程,尤其是其中的采访记录,要求:第一、以问答的对话式描写来记录;第二、注意母亲和你的语言描写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和当时采访的环境;第三、这是对采访内容的整理,注意详略安排和内容取舍。

课内部分: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过?从我们呱呱落地到今天,13年来,是谁最牵挂我们的冷暖,是谁最担心我们的健康?是谁为我们的进步欣喜骄傲?又是谁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揪心着急?是妈妈,是爸爸,是人们的骨肉至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第五师中学 石红梅
小调查A(调查对象:你的母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很多难忘的回忆, 述说一件或两件令您难忘的事情。
为了孩子我曾经放弃过。 对孩子我觉得有愧疚的事。 面对如今我和孩子的关系,我的感受。
一段小视频
小调查B(调查对象:自己)
要求:请用完整的语段来写,练习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真 情实感。思考:你为什么选择它?这一内容何处打动了你 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 表达情感,学会理性的思考母爱及其 内涵。
2、培养搜第集五、处师理中、学分析石信红息梅的能力,
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胡适——《我的母亲》节选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 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 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 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 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 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 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 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母亲在我眼里最可爱的地方。 母亲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我对母亲最愧疚的事。 我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通过问卷调查,我的感受是。 我积累的有关母爱的诗文。 我积累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选择最动情的事,写好最动情的那一瞬间。
第五师中学 石红梅
诗朗诵:朗诵歌颂母爱的自创诗。
音乐链接
A 舒缓庄严—提琴曲 B 浪漫抒情—钢琴曲 C 美妙忧伤—提琴曲
作业:练习把事写的动情。
。 举出一件典型的倾注着母亲对你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
练习将这件生活小事写的动情。 要诀:1、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2、选择最动五师亲中的学 颁石奖红梅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实践活动指导〕一、道不尽的母爱●活动要求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虽然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那温柔深挚的感情却是一致的。

请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并编辑成册,再为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在班上交流。

★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活动指津开展本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把目光投注到各类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体裁中去,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母爱”情感的浸润,同时培养诸如编辑、概括、交际等语文能力。

教材中列举的五个方面,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体裁、题材)去探寻、感受“母爱”。

“母爱”几乎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永恒“话题”,学生深入其中,将会发现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感情世界。

这项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分小组开展,在班上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是这一活动的主要特点。

因此,活动评价应以同学相互评价为主。

同学相互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同学参与的态度、程度以及合作意识与能力;二是同学在搜集资料、编辑成册方面的实际水平与交流的效果。

二、剪不断的“脐带”●活动要求虽然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

十几年来,也许你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你,但是,沐浴在母爱中的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找时间与母亲聊聊天,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母亲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梦想和追求;2.母亲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3.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4.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

采访时可以找出母亲往日的照片,请她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还可以为生活中的母亲拍照,争取为她拍出最能表现她的特点的照片,并根据自己对母亲的了解,为每张照片题写标题。

采访结束后,整理好采访记录,为写作做准备。

●活动指津开展这项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通过与母亲聊天,向母亲采访,进一步了解母爱,体会母爱。

教材中列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仅此而已。

只是举例,旨在提示。

实际上,这四个方面中,3、4小项可以合二为一,当然,也可以从所列举的四个方面伸展开去,这将根据学生家庭的特点和母亲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取舍或自主设计。

这项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中开展,是在母子之间进行,因此,有必要让家长(特别是母亲)参与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是这一活动评价的重要特点,家长评价应成为本项活动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表格,以便家长对活动进行记录和评价。

三、多角度看母爱●活动要求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从下面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在班上与同学交流。

1.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再说说你的感受。

2.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

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3.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活动指津如果说,前两项活动侧重于了解和感受,那么这项活动则侧重于对母爱的理性思考,也就是说,前两项活动是较感性的,而这项活动则是较理性的了,在这一活动中有三个问题可以任选其一。

(1)从生活中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寻常小事,再说说你的感受。

在这项活动中,既有对母爱的回忆和追叙,也有对母爱的再体验和反思。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

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那寻常的小事却富含着深爱。

因此,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反思,从而培养美好的人格情操。

(2)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

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开展这项活动,是让学生从动物世界的母爱中得到启示,进而对人类的母爱进行理性思考。

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但有时是狭隘的,短视的,溺爱便是如此。

对孩子的溺爱是有害的,爱,就是对成长负责,对未来负责,因此,开展这项活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亲的严厉,像胡适的母亲那样,但更要注意母亲的溺爱,防止溺爱对意志的侵蚀,防止溺爱对坏习惯、坏脾气的纵容和袒护。

(3)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这一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深化,是促使学生从做人处世的方面去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要求做一个客观评价,就含有对严爱与溺爱等不同的爱的方式和内涵的辨析。

这项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三个问题的探讨,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因此,本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是评价该同学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实际就是参与的程度)和在班上“交流”的效果。

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地用评议或评比的形式进行。

四、报得三春晖●活动要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会上发言。

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结合搜集的资料、采访的感想、交流的结果,用配乐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看电影片段、,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可以邀请母亲们参与,还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以增进母子感情。

●活动指津这项活动是对前面几项活动的升华和总结,既是对母亲感念之情的表达,又是对母亲热爱之情的深化,同时也是要求把孝敬母亲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这项活动形式多样,有朗诵、唱歌;有讲故事、演讲;亦有看电影、图片展示。

可从教材列举的多个项目中选择,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这项活动可以用不同形式来开展,因而,评价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同学相互评价,可以同学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亦可以由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等。

〔口语交际指导〕●交际要求1、与母亲聊天,可以选择回忆一些温馨的往事作为聊天的开始2、在班上发言,最好先拟定好一份发言提纲,然后再以此发挥。

3、说话过程中语言要简洁,重点要突出,态度要诚恳。

4、说话时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调动听,说话有实在内容和明确的重点,意思集中,前后一贯,不散漫,不离题。

5、训练发音准确、清晰,要练读,大声地读,字读得对,句读读得清楚,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气神情,要练说话,要求一字不苟,不要说稀里糊涂的话、半截话。

避免答非所问,拖沓重复、漫无边际,语无伦次等现象。

●交际指津1、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2、说话要准确、简明、流利、动听。

〔同步习作指导〕●习作要求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

1、为母亲写一篇小传,力求全面反映母亲的个性和人格特点。

可以附上母亲的照片及其他相关资料。

2、以“妈妈,您听我说”或“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写法指导1、习作指津如果选择第一题,应注意:①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写。

②内容上叙述母亲的主要经历(注意详略),兴趣爱好及母亲的为人。

③表现手法上一般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如果选择第二题,应注意:①从内容上看,一定要选择那些独特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来表达主题。

②从构思上看,一是可以横向铺展,就是并列地叙述三、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达这种“爱”;一是纵向开掘,就是将一件事写透彻,写生动。

2、失误回避①选材不够典型,一般化。

②在“妈妈,您听我说”这篇作文中一味向母亲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苦闷,一味向母亲提要求,忽略母亲的感受。

3、习作突破①以母亲为主的这类题目,不易“出彩”,写不好就容易平铺直叙,无非是给母亲买了什么礼物,母亲平时如何关心自己,往往缺少更多的内涵。

如果构思十分奇巧,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写出与众不同之处,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

②文章要在“特色”上下功夫。

选材切忌拾人牙慧,要选取最能表现母亲风采的内容。

构思也要精雕细刻,或自然展开,或匠心独运,力争能给人以新的感受。

语言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最好能将文章写出浓郁的情感。

●佳作推荐牛奶不加糖夜。

房门被轻轻地推开。

门缝中挤进老妈那双毫无色彩的眼睛,还有一只端着一杯牛奶的手。

“都十一点了。

喝杯牛奶,赶快睡觉。

”声音充满了命令,一如往日的冰凉。

但我仍然惊诧得如同外星人降临到我的房间。

老妈哟,你今日对女儿……房门合上了。

我喝了一口牛奶,怎么,没加糖?一点甜味也没有! 嗨,可敬的老妈,你难得的一回情感施舍也是这般残缺不全呵!记忆的小舟开始在岁月的河面上穿行。

四岁时的我便独卧一室。

自己穿衣穿鞋,自己铺床叠被,自己梳头洗脸……再大一点,自己上学回家,自己钉纽扣,自己洗衣服……更大一点,妈站在窗口观风景,我在灶头乱纷纷……似乎没有人家母女俩共撑一把花伞徜徉于雨中的亲昵,没有人家母女俩手拉手散步于月下的温馨,多的是“学会生存”的唠叨,多的是“自立自强”的训诫。

好多时,我真想问她:“我是不是你的亲生女儿?”可她,那个有着“人民教师”光环的她,对同事是那么慈祥,对学生是那么慈爱,惟独对女儿不发慈悲!哼,我的老妈,你不爱我总有人爱我。

奶奶常常夸我的衣服洗得最干净,阿姨总是夸我设计的发型最新颖,爸爸更是夸我的饭莱比你做得好吃,逢年过节都不让你掌勺,气死你!还有呢,在学校,我是大家公认的“小能人”。

床铺卫生名冠女生宿舍,手工制作风靡整个校园,体操表演技压群芳,绘画大赛声誉鹊起……老妈,比起你,我可是青春多啦!哪像你,柔柔弱弱窈窕女,病病怏怏林黛玉!哎,都怪这鬼初三,叫我诅咒老妈的工夫都没有啦!说也奇怪,从那晚开始,老妈每天晚上都会送上一杯不加糖的牛奶。

哼,到了中考的关键时刻,你想贿赂我?这一晚,一道物理题折腾了我一个多小时仍然没法突破。

我不耐烦了,“啪啦——”将书重重地掉到了地板上。

门无声地开了。

老妈悄悄走了进来,手中端着的依然是一杯牛奶。

“喝杯牛奶,也许就有办法了!”“准又没加糖,无滋无味,不喝!”“据说,牛奶加糖喝了对身体有害呢,不加糖的牛奶更有味呀!”老妈望着我,意味深长。

我品咂着老妈这句话,似乎感受到了我以前一直渴盼着的东西。

我一仰脖子,喝干了满满一杯牛奶。

咦,今天这不加糖的牛奶味道咋这么香醇呢?简评:这是一篇颂扬母爱的佳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